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安到西安——鐫刻在城牆上的歷史

2020-12-19 三聯生活

從長安到西安——鐫刻在城牆上的歷史

2014-11-17 09:42 作者:朱步衝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4年第46期

「種族與信仰不同的人都能在此和平共處,這與當日歐洲因人種及宗教而發生兇狠的爭端相較,成為一個顯明的對照。」

隋唐盛世與世界第一城

「秦川雄帝宅,函谷壯皇居。綺殿千尋起,離宮百維餘。連甍遙接漢,飛觀迥凌虛。雲日隱層闕,風煙出綺疏。」唐太宗李世民一首《帝京篇》,以其君臨天下的豪邁雄壯氣魄,寫意揮灑的筆觸,描摹了唐代都城長安的盛景與氣派。

唐都長安的前身,是隋代初期宇文愷主持興建的大興城,《元和郡縣圖志》記載說:「隋氏營都,宇文愷以朱雀街南北有六條高坡,為乾卦之象,故以九二置宮殿,以當帝王之居,九三立百司,以應君子之數,九五貴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玄都觀及興善寺以鎮之。」意即參照周易象數理論,比照乾符六爻,進行都城總體布局設計。

西安古城安定門城樓箭樓是古城牆四座門中保存最完好的(攝於上世紀80年代)

唐長安外郭城的範圍和位置,在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考古發掘中已被探明。根據《隋書》、《唐六典》、《長安志》、《呂大防圖題記》、《類編長安志》、《長安志圖》、《唐兩京城坊考》諸書中的記載,長安城「東西廣十八裡一百一十五步,南北長十五裡一百七十步,周六十七裡,其崇一丈八尺」。唐代的裡程,大程是360步為一裡,小程300步為一裡;大尺12寸,小尺10寸,唐代建築長安城用大程裡和大尺折合計算後,外郭城牆的總長度已經達到36公裡左右,這在1300年前,無疑是一件舉世無雙的宏偉工程。

根據今日考古學家的實體探測,龐大的唐代長安外郭城牆為版築夯土牆,平均高度在5米左右,城牆基寬約9至12米,總長度將近33公裡,累次疊築,逐漸加高。東西南北城牆基點分別位於今日西安市新開門村,胡家廟,西郊任家口村,南郊木塔寨村;外部擁有防護型城濠,寬9米多,深度4米,到了中唐後,逐漸被廢棄填平。唐長安城門建設比較完善,城門均包磚,增加了牢固程度,原因在於唐代已經有了拋石車等重型攻城武器裝備,單純的夯土城牆已經無法抵禦這些武器帶來的極大破壞力。在唐長安城的城牆上,皆築有環城一周凹凸形女牆用以加固防禦,其中南北城牆中段,各有一部分被利用為宮城以及大明宮的宮牆,因此被增高為三丈五尺,各城門處以及城牆各段,都有專門機構督促執掌衛士,不時進行修葺補築。

高宗即位後,國勢強盛,經濟實力不斷提高,長安原有低矮的城牆不僅有礙觀瞻,也無法應付北方遊牧民族南下時的侵略與騷擾,因此對城牆進行大規模修繕加高勢在必行。為了突顯大唐之強盛,唐王朝於高宗永徽五年(654)對長安外郭城增修兩次;玄宗時期,也對長安城進行了大規模增修。經過數次大規模修建後,至開元年間,長安外郭城牆高度也為一丈八尺,大約5米左右。

上世紀80年代整修前從東大街看長樂門城樓

整體布局上,隋唐長安城改變了中國自春秋以來,宮城位置在郭城一隅,官衙與民居混雜的布局,而將其置於城市中央,並在宮城之南修建專置中央衙署與禁軍機構的皇城,從而突出皇權與中央政府威權。唐長安城中宮城與皇城的全新格局,突破了以往都城僅有內城外郭的傳統格局,宮城在都城的北部正中,是帝王所居;皇城在宮城南部,集中了中央官署辦公機構。縱橫相交的路網把外郭城劃分為108個坊,設置居民區和市場區。

