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首唐詩被譽為「七絕第一」,你覺得哪一首實至名歸

2021-01-15 唐詩宋詞元曲欣賞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唐詩宋詞元曲欣賞」,再點擊「關注」,這樣就可以每天與您分享正能量美文。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七言絕句,講究聲律,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宜於低吟高誦。

自唐代以來,七絕名篇佳句甚多,詠史、懷古、議政事、抒抱負、訴幽怨、說友情,題材多樣,精彩紛呈,是詩歌各種體式中最受歡迎的樣式之一。


小七今天要介紹三首唐詩七絕,他們都被譽為七絕壓卷之作,即「七絕第一」,你來評判一下,哪一首更好呢?


明亮的月光仍和秦漢時一樣照耀著關塞,多少人萬裡遠徵未曾回過家鄉。只要飛將軍李廣還在,絕不會讓敵軍翻越陰山。


全詩雄渾豁達,氣勢流暢,一氣呵成。詩人以雄勁的筆觸,對當時的邊塞戰爭生活作了高度的藝術概括,把寫景、敘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合,在詩裡熔鑄了豐富複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


這首詩備受後世稱讚,明代詩人李攀龍推獎它是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楊慎編選唐人絕句,也列它為第一。






這是一場軍中的宴會,葡萄酒盛在美麗的夜光杯裡,歌伎們彈奏起急促歡快的琵琶聲助興催飲。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戰場上又何妨?此次出徵為國效力,本來就打算馬革裹屍,沒有準備活著回來。


詩中所表現的邊塞,是奔放的、狂熱的,將士們不是不知道,自己可能無法還家,但他們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了。豪邁、奔放,蒼涼悲壯,卻不低沉,是這首詩的特色,也是盛唐的特色。清代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氣格俱勝,盛唐絕作。


明代王世貞《藝苑卮言》:「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裡人」,用意工妙至此,可謂絕唱矣。惜為前二句所累,筋骨畢露,令人厭憎。「葡萄美酒」一絕,便是無瑕之璧。盛唐地位不凡乃爾。


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故作豪飲曠達之詞,而悲感已極。楊仲弘論絕句,以第三句為主,而第四句發之,盛唐多與此合。



放眼望去,滔滔黃河似在天上白雲間,一座孤城四面都是萬仞高山。羌笛何必去吹《折楊柳》,埋怨春光來得遲呢?要知道,春風是吹不到玉門關了。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西北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詩起於寫山川的雄闊蒼涼,承以戍守者處境的孤危。


此詩雖極寫戍邊者不得還鄉的怨情,但寫得悲壯蒼涼,沒有衰颯頹唐的情調,表現出盛唐詩人廣闊的心胸。即使寫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壯,悲涼而慷慨。


歷代評價:

《唐詩訓解》:句奇,意奇。


《唐詩正聲》:吳逸一評:神氣內斂,骨力全融,意沉而調響。滿目徵人苦情,妙在含蓄不露。


《詩境淺說續編》:此詩前二句之壯採,後二句之深情,宜其傳遍旗亭,推為絕唱也。


這三首七絕詩都是邊塞詩,雖都有愁,都有思鄉之悲,卻悲中有壯,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氣,邊塞的酷寒,徵人念鄉的哀怨,這種哀怨不消沉,而是壯烈廣闊。這是盛唐之音,也唯有盛唐才能寫出這樣慷慨壯闊的詩作。可是,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唐詩誕生千年,許多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七絕第一。清代學者王士禎見解獨到,《唐詩別裁》:王漁洋則云:「必求壓卷,王維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齡之「奉帚平明」、王之渙之「黃河遠上」其庶幾乎!而終唐之世,絕句亦無出四章之右者矣。王士禎認為唐代七絕最好的作品當屬王維《渭城曲》、李白《早發白帝城》、王昌齡《長信秋詞·奉帚平明金殿開》、王之渙《涼州詞》,他說,終唐一世,都沒有超過這四首詩的七言絕句。


那麼,在你心中,哪一首詩才是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呢?


