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有一首詩28字,無一悲字卻處處皆悲,被稱為「七絕壓卷之作」

2020-12-09 雯雯說人文

你知道為什麼杜甫被稱為「老杜」,而李白沒有被稱為「老李」?

因為,杜甫未曾年輕,而李白從未老去

在中國文壇上,沒人不識李白和杜甫,沒人不識詩仙與詩聖。他們就像。如果說李白是白天裡的一輪太陽,那麼杜甫就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在歷史長河裡熠熠生輝

杜甫

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而杜甫是現實主義詩人。這就言明了杜甫的詩大都深沉厚重,或帶有少許的悲傷,或帶有濃濃的悲愴。其中有一首詩,即使只有短短的28個字,全詩也沒有出現悲字,卻到處都瀰漫著深深的悲傷。

清代的蘅塘退士評選《唐詩三百首》的時候,也將杜甫的這一首詩評為「七絕壓卷之作」。

評語為:「 世運之治亂,年華之盛衰,彼此乙悽涼流落,俱在其中。少陵七絕此為壓卷。」

到底是哪首詩可以得此殊榮呢?又為什麼是這首詩可以從1400首詩中脫穎而出,獨得恩寵呢?

杜甫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這首《江南逢李龜年》。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江南逢李龜年》,領略那份貫穿全文的悲傷。

一、七絕壓卷之作:《江南逢李龜年》

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這首詩的大意就是:想當年,在歧王府裡和崔九家裡老是能看到李龜年。如今正好是江南大好風景的時候,我又遇見他了。

這首《江南逢李龜年》是老杜寫景抒情之名篇,膾炙人口,婦孺皆知,在歷代廣為傳頌。這首詩估計大家初中就會背了,內容既簡單又普通,用詞也看不出什麼精妙。然而仔細品讀卻是句句皆悲,字字是血矣。

杜甫和李龜年

李龜年究竟何許人也?原來,李龜年是唐朝時期的音樂家,是樂壇炙手可熱的人物。他不僅擅長寫歌,還擅長作曲。因此,受到了很多王公貴族的喜愛,連當時的統治者——唐玄宗,對李龜年的才華也是相當認可。換句話說,李龜年在當時,絕對是響噹噹的一號人物,是開元年間音樂家的大咖。

那麼,老杜是這首七絕壓卷之作《江南逢李龜年》,究竟寫的是什麼?他寫的不是江南風景,更不是久別重逢,他寫的是大唐盛世凋零的一曲輓歌….

杜甫和李龜年

二、杜陵七絕壓卷之作,橫逆不可擋。

遙想當年,李龜年乃盛唐時的著名樂工,一曲賞金不知數,深受唐玄宗寵幸。然而,天寶十四年,一場突然起來戰亂,改變了大唐的國運,也改變了李龜年的人生。杜甫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安史之亂,唐玄宗倉皇出逃,避難巴蜀。樹倒猢猻散,李龜年也流落江南。安史之亂本因唐玄宗安逸享樂而起,李龜年又是供唐玄宗享樂的伶人。其實李龜年自己正是安史之亂的禍源之一,只不過這一切他渾然不知。就像春風吹落江南的某片樹葉一樣,對於草木本身只會覺得這是一次與春風的浪漫邂逅,但這已經早給芳菲落盡拉開了序幕。

杜甫

當年的一代巨星,今日只得靠賣唱為生。遙想當年唐朝歌舞昇平,當年輝煌盛世,如今卻早已物是人非。曲子還是原來的曲子,李龜年不再是當年的李龜年,大唐盛世也一去不復返了,怎能不讓杜甫感傷?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世間最大的悲涼莫過於此吧。

清代文學家邵長蘅,曾評價《江南逢李龜年》:「子美七絕,此為壓卷。」大意是說,這首詩是杜甫七絕詩中的壓卷之作,可謂實至名歸。

三、全詩無一悲字,卻處處皆悲。

一代巨星靠街頭賣藝為生,詩人本身也顛沛流離,游離在死亡邊緣,國家已亡。

離人尤在,繁華漸去,誰人曾料這紅塵亂世

杜甫

可嘆這亂世,然而更可嘆的是在顛沛流離的落魄中老杜認出了李龜年,卻不知李龜年是否還能認得出他,那個曾經頻頻受邀於王府貴宅前途無限的風光少年?

公元770年,與李龜年重逢的那一年,杜甫已經59歲了,而李龜年比杜甫年紀還大,他們還有再相見的可能嗎?沒有了,沒有什麼未來了。見過李龜年之後,杜甫也走完了他人生最後的一段路。

蔣勳老師曾經說,你不管從什麼階段開始讀詩,從什麼人開始喜歡詩,最後在那裡等著你的,一定是杜甫

杜甫

當你披荊斬棘,甚至洗盡鉛華,歷經滄桑之後,驀然回首,此情此意,燈火闌珊下,皆在杜甫的詩裡。杜甫就是這樣一個悲情人物。

詩聖之後,再無聖詩。有杜老之才者,無杜老之遇;有杜老之遇者,無杜老之才。倘真有哪個不幸的才子又逢此難,又豈敢保證有杜老之老胸襟呢?

