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七絕 「壓卷之作」的秘訣,只是一個字

2020-10-03 莫安營

唐詩的輝煌燦爛,不必兄弟我多費口水,姐妹你隨便就能吐一地的贊言頌語。唐詩之中,又尤以七言絕句最使人傾倒。其他各體,大約都有承襲前代餘緒的意味,七絕呢,則似乎是唐人的獨創。當時流行西域樂調,憑調作詩,飄揚而有遠情,悠蕩而有遠韻,千年流傳,至今餘音不絕。

明、清以來,風騷之士依然裝風弄騷,繼續寫詩,根本停不下來。同時,他們也真誠的認識到,好詩都讓唐人寫盡,換一個說法,就是再怎麼裝怎麼弄,也幹不過唐詩了,怎麼辦呢?這些人都是不可一世的聰明蛋,眉頭還沒皺,妙計上心頭,那就撰著詩話,評鑑唐詩。

所謂評鑑,實則是說唐詩的閒話,其中的一項重點工程,就是排座次。座次這東西,歷來就頗為重要,特別是誰坐頭把交椅,更是必須搞個水落石出。做各種詩話的聰明人,當然明白這個深刻的道理,於是,裁定唐詩七絕「壓卷之作」的節目,不可避免的就隆重開演了。

楊慎、李攀龍、王士禎、沈德潛,不消說,都是文採風流的大名士,都是才高八鬥半的大詩人,他們都熱衷於評選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為了誰是「第一名」,這幾位的口水一叭一叭的吐,擺事實,講道理,爭得不可開交。

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選七言絕句五十一首,其中有王維、王昌齡、李白、王之渙、李益、杜牧、王翰的八首詩,被楊慎等人分別評定為「壓卷之作」。也就是說,這八首詩,可算是七絕中頂尖的作品了。

今天閒極無聊,兄弟我把這八首詩從頭到尾又從尾到頭看了好幾遍,突然有了一個偉大的發現,要不是兄弟我內功深湛,早已打通了任督二脈,差點就要為這個發現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且將這八首詩的後兩句抄錄如下,諸位的御眼晴一瞧就知道:

㈠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㈢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㈣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㈤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㈥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㈦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㈧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

王維、李白、王昌齡們的秘訣,就這樣裸露出來了,讓我們看了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否定!他們都在說否定語!秘訣就是一個字:

不!!!

