會寧巧手剪出藝術之花

2020-12-06 會寧播報

會寧巧手剪出藝術之花

麟角說會寧前天

巧手剪出藝術之花

常琦彪

每到春節,會寧城鄉都有貼窗花、燈籠花、炕圍花的習俗,猶以農村為勝。過去,幾乎家家戶戶貼窗花,現在雖然沒有以前那麼普遍,但這一習俗仍在傳承。

窗花、燈籠花、炕圍花等屬於裝飾性剪紙作品,是會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全國也是赫赫有名。

1936年10月,紅軍會寧會師期間,紅軍將士在甘溝驛等地建立起抗日協會,紅軍幹部和戰士對農戶窗子上貼的窗花等剪紙作品讚不絕口,好多作品被攜帶收藏。新中國成立後,在北京舉辦的第二屆中國藝術節民間美術展覽中,會寧縣曹秀英、張曉霞、劉水蘭、田俊堂等10人的剪紙作品被展出,並獲得文化部群眾文化司頒發的獲獎證書,展出期間有19幅作品被選送日本、法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參展,剪紙老藝人曹秀英的11件作品在北京民族文化宮民族美術館展出並被收藏。甘溝驛鄉剪紙藝人創作的《迎亞運》、《亞運會在北京》等64幅作品被北京市亞運村藝術部列為場館的義賣品和饋贈禮品。郭琴英製作的《民間玩具》等20件剪紙參展第四屆中國藝術節並被收藏。甘溝驛鄉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民間剪紙)之鄉」。甘溝驛剪紙藝術入選文化部編輯、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概覽》一書。在甘肅省首屆民間工藝品展覽中,會寧選送的甘溝驛農民呂淑蓮、嶽桂芳、王維國等人的剪紙作品獲得一個一等獎和兩個二等獎。一個接一個的殊榮,彰顯會寧剪紙無窮的魅力。

會寧剪紙是會寧廣大農村群眾世代相傳的古老的一種藝術形態,歷史悠久,盛行於明清時代。是會寧傳統的群眾性民間藝術形態。會寧剪紙,以剪刀、刻刀為主要工具,以紙為主要材料。但是在創作取材、藝術表現形式上,卻是氣象萬千,細膩生動,古樸率直,自由奔放。大自然的山水草木、飛禽走獸,民間傳說和文學中的生動場面、典型人物,都是會寧剪紙藝人手下的主要表現形式,而當地的風俗節日,人生禮儀,倫理道德,更是藝人們即興的大膽藝術創作,充滿了生活情趣。

會寧剪紙造型生動逼真,風格獨特,在傳承前人剪紙紋樣的基礎上,運用大膽誇張的藝術想像,信手拈來,心手相通,摹物、擬人、敘事,以高超的技藝,隨手剪出花卉、人物、神怪等一幅幅栩栩如生、生動傳神的作品。剪紙作品主要有五大類:花卉草木類、飛禽走獸類、民俗事象類、文學戲曲人物類、現當代生活題材類。著名的剪紙藝人有曹秀英、張曉霞、劉水蘭、王維國、石小娥、田俊堂、劉偉等。

會寧剪紙有豐富的想像力和高度的藝術概括性,作品主題分明,構圖古樸而新穎,粗獷中含著細膩,其形式有整體對稱和十字對稱的剪紙等圖案,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會寧剪紙藝術,以婦女為主要創作主體,同時,一些質樸手巧的男人也加入了創作隊伍。他們互相交流,互相觀摩,共同的藝術愛好,是他們生活中主要的樂趣。農閒時節,逢年過節,忙裡偷閒,他們的剪刀就像文人的筆墨一樣,是他們抒寫人生理想和追求的工具。今天,會寧剪紙藝術仍然是農村婦女表現生存狀態,精神追求,抒發人生理想的主要形式。是家居美化、風俗節慶中最具傳統,最有特色和最受群眾歡迎的藝術。

會寧剪紙有豐富的想像力和高度的概括性,不論是窗花、燈籠花、炕圍花還是裝飾性的剪紙,都是會寧本土特色文化的主要內容,既富有濃鬱的鄉土氣息,又有著別致新奇的裝飾情趣,是隴原綺麗的藝術之花。2011年,會寧剪紙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並於8月參加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頒牌儀式。2018年會寧剪紙入選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圖1為會寧民間剪紙藝人曹秀英展示剪紙作品。

