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給我家多多做英語啟蒙前,我看過很多資料,比如英語啟蒙界的幾個大咖的書等,受益很多,少走了很多彎路。
任何啟蒙,本質都是提供環境,喚醒孩子自發的內在興趣。孩子有了內驅力,就會自發的想去學習和了解更多內容。
英語啟蒙也一樣。在英文啟蒙中,父母的主要作用不是教孩子知識,而是培養孩子對英文的興趣,營造一個環境,對於父母的英語水平,要求不高。利用好工具,即使只會蹦單詞,都可以給孩子順利啟蒙英語。
現在,我把父母們都會關心在意的問題,整理出來,希望對正在給孩子做英語啟蒙的朋友,有所幫助。
篇幅有限,先發這五個問得最多的話題,未完待續,後面有空會繼續更新。
一、什麼時候開始英語啟蒙?
英語啟蒙,越早越好。
不論孩子年紀大小,英語啟蒙現在立馬開始就對了!
0-6歲是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年齡越小,語言學習越輕鬆愉快,而且效果更好。中英文都一個道理,學其它外語也一樣。
其中,又以0-3歲為學語言的最佳敏感期,這個階段進行英語啟蒙,聽力的輸入效果最好,可以為後期孩子學習自然拼讀和自主閱讀,打下非常有力的基礎。
從寶寶出生就可以開始親子閱讀,0—2歲是開始與寶寶共讀的最好時機,因為這個時期的寶寶時時刻刻都在「聽」。父母讀什麼,孩子都不挑,都喜歡聽。
越早進行親子閱讀,越容易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尤其親子閱讀,可以讓孩子接觸到豐富的語言內容,擴大孩子的認知,讓孩子對英語產生好感,建立起英語閱讀的興趣與動機,孩子以後會自發地養成英語閱讀的習慣。
一般來說,12歲是個界限,年齡越大,語言的學習對於母語的依賴越強,即母語強勢。
母語強勢的孩子,會有更大機率會出現抗拒接觸和學習新的語言,表現是不想聽,不願意看,或者各種挑剔書籍等。這個時候,對父母來說,如何引導和幫助孩子學習語言,又是一門新的課題了。
17歲後會基本失去第二語言學習天賦,只能按照外語的方式來學習,想讓孩子比較容易地習得第二語言,就要趁早進行,越早越好。
再早都不嫌早,再晚開始也不嫌遲。無論什麼年齡,現在開始英語啟蒙就對了。
二、為什麼要進行幼兒英語啟蒙?
為了孩子以後成為學霸?
為了給孩子打開認識世界的一扇窗?
為了幫孩子搭一座未來與世界溝通的橋梁?
英語的世界很大,為了他開闊眼界?
還是為了以後旅遊的時候,可以用英語自由跟人交流?
我們有很多進行英語啟蒙的理由。
首先,0-6歲是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學任何語言都能很輕鬆的達到「流利」,引導得當,可以做到自主閱讀合適的英文書籍。
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我們的孩子遲早需要學習掌握這門語言。既然遲早要學,那就把握好幼兒語言習得的大好時機,讓孩子在輕鬆愉快中學好這門語言。
與其等十歲以後才開始學一門語言,錯過了語言習得最佳時間,耗費大量時間精力,還不能融會貫通,不如現在就開始。
其次,在孩子學前的階段,堅持英語啟蒙和親子閱讀,以後上了學,可以把那些學英語記單詞的時間,拿來學習孩子感興趣的內容,做他喜歡的事情,比如跳舞,繪畫,樂器等。
這也是我給多多做英語啟蒙的初心。
再次,我們現在有條件這麼做。
相比於多年前的社會環境,現在英語啟蒙,需要的英語兒歌,動畫片,原版的繪本和分級讀物等,想找就能找到,想買也有各種途徑。
給孩子做英語啟蒙,可以有很多理由,最關鍵的還是父母的意願。父母願意去堅持,孩子就會有收穫。
三、英語習得和學得區別是什麼?
