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志願軍想回朝鮮祭拜毛岸英 曾經為其撿骨抬棺

2020-12-14 搜狐網
昨日,巫山,向朝善向記者展示他珍藏的毛岸英墳墓照片 通訊員 盧先慶 攝

  曾給毛岸英抬棺材 巫山老翁想回朝祭拜

  但沒有能力籌集到路費,希望有好心人助兩個老志願軍戰士園夢

  今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59周年紀念日,巫山8旬翁向朝善心底卻掀起了波瀾:當年他作為志願軍司令部的一名警衛班長,曾親手給毛岸英撿過遺骨抬過棺材,還與其他戰友一道,修墓對其進行安葬。在這半個多世紀的歲月裡,他心底一直有一個未了的「情結」,想去朝鮮祭奠那些英烈。昨天,老人憶起這段往事泣不成聲。

  珍藏岸英墓照半世紀

  向朝善今年78歲,巫山縣廟宇鎮人,1983年退休後與老伴一道居住在縣城。昨天上午,他戴著老花鏡從泛黃的皮箱裡翻出一張用塑料紙包裹了4層的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墳,墳前有一塊石碑。

  「這個墳墓就是毛岸英烈士的。」回憶起當初的情形,老人抽泣起來。他說,1957年下半年的一天,他在回國的那天上午偷偷跑到毛岸英墳前痛哭了一場,然後向部隊的一名宣傳幹事要了這張照片作紀念。回國之後,他一直將照片珍藏著。

  老人的兒子向登平是巫山縣大廟中學的一名教師,他說,自小就知道父親參加過抗美援朝,每當父親聊起那段經歷時,就會把毛岸英的墳墓照片拿出來給他們看,「他講述當年的故事,有時聲淚俱下。」

  本要送岸英遺骨回國

  1952年12月,向朝善在巫山參軍後來到重慶主城,然後與兄弟部隊一道開赴朝鮮,被分在志願軍直屬司令部警衛團4連1排任一班班長,負責保衛彭德懷等首長。

  向朝善稱,1950年11月25日下午,時年28歲的毛岸英遭敵機轟炸不幸犧牲,按規定當時在戰鬥中犧牲的同志一律執行就地安葬,每座墳前豎一塊木板,寫上犧牲者的姓名和籍貫,便於日後查找和收挖,毛岸英犧牲後也是這樣就地安葬的。

  1953年,韓戰停戰後,志願軍總部決定讓司令部直屬單位建一個佔地約300畝的烈士陵園,將分散在各地的烈士墳墓遷到陵園。當時向朝善所在連隊原駐地在朝鮮平安南道檜倉郡崇仁裡黃土坡一帶,身為班長的他與戰友一道接受了上級下達的遷墳任務,他們一個班12名戰士,主要負責撿裝烈士遺骨和挖墳坑。

  向朝善告訴記者,當時規定營級以上烈士遺體要運回瀋陽志願軍烈士陵園安葬,而毛岸英犧牲前是團級幹部,按級別應當運回國內,為此他親手給毛岸英烈士撿過遺骨抬過棺材。

  他曾清楚地記得,1954年7月28日,天空晴朗,萬裡無雲,他所在連隊的五班戰士從10多公裡外的大魚洞方向抬來一副埋葬過的舊棺材,上面貼著的一張白紙寫道「毛岸英烈士」。原來,棺材裡面裝的就是毛岸英烈士的遺骨。

  今年79歲的向體元原是向朝善所在班的副班長,如今居住在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紀蘭鎮。昨天,他回憶這個細節時說,大家獲知情況後立即圍住舊棺材脫帽默哀,突然一名戰士失聲哭了起來,大家也跟著痛哭起來。隨後連長史林止住了大家的哭聲。「向朝善班長流著淚打開那副舊棺材,與我們一道將毛岸英的遺骨一塊一塊撿到旁邊早已鋪好的一塊白綢緞上。」向體元介紹說,毛岸英的遺骨大到一尺以上,小到一丁點,撿完後班長向朝善還到舊棺材中仔細檢查了兩遍,然後將裹有毛岸英遺骨的白綢緞放到另一副黑色新棺木裡,準備抬到一公裡外的駐地公路邊,第二天用汽車運回國內。

  向體元說,當時準備由6個人來抬,但全班12名戰士都爭著抬,向朝善班長最後只得同意大家都去抬。就這樣,全班戰士哭著把裝有毛岸英烈士遺骨的新棺材抬到了公路邊一個指定的帳篷裡。