圖2為會寧民間剪紙藝人曹秀英為會寧一中學生教剪紙。

相關焦點

  • 會寧剪紙:一把剪刀剪出錦繡乾坤
    滿頭銀髮的老奶奶帶著孫女,盤盤腿坐在炕旮旯裡,一邊眉開眼笑地剜剪,一邊慢慢騰騰地歌吟……會寧素有「秦隴鎖鑰」之稱,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孕育和誕生了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會寧剪紙是會寧非遺文明的重要縮影和傑出代表。
  • 赤峰市寧城縣:非遺藝術放光彩 巧手剪出幸福花
    (攝影:倪淑麗)讓非遺走進百姓生活,讓百姓熱愛和傳承傳統文化,寧城剪紙團隊正在籌備公益送剪紙技藝下鄉,讓百姓們零距離接觸感受傳統剪紙文化的無窮魅力,讓非遺藝術放光彩,巧手剪出幸福花。
  • 巾幗禮讚新中國,巧手剪出新生活
    4月12日,縣婦聯「巾幗禮讚新中國、巧手剪出新生活」婦女群眾剪紙培訓在縣文化館「婦女之家」舉行,吸引了來自各鄉鎮的30餘名愛好剪紙藝術的婦女前來「充電」。本次培訓邀請民間剪紙文化傳承人高翠珍作為授課教師。
  • 博物館裡,巧手剪出美妙的大千世界
    日前,由全國婦聯家庭和兒童工作部、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主辦的「巧手映小康——第五屆全國兒童剪紙作品展」在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開幕。展覽活動以「巧手映小康」為主題,在全國範圍內徵集作品並精心評選出300餘幅優秀剪紙作品,分為小康生活印象、童心戰疫故事、勞動培養美德和美麗家園建設等四部分,以兒童的視角表現剪紙技藝,展現小康生活的幸福美好,禮讚偉大祖國的繁榮富強,把愛黨愛國愛家的情懷,以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根植在孩子們心中。「剪紙是我們中國傳統的藝術形式,我喜歡用它來表現身邊的生活。」
  • 江蘇連雲港:巧手剪出新生活
    比賽現場,選手個個巧手翻飛、技藝嫻熟,將手中的紙剪出構思新穎、構圖別致的新作品,令人讚嘆非遺的藝術魅力。↑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選手在現場參加剪紙比賽。
  • 唐耐成:剪出多彩藝術人生
    已經80高齡的唐耐成用一把剪刀剪出了光明藝術之路,剪出了絢麗多彩的人生。從事剪紙藝術幾十年來,她靠一把剪刀成為著名民間藝術大師和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她的作品多次在省內外獲獎。  唐耐成生於豫東夏邑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其父師承我國著名藝術大師劉海粟,唐耐成的剪紙技藝得到父親的親傳。
  • 十佳江陰好人丨徐彩琴:巧手剪出樂觀人生
    9月20日起 文明江陰推出 「弘揚好人精神 傳播文明新風」系列報導 全面展示新一批「江陰好人」的優秀品德 在全市上下營造向善向美的良好氛圍 徐彩琴:巧手剪出樂觀人生
  • 辛歸社區:巧手剪出精彩、喜迎中秋國慶
    剪紙是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為弘揚中華傳統剪紙文化,讓廣大少年兒童學習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9月22日上午,辛歸社區聯合辛寨子街道辛學堂剪紙班在社區紅寶寶幼兒園開展了「巧手剪出精彩、喜迎中秋國慶」剪紙活動。
  • 82歲巧手奶奶,剪出李滄地標
    一雙巧手就能剪出一個美好中國!今年82歲的高藹雲是李滄區滄口街道永定路社區遠近聞名的剪紙達人。先不說成績,光老人帶出的徒弟就有三四百位,而憑藉剪紙這門絕活,高藹雲更是先後獲得了「中國當代優秀剪紙藝術家」、「中國傑出書畫藝術家」、「中國當代傑出書畫家」等榮譽稱號,老人的剪紙作品更是斬獲了一百多個大獎。
  • 身邊的非遺:淮北剪紙藝人韓學敏巧手剪出多彩生活
    一張彩紙、一把剪刀、一雙巧手,只見剪刀翻轉、紙屑紛紛落下。不過兩三分鐘,折過的紅紙打開,翩翩蝴蝶就如變魔術般出現在眼前,而這對已過不惑之年的韓學敏而言,不過是雕蟲小技。從幼年看著母親剪紙,到自己把剪紙當做一項事業,韓學敏用自己的一雙巧手剪出了自己的美麗人生。
  • 賈豔梅一雙巧手剪出靚麗人生
