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近畿——天皇的居所與城郭建築文化的核心

2020-12-11 南書房

提起日本近近畿地方,很容易讓人想到京都的繁華與大阪的櫻花。

在日本歷史上,近畿地方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其範圍包括:山城國,大和國,河內國,和泉國與攝津國。同時也是日本天皇與朝廷的核心統治區域與所在地。近畿地方時溝通日本關東與關西的樞紐,「地近畿者得天下」,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戰國時代,所謂「上洛」就是指強力大名通過軍事徵服手段前往二條御所得到天皇以及最高朝廷的加封任命從而擁有極大的管轄和行政權力得以鞏固並制霸天下的能力。戰國時代,近畿地方歷經足利氏,三好氏,織田氏,豐臣氏以及德川氏統治,其城郭的特點和形制上與日本其他地區有明顯不同……

中世城郭在日本全國有超過40000之多。與之相比,明治維新保存下的城郭還不到200座,而這些保存下來的城郭無論是城郭構造和規模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別和風格。為數眾多的城郭其實相當粗糙簡陋,既無天守,御殿等豪華建築物,擁有石垣的也是少之又少。這是因為越是要建造豪華壯麗的城郭,城主就越要擴大勢力範圍,也就是達到一定的軍事,政治和經濟實力才有可能實現。至於近世城郭,就是從室町時代末期近畿地方開始的。

石垣在中世城郭中的作用,主要是在城門附近,高度較低,最早的石垣作用多以加強城門防禦為主,也有將土壘與石垣混合搭建而成簡易擋土牆的情況。但南近江佐佐木六角氏所擁有的觀音寺城雖然是相對高度300米的典型山城,可是在山上的曲輪卻有大面積石垣覆蓋。同時期,松永久秀也在多聞城蓋了一座之後被稱為天守的超大型櫓,以及首創圍繞在城牆上的堅固長屋,即被稱之為「多聞櫓」的建築。在戰國時代中期,近世城郭基本要素已經出現。

而把近畿的築城技術發揚光大的則是織田信長,他把這些技術應用在為了最後的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昭而於永祿12年(1569)創建的二條城上。天正7年,安土城天守完工,大規模的正統近世城郭隨著安土城的改建而誕生,包括後來發展成為豐臣秀吉政權中心的大阪城,豐臣秀次的聚樂第、伏見城等大型城郭。

慶長5年關原之戰,成為近世城郭發展的轉折點。在戰後處理中東軍大名的俸祿增加以及轉封,促成了全國性的築城高潮,很多城郭都是新建或大改而成。近畿也不例外,在留有至明治維新時代的城郭中,沒有經過大修而直接維持關原之戰前樣貌的,就只剩下今天的大和郡山城了。

關原之戰後的築城盛況,在其他地區都是體現在大名們的居城上,但只有近畿不同。當時為了對付大阪城的澱姬與豐臣秀賴母子,德川家康在戰略博弈上陸續以包圍大阪城的態勢靠著天下普請建造出多座新的巨大城郭。包括慶長6年開始普請的膳所城,慶長7年重建關原之戰前被石田三成攻破的伏見城,慶長8年的彥根城,慶長14年的筱山城,慶長15年的丹波龜山城,都是德川陣營在近畿針對豐臣政權的軍事政治據點。這些城郭的繩張大部分出自由當時著名的築城家,同時也是深受德川家康信賴的藤堂高虎之手。藤堂高虎的繩張以實戰考量為主,特色是本丸比較小,以少數兵力就能四面防守,而且擁有能夠有效防禦敵軍入侵的森嚴虎口。而動員諸大名的近畿天下普請,則成為了將繩張等築城術,西國大名卓越的石垣技術,藤堂高虎提出的新式層塔性天守普及至全日本的強烈動力。

豐臣秀賴的大阪城,十分堅固,但在大坂之陣中中了家康計謀而遭到其填平護城河,壕溝,拆除土壘,石垣等防禦手段被攻破,使得慶長時期的城郭普請盛況走向終點。德川家康頒布的「一國一城令」,讓大名們的支城在法理上背拋棄,又隨後頒布的「武家諸法度」,嚴格禁止新建城郭或增改城郭。在1615年之後,全國近世城郭增改方案被徹底凍結,只有持續不斷的小修小補而已,就這樣一直保持到明治維新。不過近畿地方除外,即使在豐臣政權滅亡後,這裡依然持續著大規模的新城構建以及大幅度的修改工程。