  毛主席決定岸英葬在朝鮮

  可令大家未料到的是,第二天一大早,全連緊急集合,連長史林又吩咐一班把毛岸英烈士的新棺木抬回附近的烈士陵園安葬。當看到戰士們臉上露出異樣的表情後,史林連忙解釋說:「這是毛主席的決定。」

  後來,向朝善又與戰友一道,將裝有毛岸英烈士的那副新棺材抬到了志願軍烈士陵園進行安葬。向體元告訴記者,他和向朝善班長等戰友一起挖了一個大坑,將毛岸英烈士的新棺材放了下去,填上泥土後還在墳前立了一塊碑。

  向朝善說,毛岸英的墳墓遷到志願軍烈士陵園後,另有115名黨員、16名團員和3名無名烈士的墳塋被安葬在陵園的134棵青松下,這些青松是從祖國東北移栽去的。毛岸英的墓地顯得十分普通,墓前立著一塊3尺高的花崗巖石碑,墓碑正面鐫刻著郭沫若題寫的「毛岸英同志之墓」7個大字,墓碑的背面是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撰寫的一段碑文。

  對這段歷史,今年82歲高齡的孟照輝老人曾有過專門的研究。孟老原是志願軍司令部作戰處作戰科長、軍事科學院副軍職研究員兼抗美援朝戰爭史研究室主任,曾研究「抗美援朝戰爭史」長達50餘年。他告訴記者,他對這段歷史細節的研究,與向朝善和向體元兩位老人的回憶大體相同,這些都是歷史的真實。

  孟老還對記者稱,岸英當年在朝鮮大魚洞犧牲後,按當時的規定就地安葬。後來遷墳時,兩名重慶籍志願軍戰士將岸英的遺骨從舊棺材撿入另一副新棺材中,然後受命一起抬往位於檜倉的志願軍烈士陵園重新安葬。

  半世紀夢想回朝祭奠英烈

  巫山縣廟宇鎮黨委副書記彭美文介紹說,1957年向朝善轉業回鄉後,在當時的大廟區(現廟宇鎮)當了20多年武裝部長。「他性格耿直,做事雷厲風行。」彭美文評價道。

  向朝善則稱,半個多世紀以來,他一直夢想能有機會回到朝鮮當年戰鬥過的地方去看一看,去祭奠戰友的英烈。「最近這段時間爸爸的這個夢越來越強烈。」兒子向登平介紹說,這段時間父親老是向他提起去朝鮮的事。可要實現這個夢想談何容易,向朝善現在靠幾百元的退休工資維持老兩口的生活,而向體元在鄉下,經濟更加拮据。他們說,自己根本沒有能力籌集到路費,希望有好心人助兩個老志願軍戰士園夢。

