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屍骨為何沒能運回國內安葬(圖)

2020-12-18 搜狐網
資料圖:毛澤東與毛岸英
  彭德懷寫信毛澤東,「我意埋在朝鮮」

  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晚,中南海永福堂燈火通明。這是一座掛著乾隆御書「永福堂」匾額的北京老式四合院,五間北房東西一字排開,當中一間是餐廳,東側的兩間是彭德懷的起居室,西側的兩間為辦公室。東廂房曾作為召開軍委辦公會議的會議室,西廂房是工作人員的辦公室和宿舍。由於年久失修,有的門窗已經損壞,廊柱上的油漆開始剝落,整個四合院顯得較為破舊。

  此時,已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的彭德懷正坐在寫字檯前,聚精會神地審閱軍委總幹部部送來的一份電報。他推開文件夾,摘掉老花眼鏡,端起杯子咕嘟咕嘟喝了幾口水,然後起身在辦公室的地毯上來回踱步,腦子裡琢磨著電報裡的內容。

  幾天前,志願軍總部就安葬毛岸英烈士一事給中央軍委發來一份請示,軍委總幹部部起草了復電,要求志願軍總部將毛岸英的屍骨運回北京安葬。按理說,在國內安葬毛岸英無可厚非,黃繼光、楊根思、邱少雲等抗美援朝的戰鬥英雄,以及在朝鮮犧牲的團以上幹部遺體,均已運回國內安葬在安東、瀋陽等地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因此這樣做並無特殊。

  彭德懷是一個原則性很強和光明磊落的人。他看完電報後,覺得把毛岸英的屍骨運回國內安葬不太妥當,但又覺得事關國家主席,自己不好擅專。他準備給周恩來寫一封信,表明自己的態度。吃罷晚飯,他又坐回辦公桌前,嚴肅得如同一尊神像。他點上一支煙,繚繞的煙霧漫過了他的髮際,使他的心緒難以平靜——

  一場曠日持久的抗美援朝戰爭,犧牲了多少中華兒女啊!他們都安葬在朝鮮的國土上,毛岸英也不應該例外。毛主席不是親口說過岸英是志願軍中的一位普通戰士嘛!再說作為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友誼的象徵,作為毛主席本人和中國國際主義精神的體現,毛岸英也應該埋在朝鮮。這是一座友誼的橋梁,架設在鴨綠江之上;這是一座感情的豐碑,豎立在中朝人民心中!

  毛岸英安葬在他犧牲的地方,既有利於教育中國人民,又有利於中朝友誼。想到這裡,主張「中國生、朝鮮死、朝鮮埋」的彭德懷掐滅菸頭,戴上花鏡,提筆疾書:

  總理:

  昨二十四日賴傳珠同志擬一封電稿,將毛岸英同志屍骨運回北京,我意埋在朝鮮,以志司或志願軍司令員名義刊碑,說明其自願參軍和犧牲的經過,不愧為毛澤東的兒子,與其同時犧牲的另一參謀高瑞欣合埋一處。以此教育意義甚好,其他死難烈士家屬亦無異議,原電稿已送你處,上述意見未寫上。特補告,妥否請考慮。

  敬禮

  彭德懷

  十二月二十五日  

金日成:岸英也是朝鮮人民的兒子

  周恩來看完彭德懷寫來的信,沉思良久,認為老將軍說得有道理,毛岸英的屍骨不宜運回國內安葬,更不宜在北京安葬,應該和犧牲了的所有志願軍烈士埋在一起,這也是主席的意思,這樣做政治意義更大。於是,他將彭德懷的信批轉給毛澤東閱示。

  「主席!」毛澤東的秘書拿著文件夾走進菊香書屋,輕聲說,「總幹部部給彭總發來一個電報,說岸英是主席的兒子,要求將岸英的遺骨運回祖國,破格安葬在北京。彭總從大局考慮,認為這樣做不妥。這是彭總寫給總理的報告,總理批給您閱示。」

  秘書把文件夾遞給毛澤東,接著又說:「金日成首相來電,向主席表示慰問,他說岸英同志是為朝鮮人民的解放事業而犧牲的,也是朝鮮人民的兒子,他們希望把岸英安葬在朝鮮。」

  「老彭說得對,哪個戰士的血肉之軀不是人生父母養的,不能因為我是黨和國家的主席,就給兒子搞特殊啊!」毛澤東從筆筒裡抽出一支鉛筆,在文件上慨然批示:「同意德懷同志的意見,把岸英的遺骨和成千上萬的志願軍烈士一樣,掩埋在朝鮮的土地上,也不要為他舉行特殊的葬禮。」

  這就是一代偉人的胸懷!

