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盛景 | 城池,城牆

2020-09-05 夢溪筆談

現代漢語中,人們所說的「城市」一詞,是「城」與「市」的組合詞。

「城」主要是為了防衛而修建的城牆以及用城牆等圍起來的地域;「市」則是進行交易的場所。城牆則是城市和城堡抵禦外來入侵的防禦性建築。

其中,世界最有名的防禦城牆數中國長城了,東西綿延上萬華裡,西起嘉峪關,東至虎山長城,跨越了中國的大半山河。

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是守護了一座城池的西安城牆,一個龐大而靜謐的軍事防禦體系。

西安城牆,這座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築,延續了整個古都長安的歷史文脈,並以其獨特的魅力向世人綻放著她的恢弘、壯麗和博大,向世界展示著古都的深邃、智慧和兼容並蓄。

現存西安城牆周長13912米,牆體高12米,底寬18米,頂寬15米,厚度大於高度,建築穩重堅固。以城牆為主體,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女兒牆、垛口、城門等一系列軍事設施,構成了嚴密完整的冷兵器時代的城牆防禦體系。

這套防禦體系主要分為五道防禦:

| :護城河

護城河亦稱「護城壕」,是城牆外圍環城一周的人工防護河。作戰時,利用護城河不但可以阻止敵人進攻,甚至能夠利用地形殲滅敵人。西安城牆的護城河寬20米深8米,可以阻止敵軍進攻城牆、固守城防的重要城牆防禦工事。

許多城市中也有護城河的身影,西安護城河,有600多年的歷史,建於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護城河亦稱護城壕,是城牆外圍環城一周的人工防護河,為阻止軍事進攻、固守城防的重要城牆防禦工事。

||:閘樓吊橋

閘樓是建在月城正面城門洞上的樓,因其控制著入城護城壕「閘門」的吊橋而得名。閘樓並稱「炮樓」,因樓內駐守士兵,置放火器火炮,以炮火封鎖入城通道,消滅進犯城門之敵,故名之。

明清時西安城牆四城門月城上均建有閘樓,民國初在城門外城壕上架設橋梁以方便交通,而將月城與閘樓全部拆除。現西安南門閘樓按明代舊制復建。

1989年,按舊制復建的南門閘樓,位於月城門洞之上,樓身以青磚通砌而成。面寬三間、高二層,屋頂為懸山式。正面開箭窗二排,排各六孔;兩側山牆各開箭窗二排,排各二孔,合箭窗二十孔。內側上層開十二木窗,每層中間設門,左右兩側各開五木窗。

|||:箭樓

閘樓後邊是箭樓,箭樓是建在西安城四門甕城上的門樓,由於樓的外壁與左右兩壁開有箭窗,故稱「箭樓」。

古代武器落後,城門又是唯一的出入通道,因而這裡是封建統治者苦心經營的防禦重點。西安城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分別有正樓、箭樓、閘樓三重城門。閘樓在最外,其作用是升降吊橋,箭樓在中,正面和兩側設有方形窗口,供射箭用。

西安城牆的南門箭樓毀於1962年鎮嵩軍圍城時。其他三城門箭樓,至今均保存完好。

||||:甕城

明清西安城四城門外皆築有甕城,並都為橫長方形制,只是設門之制略有不同。甕城是城門防禦工程的重要建築,遇有戰爭,甕城與其箭樓是保衛城門的一座堅固堡壘。

箭樓與正樓之間用圍牆連接,叫甕城,是屯兵的地方。甕城中還有通向城頭的馬道,緩上無臺階,便於戰馬上下。全城還建有馬道11處。

城牆四角都有突出城外的角臺。除西南角是圓形,可能是保持唐皇城轉角原狀外,其它都是方形。角臺上修有較敵臺更為高大的角樓,表明了這裡在戰爭中的重要地位。

即使敵人突入甕城,守軍將士可以居高臨下,從箭樓與四周的城頭上,以密集的高空火力網,把敵人圍殲在甕城之中,所謂「甕中捉鱉」,確保城門不失。

|||||:城門

城門是城市出入的通道,是防禦的重點。西安城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分別有正樓、箭樓、閘樓三重城門。

城門指城樓下的通道,是&34;的標誌,城門與城樓的雄偉壯麗的外觀顯示著城池的威嚴和民族的風採。我國古代城市的一種防禦建築,城門、城樓之間城牆相連,既有軍事防禦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形成古城一道堅固的屏障。

城門用厚達16釐米的木板製成,每塊模板密集地釘了1800枚鐵針蘑菇,增加了門扇的剛度,使箭矢無法射入。

在古代,人們為了種族的安全與延續,發揮智慧,藉助外力來設計兵器、建造城牆,直至今日,國家安全依舊是一個民族最重要的課題。

不同的是,堅固城牆變成了嚴密防火牆,冰冷兵器變成了高端軍備。唯一不變的是,中華民族團結一致抵禦外敵的信心和勇氣。

一座城池,一堵城牆,一個民族。

作者Alice,轉載請標明出處!~

關注同名夢溪筆談公眾號,帶你領略不一樣的文化!