長安城在整體布局上,嚴格的中軸對稱,如外郭地區,以東西中央的朱雀大街為中軸線,東西兩大區各自劃分為55坊加一市;皇城地區,以東西中央的承天門南北大街為中軸線。外郭城地區各設東西向14街與南北向11街,極端平直,「街衢繩直,自古帝京未有」。由此形成的方格狀坊裡,除皇城正南36坊僅開東西兩門外,其餘坊裡均設東西南北四向坊門,四周設坊牆。形制上也整齊劃一,皇城以南東西十列坊,南北長350步;宮城東西兩側與皇城東西兩側12坊,長度均為650步;布局上也相應術數,皇城兩側南北排列13坊,「像一年有閏」;皇城正南東西四列坊,「以像四時」;南北九坊,則取《周禮》「王城九逵」之制。

為了增強帝都治安,長安實行了嚴格的夜禁制度,宮城,皇城各門,郭城門以及坊市之門,根據在直通郭城門的6條大街上設立的街鼓,每日定時啟閉:夕陽西下,首先是承天門上暮鼓敲動,然後六街之上,街鼓緊隨其動,擂動八百聲,各門遂閉,行人禁行,所謂「六街鼓盡行人歇,九衢茫茫空對月」。夜禁之後,有騎卒巡街叫呼,武官巡查夜探,城門坊角,都設有武侯鋪,內置衛士百人至5人不等,因公事或者吉兇疾病等急事者,必須持有府縣或者本坊的「文牒」才可出行。每年只有在三元放燈之夕,夜禁制度才臨時解除,各門大開,允許百姓市民出門觀燈,所謂「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唐長安城的皇城和宮城位於大興城的北部,皇城和宮城東西三面相接。根據考古勘察,皇城南面第一條大街寬度有120米,皇城東面第一街寬度為134米,皇城西面第一街因破壞嚴重,測得最寬處為68米,隋大興城建成時皇城和宮城牆已經建好。根據《長安志》的記載:宮城牆高萬丈五尺,合今10.3米之高,由於皇城和宮城牆是在初建時一次修成的,因此,可以推測皇城牆應與宮城牆高度基本相同。皇城牆和宮城牆修建得極為堅固,隋唐兩朝前後數百年,都沒有對其進行過大規模重建。

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今西安城甜水井街新開口處,成功發掘了位於皇城西南角的含光門遺蹟,含光門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37.4米,南北寬19.6米,有3個門道。在今天含光門博物館內,遊客可以清晰看到一段保存完好,擁有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近代5個夯土層斷面的城牆遺蹟,以及唐代城牆過水涵洞。

含光門門道北側遺址,印證西安城牆在隋唐皇城基址之上建造

宮城是全城設計的核心。唐長安城中共有三處宮殿群,太極宮承隋之舊,坐落在全城南北中軸線最北端,布設在都城北部正中「九二」高坡偏南的最高處,內有殿、閣、亭、館三四十所,建築韻律莊重嚴整,有威嚴的氣勢。太極殿巍峨高大,甘露殿「月宇臨丹地,雲窗網碧紗」,凌煙閣「畫閣凌虛構,遙瞻在九天。丹楹崇壯麗,素壁繪勳賢」,北面正門玄武門「城高鳳樓聳,場迥獸侯新」。四面共有城門10座,南面正門承天門上建有高大的樓觀,橫街是一個開闊宏大的廣場,唐玄宗常遊宴於此。衙署是都城的行政中心,當然以緊靠宮城最為適宜,故皇城被安排位於宮城正南的「九三」高坡之上。