德川家康為了展示他的絕對統治力,將燒毀的大阪城重建成比豐臣時代還要壯觀的城郭。在元和6年展開第一期工程,寬永元年(1624)開始第二期,寬永5年著手第三期,各自都是採天下普請,石垣高度以及使用石材的巨大都是空前絕後的。另外,幕府將原遭到戰亂大面積損毀伏見城徹底拆除,並在此基礎上以天下普請整備擴充二條城,用以當作將軍停留在京都時的行所。而水口城也是用來當作行館使用。

幕府為了在戰略上壓制西國有力的外樣大名,在近畿陸續新建譜代大名居城。包括在元和3年下令構築戶田氏鐵的尼崎城,小笠原忠真的明石城。元和9年松平定綱的澱城,每座都是新蓋的城郭。本多忠政入主姬路城,獲得大幅擴建的姬路城西之丸等處的許可。德川御三家的和歌山城也從元和7年開始繼續擴充。外樣大名裡只有淺野長直的居城赤穗城是唯一獲得許可的新城,慶安元年(1648)開始興建,並且以近代繩張而聞名。

普遍認為的史上最早的大規模天守,是天正7年的信長安土城天守,而出現在文獻中最早的天守則是信長在永祿12年所建的二條城天守。此後,天守就在近畿附近發展起來。安土城天守之後,天正13年羽柴秀吉完成大阪城天守修建。這座後來的天下人豪華天守是大規模的五重望樓型天守,成為全國天守的典範。而秀吉隨後修建的聚樂第城天守,伏見城天守也都是天下人的象徵。他的弟弟秀長在大和郡山城也新建有大規模天守。關原之戰後成為實際上霸主的德川家康重建了伏見城天守,並把大和郡山城天守移至二條城。

至於天守的構造外形產生重大變革,是在慶長15年的丹波龜山城天守完成之時。這座天守由藤堂高虎獻給家康,為史上最早出現的層塔型天守。之後它對全國天守帶來巨大影響。但很可惜在明治初期遭到解體拆毀。另外,姬路城天守與彥根城天守雖保留至現在,不過這兩座都是望樓型天守。

毫無疑問,近畿地方的城郭文化體現出的更多是天皇與朝廷公家的權威與絕對的力量。同時,在地理位置上的優勢也使得近畿地方與關東關西兩大區域在文化和建築水平上呈現出不一樣的標準,近畿地方在整個15至17世紀的時間裡,見證了太多歷史的變遷,足利幕府的沒落,織田家的由盛轉衰,德川滅亡豐臣的最後一戰都是發生在近畿地方。

文章的最後不得不承認,近畿地方的歷史確實可以說是日本建築史和文化史的濃縮精華,說起戰國不得不提近畿,這與日本其他區域歷史相輔相成,和而不同,一個又一個野心的大名,一次又一次「上洛」,有人成功,更多的人是成功人士路上的墊腳石罷了。權力,野心,天下,在近畿地方的史書上留下了數不清的故事,這是一出強者的遊戲,這是通往象徵日本最高統治權力的大門。