「習得」( acquisition),通過大量接觸和使用,潛移默化地學會一種語言。習得是類似小孩學習母語的能力發展過程,是一種無意識地、自然而然的學習過程。
習得主要靠家庭,年齡越小,習得的比例應該越大,家庭發揮的作用越大,效果也越好。在幼兒階段,習得最好在英語學習的總時間裡佔到80%以上。
在語言學習啟蒙階段,習得遠遠比學得更重要。
一般來說,0-6歲,是孩子習得語言的最佳時間,過了6歲以後學語言,更多比例以學得的方式來學習語言了,需要父母花費更多時間來監督和引導。
「學得」( learning),有意識地學習和研究一種語言。學教材,背單詞,學語法,就是典型的「學得」。
學得是通過上課、上培訓班有意識的練習記憶,主要在教室內進行,無論是培訓班還是學校。
兩者有什麼不同呢?
一種順其自然,水到渠成,孩子能更流利的使用這門語言進行交流和表達。
一種是外力迫使,後者痛苦會多幾分吧,而且效果也不一定怎麼樣。
作為家長,我們就要在家為孩子營造習得環境,準備習得所需的資源,提供「習得」的條件,讓孩子以後在學校或者培訓班,可以更輕鬆順利的完成「學得」的任務。
孩子在家「習得」的英語內容,在以後的課堂上,可以讓知識系統化,查漏補缺,完善知識體系。
這跟學中文母語也一個道理。
四、聽說讀寫,從哪個開始?
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順序,都應該遵循語言學習的自然法則,聽、說、讀、寫,這也是人類學母語的次序。
聽力先行,這也是英語啟蒙界的共識。保證聽力輸入,也是為後期孩子學習自然拼讀,過渡到自主閱讀打下的最堅實的基礎。
學習任何一種語言,最關鍵的都是學習這種語言的聲音。
即使是學母語,從孩子出生到會開口說話,少則一年,多則一年半兩年。這中間的時間,什麼也不說,是靜默期。
即使是學母語,這個靜默期,就是孩子「聽」的時間,也長達1-2年。孩子以後的語言表達是否流暢,語言的豐富度,關鍵在於成長階段是否有大量發音清晰且內涵豐富的語言輸入。
同理,英語啟蒙階段,最先開始的就是大量聽,大量的聽力輸入。
不論是英語思維的鍛鍊,還是自然拼讀的學習,都需要大量的聽讀輸入。
對於大部分普通家庭來說,沒有社會語言環境,只能在家庭裡營造輕鬆愉快的英語學習環境。
比如,每天保證一小時左右的時間,用親子對話,親子閱讀,音頻、動畫等,讓孩子沉浸在英語語境裡,孩子也基本可以做到習得!
在啟蒙階段,聽力輸入是最重要的,在幼兒階段就充分輸入,過了語言靜默期後,孩子不論是在開口說,還是閱讀中,都很容易看到語言的爆發期,後勁十足。
但是如果一開始啟蒙,就強迫孩子開口,要求孩子跟讀、背誦,甚至以閱讀為主來教學,越過聽說直接進入閱讀,最終可能會在某一個階段,讓你把「聽」的這一課補上。
五、聽力輸入有哪些方式?
有付出才有收穫。
同樣想要孩子的英語啟蒙開始輸出,即說和寫,必須先有持續的足夠的輸入,即聽和讀。
「沉浸法」( immersion),即為兒童創設語言環境,讓兒童在其中浸泡,通過無意識的學習,「習得」外語。
沉浸式的習得法是兒童學習外語的最佳路線,花費時間最短,效果最好,過程最輕鬆無痛。
每天保證有一小時左右的時間,讓孩子沉浸在家庭營造的英語語境裡,孩子也能夠得到充分的聽力輸入。
那麼,如何在家庭中創造習得環境,營造英文環境呢?