在原有太極宮的東北,位於龍首原東趾「北據高原,南望爽愷」之地,是大明宮。最初名為大安宮,是太宗為了安置退位的太上皇李淵所置,在高宗朝重新開始大規模修建,體現了高宗朝以降,加強皇權內廷勢力,削弱外朝的意圖。每逢元朔朝會,來朝者仰望玉座,若在霄漢,有一種拔地而起上接雲霄的氣魄。大明宮通過地勢的崇高、形體的巨大、環境的肅穆威嚴,將皇權至尊的觀念實體化。自1998年起,大明宮遺址就開始了規模宏大的普查與發掘工作,考古發掘探測的結果,位於南宮牆的建福門東西寬度35米,南門長約17米,擁有3個門道,從今天存留在探方裡的,寬度達6米的深色夯土層來看,高聳巍峨的城牆可達6至9米高。大明宮的太液池,分為東西兩池,西池水面面積達到了驚人的14萬平方米,除了史料上記載的蓬萊島,太液池內還有兩座島嶼,在太液池周圍,考古工作者發現了大量青石制的廊柱礎石、步道,以及5件殘損的鴟尾,眾多的灰陶質獸面,蓮花紋方磚。「這些發掘都證實了文獻中關於太液池邊景觀的描述,《舊唐書憲宗本紀》說,太液池周圍廊廡四百間,南岸與西岸都有宮殿、水榭、樓閣。作為整個大明宮遺址的中心,今日的含元殿遺址已經探明擁有58個柱礎,每根殿柱直徑在70釐米左右,《大唐六典》中,記載含元殿「南去丹鳳門四百餘步,東西廣五百步,殿前玉階三級,每級引出一螭首,其下為龍尾道,委蛇屈曲凡七轉」。探測察明,殿內兩列內柱間距9.7米,並與相鄰前後簷柱相距9.2米,形成十三間的面闊,五間的進深。」由此可推算,含元殿大約東西長60餘米,南北寬40餘米,殿前有兩座閣樓式建築,翔鸞閣與棲風閣,在含元殿前東西兩側高臺上,既可南觀長安城坊市,也可北望宮城其他建築。

為了解決這座宏大都市中士庶百姓、皇廷貴族的生活用水、環境用水與水運,隋唐兩代王朝在擴建長安城的同時,充分利用了「八水繞長安」這一豐富的水源條件,分別從長安的東南西三面修建渠道,引水入城。長安城有細水穿流之餘,更有樹木成蔭,所謂「垂楊十二衢,夾道夭桃滿」,晉昌坊大慈恩寺前有水竹森邃,太極宮中有大片石榴林,東苑附近有梨園、櫻桃園與葡萄園,宮內水面往往是荷葉覆蓋,在2009年進行的考古發掘中,大明宮太液池中發現了一片淤泥,裡面居然有一大片完整的荷花葉,根莖印跡,根據植物孢子粉測定,宮苑水池周圍還種植有大量的柏樹與柳樹,從而印證了唐代詩歌中關於長安「園林樹木無閒地」的敘述。

以太極宮為中心,整個長安城布局如同棋盤,街道縱橫交錯,著名詩人白居易在《登觀音臺望城》中,居高臨下,用「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的詩句生動概括了長安城的格局。

在唐代長安的東南,擁有曲江池、樂遊原兩處自然形成的地貌,豐富了整體景觀。樂遊原延展於外郭城東南之昇平、新昌諸坊間,平均海拔450米,位於昇平坊東北隅的樂遊廟海拔則達480米,所以《長安志·唐京城》記載說:「樂遊原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寬敞,京城之內,俯視指掌。」無怪乎杜甫說「華誕勢最高,對酒平如掌」。因地處最高,極目四望,曲江如一漲清澈的潭水泛著粼粼漣漪,坊裡屋舍如層雲綿延,烘託著皇城與宮城高入雲霄的城閥。規劃布局把建築與交錯起伏的地貌完美統一在一起。

隨著城市功能性分區的誕生,長安出現了坊(居住區)與市(商業區)分隔發展的格局。長安之「市」分為東市和西市,是當時全國貿易中心,這裡商賈雲集,邸店林立,據近代考古發掘顯示,東市南北長1000餘米,東西寬24米,面積為0.92平方公裡。市的四周,每面各開二門,共八門。西市內四街寬16至18米,主要為車馬道,兩旁有排洩水溝,及1米寬的人行道。市中「四方珍奇,皆所積集」,周圍坊裡居住有不少外商,從而成為一個國際性貿易市場。其中尤以中亞與波斯(伊朗)、大食(今阿拉伯)的「胡商」最多。

