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村裡溜達的時候,路過農村老人曬太陽的地方,有老農說2019年是寡婦年要注意倒春寒,這種說法有道理嗎?寡婦年、倒春寒都是民間的一種說法,不搞明白老農這些專業術語還真有點搞不懂民間的一些諺語,我們先看一下什麼是寡婦年,什麼是倒春寒?
寡婦年
指的是這一年沒有立春節氣。比如今年立春節氣是在大年三十,而年三十還是屬於前一年的時間,這就導致第二年沒有了立春節氣,這種年景就是農民所說的寡婦年。
寡婦年、寡婦年,顧名思義說的是這種年景不易婚嫁,但是這只是農民的一種說法,實際上是因為我國使用的是農曆和陰曆兩種曆法,立春等節氣屬於陽曆,而春節屬於陰曆,在陰曆中有閏月的說法,就導致陰曆和陽曆19年會出現一個輪迴,在這19年當中有7年屬於無春年,也就是」寡婦年「,還有7年屬於雙春年,就是陰曆一年中有兩個陽曆的立春節氣,還有5年屬於單春年,就是陰曆一年中只有一個陽曆的立春節氣。
倒春寒
倒春寒是一種天氣現象,因為根據節氣變化,立春之後天氣應該逐漸變暖,但有的時候立春之後再來一次寒流,導致氣溫明顯下降,那麼這種天氣就被稱為倒春寒。倒春寒主要影響的是農作物的生長,因為隨著天氣轉暖,萬物復甦走出冬眠期開始生長,小麥開始返青,桃樹、杏樹等開花早的樹木也開始生長,這時候來一次倒春寒突然降溫,那麼很容易給小麥、桃樹等造成嚴重凍害,輕者減產,重者甚至會絕產,嚴重影響農業生產。
寡婦年和倒春寒有沒有關係呢?
根據一些諺語和老農的經驗來看,二者還是有一定的關係的,俗話說春打五九尾,路上凍死鬼,而今年立春就正好是五九的最後一天,按照諺語莊稼要減產,那減產的主要原因就是受到了倒春寒的影響。再者無春年一般是立春比較早,這樣農作物開始生長的時間就早,但是天氣還沒真正轉暖,就容易受到寒潮的影響,也就容易出現倒春寒。
再聯繫最近幾天的天氣預報就更能說明問題了:中央氣象臺預計,除夕至初二,全國大部無明顯降溫降水天氣,有利於假日出行。假日後期,受較強冷空氣影響,中東部將出現較大範圍雨雪和大風降溫天氣。初三至初五,中東部地區將有4~6級偏北風,氣溫下降6~10℃;華北平原日最低氣溫降至-12~-8℃,黃淮、江淮-7~-4℃,江漢、江南北部-3~1℃;初五至初六,渤海、黃海、東海、臺灣海峽、南海北部和北部灣有6~8級、陣風9~10級的偏北風。初二前後新疆北部有大風強降溫及降雪天氣。
可以發現,在春節期間的天氣是偏冷的,最低甚至降至-12攝氏度,這是符合倒春寒的道理的。也就可以「準確」得推測2019年將會出現倒春寒,只是剛立春就先來個小的倒春寒。所以說農村的一些諺語、俗語,老農的經驗還是要聽的,這些俗語也確實可以指導我們的農業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