  向朝善同時表示,當年回國後與眾戰友們失去了聯繫,50年過去了,希望找到他們,與他們重逢。如有知情者,可速撥打本報新聞熱線023-966965聯繫。

  首席記者 黃平 通訊員 陳方可 孫祖雄

相關焦點

  • 老志願軍想回朝鮮祭拜毛岸英 曾為其撿骨抬棺
    今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59周年紀念日,巫山8旬翁向朝善心底卻掀起了波瀾:當年他作為志願軍司令部的一名警衛班長,曾親手給毛岸英撿過遺骨抬過棺材,還與其他戰友一道,修墓對其進行安葬。在這半個多世紀的歲月裡,他心底一直有一個未了的「情結」,想去朝鮮祭奠那些英烈。昨天,老人憶起這段往事泣不成聲。 珍藏岸英墓照半世紀 向朝善今年78歲,巫山縣廟宇鎮人,1983年退休後與老伴一道居住在縣城。昨天上午,他戴著老花鏡從泛黃的皮箱裡翻出一張用塑料紙包裹了4層的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墳,墳前有一塊石碑。
  • 毛岸英夫人劉思齊:祭毛岸英犧牲地撕心裂肺(圖)
    今天我們節目的來賓有兩個名字,現在她叫劉松林,提起她以前的名字劉思齊,相信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都不會覺得陌生,不錯,劉思齊曾經是毛澤東的兒媳婦,毛岸英的妻子。今年是毛岸英犧牲56周年,前不久劉思齊第一次來到了毛岸英犧牲的地方。  2006年5月12日,朝鮮的大榆洞迎來了一位中國客人。
  • 撿骨師講述撿骨流程
    撿骨流程一撿骨準備祭物到達墓園時阿凱會先將墓園前雜草做整理,方便家屬做祭拜二來順便驚動內有無躲藏蛇鼠等動物。撿骨時的祭物方面,需要準備水果或餅乾、線香及金紙。金紙方面,祭拜后土是使用壽金,亡者大部分為使用四方金。
  • 她是毛岸英的妻子,毛岸英犧牲60周年那天,帶著四個子女前去祭拜
    1946年,毛岸英回國,後來在1949年10月15日,和湖北女孩劉思齊結為伉儷,婚禮由毛澤東親自主持。新婚之後的毛岸英,依然保持了艱苦樸素的低調作風,他在基層和工人農民一起工作,一起吃大灶,做勞動,從不搞特殊。
  • 彭德懷秘書如何評價毛岸英朝鮮戰場表現?
    1.小小唐:楊老:有人說因損失問題,彭動手打過金日成耳光,請予證實。楊鳳安:沒有。2.小小唐:楊老:外國一些著作說,彭總在戰爭其間秘密去蘇聯見過史達林,有其事嗎?楊鳳安:去過。3.小小唐:楊老:您給彭總當了多長時間軍事秘書?楊鳳安:四年半。
  • 毛岸英:結婚一年就奔赴戰場,埋骨異鄉,只為父親毛澤東一句話
    在彭德懷出徵前夕,主席為其踐行,28歲的毛岸英趁此機會向彭德懷提出了也要參加抗美援朝。彭德懷起初拒絕。後來主席也為兒子求情。最終彭德懷同意了毛岸英奔赴朝鮮戰場的請求。10月14日,毛岸英來醫院看望生病住院的妻子劉思齊,與妻子道別。這時候兩人結婚還不到一年時間。
  • 今日聚焦:留在朝鮮的毛岸英墓,毛主席為什麼從沒去看過?內幕,感人……
    毛岸英犧牲,毛主席為何不運回遺體?感動……文章回顧了1950年,毛岸英在朝鮮戰場不幸犧牲,毛主席最終悲痛地決定,把他葬在朝鮮土地上。現在,這個感人的故事,入選了小學語文教材。這,非常讓人欣慰。 這篇文章,引起了很多讀者的共鳴。
  • 為國捨命日月同光—記毛岸英犧牲60周年祭奠活動
    在他們當中,有朝鮮人民武力部部長金永春次帥,朝中友協會長、保健相崔昌植,中國駐朝鮮大使劉洪才和大使館其他官員,以及正在朝鮮訪問的電視連續劇《毛岸英》攝製組和當地的各界群眾。    金永春次帥對劉洪才大使說:「我是奉金正日總書記之命來這裡祭奠毛岸英烈士的英魂的。」    人們沿著臺階拾級而上,緩緩來到毛岸英烈士墓前。
  • 撿骨師講述撿骨流程-遷墳必備
    整個祭拜過程中阿凱會帶領著家屬先從后土祭拜後再到墳前祭拜亡者。一般都會告知后土、先人今日要來進行撿骨,在骨骸起掘後將進行骨骸整理,然後供奉在何處,以及保佑陽世各房內外子孫昌盛富貴、永保平安等吉祥話。二挖掘到棺木天蓋時,棺木上的四角的五吋棺釘,先要拔除。此時阿凱會就會請家屬(女兒或孫女)過來,做撐傘的準備動作,並提醒當初下葬有無貴重的配葬品(金飾、手飾等貴重物品),一切都準備就序後,就可以將棺木打開來進行撿骨。
  • 毛岸英屍骨為何沒能運回國內安葬(圖)
    此時,已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的彭德懷正坐在寫字檯前,聚精會神地審閱軍委總幹部部送來的一份電報。他推開文件夾,摘掉老花眼鏡,端起杯子咕嘟咕嘟喝了幾口水,然後起身在辦公室的地毯上來回踱步,腦子裡琢磨著電報裡的內容。  幾天前,志願軍總部就安葬毛岸英烈士一事給中央軍委發來一份請示,軍委總幹部部起草了復電,要求志願軍總部將毛岸英的屍骨運回北京安葬。