唐都長安因此是公元7、8世紀時世界第一的國際性大都會,全盛時期大約100萬的總人口中,各國僑民和外國居民大約佔到總數的2%左右,僅是流寓在長安的西域各國使者就有4000多人。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教授卡林頓·古德裡奇因此在《中國人民簡史》中感嘆:「長安不僅是一個傳教的地方,並且是一個有世界性格的都城,內中敘利亞人、阿拉伯人、波斯人、達旦人、西藏人、朝鮮人、日本人、安南人和其他種族與信仰不同的人都能在此和平共處,這與當日歐洲因人種及宗教而發生兇狠的爭端相較,成為一個顯明的對照。

長安城既是唐王朝政治經濟的中心,也是唐代士人精英豪邁自信、積極樂觀的情懷的寄託與具體體現。無論是岑參的「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亁」,還是劉禹錫的「春明門外即天涯」,抑或駱賓王的「三條九陌麗城隈,萬戶千門平旦開。復道斜通鳷鵲觀,交衢直指鳳凰臺」,都展示了長安從一座具象城池向盛唐精神文化符號的過渡與升華

「天寶以後,長安景象,日漸衰耗」,安史之亂,終結了唐王朝中期的繁榮景象,地方藩鎮林立,李唐中央政府地位的衰落,導致這座壯麗的都城開始頻繁遭遇戰亂民變的蹂躪之災:廣德元年(763)十月,吐蕃兵入長安,唐代宗李豫出逃陝州,吐蕃「剽掠府庫市裡,焚官舍,長安中蕭然一空」。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四月,黃巢起義軍退出長安,「焚宮闈,省市,居第略盡」,而前來勤王的諸道官軍軍紀敗壞,入城後對殘破的長安繼續「縱火焚剽」,導致長安「宮室居市閭裡,十焚六七」。此後雖然經京兆尹王徽修復,但長安內外已是「荊棘遍城,狐兔縱橫」。此後,僖宗光啟元年(885)、昭宗乾寧三年(896)河中節度使王重榮、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分別率兵攻入長安,又大肆洗劫,迫使唐皇出逃。最終,在昭宗天祐元年(904)正月,身兼宣武、宣義、太平、護國四鎮節度使的朱全忠,在擊敗盤踞鳳翔的李茂貞後,勾結宰相崔胤,強迫昭宗朝廷與官署百姓遷都洛陽,將長安宮室、官署與民居全部拆毀,所得建材沿渭河漂流送走,這是身為六朝都城長安所遭受的最大浩劫,