  於是周恩來當日在彭德懷的信上作了「尊重你的意見和朝鮮同志的要求,請(傳珠)重擬復電」的批示。劉少奇、鄧小平圈閱後也都表示同意。

  毛澤東是一個偉大的唯物主義者,主張烈士與青山同在。他早年走出韶山沖赴湘鄉縣立東山高等學堂讀書時,為表示自己滿懷豪情闖天下、不達目的誓不休的決心和信心,曾將改寫的一首詩夾在他父親的帳簿裡,題目叫《呈父親》:

  孩兒立志出鄉關,

  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

  人生無處不青山。  

劉思齊、邵華提出「迎岸英回家」,毛澤東沒有同意

  毛澤東在會見蘇聯駐華大使、毛岸英生前好友尤金時說:「共產黨人死在哪裡,就埋在哪裡……我的兒子毛岸英死在朝鮮了,有人說把他的屍體運回來。我說,不必,死哪埋哪吧!」

  後來,劉思齊、邵華再次提出「迎岸英回家」的請求,毛澤東沉默良久,引用東漢初期著名老將軍馬援的話說:「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不是有千千萬萬志願軍烈士安葬在朝鮮嗎?岸英也應該埋在朝鮮。」毛澤東沒有同意她們的要求。

  就這樣,毛岸英與千千萬萬犧牲在朝鮮的志願軍烈士一樣,長眠於他戰鬥過的並用鮮血浸染過的朝鮮大地上。他們與青山同在,「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一九五四年下半年,在平安南道檜倉郡西北一百五十多米高的山坡上開始興建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佔地面積九萬平方米,一百一十五名黨員、十六名團員和三名無名烈士的墳塋準備安葬在一百三十四棵青松下,其中包括毛岸英烈士的忠骨。

  檜倉像朝鮮的許多山城一樣,坐落在一片較大的山塢裡。城鎮不是很大,一條狹窄的街道逶迤穿過城區,道路兩旁擠滿了參差不齊的低矮建築。一九五一年九月,志願軍總部移駐此地,在以後七年的時間裡,共建有兩處辦公地點:一處是志願軍總部洞庫指揮所,彭德懷曾在這裡運籌帷幄;一處是朝鮮停戰協定籤字後在城區另建的志願軍總部。

  志願軍烈士陵園距志願軍總部約一公裡。陵園的大門樸實無華,上面用中朝兩種文字書寫著「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進入陵園,首先要通過用條石鋪就的二百三十七級臺階(象徵著二百三十七萬參戰志願軍官兵)的陵道,然後是一道飛簷翹角、琉璃瓦頂的陵門,門楣上刻著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主席郭沫若手書的「浩氣長存」四個大字,背面則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各軍兵種的軍人畫像。

  走過陵門便是一座碑亭,飛簷鬥拱,綠瓦紅柱。亭中豐碑矗立,正面刻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烈士永垂不朽」字樣,背面是抗美援朝戰爭簡介;碑亭雕梁畫棟,梁枋的四面是黃繼光、楊根思、邱少雲、羅盛教等英雄的畫像,栩栩如生。

  碑亭後巍然屹立著志願軍戰士雕像,通高七點五米,像高三點三米,為紅銅塑制。像基前面有和平鴿,並刻有「和平萬歲」四字;左右兩側分別是郭沫若和彭德懷的親筆題詞,字跡渾厚灑脫。雕像後面是兩組反映志願軍戰鬥和中朝友誼的大型群雕,形態逼真,意義深刻。

  墓地翠柏環繞,肅穆凝重。烈士墓組成一個整齊的方陣,烈士們頭枕青山,面朝祖國(西南的北京方向)。除三個無名烈士外,每個烈士墓前都豎有一塊刻著名字的石碑,每個墓旁都栽有一株英姿挺拔得像烈士本人一樣的中國東北黑松。本文摘自《毛岸英在朝鮮戰場》 武立金/著 作家出版社/出版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李孟漪)