相關焦點

  • 從長安到西安——鐫刻在城牆上的歷史
    唐太宗李世民一首《帝京篇》,以其君臨天下的豪邁雄壯氣魄,寫意揮灑的筆觸,描摹了唐代都城長安的盛景與氣派。唐都長安的前身,是隋代初期宇文愷主持興建的大興城,《元和郡縣圖志》記載說:「隋氏營都,宇文愷以朱雀街南北有六條高坡,為乾卦之象,故以九二置宮殿,以當帝王之居,九三立百司,以應君子之數,九五貴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玄都觀及興善寺以鎮之。」
  • 長安印象——城牆
    長安印象-城牆長安城,因為有了它,才變得名副其實,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一座城池。往日的榮耀早已不復存在,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當我試圖用最親切的文字表達對它的摯愛的時候,依然落入窠臼,瞬間聯想到歷史,聯想王朝,聯想到宿命。
  • 入夜後,西安變成長安,明城牆,城門樓,鐘鼓樓,城隍廟,太美了
    入夜後,西安就變成了長安。安定門內外,馬路泛著光,明城牆上面金碧輝煌的城樓,敵樓,還有泛著銀光的城門洞,如夢如幻。安定門是明城牆西門,外面是西關正街,裡面是西大街,有安定廣場等,南北兩邊出入的車輛,川流不息。圖中是安定門夜景。
  • 老北京外城牆 意在增強城池安全 抵禦外敵入侵
    (圖文來自《北京的城牆與城門》)東便門一座帶水閘的石橋,明朝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為了防禦蒙古騎兵的騷擾,增強北京城的防衛,保障北京城的安全,修築了包圍南郊一面的外城,在外城的最東端修建了東便門。在當時的形勢下,統治者最強烈的願望是安寧,安寧壓倒一切。圖為平則門的城樓,箭樓和部分甕城。阜成門位於西城區中部。元代為大都城平則門所在地,明、清為京師內城九門之一。
  • 中國年·看西安|2020西安城牆新春燈會綻放 長安之光閃耀中國年
    「盛世閶闔中國年·琉光古今耀長安」  2020年1月17日  第33屆西安城牆新春燈會亮燈儀式  在西安城牆永寧門隆重舉行  今年西安城牆新春燈會聯袂、南京嘉賓  西安市民代表及各大新聞媒體  共同見證榮耀亮燈時刻  西安城牆與上海豫園、南京秦淮以燈為媒  通過特色燈組的互換  交換彼此城市的年韻  具有長安特色的城牆燈組  在上海豫園和南京秦淮綻放  將千年古城故事娓娓道來  飽含現代化韻味的上海豫園花燈在城牆上演
  • 西安城牆:演藝交互點亮城牆燈會
    1月17日晚,第33屆西安城牆新春燈會正式亮燈,接下來的39天,炫彩花燈將成為西安城牆獻給市民與遊客的新年大禮。自1984年以來,一年一度的城牆新春燈會成功舉辦32屆,已成為西安知名文化旅遊活動、全國重要節慶慶典活動。
  • 【原創】西安城牆
    小時候,去西安感覺城牆裡的人是城裡人,感覺城牆裡街道很古樸,一切都是那麼的神秘。幾年前從文昌門踏上城牆,感覺穿越古代一樣滄桑、莊重、雄偉,站在東南城角上望城裡,沒有了唐朝的雍容,但放眼城牆外卻另一番景象。
  • 西安城牆的創意花燈你最喜歡哪一個!
    時光荏苒西安城牆新春燈會已陪伴大家三十餘載2021年西安城牆新春燈會即將來臨往年極具創意的花燈趕快來重溫一起期待長安年味別樣濃九、盛世盛景大家好我們是2020年【盛世盛景讓我們共同期待2021年西安城牆新春燈會的璀璨綻放來源:遇見城牆
  • 什麼是「稜堡式」城池?
    但是,以古代城池的建築材料而言,它既有築土牆所建的土城池,也有青磚綠石所砌築的城池,還有一種用木製的柵欄所設置的城池(寧古塔城),更有使用泥炭所澆築的城池(墨爾根城),以及駝城、水城、沙漠之城等。並且,這些城池的設置還逐漸沾染到了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邦,並以間接或無形的方式被模仿。可是,隨著作戰中攻擊和防守的方法不斷推陳出新及新火器攻擊時代的來臨,以至於在我國清朝時期又湧現出稜堡式城池和堡壘式城池。
  • 西安城牆·有我守護 | 2020西安城牆文物保護親近月來了
    此次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等社會企業,以匠心守護西安城牆,不僅讓西安市民更加理解城牆背後的城市文化內涵,樹立了全民文保理念,更提升了「千年古都,常來長安」的城市魅力。03 走進大眾·解密長安——盛世王朝的背影西安城牆管委會吳春副主任為文保志願者開展「盛世王朝的背影」互動分享會,從學術角度講述千年前盛世長安的高光時刻
  • 關於城池的那點事兒