朱全忠挾持昭宗遷都後,駐防長安的佑國軍節度使兼京兆尹韓建對殘破的長安進行了改建,史稱「韓建新城」,為日後五代各朝相繼沿用。為了便於軍事防守,韓建放棄了外郭城,改修皇城,使得長安城的建制大大縮小,新城面積僅5.2平方公裡,是原長安城面積的十六分之一。這座「韓建新城」東西南三面城牆利用了皇城城牆,北面則以原唐代宮城城牆為垣,南面保留了原皇城的安上與含光兩門,改三門洞為單門洞;東西兩側只保留了中間的景風、順義兩門,北面則新開了一座玄武門;府衙所在的子城居中偏東北,順義門與景風門之間的大街貫穿全城,形成一條東西向的中軸線;而由承天門街北段、子城南面東西大街和安上門街北段所構成的折形街道,成為南北交通的主幹道。此後五代宋金元歷代,長安失去了中國大一統帝國首都和經濟中心的地位。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歷史文化名城——西安之明城牆
    五月西安之旅,這明城牆是必不可不遊的一個重要景點。作為一個十三朝的古都——長安,擁有著豐厚的文化歷史底蘊,其中,明城牆就是一個重要的體現。 這城牆,是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現存城牆為明代建築,全長13.7千米,始建於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洪武十一年(1378年)竣工,是在明太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政_策指導下,在隋、唐皇城的基礎上建成的,是中世紀後期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築之一,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築。
  • 中國年·看西安|2020西安城牆新春燈會綻放 長安之光閃耀中國年
    「盛世閶闔中國年·琉光古今耀長安」  2020年1月17日  第33屆西安城牆新春燈會亮燈儀式  在西安城牆永寧門隆重舉行  今年西安城牆新春燈會聯袂、南京嘉賓  西安市民代表及各大新聞媒體  共同見證榮耀亮燈時刻  西安城牆與上海豫園、南京秦淮以燈為媒  通過特色燈組的互換  交換彼此城市的年韻  具有長安特色的城牆燈組  在上海豫園和南京秦淮綻放  將千年古城故事娓娓道來  飽含現代化韻味的上海豫園花燈在城牆上演
  • 《舟望城牆》之廿一:西安城牆(中)
    我騎著單車在寬闊的西安城牆上飛馳,在南門向西不遠處,古老的城牆上突現一座博物館——西安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含光門是唐長安城皇城南城牆偏西的一座城門,唐長安城城牆的遺蹟本就不多,還能建成博物館令我欣喜不已!
  • 西安城牆·有我守護 | 2020西安城牆文物保護親近月來了
    為了推動文物保護工作蓬勃發展,西安城牆聯合社會各界為文物保護工作獻智獻力。2020年11月1日「西安城牆·有我守護」系列城牆文物保護親近月活動正式啟幕,以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眾多知名企業全面參與本次活動,呼籲全社會參與到文物保護中來。
  • 當華服遇見西安城牆,美到一眼千年……
    獨有的漢唐歷史底蘊,沉浸式的體驗,讓華服體驗逐漸成為西安城市新名片。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長安在你眼裡長安應該是什麼樣子的?秋光正好,穿上華服完整地走一遍西安城牆也許就能找到答案走,上城牆感受厚重的歷史一個回眸你已身在長安
  • 在西安的城牆上,我開始明白中國人對圍城的執念
    這些遠道而來的人,大凡從西安的城牆進出。這一圈城牆,是中國乃至世界歷史最為悠久、保存規模最大的城牆,以至於有西安人自豪地說:「城牆就是代表西安的一塊四方印章!」在原有基礎上,唐王朝增高增厚城牆,由150米寬的朱雀門街縱貫南北中央,將整個城市的面積擴建到84平方千米,相當於漢長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可以說是前無來者,後人難及。
  • 黃昆說西安——城牆上的城門和平門
    和平門是西安古城牆18座城門中位於南面城牆東側的第二座城門,東側是建國門,西側是文昌門。 在和平門的西側,旁邊的小廣場上,豎立著楊虎城和李虎臣的雕塑,用來紀念「二虎守長安」的歷史事件。1926年春,在吳佩孚和張作霖的支持下,劉鎮華糾集10萬人進攻西安,圍城8個月之久,造成5萬人死傷。楊虎城和李虎臣率領全城軍民堅守,終於等到馮玉祥前來破解西安之圍,一位著名作家的暢銷書《圍城》就是寫了這一段歷史。
  • 走進西安城牆 「城牆周」多種活動玩出新花樣
    又是一年5·18,今年的博物館日已經接近尾聲,精彩並未到此為止。「城牆周」才剛剛開始,VR,視頻、漫畫、直播、微電影、文博錦鯉……多種活動把西安城牆玩出了新花樣,一定能讓你了解西安城牆、愛上西安城牆。
  • 西安城牆,共同守護!