相關焦點

  • 王昌齡《出塞》為什麼被評為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
    王昌齡《出塞》為什麼被評為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唐代是中國古典詩歌發展的黃金時期,盛唐詩歌的星空之下,佳作迭出,星光熠熠,萬象爭輝。然而在這其中,有資格被評為唐詩七絕"壓卷之作"的,卻只有鳳毛麟角的幾首詩,而王昌齡的《出塞(其一)》就是其中的一首,可謂是詩中的詩、七絕中的七絕了。
  • 選出你心中的唐詩七絕壓卷之作
    看到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裡的一段話:李於鱗推王昌齡秦時明月為壓卷;王元美推王翰葡萄美酒為壓卷;王漁洋則云:「必求壓卷,王維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齡之奉帚平明、王之渙之黃河遠上,其庶幾乎!」而終唐之世,絕句亦無出四章之右者矣。愚謂李益之「回樂峰前」、劉禹錫之「山圍故國」、杜牧之「煙籠寒水」、鄭谷之「揚子江頭」。氣象雖殊,亦堪接武。
  • 王昌齡的這首詩,氣勢雄渾,被後人評為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
    在浩瀚的唐詩中,有好幾首七絕都被後代評家推為壓卷之作,今天小樓要和大家一起精讀的王昌齡的《出塞》,就被明代詩人李攀龍評為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同為明代詩人的楊慎在編選唐人絕句時,也將其列為第一。壓卷之說,雖然沒有什麼客觀的標準,但也能說明王昌齡的《出塞》唐人七絕中的重要地位。
  • 王昌齡的《出塞》為什麼被評為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
    詩壇上聯初唐四傑、陳子昂,旁生李白、孟浩然、杜甫、王維、高適,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古詩衝出齊梁體陳舊的意象窠臼,生機勃發。同時又承接了宮體詩的規制,開始向近體格律詩發展。 初唐的詩以五言為主,畢竟從魏晉南北朝下來,這是詩歌主流。
  • 這首唐詩七絕壓卷之作,有一個字我們都理解錯了,你理解對了嗎?
    01唐代詩人王翰,是著名的邊塞詩人,他一生只留下了14首詩,其中一首《涼州詞》,被明代王世貞評為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是否壓卷,當然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但王翰的這首《涼州詞》是千古名篇,卻是無疑的。不過,這首詩中有一「催」字,以前我們都理解錯了,下面精讀中我們會詳解這個字的意思。02涼州曲王翰蒲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
  • 《出塞》,唐詩中七絕的壓卷之作,出自著名王昌齡邊塞詩人之手
    ★聊體裁《出塞》是一首七言絕句,而且是唐詩中最好的七絕,被稱為七絕的壓卷之作。前邊,通過這個簡單的思維導圖來複習好好幾詩律詩和絕句,大家應該都能區分七律、五律、七絕和絕了。如果還是記不住,那就用這個方法死記硬背:先數句,律8絕4,再數字,7個字就是七言,5個字就是五言。★聊作者,記標籤詩人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
  • 王昌齡的這首詩被稱為唐代七絕壓卷之作,你怎麼看?
    中國詩歌史的黃金年代無疑是唐詩,唐詩也是文學史上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體裁。唐詩今存近五萬首,其中絕句一萬首左右。今天和您分享的是王昌齡的一首詩《出塞》,明代詩人李攀龍推崇它是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 杜甫唯一入選《唐詩三百首》的七言絕句,堪稱其七絕壓卷之作
    唐代最為擅長七言絕句的詩人有李白、王昌齡、劉禹錫、杜牧等等,他們都是此中聖手,所作七絕不僅數量多抑且質量極高。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李白的「煙花三月下揚州」、劉禹錫的「舊時王謝堂前燕」、杜牧的「煙籠寒水月籠沙」等等俱是傳唱千古的絕世名句。而盛唐時期另一位偉大的詩人詩聖杜甫在七絕方面的名聲就大不如李白等人。
  • 杜甫七絕的壓卷之作,連李白王昌齡也無法超越
    比如歌行體,當然是李白成就最高;律詩,尤其是七律,則是杜甫成就最高;而七絕,成就最高的則是李白和王昌齡,王昌齡可是被稱為「七絕聖手」的詩人。不過,今天小樓讀的這首《江南逢李龜年》,是杜甫七絕的壓卷之作。
  • 杜甫有一首詩28字,無一悲字卻處處皆悲,被稱為「七絕壓卷之作」
    其中有一首詩,即使只有短短的28個字,全詩也沒有出現悲字,卻到處都瀰漫著深深的悲傷。清代的蘅塘退士評選《唐詩三百首》的時候,也將杜甫的這一首詩評為「七絕壓卷之作」。評語為:「 世運之治亂,年華之盛衰,彼此乙悽涼流落,俱在其中。少陵七絕此為壓卷。」
  • 杜甫晚年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為何被稱為「七絕壓卷之作」?