相關焦點

  • 老志願軍想回朝鮮祭拜毛岸英 曾經為其撿骨抬棺
    ,修墓對其進行安葬。  向朝善稱,1950年11月25日下午,時年28歲的毛岸英遭敵機轟炸不幸犧牲,按規定當時在戰鬥中犧牲的同志一律執行就地安葬,每座墳前豎一塊木板,寫上犧牲者的姓名和籍貫,便於日後查找和收挖,毛岸英犧牲後也是這樣就地安葬的。  1953年,韓戰停戰後,志願軍總部決定讓司令部直屬單位建一個佔地約300畝的烈士陵園,將分散在各地的烈士墳墓遷到陵園。
  • 老人安葬入土4年 後輩遷墳時發現屍骨竟沒了
    韋先生的外婆去世四年多了,按照當地習俗需要重新遷墳,但讓韋先生一家人震驚的是,當棺材打開時,老人的屍骨卻不見了。   2013年10月4日,韋先生88歲的外婆因病去世,由於老家遠在扶綏,不方便讓老人回老家下葬,所以家裡請了民間的一條龍殯葬服務,就近把老人安葬在了西鄉塘區大唐村的一個山頭上。老人下葬後的這幾年,韋先生和親人都來這裡掃墓,期間並沒有發現墳墓被人動過。
  • 老人入土安葬四年 後代遷墳不見屍骨
    南寧韋先生的外婆去世四年多了,按照當地習俗需要重新遷墳,但讓韋先生一家人震驚的是,當他們遷墳時,竟然發現老人的屍骨不見了。2013年10月4日,韋先生88歲的外婆因病去世,由於老家遠在扶綏,不方便讓老人回老家下葬,所以家裡請了民間的一條龍殯葬服務,就近把老人安葬在了南寧市西鄉塘區大唐村的一個山頭上。
  • 王天成:我所知道的毛岸英之死
    70年前的今天,1950年11月25日上午,毛岸英在因回指揮部取作戰圖被凝固汽油彈擊中壯烈犧牲。毛澤東與江青皆對毛岸英疼愛有加。毛岸英陣亡後,彭德懷不敢報告毛澤東,只將此事電告周恩來。
  • 他為毛岸英守墓三年,歸國後世人才知守墓人居然是彭德懷的警衛
    這個人的名字就是毛岸英,他在犧牲之後便被葬在了朝鮮這個地方上。其中自然也不會少了守墓人,這個守墓人的身份也是值得人一提的,他是我們彭德懷大元帥的一個警衛員。就是這個人把主席兒子的屍骨找到且保存下來的,並且還為這個烈士抬了棺槨。除了做了這麼多努力之外,他還為這個人守了三年時間的墓。
  • 毛岸英夫人劉思齊:祭毛岸英犧牲地撕心裂肺(圖)
    大榆洞位於朝鮮平安北道東昌郡,是原中國志願軍司令部所在地,也是56年前,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犧牲的地方。  這位特殊的中國客人就是當年毛岸英的妻子劉思齊,雖然75歲的劉思齊來過四次朝鮮,但是前四次都是去往檜倉祭拜毛岸英烈士墓。大榆洞,毛岸英當年犧牲的地方,劉思齊一直沒有來過,這也成為劉思齊多年來的一個心願。今天,劉思齊終於完成了這個心願。
  • 今日聚焦:留在朝鮮的毛岸英墓,毛主席為什麼從沒去看過?內幕,感人……
    毛岸英犧牲,毛主席為何不運回遺體?感動……文章回顧了1950年,毛岸英在朝鮮戰場不幸犧牲,毛主席最終悲痛地決定,把他葬在朝鮮土地上。現在,這個感人的故事,入選了小學語文教材。這,非常讓人欣慰。 這篇文章,引起了很多讀者的共鳴。
  • 揭秘:毛岸英犧牲後 劉思齊寡居、再婚生活(圖)
    劉謙初和張文秋向毛澤東請教了有關國內形勢和農民問題,彼此談得很投機。  剛產下第三個兒子的楊開慧,聽說有客來訪,便在保姆攙扶下從產房來到客廳,端出花生和慄子招待客人。聽說這對正處在熱戀中的男女即將舉行婚禮,風趣的毛澤東便對他們說:「別人會祝你們早生貴子,我則希望你們早生、多生千金,我們兩家好對親家,我有3個兒子吶!」張文秋羞澀地逗著依偎在她身旁的5歲的毛岸英、4歲的毛岸青玩。
  • 百歲開國將軍任榮跟毛岸英夫婦的一段鮮為人知的往事
    在去朝鮮的途中,任榮跟一個叫毛岸英的俄語翻譯同車。那時候不還像現在這麼資訊發達啊,任榮愣是不知道這就是毛主席的兒子。聊天時,任榮得知毛岸英是在蘇聯學的俄語,回國後務農、做工、當過工廠黨總支書記,而且是剛結婚不久,就很意外。他問毛岸英:「你是新郎,離家打仗她樂意嗎?」「樂意!可支持我啦!」毛岸英繼續說,「我父親叫我參加志願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 老志願軍想回朝鮮祭拜毛岸英 曾為其撿骨抬棺
    今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59周年紀念日,巫山8旬翁向朝善心底卻掀起了波瀾:當年他作為志願軍司令部的一名警衛班長,曾親手給毛岸英撿過遺骨抬過棺材,還與其他戰友一道,修墓對其進行安葬。「這個墳墓就是毛岸英烈士的。」回憶起當初的情形,老人抽泣起來。他說,1957年下半年的一天,他在回國的那天上午偷偷跑到毛岸英墳前痛哭了一場,然後向部隊的一名宣傳幹事要了這張照片作紀念。回國之後,他一直將照片珍藏著。