    全文1004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11月已過半意味著2020年西安城牆文保親近月也已走過了大半今年的西安城牆文物保護親近月西安城牆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渠道向廣大市民免費發放西安城牆文保親近月專用門票10000
  • 即刻擁有,西安城牆365天的美!
    城牆上飛舞的紙鳶訴說著春天的故事環城公園裡百花齊放孩子們在這裡嬉戲打鬧感受城牆下的濃濃春意昂藏意氣入雲煙,喜放風箏到九天要識扶搖能直上,全憑一線手中牽每到三月三城牆上紙鳶漫天飛舞小夥伴們在醉人的春風裡享受屬於西安城牆的愜意時光《夢長安—大唐迎賓盛禮》
  • 黃昆說西安——城牆上的城門 安遠門
    明朝崇禎九年(1636年),陝西巡撫孫傳庭在甕城外加築月城、在月城上修築了閘樓,並把原來過護城河(壕)的固定橋改為吊橋。民國初期,在護城壕上架設橋梁時,拆除了閘樓、吊橋和月城。1911年,陝西響應武昌起義,起義軍在張鳳翽帶領下圍攻安遠門內東側的滿城,在戰戰爭中安遠門正樓被燒毀。隨著時代的發展,安遠門門洞已經不再承擔城市交通作用。
  • 西安旅遊攻略---遊覽西安古城牆
    西安,古時稱作長安、京兆,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在中國四大古都中居首。西安也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西安旅遊也是國內旅遊的一個著名城市,這裡是中華文明的發揚地、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早確定的「世界歷史名城」和國務院最早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聯名世界的旅遊勝地。
  • 長安盛景 | 城池,城牆
    「城」主要是為了防衛而修建的城牆以及用城牆等圍起來的地域;「市」則是進行交易的場所。城牆則是城市和城堡抵禦外來入侵的防禦性建築。其中,世界最有名的防禦城牆數中國長城了,東西綿延上萬華裡,西起嘉峪關,東至虎山長城,跨越了中國的大半山河。
  • 「西安城牆暢遊卡」發行 全年可無限次登城牆
    日前,記者從西安城牆景區了解到,暑期將至,攜程與該景區攜手,面向全國遊客正式發行「西安城牆暢遊卡」,除全年不限次數登城遊覽福利之外,更可一卡網羅西安城牆景區內遊玩體驗項目及文創產品超低折扣,為廣大遊客切實提供高性價比的西安城牆深度旅遊產品。
  • 多圖看現實版長安十二時辰,西安,愛你不止3000遍
    那一定是要去西安了的,不,那個時候,這裡叫長安。長安,長安。「晨鐘暮鼓」曾經是西安這座古城人們的真實生活寫照。鍾,是鐘樓,鼓,則是鼓樓。現在,鼓樓雖然已失去了報時警備的作用,但是作為古城的象徵,鐘樓和鼓樓早已鐫刻在西安人的心中,白天鐘鼓樓莊嚴肅穆,晚上在燈光的映照下,顯得金碧輝煌,彷佛穿越了滄桑的歷史,向我們走來。
  • 入夜後,西安變成長安,明城牆,城門樓,鐘鼓樓,城隍廟,太美了
    入夜後,西安就變成了長安。安定門內外,馬路泛著光,明城牆上面金碧輝煌的城樓,敵樓,還有泛著銀光的城門洞,如夢如幻。安定門是明城牆西門,外面是西關正街,裡面是西大街,有安定廣場等,南北兩邊出入的車輛,川流不息。圖中是安定門夜景。
  • 黃昆說西安--城牆上的城門 含光門
    大家好,歡迎來到《黃昆說西安》,我是黃昆,今天我要跟大家說的是西安城牆上的含光門。含光門 是西安明城牆十八座城門之一,是西安城南城上最西邊一座(從東向西數第七座)城門,是原隋唐時期長安皇城南面偏西門,距離西南城角690米,
  • 西安城牆的十二種顏色——給你好看
    習慣了西安城牆青磚灰瓦的顏色你是否也想換個方式玩轉城牆今天城牆寶寶帶小夥伴們來認識西安城牆十二顏色一年四季讓你的城牆之旅與眾不同作為古城最具代表性的歷史建築之一總能看到天空中隨風漫舞的風箏人們在春風裡陶醉在城牆上放飛感受古城的春意盎然一年一度的西安城牆大唐風箏薈成為小夥伴們春天最喜愛的活動之一
  • 【這裡是陝西】西安市:西安城牆
    西安城牆,始建於公元582年(隋開皇二年),經唐、五代、宋、金、元等時期,以及明洪武年間在唐長安城皇城的基礎上進行的拓展和重建,到新中國成立後多次修復和新闢城門,呈現出如今的面貌。
  • 【長安年味濃】萬展花燈點亮西安城牆 視覺盛宴等著您
    每逢春節,城牆上都會支起萬展花燈,登城牆、逛燈會也早已成為西安市民和外地遊客慶祝佳節的不二選擇。今天(2月10日),就讓我們走進「西安城牆新春燈會」,看看今年的花燈都玩出了哪些新花樣?「鑼鼓聲聲辭舊歲,彩燈盞盞耀中華」,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西安城牆早已被一盞盞花燈裝飾點亮,迎接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朋友。走進城牆,濃濃的年味撲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