這裡有你要的古典詩詞古典文學目前已經有100000人關注了該號

您也快來免費關注我們吧

↑↑↑長按二維碼,選擇識別和關注

相關焦點

  • 這三首唐詩被譽為「七絕第一」,你覺得哪一首實至名歸?
    自唐代以來,七絕名篇佳句甚多,詠史、懷古、議政事、抒抱負、訴幽怨、說友情,題材多樣,精彩紛呈,是詩歌各種體式中最受歡迎的樣式之一。隱娘今天要介紹三首唐詩七絕,他們都被譽為七絕壓卷之作,即「七絕第一」,你來評判一下,哪一首更好呢?
  • 這3首唐詩都被譽為「七絕第一」,你覺得哪首最實至名歸?
    其中,有三首唐詩七絕,同以邊塞為題材,它們都被後來學者譽為七絕壓卷之作,即「七絕第一」,你覺得哪首最實至名歸呢? 1.《出塞》王昌齡 皎潔的月光仍如秦漢時那般,靜默地關照著這廣闊的邊塞,英雄男兒們萬裡遠徵至此,很久沒回過家鄉了。只要龍城的將軍李廣還在,絕不會縱容敵軍翻過這陰山。 明代學者李攀將王昌齡這首詩推作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全詩雄渾豁達,氣勢流暢,一氣呵成。
  • 這3首唐詩都被譽為「七絕第一」,你覺得哪首最實至名歸?
    其中,有三首唐詩七絕,同以邊塞為題材,它們都被後來學者譽為七絕壓卷之作,即「七絕第一」,你覺得哪首最實至名歸呢?1.皎潔的月光仍如秦漢時那般,靜默地關照著這廣闊的邊塞,英雄男兒們萬裡遠徵至此,很久沒回過家鄉了。只要龍城的將軍李廣還在,絕不會縱容敵軍翻過這陰山。明代學者李攀將王昌齡這首詩推作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全詩雄渾豁達,氣勢流暢,一氣呵成。
  • 唐朝的「七絕第一」,有3首上榜,你最看好哪一首?
    其中,有三首唐詩七絕,同以邊塞為題材,它們都被後來學者譽為七絕壓卷之作,即「七絕第一」,你覺得哪首最實至名歸呢?1.《出塞》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皎潔的月光仍如秦漢時那般,靜默地關照著這廣闊的邊塞,英雄男兒們萬裡遠徵至此,很久沒回過家鄉了。只要龍城的將軍李廣還在,絕不會縱容敵軍翻過這陰山。明代學者李攀將王昌齡這首詩推作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全詩雄渾豁達,氣勢流暢,一氣呵成。
  • 「七絕聖手」王昌齡《出塞》被譽為唐代七絕壓卷之作
    這是王昌齡邊塞詩《從軍行》(七首之一)呈現給我們的畫面和意境:「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裡愁。」這是一種「從對方落筆」的寫法,不由讓人想起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明明是自己懷念兄弟,卻偏要從兄弟那一方來寫,更顯出他的思鄉之切。王昌齡這首詩,和王維那首詩,頗有異曲同工之妙。王昌齡尤其擅長七絕,所以獲得了「七絕聖手」的稱號。七絕聖手,多麼響亮的名號。由此可見,他的七絕在唐詩中有多麼的牛。
  • 史上最美的七絕唐詩是哪一首,到底美在哪?
    有朋友問:史上最美的七絕唐詩是哪一首?到底美在哪?是不是崔護的《題都城南莊》?這個問題有點難度啊。這首絕句寫景清新自然,勸酒飽含送別之情,算得上送別詩中的第一。不過由於失粘,如果嚴格按七絕的劃分來判斷,屬於折腰體。詩雖好,也過掉。肯定很多大師就會抗議了,怎麼能憑平仄格律來判斷詩?但我們使用排除法在答題啊。都說過了「最好」、「第一」是寬泛而無標的,只能用這種方法一一排除,剩下的就是最符合題主問題的答案。
  • 大唐詩壇七絕之爭,王昌齡、李白、杜甫各一首,哪首才能稱第一?