  • 古代打仗死那麼多士兵,為何從沒發現大規模屍骨?原因其實很簡單
    為何考古卻沒發現大規模屍骨?甚至於在那些著名戰役的附近,也沒有發現任何的痕跡。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是因為在大規模的戰爭中,失去的人是非常之多的。而這大範圍的屍骨,如果不加掩埋那麼的很多的屍體就會腐爛產生病菌和瘟疫。在古代便有一種很無恥的戰術,就是將戰士士兵的屍體丟入到敵軍水源處從而產生瘟疫。一旦瘟疫蔓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 為國捨命日月同光—記毛岸英犧牲60周年祭奠活動
    60年前的11月25日,毛澤東主席年僅28歲的兒子毛岸英同志,在敵人突如其來的瘋狂轟炸中壯烈犧牲,將一腔熱血灑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今天,在安葬毛岸英烈士的山岡上聚滿了前來祭奠的人群。在他們當中,有朝鮮人民武力部部長金永春次帥,朝中友協會長、保健相崔昌植,中國駐朝鮮大使劉洪才和大使館其他官員,以及正在朝鮮訪問的電視連續劇《毛岸英》攝製組和當地的各界群眾。
  • 菏澤英雄廣東救援驢友不幸犧牲 遺體近日運回曹縣老家安葬
    其遺體計劃於今天下午從廣東省惠東縣運回深圳,隨後在深圳火化後運回老家安葬。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姜培軍
  • 朗讀者·紅色家書:毛岸英批舅舅:「非常替他慚愧」
    今日品讀:毛岸英致表舅向三立——《我們共產黨不講這種「人情」》。毛岸英。資料圖毛岸英這封家書,與共和國同齡。70年前,新中國開國元年,國家大廈急需大批棟梁支撐。不少人「身子進入了新時代,腦子卻沒一塊過來」,念叨著「苟富貴,勿相忘」,攀親附貴跑官要官。毛澤東一些親屬,也有了「想法」。楊開慧胞兄楊開智,託人捎信給毛澤東,希望能二選一:要麼進京,要麼於長沙謀得「廳長方面位置」。此時,表弟向三立已在京,楊開智圖「雙保險」,寫信請他出面說情。向三立寄書毛岸英,轉述了楊開智訴求。
  • 朗讀者·紅色家書⑬:毛岸英批舅舅:「非常替他慚愧」
    資料圖毛岸英這封家書,與共和國同齡。70年前,新中國開國元年,國家大廈急需大批棟梁支撐。不少人「身子進入了新時代,腦子卻沒一塊過來」,念叨著「苟富貴,勿相忘」,攀親附貴跑官要官。毛澤東一些親屬,也有了「想法」。楊開慧胞兄楊開智,託人捎信給毛澤東,希望能二選一:要麼進京,要麼於長沙謀得「廳長方面位置」。
  • 毛岸英烈士證為何四十年後才給補發,有關部門的解釋讓人心酸不已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犧牲,其時年僅28歲,犧牲後,彭德懷、金日成都打算將毛岸英遺骸運送回國,可毛主席說:他只是個普通的志願軍戰士,不能搞特殊化,於是,毛岸英至今還留在朝鮮。秘書幹得好好的,熬幾年也能穩步升遷,可1950年,韓戰爆發,毛岸英就又被毛主席送到彭德懷的部隊當兵,成了第一個自願入伍的志願軍戰士。毛主席對他如此嚴厲,是因為不喜歡這個孩子嗎?
  • 揭秘:毛岸英犧牲後 劉思齊的寡居、再婚生活
    劉謙初和張文秋向毛澤東請教了有關國內形勢和農民問題,彼此談得很投機。  剛產下第三個兒子的楊開慧,聽說有客來訪,便在保姆攙扶下從產房來到客廳,端出花生和慄子招待客人。聽說這對正處在熱戀中的男女即將舉行婚禮,風趣的毛澤東便對他們說:「別人會祝你們早生貴子,我則希望你們早生、多生千金,我們兩家好對親家,我有3個兒子吶!」
  • 田家英與毛岸英鮮為人知的友情
    田家英毛岸英 毛岸英,毛澤東的長子,1950年11月犧牲在朝鮮戰場,年僅二十八歲。歷史的塵封,使毛岸英的故事鮮為人知。 母親晚年追憶父親田家英時,多次提到「岸英」的名字。毛岸英在1946年從蘇聯回國至犧牲的近五年間,和我父親既是師生,又是摯友。
  • 《跨過鴨綠江》第15集:毛岸英犧牲,彭德懷悲不自勝
    而在最新播出的第14、15集,劇情講述了抗美援朝一關鍵事件:毛主席的兒子毛岸英的犧牲。 所以,即使知道這是美帝陰謀,毛主席依舊派遣外交能將趕赴聯合國,在外交上反擊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