感謝觀看由「南書(書)房」帶來的獨家原創文章,如有不足之處,還請諸位多多指正。

相關焦點

  • 日本戰國時代,各勢力集中的近畿地區為何毫無作為?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各勢力集中的近畿地區為何毫無作為?公元794年,日本恆武天皇遷都平安京,這就是京都的前身。自此以後,京都逐步成為日本的政治、經濟中心,隨著人口的不斷湧入,京都周邊地區快速發展,近畿地區自此以京都為中心,擁有長久的歷史傳統,這也造成各方勢力在此扎堆出現。不過隨著貴族政治結束,武士逐步掌權後,近畿地區的舊有勢力被新勢力取代,隨著鎌倉幕府、室町幕府的接連出現,穩固了武士統治日本的局面。
  • 日本戰國時代:「鐵壁之國」——西日本城郭及其建築智慧
    引言:作為日本戰國時代戰亂較為頻繁且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關西地區的城郭在建造水平上比關東略勝一籌。之所以如此,一方面,得益於戰國時代中後期石垣技術和造城水平的普遍提高,另一方面,西國地區在石料開採和加工上是領先於全日本的,也就是在這種時代大背景下,西日本的城郭大多呈現的最顯著特點便是城垣地帶極為堅固且大多數依山而建的山城異常險固。
  • 日本名城景點整理介紹,一起來探訪日本過往時代的榮耀和輝煌吧
    另外城內還有不能錯過的「青葉城資料展示館」,想要瞭解更多伊達家的歷史絕對必訪!▋【東京都】日本天皇的居所──皇居(江戶城)名列日本百大名城之21號,位在東京中心的皇居,就是江戶時代的江戶城。明治天皇登基之後,從京都移居至此,並把江戶改名成現今所熟知的東京。
  • 日本代表性歷史建築,天皇居所原來這麼幽靜,讓人猜不透
    每個國家都有可以體現國家歷史的建築,在日本,這個建築或許就是皇居了吧。那個至今為止還居住著天皇的地方。日本皇居位於東京千代田區。在明治維新時期,日本首都由京都遷移至江戶,並易名為東京,前江戶城則被改成為天皇的居所。
  • 【從神武天皇到明治天皇】日本室町時代(一):推翻鎌倉
    (一):推翻鎌倉   室町時代(日語:むろまちじだい; 1336年-1573年),是日本歷史中世時代的一個劃分,名稱源自於幕府設在京都的室町。此後兩個朝廷對立的南北朝時代。明德三年(1392年)閏十月,南朝的後龜山天皇還幸京都,向北朝的後小松天皇進行讓國儀式,授予神器,實現兩朝的合一。如此室町幕府成為支配全國的統一政權。室町時代由強大的守護大名任「管領」等要職,輔佐將軍。在八代將軍足利義政任期內應仁之亂與細川政元的政變之後,日本各地大名豪族互相徵伐兼併土地,不再聽從幕府號令,幕府勢力衰弱,應仁之亂開始日本進入了舉國混戰的戰國時代。
  • 盤點日本戰國時代的十大名將_遊俠網 Ali213.net
    中華歷史源遠流長,歷經了各種的戰亂時代,也湧現了各個名將。我們的鄰國日本也有一個戰國時期,其中也出現了幾位名將。日本遊戲公司更是把日本的戰國時代和中國的三國時代穿插做成了遊戲。就是我們玩過的割草名作——《大蛇無雙》,雖然劇情有些扯淡,但是這份創意還是讓我們很驚豔的。
  • 日本的關東和關西在哪?
    圖-關東和關西 日本關東是以東京為核心的區域,關西主要指京都為核心的區域。東京是日本如今的首都,京都則是舊都,關西又稱近畿,相當於漢朝的司隸、清朝的直隸。 日本定都關西的時間有一千多年,大概是從東漢到明朝時期。關西的核心區域,包括奈良盆地、京都盆地、大阪平原這三處地方,面積約3千平方公裡。
  • 日本「近畿地區「為何不是指首都旁邊?而是在離東京很遠的「關西
    「畿」其實就是古漢語中稱國都四周的廣大地區,「京畿重地」現在特指河北省,因為它圍著共和國的首都北京嘛,而這個類似的用法,不光是在中國有,在日本也有。在日本傳統地理大區劃分的時候,有一個地區被劃分為「近畿地區」,那是哪裡呢?可能很多人會猜,既然「畿」指的是首都附近的廣大區域,那「近畿地方」指的應該是東京一帶吧。
  • [視頻]日本:京都二條城 訪古城看畫展
    進入[國際時訊]>>    CCTV.com消息(國際時訊):江戶幕府時期是日本城郭建築最鼎盛的時期。一座座巍峨聳立的城郭成為幕府將軍統一霸業的象徵。
  • 《戰國無雙4 DX》近畿之章攻略 第四話小谷城之戰任務路線詳解
    導 讀 《戰國無雙4 DX》近畿之章的第四話是小谷城之戰,該戰役如何完成全部任務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一篇
  • 為何有人說東京不是日本首都?那麼日本首都到底在哪裡?
    天皇在大阪的駐地難波宮被毀後,日本向唐朝學習,建立了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都城——平城京,也就是今天的奈良。平城京可以說是微縮版的大唐長安,同時也是日本的第一座大城市,巔峰時期人口超過二十萬。隨著佛教勢力在都城內逐漸失控,8世紀末,天皇決定另建新的都城。