    李白和杜甫的性格不同,一個豪放不羈、樂觀開朗,一個憂國憂民、多愁善感,從而導致寫作風格差別很大,李白成了浪漫主義詩人,杜甫則是現實主義詩人。自古文無第一,經常看到為討論誰是唐詩中的扛把子,網友爭執不休,有人力推李白,認為他知名度更廣,就連小學生都會背誦《靜夜思》;也有人支持杜甫,他的格局更高,一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足以讓人浸溼眼眶,體現「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君;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的思想境界。
  • 雄渾豪邁的王昌齡寫的一首宮怨詩,卻被譽為唐詩絕句的壓卷之作
    王昌齡被譽為「七絕聖手」,他的七絕詩可以和李白媲美。王昌齡一生作了大量的七絕詩,數量可以佔到盛唐七絕詩的六分之一,題材主要是邊塞、宮怨和送別三類。王昌齡的宮怨詩基調為悲天憫人的情懷,為那些久閉深宮的妃殯宮人的悲情哀怨,批判了封建社會摧殘婦女的罪惡。
  • 堪稱古今第一的「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千百年來從未被超越
    唐詩今存五萬首之多,明代胡應麟曾讚嘆道:「甚矣,詩之盛於唐也。其體則三四五言、六七雜言、樂府、歌行、近體、絕句,靡弗備矣」。唐詩的最大特點是內容的生活化、創作的社會化。初唐時,律詩——首先是五言律詩定型,並產生大量佳作。律詩是嚴格意義上的格律詩,講求聲律和對仗。律詩主要有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兩類。
  • 「七絕聖手」王昌齡《出塞》被譽為唐代七絕壓卷之作
    王昌齡尤其擅長七絕,所以獲得了「七絕聖手」的稱號。七絕聖手,多麼響亮的名號。由此可見,他的七絕在唐詩中有多麼的牛。王昌齡七絕是可以和李白七絕相提並論的,明代胡應麟《詩藪》「七言絕,太白、江寧為最」之說便是最有力的證明。
  • 盛唐最經典的二首《出塞》詩,七絕中的壓卷之作,唐音的典型代表
    雖然漢魏六朝時期出塞詩就已經開始形成發展,但唐代無疑是出塞詩的黃金時代,僅僅是《全唐詩》當中收錄的出塞詩就多達二千餘首。出塞詩以邊塞軍旅生活為主題,或描寫奇異的塞外風光,或反映戍邊的艱辛,或抒發戍邊將士的歸思、家中思婦的離恨等。出塞詩是盛唐時期的主要題材,由此產生了以王維為代表的許多著名邊塞詩人,如王昌齡、岑參、高適。
  • 唐詩中的「七絕第一」,有哪五首?
    唐詩,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也是當時極為流行的文學體裁,唐代,詩人輩出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詩佛王維、詩豪劉禹錫和小李杜等個個家喻戶曉,陳子昂、「初唐四傑」虞世南等作為初唐代表,李白、王昌齡、岑參等作為盛唐代表、杜甫作為盛唐向中唐時期過渡的代表,劉禹錫、白居易、元稹等作為中唐代表,小李杜作為晚唐代表
  • 心酸卻又霸氣的一首詩,堪稱唐詩七絕之首!
    王昌齡,字少伯,盛唐著名詩人,他的邊塞詩寫的很好,被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所謂邊塞,就是指邊疆地區的要塞,當然,也可擴大到整個邊疆地區;而七絕聖手呢,就是寫「七言絕句」特別厲害的高手!他有一首《出塞》,非常著名,曾被評論家推崇為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也就是最最厲害的七絕!原詩如下: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譯文:秦朝的明月和漢朝的邊關依然都在,徵程萬裡的勇士卻還沒有回來。只要龍城的飛將軍李廣還健在,絕不會讓匈奴的戰馬度過陰山!
  • 這是杜甫最精彩的七絕唐詩,被譽為「子美七絕,此為壓卷」
    作為唐代最知名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用一首28字的唐詩勾勒出離別幾十年後重逢的瞬間,成就「子美七絕,此為壓卷」之名。且看: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這首唐詩的題目是《江南逢李龜年》,是我們小學階段必背古詩之一。尤其是詩歌當中的「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長久地存在於我們的腦海之中。雖然那時候並不懂得這詩歌的內涵,但是其跨越時光而留下的感慨,有著無限豐富的內涵。
  • 這3首唐詩都被譽為「七絕第一」,你覺得哪首最實至名歸?
    詩歌發展到唐朝,由古體詩走向近體詩,唐詩講究聲律,尤其是七言絕句,抑揚頓挫,朗朗上口,易於低吟高誦,而且它題材廣泛,詠史懷古、議政記事、訴幽怨說友情……精彩紛呈,成為最受歡迎的詩歌體式之一,湧現出了一大批名篇佳句。其中,有三首唐詩七絕,同以邊塞為題材,它們都被後來學者譽為七絕壓卷之作,即「七絕第一」,你覺得哪首最實至名歸呢?
  • 這3首唐詩都被譽為「七絕第一」,你覺得哪首最實至名歸?
    詩歌發展到唐朝,由古體詩走向近體詩,唐詩講究聲律,尤其是七言絕句,抑揚頓挫,朗朗上口,易於低吟高誦,而且它題材廣泛,詠史懷古、議政記事、訴幽怨說友情……精彩紛呈,成為最受歡迎的詩歌體式之一,湧現出了一大批名篇佳句。其中,有三首唐詩七絕,同以邊塞為題材,它們都被後來學者譽為七絕壓卷之作,即「七絕第一」,你覺得哪首最實至名歸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