  • 中朝美術交流展開幕,毛岸英烈士妻子為毛岸英雕像揭幕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雄壯的歌聲響徹展廳,中朝藝術家的一幅幅畫作將觀眾的心拉回70年前的歲月。10月30日,「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中朝美術交流展」在798藝術區朝鮮萬壽臺美術館開幕。
  • 範弗利特:志願軍的老對手,獨子戰死朝鮮,本人更被志願軍打離職
    但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志願軍並沒有被範弗利特瘋狂的彈藥量所打敗,甚至最後,志願軍迎著範弗利特強大的火力攻勢,直接將他打到黯然離職。範弗利特有一個獨子,暫且稱其為小範弗利特,在老範弗利特指揮第八集團軍在朝鮮作戰的時候,小範弗利特也參加了戰爭,每天駕駛著轟炸機轟炸我軍。父子倆的行為,確實夠讓人可恨的。
  • 中朝美術交流展開幕,劉思齊為毛岸英塑像揭幕
    70周年中朝美術交流展」在位於798藝術區的朝鮮萬壽臺美術館開幕。開幕儀式上,朝鮮藝術家柳河律創作的毛岸英塑像、彭德懷塑像同時揭幕。毛岸英烈士遺孀劉思齊專程出席現場,九旬高齡的她激動不已地說:「看到這麼多藝術家的作品,又把我帶回了那個火熱的戰爭年代。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和朝鮮犧牲了千千萬萬的英雄兒女,毛岸英也是其中的一員。他通過了血與火的考驗,也是我心中永遠的痛和驕傲。
  • 《邱少雲》等畫作亮相中朝美術交流展,劉思齊為毛岸英塑像揭幕
    開幕儀式上,朝鮮藝術家柳河律創作的毛岸英塑像、彭德懷塑像同時揭幕。毛岸英烈士遺孀劉思齊專程出席現場,九旬高齡的她激動不已地說:「看到這麼多藝術家的作品,又把我帶回了那個火熱的戰爭年代。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和朝鮮犧牲了千千萬萬的英雄兒女,毛岸英也是其中的一員。他通過了血與火的考驗,也是我心中永遠的痛和驕傲。願中朝人民用鮮血和生命凝結成的友誼萬古長青,也謝謝藝術家完成了我多年的心願!」此次展覽圍繞抗美援朝主題,共展出油畫、中國畫、朝鮮畫100餘幅。
  • 中朝美術交流展開幕,毛岸英烈士妻子為毛岸英雕像揭幕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雄壯的歌聲響徹展廳,中朝藝術家的一幅幅畫作將觀眾的心拉回70年前的歲月。10月30日,「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中朝美術交流展」在798藝術區朝鮮萬壽臺美術館開幕。
  • 揭秘:毛岸英犧牲後 劉思齊的寡居、再婚生活
    於是,毛岸英和劉松林正式訂了婚。  毛岸英很想和劉松林早點結婚。但是,當時華北解放區在男女結婚年齡方面有明文規定,男20周歲、女18周歲方可結婚,而劉松林的實足年齡離18周歲還差幾個月,所以毛澤東沒有同意。毛岸英很不高興,還鬧了情緒。毛澤東為此發火道:「誰讓你是毛澤東的兒子的!」
  • 揭秘:毛岸英犧牲後 劉思齊寡居、再婚生活(圖)
    六、毛岸英告別妻子劉松林 奔赴朝鮮戰場  六、毛岸英告別妻子劉松林 奔赴朝鮮戰場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9月15日,美軍7萬多人在朝鮮仁川登陸。接著美國操縱的聯合國軍,大規模開進朝鮮,其戰略目標是霸佔朝鮮,威脅中國。頃刻間,戰火便燒到了鴨綠江邊。
  • 毛岸英14歲被張學良送往蘇聯,28歲犧牲朝鮮,毛澤東勸劉思齊改嫁
    1936年,因為此前,董健吾曾經在與張學良的交談中,提及,想讓張學良幫忙把毛岸英兄弟送往蘇聯,當時只是隨口說說而已,不料,到了6月,張學良突然打電話給董健吾,說是要與他面談。張學良說,自己有個部下李杜將軍要經法國去蘇聯,正好借這個機會帶毛岸英等人去蘇聯。上海地下黨得知此事,也同意這個方案,宋慶齡也給予幫忙,李杜將軍一行九人,準備出國。
  • 主席之子毛岸英:戰死朝鮮,妻子三年後方知真相,公公牽線改嫁
    毛岸英犧牲那年,年僅28歲,與父親相處的時光並不多,為祖國偉業奮鬥的決心卻不輸父親一絲一毫。朝鮮戰場是他主動請纓的,兇險的關頭也是他臨危不懼的,如此一位熱血少年,卻在朝鮮的土地上遇美軍空襲,長眠於那片並不熟悉的土地。
  • 毛岸英去世6年後 劉思齊來掃墓 一見墳墓她說了7個字 所有人淚奔
    毛岸英去世6年後,劉思齊來掃墓,一見墳墓她說了7個字,所有人淚奔!文|龍少爺作為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長眠在朝鮮檜倉郡志願軍總部陵園裡。幾十年間,到朝鮮祭拜毛岸英的中國人,總是懷著特殊的感情去憑弔。彭老總曾說過:毛岸英是中國志願軍的第一個志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