相關焦點

  • 杜甫晚年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為何被稱為「七絕壓卷之作」?
    自古文無第一,經常看到為討論誰是唐詩中的扛把子,網友爭執不休,有人力推李白,認為他知名度更廣,就連小學生都會背誦《靜夜思》;也有人支持杜甫,他的格局更高,一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足以讓人浸溼眼眶,體現「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君;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的思想境界。
  • 杜甫七絕的壓卷之作,連李白王昌齡也無法超越
    01像王維李白杜甫這樣的詩人,都是諸體皆擅的,不過在每種體裁上,成就各有高低。比如歌行體,當然是李白成就最高;律詩,尤其是七律,則是杜甫成就最高;而七絕,成就最高的則是李白和王昌齡,王昌齡可是被稱為「七絕聖手」的詩人。
  • 王昌齡的一首詩,有不滿有悲嘆,更被人稱為七絕的壓卷之作
    王昌齡的一首詩,有不滿有悲嘆,更被人稱為七絕的壓卷之作。有些東西小的時候就讀過,但是當時並不懂深意,長大再讀之後才能品出其中的意味出來。這一首詩是出自王昌齡的《出塞二首》其一,所謂出塞就是唐代詩人以邊塞為題材寫的詩,在許多詩人的筆下,都有過類似題材的詩詞,而王昌齡的這一首,卻成為詩詞眾多詩詞中的佼佼者。王昌齡是唐代詩人,在唐朝的時候邊關境地陷入長久的戰爭之中,當時漢朝的大將軍衛青曾奇襲龍城,後來與匈奴作戰七戰七勝。
  • 王昌齡的一首詩,大氣磅礴,氣象萬千,被稱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
    今天我們就要介紹一首著名的邊塞詩人王昌齡的一首詩。王昌齡與高適、岑參、王之渙齊名的「四大邊塞詩人」之一,是有著「詩家天子王江寧」美譽的「七絕聖手」,他的七絕在唐代無論質量還是數量堪稱第一。他是著名的邊塞詩人,詩句壯美,格局開闊,大氣磅礴,氣象萬千。他也被稱之為「七絕聖手」他的一首詩被稱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的,這就是王昌齡的《出塞》。
  • 杜甫七絕的壓卷之作,為大唐樂聖而寫,一場久別重逢造就世事無常
    而杜甫絕句也很厲害,一首《八陣圖》,一首《蜀相》,可以說後世寫諸葛亮再無超出者。那麼在杜甫如此厲害的絕句中,有著一首是他七絕的壓卷之作,也是他七絕最佳,是什麼呢?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
  • 王昌齡的這首詩被稱為唐代七絕壓卷之作,你怎麼看?
    今天和您分享的是王昌齡的一首詩《出塞》,明代詩人李攀龍推崇它是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首句「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從寫景入手,展現給我們一幅壯闊的圖畫,一輪明月,照耀著邊關。
  • 王昌齡《出塞》為什麼被評為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
    王昌齡《出塞》為什麼被評為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唐代是中國古典詩歌發展的黃金時期,盛唐詩歌的星空之下,佳作迭出,星光熠熠,萬象爭輝。然而在這其中,有資格被評為唐詩七絕"壓卷之作"的,卻只有鳳毛麟角的幾首詩,而王昌齡的《出塞(其一)》就是其中的一首,可謂是詩中的詩、七絕中的七絕了。
  • 杜牧的這首詩無一悲字,卻處處有悲意,短短4句令人叫絕
    杜牧的詩以七言絕句見長,一向享有盛譽。管世銘在《讀雪山房唐詩序例》中說:杜紫微天才橫逸,有太白之風,而時出入於夢得。七言絕句一體,殆尤專長。沈德潛也認為杜牧的七言絕句託興幽微,可稱盛唐絕之嗣響。它是杜牧通過勤政樓見到其荒涼的景象後,所創作的一首詠史抒懷詩。其特色是議論警拔、韻味雋永。即杜牧在這首詩中,以出奇的立意、高絕的史識,對唐玄宗的誤國進行了譴責、諷刺。除此之外,杜牧這首詩令人叫絕的地方還在於,它全文無一「悲」字,卻句句有悲意。
  • 杜牧的這首詩無一悲字,卻處處有悲意,短短4句令人叫絕
    杜牧的詩以七言絕句見長,一向享有盛譽。管世銘在《讀雪山房唐詩序例》中說:杜紫微天才橫逸,有太白之風,而時出入於夢得。七言絕句一體,殆尤專長。沈德潛也認為杜牧的七言絕句託興幽微,可稱盛唐絕之嗣響。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過勤政樓》,便是杜牧水平很高的一首七言絕句。它是杜牧通過勤政樓見到其荒涼的景象後,所創作的一首詠史抒懷詩。其特色是議論警拔、韻味雋永。
  • 此詩被譽為杜甫的壓卷七絕,寥寥28字,寫下最悽美的相逢
    杜甫絕句褒貶不一對於杜甫的絕句,後世學者褒貶不一,認為寫得不怎麼好的學者,大有人在。有著明朝第一才子之稱的楊慎說,杜甫「諸體皆有絕妙者」,而絕句水準卻很一般。《詩藪》的作者、明中期著名的批評家、詩論家胡應麟也認為,杜甫的絕句比較一般,沒有什麼可以學習的地方。
  • 《江南逢李龜年》被稱為杜甫七絕壓卷之作,它究竟好在哪裡?