    比如有些人律詩寫得妙,絕句水平卻很一般;有些人精益五絕,卻不通七絕之色。但,當時光進駐盛唐,詩壇很快湧現出一批七絕高手,王昌齡、李白、王之渙、王維、杜甫、岑參等,皆能下筆生花,都是不遑多讓的七絕代言人。杜甫一首《登高》毫無爭議地摘得七律之冠,那麼大唐的七絕第一又該花落誰家呢?
  • 唐詩中的「七絕第一」,有哪五首?
    下面盤點一下,唐詩中的「七絕」第一,有哪五首?1、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的一首《涼州詞》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詩中側面描寫了戍邊戰士的苦寒,春風吹不進玉門關,此乃點睛之筆,後人之所以評其為七絕第一,還有一點原因,很多學者認為此詩為諷喻詩,巧妙地用春風不度玉門關反襯了在宮廷享樂的帝王,他們不關心戍邊將士的生活,盡情享受春風。
  • 一首抵過整個唐朝的詩,被譽為孤篇壓倒全唐!網友:實至名歸
    一首抵過整個唐朝的詩,被譽為「孤篇壓倒全唐!網友:實至名歸我們國家作為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一直以來都非常的強盛,無論是從三皇五帝還是到後來的秦始皇或是後面的一些朝代的君主和帝王都把我們國家治理得相當不錯,我們也從來沒有被外面的國家侵略佔領過,我們的文化文明精神財富一直在傳承延續,這是我作為現在的中國人最為驕傲自豪的一個地方,而且在我們的文化歷史長河中真的非常出現了非常非常多讓人驚訝並且寶貴的文化歷史
  • 這首邊塞詩被後世稱為「七絕第一」,是唐朝氣象的代表,值得品讀
    處在唐朝巔峰時期的唐詩,每一首都值得我們載入史冊,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首邊塞詩被譽為七絕第一,這其實並不是空穴來風的事情,而且是實至名歸。這首詩在後世備受稱讚,明朝著名才子楊慎曾將這首詩列為七絕第一。其實在當時,詩人們創作七絕的時候更加青睞的還是邊塞詩,因為邊塞詩最容易製造氛圍,也更容易讓讀者身臨其境,邊塞詩也因此得到了歷朝歷代許多文人墨客的追捧。
  • 這4座山都被稱為「天下第一山」,你覺得哪一座更實至名歸呢?
    在我國好幾座名山,被有封為「天下第一山」或者「第一山」的經歷,筆者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下。武當山:第一山,太嶽武當山位於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境內,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武當山海拔1662米,山石林立,林木蒼翠。
  • 李白杜甫巔峰之戰,同一地點各寫一詩,被譽為七絕第一、七律第一
    這讓杜甫很鬱悶:太白哥哥是不是不想我?不行,我要追隨他的腳步,重建他的人生!於是杜甫或有意無意的,開始重走李白的雲遊之路,去李白去過的地方,尋李白尋過的遠方。唐肅宗乾元二年,李白因永王案被流放夜郎,行至重慶夔州途中突然遇赦,驚喜交加的李白立刻解去鐐銬,又恢復成為無比灑脫的自由人。他興奮地乘舟東下江陵,在廣闊的江面上詩興大發,洋洋灑灑寫下了這一首千古之絕唱。
  • 你心中的唐人七絕哪首可排第一?古代文人可是為此誰也不服誰
    明代著名文學家,「後七子」的領袖人物李攀龍,可能是最早提到唐人七絕第一這個概念的人。他私淑王昌齡,所以在他心中排第一的七絕是這首《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和李攀龍同為後七子領袖的王世貞也認同他這個觀點,在他的《藝苑卮言》這麼說:「於鱗(李攀龍)言唐人絕句當以此壓卷,餘始不信,以少伯(王昌齡)集中有極工妙者。
  • 唐朝有三首詩被稱為七律第一 您覺得哪一首實至名歸呢?