最重要的四項內容是:家長說英語,看英文動畫片,聽英文兒歌、故事,讀原版故事書。
這四項內容,對於普通家庭來說,都是可以進行實際操作的。
1、家長說英語
只要父母有蹦單詞和說簡單句型的能力,就可以做孩子最初的英語啟蒙老師。
在最初階段,可以用TPR理念來引導孩子,名詞指著說,動詞做動作。
名詞指著說,就是指著實物或圖片說單詞,孩子一聽就能理解。比如指著蘋果說apple,指著梨說pear。
動詞做動作,就是一邊說一邊做,用演示的方法讓孩子理解語言。比如一邊說jump,就跳起來。說clap your hands,就拍手。
家長對孩子說英語,是最好的啟蒙方式,不管是日常生活用語,還是親子閱讀繪本,家長對著孩子說的英語,會讓孩子覺得更熟悉,更有趣。
對於大部分普通父母來說,沒有長期在國外生活,英語發音也都不算標準,但也建議多給孩子讀一些原版的英語繪本,也把繪本裡讀到的常用語,用到生活裡,說給孩子聽。
至於發音的問題,孩子會在以後學習中,不斷完善和糾正的。這就好比,我們從小給孩子說方言,孩子上學了,也會自然學會普通話,類似的道理。
另外,幼兒階段接觸的原版視頻和音頻,也能很好的幫助孩子完善發音,所以,可以放心多跟孩子用英語交流,即使一個詞一個詞的蹦,也比不說管用。
2、看英文原版動畫片
原版動畫片中有情境和畫面,可以幫助理解語言,是非常好的輸入方式。
動畫片中的常用詞彙,父母可以在生活中引導,幫助孩子理解。
比如很多動畫片中都有「Hide and Seek」的遊戲後,可以跟孩子一起做遊戲,不僅可以理解hide和seek兩個動詞,還可以引導孩子理解under、behind等方位的詞,以及有遊戲中汲及到的物品,如behind the chair等,擴展一些詞彙。
給孩子準備原版動畫片,要結合孩子的年齡和興趣,讓孩子能夠看懂,能夠理解,才看得愉快。
這樣潛移默化中,孩子會學會很多詞彙和表達。
由於孩子的視力還在發育中,所以家長要控制好看動畫片的時間。
比如,每天看原版動畫片20-30分鐘,分早晚看更好。通常適合幼兒的原版動畫片,3-5分鐘一集,20分鐘能看好幾集。
關於看視頻的時間,美國兒科學會則建議,2歲以下的孩子不應該看電視(現在調整為1.5歲了)。2歲以上的孩子每天看屏幕的時間不應超過1~2小時。
所以,兩歲以內的小寶寶,儘量不看視頻和電視,兩歲以上的寶寶每天看20分鐘的動畫片,一般不會有什麼問題。
3、親子閱讀原版繪本和分級
親子閱讀這塊兒,不管家長的發音如何,都建議嘗試親子閱讀。畢竟中國絕大多數的家長,沒有長期在國外生活的經歷,發音很難說標準的。
親子閱讀不僅可以英語啟蒙,還有助於親子關係,而且後期也可以利用英語音頻視頻,讓孩子聽標準的發音來改善,所以,還是建議父母們,只要能蹦單詞,就勇敢的讀給孩子聽吧。
如果實在對自己的語音不自信,也可以讓孩子聽故事的音頻,比如一邊聽音頻,一邊看圖來理解。或者,父母用點讀筆來點讀聽聲音,和孩子一頁一頁的看繪本。
現在英語啟蒙的書籍,點讀書很多,都錄製了標準發音的音頻,很專業。親子閱讀過的書籍,可以讓孩子多聽聽英文故事書音頻,或者讓孩子用點讀筆點讀。
在幼兒時期的英語啟蒙階段,父母讀繪本,不需要讓孩子跟讀,也不提倡閱讀、認字,父母只需要在必要的時間,用手指著繪本上對應的圖片,幫助孩子理解語言就行了。
啟蒙階段不需要學教材、背單詞、背課文,親子閱讀繪本和分級就好。
在長期的親子閱讀中,在不斷的重複中,孩子會自然的學會很多內容。
4、聽英文兒歌和故事音頻
我家孩子是在super simple song、洪恩巴迪等英語兒歌中長大的。2歲以前就學會唱好多首兒歌了,那些動物、身體、日常的動作等的詞彙,就是從兒歌中學會的。
網絡時代,英語兒歌,英文故事,動畫片的音頻都很容易找到,這些都可以放給孩子聽。
比如,日常玩的時候,我會把兒歌、繪本音頻當成背景音樂來播放,一般來說,一周循環播放幾首兒歌,孩子很容易就學會唱了。
以上四種方式,可以很有效的進行聽力輸入,幫助孩子獲得足夠的聽力詞彙,為後期的學習,打下最好的基礎。
未完待續,掃二維碼關注後續更新。
多寶童書,公號同名,專注英語啟蒙,希望與大家多交流關於英語啟蒙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