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發展到唐朝,由古體詩走向近體詩,唐詩講究聲律,尤其是七言絕句,抑揚頓挫,朗朗上口,易於低吟高誦,而且它題材廣泛,詠史懷古、議政記事、訴幽怨說友情……精彩紛呈,成為最受歡迎的詩歌體式之一,湧現出了一大批名篇佳句。其中,有三首唐詩七絕,同以邊塞為題材,它們都被後來學者譽為七絕壓卷之作,即「七絕第一」,你覺得哪首最實至名歸呢?
1.《出塞》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皎潔的月光仍如秦漢時那般,靜默地關照著這廣闊的邊塞,英雄男兒們萬裡遠徵至此,很久沒回過家鄉了。只要龍城的將軍李廣還在,絕不會縱容敵軍翻過這陰山。
明代學者李攀將王昌齡這首詩推作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全詩雄渾豁達,氣勢流暢,一氣呵成。短短四句,將寫景、敘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合,以雄勁的筆觸,藝術地概括了邊塞戰士們的戰爭生活,並熔鑄了詩人自己豐富複雜的思想感情,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彰顯著盛唐風骨。
2.《涼州詞》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
明代文學家王世貞則認為,唐詩的七絕壓卷之作,應當從王翰或王之渙的《涼州詞》中來選。王翰這首《涼州詞》描寫了一場軍中盛宴,流光溢彩的夜光杯中盛滿了鮮美可口的葡萄酒,歌妓們彈奏起急促歡快的琵琶,喝著美酒打著拍子,胸中溢滿暢快與豪情,今天一定要一醉方休啊,即使醉倒在戰場上也不要笑我,此次出徵,本就存了馬革裹屍、無法生還的決心,所以醉倒沙場又何妨呢?這不是詩人一個人的心理,沙場將士,誰不是將生死置之度外呢?整首詩蒼涼悲壯卻不低沉,豪邁奔放,也盡顯著盛唐的特色。
3.《涼州詞》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站在城牆之上遠望,滔滔黃河水向東傾瀉,似要流向天上白雲之間,如今所在的這涼州,是一座孤城,城牆之外,四面都是綿延不絕的萬仞高山。想吹奏一支羌笛曲來抒懷,可何必吹《折楊柳》來埋怨春光來得太遲呢?要知道,遙遠的春風,是吹不到玉門關的。詩歌前兩句描繪了西北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借雄闊蒼涼的山川,展現出戍守者處境的孤危,後兩句寫到戍邊者不得還鄉,詩人將如此怨情寫得悲壯蒼涼,悲中有壯,悲涼而慷慨,一點不見衰颯頹唐的情調,反而表現出盛唐詩人廣闊的心胸。
此詩雖極寫戍邊者不得還鄉的怨情,但寫得悲壯蒼涼,沒有衰颯頹唐的情調,表現出盛唐詩人廣闊的心胸。即使寫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壯,悲涼而慷慨。
【本文由「詩經情話」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散木,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