    城池,城池在古代指城牆和護城河,也可以泛指城市。城池,又稱為城郭,是中國、韓國等東亞國家古代的軍事防禦建築。那麼,作為防禦建築,城池在設計初始就圍繞著防禦做足了功課。可以這樣麼說:中國古代城池的構築,可謂布局精妙,機關重重。一、城牆城牆是城市的主要防禦線,也界定出城市的範圍。城池開有城門。
  • 當華服遇見西安城牆,美到一眼千年……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長安在你眼裡長安應該是什麼樣子的?秋光正好,穿上華服完整地走一遍西安城牆也許就能找到答案走,上城牆感受厚重的歷史一個回眸你已身在長安>走進一座城池為你再次上演歡迎各位「同袍」和攝影達人們給城牆君分享自己的拍攝經驗以及打卡美圖哦
  • 水韻長安:昔日盛景再相遇
    而在西安,滋養和哺育了這座「不朽之城」的是逶迤繞城、永久傳頌的「長安八水」。  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在他的《上林賦》中寫道:「終始灞滻,出入涇渭;酆鎬潦潏,紓餘委蛇,經營乎其內。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這是對「八水繞長安」最早的描述。
  • 歷史文化名城——西安之明城牆
    五月西安之旅,這明城牆是必不可不遊的一個重要景點。作為一個十三朝的古都——長安,擁有著豐厚的文化歷史底蘊,其中,明城牆就是一個重要的體現。 這城牆,是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明太祖朱元璋將次子朱樉冊封為秦王,藩封、府治同在一城,因而城池規模宏大堅固,再加上後來明清屢次修葺、增建,至今保存完好。 從駐地頤和宮酒店出發,步行500米到達吉祥村地鐵,經2號轉3號線,花2元票,四個站從永寧門南廣場起來。 明代擴建後的西安城牆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城牆每隔120米修敵臺一座,突出在城牆之外,頂與城牆面平。
  • 古代城池的那些事
    所以在古代,城池對於一座城市的防禦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管子·度地》記載,「內為之城,外為之廓。築城以衛君,造廓以守民」。縱觀古代攻城戰,城池的作用不言而喻。 1 古代城池 城池一般是指城牆和護城河,但並不是所有的城市都需要護城河,尤其是戰事頻繁的北方地區,每當冬天天氣寒冷導致水面結冰時,護城河也就失去了意義。 所以對於城市來說,最具防禦功能的建築還是城牆。
  • 城牆是什麼?
    有時兩條相對呈「八」字形,一座城牆馬道的多少根據城池大小調節。城門是我們對城牆最深刻的印象,城門的位置和個數由城內外的交通、城池的防禦環境決定,通常會在四周均開設。比如北京城牆的東便門角樓則像箭樓,可瞭望可攻擊。而故宮的角樓則簷角精美,戰鬥功能次之。也有人說角樓之名,是因28星宿之一的角宿居住在內護衛城池,故名角樓 。
  • 故市古鎮的城牆
    明初朱元璋在帝,為避戰亂,確保民安,號召城鎮修建城牆。故市的古城牆建築於明朝大約中後期。這個城池修建很有講究,具備了其他地方所沒有的三大特點。首先,城內呈「臥鱉形」地勢。老城街道中心交叉十字,高於東西南北四條街道約丈餘。從西門向東望,只能瞧見東街的房頂。
  • 黃昆說西安—城牆以外的那些城門 延平門
    我從小生在西安長在西安,開始我也很大家一樣到了延平門地鐵站怎麼也想不明白延平門離西安城牆八丈遠八竿子打不著的,怎麼會是城門呢!後來翻了很多資料終於弄明白了,原來延平門是隋文帝時期新建的都城大興城的外郭(外圈城牆)西邊城牆上三個城門中偏南邊的一個。
  • 96PK《三國魂》春晚群雄爭霸 亂世決戰長安
    同樣的,96PK《三國魂》遊戲當中的決戰長安也是如此,萬千英雄齊聚,數不清的武將各展風華,也不失為遊戲中一場華麗而刺激的戰鬥體驗呢!  圖2  長安北臨渭河,南依秦嶺。地勢易守難攻,作為十三朝古都,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無論是哪個朝代,人們都嚮往能擁有這樣一座壯麗的城池。在96PK《三國魂》中,各位國之精英一定對長安城的豐厚物資垂涎已久。
  • 《書香長安》經典誦讀——《古城牆風景》
    因此說,這多年間,我看慣了古城牆的風景。我憾於不曾登臨八達嶺的長城,只是在三邊於榆林的黃沙源上尋訪過邊牆的古夢,那雄渾的烽火墩、那沉浮於旱海裡的殘垣,簡直像艱難跋涉著的駝群。其風景令人感創萬端,悲壯中不乏哀楚之思,如果說萬裡長城乃我四千年文明古國的標誌,那麼這西安古城牆和已不屬於這個大都市的某種值得珍重的精神,它是這座文化古城的脊梁,帝王之都的一枕悠悠遠夢,也可以被視為西安的現實骨骼或者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