  • 日本戰國時代,什麼是上洛?戰國大名為何期望上洛?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上洛有區分?目的不同上洛方式也不同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除了對內穩定局勢,排除異己分子,對外逐步擴張增加自家實力外,最讓這些大名魂牽夢繞的就是上洛。緰旨是從朝廷手中獲得天皇承認的討伐敵人的命令書,這是為了清除反對大名的勢力,同時加強發言權的一種政治行動。當然,就算拿到緰旨也還是要由戰國大名本人去統一。戰國時代的武士注重權威與場面,如果能通過私人上洛取得統一國內的正當性,也就能壓制反對派的意見,合理地利用朝廷賦予的權力,這是不少大名都希望獲得的。
  • 日本歷史時代排序
    日本歷史依照以下時代排序,依次為:舊石器時代、 繩文時代、彌生時代、古墳時代、飛鳥時代、奈良時代、平安時代、 鎌倉時代、室町時代、南北朝時代、戰國時代、明治時代、大正時代、昭和時代、平成時代16個時期。一、日本國的起源約西元1世紀,日本各地共有100多個小國(其中有的與東漢建立了外交關係),後來,這些小國逐漸得到了統一。
  • 日本也有個戰國時代,都是誰跟誰打?相當於我國什麼朝代?
    朱見深即皇帝位三年後,日本正式進入戰國時代,那一年是日本后土御門天皇文正二年,應仁元年。日本在進入戰國時代前,先後經歷了早期文明、飛鳥時代、奈良時代、平安時代,以及幕府執政的鎌倉時代、南北朝時代,幕府執政的室町幕府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就是日本的「戰國時代」。
  • 日本戰國時期的天皇過得好嗎?我想說:真是慘到你不敢想!
    那麼日本戰國時期的天皇又是怎樣的情況呢?我只想說他們窮困潦倒,你完全想像不到。自著名的「應仁之亂」開始,當時的室町幕府的權勢和威信就開始迅速崩盤,陷入到自顧不暇的地步,原本還可以對天皇和朝廷進行保護和幫助,現在簡直就是望塵莫及。當時室町幕府走到了即將分崩離析的境地,國內的大名開始趁亂開始割據,而農民不堪來自領主的壓迫和剝削紛紛揭竿而起發動「一揆」。
  • 日本和中國一樣,也有南北朝和戰國時代
    日本和中國一樣,也有南北朝和戰國時代,我們知道,從隋唐時期開始日本開始向中國學習,在明治維新前都是學習中國的不過很逗的是,這個國家不僅僅政治、文化等學習中國。竟然也出現了和中國一樣的現象,就是都有南北朝和戰國時代。我們看一下日本具體的南北朝和戰國時代是怎麼回事。   天皇只是名譽上的領袖,但是沒有任何實權的。不過後醍醐天皇在位的時候想改變這種狀況,於是經過後醍醐天皇的不斷努力下終於推翻了鎌倉幕府。推翻鎌倉幕府之後後醍醐天皇開始進行改革,史稱建武新政。
  • 安土桃山時代簡單介紹,來歷和桃山文化也解說
    具體來說,一般是指1573年織田信長趕出室町幕府足利將軍家之後,經過豐臣秀吉天下統一時代,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中獲勝,直到1603年開設江戶幕府為止,大約30年。在漫長的日本歷史上,僅僅30年。雖然時間很短,但也是一個顛覆以往常識的激烈動蕩的時代。另一方面,所謂戰國時代,是指從室町幕府後半期開始的日本中小國亂立,圍繞霸權爭奪不斷的時代。
  • 古墳、飛鳥、戰國、江戶:日本古代的時代名稱都是怎麼來的?
    在當今世界上,日本是極少數歷史傳承在千年以上的國家。雖然不及中華五千年之浩瀚,但足以傲視歐亞非一大批國家。與中國不同的是,日本名義上只有一個朝代,因此日本古代的歷史分段方法是時代。根據靠譜的考古發現和史書記載,日本古代一共分為十二個時代:繩文、彌生、古墳、飛鳥、奈良、平安、鎌倉、南北朝、室町、戰國、安土桃山、江戶。
  • 日本戰國時代,打不過其他大名怎麼辦?朝廷是個好幫手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打不過其他大名怎麼辦?朝廷是個好幫手日本戰國時代進入豐臣秀吉時期後,給予秀吉第一個挫折的就是小牧長久手之戰,自己的支持者池田恆興戰死,連恆興的繼承人也死在戰場上,好在池田恆興還有兒子能夠繼承池田家,但這次失利也讓秀吉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別看我繼承了主君織田信長的一切,但還有一些強大的對手存在。
  • 日本鎌倉時代徵夷大將軍!
    在鎌倉建立了日本史上第一個以幕府將軍為首的封建武家政權鎌倉幕府,令自己取得實權之餘,亦令天皇在按照法律的情況下繼續保持一國之君的地位。在1192年源賴朝被天皇封為徵夷大將軍,他發展出的軍人政權被人稱之為幕府。源賴朝的妻子北條政子所屬的北條氏家族在源賴朝歿後取得政權。源賴朝的子嗣源賴家及源實朝相繼被殺後,源氏家族被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