    杜甫,是名貫千古的偉大詩人,留世詩歌1500首左右。杜甫與李白齊名,李白稱「詩仙」,杜甫稱「詩聖」。李白的詩,多是古體樂府詩,而杜甫的詩多是近體律詩。單從作詩功底來說,杜甫無疑是最強的,律詩對於作詩的格律要求非常嚴謹,字句、押韻、對仗、平仄有嚴格的規定,而杜甫的律詩,寫得渾融流轉,不著痕跡,嚴絲合律卻又看不出格律的束縛,讀來若不經意,使人忘其為律詩。
  • 杜甫詩為何被稱為「詩史」?此七絕完美詮釋,28個字道盡悲歡離合
    儘管如此,杜甫還有一首《江南逢李龜年》您肯定能夠倒背如流: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這首詩並不複雜,沒有神奇的想像力,也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它卻以驚人的魅力,得到了後世的一致好評,被認為是杜詩之中最富有情韻和內涵的一首。
  • 杜甫唯一入選《唐詩三百首》的七言絕句,堪稱其七絕壓卷之作
    唐代最為擅長七言絕句的詩人有李白、王昌齡、劉禹錫、杜牧等等,他們都是此中聖手,所作七絕不僅數量多抑且質量極高。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李白的「煙花三月下揚州」、劉禹錫的「舊時王謝堂前燕」、杜牧的「煙籠寒水月籠沙」等等俱是傳唱千古的絕世名句。而盛唐時期另一位偉大的詩人詩聖杜甫在七絕方面的名聲就大不如李白等人。
  • 王昌齡最經典的一首詩,也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
    《出塞二首·其一》是王昌齡最經典,也是最著名的邊塞詩之一,整首詩表達了詩人希望能夠覓得良將,早日平復戰亂,使得天下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的願望。而邊塞詩更是代表了「盛唐之音」,可以說是時代的產物也是最能體現國運盛衰的作品。
  • 唐詩七絕 「壓卷之作」的秘訣,只是一個字
    唐詩的輝煌燦爛,不必兄弟我多費口水,姐妹你隨便就能吐一地的贊言頌語。唐詩之中,又尤以七言絕句最使人傾倒。其他各體,大約都有承襲前代餘緒的意味,七絕呢,則似乎是唐人的獨創。當時流行西域樂調,憑調作詩,飄揚而有遠情,悠蕩而有遠韻,千年流傳,至今餘音不絕。
  • 這首唐詩七絕壓卷之作,有一個字我們都理解錯了,你理解對了嗎?
    01唐代詩人王翰,是著名的邊塞詩人,他一生只留下了14首詩,其中一首《涼州詞》,被明代王世貞評為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是否壓卷,當然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但王翰的這首《涼州詞》是千古名篇,卻是無疑的。不過,這首詩中有一「催」字,以前我們都理解錯了,下面精讀中我們會詳解這個字的意思。02涼州曲王翰蒲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
  • 常與李白名作相混淆的一首詩,被評為唐代七絕壓卷之作!
    (一)李白是盛唐批量生產名篇佳句的詩歌創作大家,他有一首作品《客中行》: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涼州詞(其一)》作者知名度遠不及李白,他叫王翰,名作僅此一首。涼州詞二首·其一唐代: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 王昌齡的這首詩,氣勢雄渾,被後人評為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
    在浩瀚的唐詩中,有好幾首七絕都被後代評家推為壓卷之作,今天小樓要和大家一起精讀的王昌齡的《出塞》,就被明代詩人李攀龍評為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同為明代詩人的楊慎在編選唐人絕句時,也將其列為第一。壓卷之說,雖然沒有什麼客觀的標準,但也能說明王昌齡的《出塞》唐人七絕中的重要地位。
  • 王昌齡的《出塞》為什麼被評為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
    詩壇上聯初唐四傑、陳子昂,旁生李白、孟浩然、杜甫、王維、高適,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古詩衝出齊梁體陳舊的意象窠臼,生機勃發。同時又承接了宮體詩的規制,開始向近體格律詩發展。 初唐的詩以五言為主,畢竟從魏晉南北朝下來,這是詩歌主流。
  • 杜甫最為經典的七絕詩,是其七絕詩的絕筆之作,至今無人能超越
    原題:杜甫最為經典的七絕詩,是其七絕詩的絕筆之作,至今無人能超越在唐代眾多詩人中尤以詩仙李白、詩聖杜甫最為有名。詩仙李白的詩詞風格如其人一般的縹緲不定,恢宏壯觀有氣吞山河之勢,比如我們所熟知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還有「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等等,讀來給人一種舒暢淋漓的感覺。詩聖杜甫所處的是安史之亂後大唐日漸衰敗時期,他的多數詩詞給人的則是一種悽涼,蕭條的感覺,讀來倍覺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