    後來她在繼承老一代民間藝人剪紙特色的基礎上,集版畫、油畫、國畫和雕刻等多種藝術形式為一體,博採眾家之長,探索出了一條新的藝術之路,用一雙巧手剪出了靚麗的人生。賈豔梅現為中國民盟盟員、中華文化促進會剪紙藝術協會會員、河南省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商丘市第五屆政協委員、第14屆虞城縣十大傑出青年、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河南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
  • 巧手舞動,裁剪出別樣的藝術人生!
    「一剪之趣奪神功,美在民間永不朽。」郭沫若曾以這樣的詩句讚嘆中國民間剪紙藝術。而這位手藝人則用一雙巧手裁剪出了《眾志成城·抗擊疫情》、《龍鳳呈祥》、《真愛永恆》等多種題材的剪紙藝術作品......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
  • 巧手舞動,裁剪出別樣的藝術人生
    郭沫若曾以這樣的詩句讚嘆中國民間剪紙藝術。而這位手藝人則用一雙巧手裁剪出了《眾志成城·抗擊疫情》、《龍鳳呈祥》、《真愛永恆》等多種題材的剪紙藝術作品......延光生用一把剪刀和一雙巧手剪出了自己的多彩人生和美好生活
  • 傳承民族文化,看她們用創意放飛夢想,用巧手剪出精彩...
    傳承民族文化,看她們用創意放飛夢想,用巧手剪出精彩......為傳承民族文化提升家庭文明幸福指數8月29日在區婦聯的大力支持和長青街婦聯的精心指導下長青街團結社區婦聯在「婦女之家」陣地開展了一場熱鬧的傳統手工剪紙活動與以往不同的是
  • 寧夏彭陽:小剪刀剪出大藝術
    剪紙源於民間藝術,是鄉村婦女的手技,她們用巧手剪出各種各樣的圖案,貼在窗子上、燈籠上,繡在枕頭上,裹在包裹上,做在鞋子上,掛在牆面上,是她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這種技藝繼承的人越來越少,可是就在寧夏彭陽有一部分人依然默默無聞地堅守著剪紙陣地,用一把小剪刀剪出了生活的藝術。
  • 河北印記|刻刀遊弋,鏤空之美現於方寸之間,看河北巧手剪出紙上乾坤!
    葉逐金刀出,花隨玉指新。1993年,豐寧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 豐寧滿族剪紙從內容上可分為吉祥剪紙,花鳥魚蟲剪紙,山水風光剪紙,人物、盆籃碟盤瓶、瓜果、動物、花字剪紙等類。由表現形式看,它包括單色剪紙(紅、白、黑等)、點染剪紙、填色剪紙、複色組合剪紙等品種。
  • 會寧剪紙走出國門
    20年來,劉偉在繼承會寧傳統剪紙文化的基礎上,不斷融入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彩陶文化、敦煌壁畫等具有「甘味」文化的元素,通過一幅幅惟妙惟肖、活靈活現的剪紙作品將「隴原故事」推向國內外。20年來,在劉偉的一雙巧手下,至少有上千幅精美剪紙作品流傳到全國各地,部分作品更是走出國門被愛好者收藏。
  • 民間藝術達人何江朋:一雙巧手剪出別樣之美
    7月21日,在河南省靈寶市文化館內,焦村中心小學美術教師何江朋的剪影藝術作品得到了全場20多名小朋友的極大喜愛和讚嘆。  剪影,又稱剪像,通過外輪廓表現人物、動物和植物的形象。由於受輪廓造型的限制,剪影一般都是表現人物或物體的側面,很適合表現逆光效果,是一種獨有特色的剪紙類型。
  • 社區老年人齊聚一堂 巧手剪出「精彩」生活
    12月10日,在甘家巷社區一幅其樂融融的場景,這正是社區為培養老年人視覺與動手協調能力,促進老年人相互交流與學習,聯合甘肅柏草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開展的「巧手剪精彩 大家齊歡唱」老年人活動。剪紙是我國廣為流傳的民間藝術形式,一張彩紙、一把剪刀。
  • 巧手李美英痴迷剪紙 剪出26米水滸傳108將英雄圖
    長城網邢臺6月3日電(助理記者 劉楊 通訊員 周瀟瀟)工作時她是一名護士長,在病房間忙著照顧病患;業餘時間她是巧手剪娘,就著燈光剪出數百幅傳統文化人物。一到晚上,沙河市縣醫院家屬院總有一處房間久亮著燈光,李美英手持剪刀和彩紙,沉浸在剪刻時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