    前言前幾天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杜甫《登高》與崔顥《黃鶴樓》都被人稱為第一,這兩首詩誰優誰劣呢?這種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個人喜好不同,鑑賞角度不同,說哪一首好都正常。這首詩和崔顥《黃鶴樓》非常相似,同樣是三個相同的意象連珠而發,一首寫3個黃鶴,一首寫3個鸚鵡。同樣是上半首古體,下半首律體。可是不能說說李白偷師於崔顥,因為這兩首詩其實都是模仿了一個前輩詩人。
  • 此詩人被譽為「七絕聖手」,比李白成名早,他的一首詩無人不知
    一提到唐代的詩人,世人情不自禁地就想到了李白,殊不知,有一人比李白成名還早,被譽為「七絕聖手」,他的一首詩無人不知。王昌齡,出生於公元698年,比李白大三歲,著名的邊塞詩人。他自幼家境貧困,既沒有顯赫的家世,也不是書香門第,僅靠家中幾畝薄田為生,日子過得相當艱辛。儘管如此,王昌齡從沒有放棄過心中的理想,學習十分刻苦,二十多歲時考中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
  • 用一首詩就寫盡了唐朝興衰,也就只有杜甫能做到,被譽為七絕之冠
    杜甫被譽為「詩史」,是因為他的人生線條一波三折,呈現出極為動蕩的起伏狀態。前33年,他都處於漫遊時期,少年意氣風發,遊歷天下,結交名人雅士,其中就包括李白。這時期的杜子美飽經風霜,經歷了各種各樣的生死磨難,豐富的閱歷已經讓他的筆染上了抑鬱頓挫的色彩,所以他在這人生的最後10年裡,寫下了大量優秀的千古名篇。今天這首詩就寫於杜甫人生的最後一個年頭,公元770年在長沙的某一天,他將所有感悟都融匯在了28個字當中。
  • 七絕:春風(一首)
    七絕 春風春風化雨柳鵝黃,桃李不言萬裡香。湖畔誰人歌一曲?幾杯濁酒夢親娘!注:三月二十日是春風。出自司馬遷《史記》,比喻實至名歸。此詩意境為無聲,而品質實至名歸也。作者:朱海軍
  • 心酸卻又霸氣的一首詩,堪稱唐詩七絕之首!
    王昌齡,字少伯,盛唐著名詩人,他的邊塞詩寫的很好,被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所謂邊塞,就是指邊疆地區的要塞,當然,也可擴大到整個邊疆地區;而七絕聖手呢,就是寫「七言絕句」特別厲害的高手!他有一首《出塞》,非常著名,曾被評論家推崇為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也就是最最厲害的七絕!原詩如下: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譯文:秦朝的明月和漢朝的邊關依然都在,徵程萬裡的勇士卻還沒有回來。只要龍城的飛將軍李廣還健在,絕不會讓匈奴的戰馬度過陰山!
  • 唐詩中最具時代滄桑感的兩首七絕,你認為哪一首更好?
    而另外一首七絕卻比《烏衣巷》更為含蓄,那邊是詩聖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唐代以七絕著稱的詩人有李白、王昌齡、劉禹錫、杜牧等等,杜甫雖被稱為「詩聖」,卻更擅長律詩。但杜甫偶有七絕之作每每令人驚豔,其「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便是如此。
  • 杜甫有一首詩28字,無一悲字卻處處皆悲,被稱為「七絕壓卷之作」
    這就言明了杜甫的詩大都深沉厚重,或帶有少許的悲傷,或帶有濃濃的悲愴。其中有一首詩,即使只有短短的28個字,全詩也沒有出現悲字,卻到處都瀰漫著深深的悲傷。清代的蘅塘退士評選《唐詩三百首》的時候,也將杜甫的這一首詩評為「七絕壓卷之作」。評語為:「 世運之治亂,年華之盛衰,彼此乙悽涼流落,俱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