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古今第一的「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千百年來從未被超越

2020-12-18 詩詞書話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稱「詩至唐而極其盛」。新體詩運動到初唐完成,最終確定了五、七言古近體詩,成為當時和後世詩人常用的百代不易之體。唐詩今存五萬首之多,明代胡應麟曾讚嘆道:「甚矣,詩之盛於唐也。其體則三四五言、六七雜言、樂府、歌行、近體、絕句,靡弗備矣」。唐詩的最大特點是內容的生活化、創作的社會化。

初唐時,律詩——首先是五言律詩定型,並產生大量佳作。律詩是嚴格意義上的格律詩,講求聲律和對仗。律詩主要有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兩類。它每篇八句,兩句相配為一聯,每聯的上句稱「出句」,下句稱「對句」。盛唐時,主要有兩種題材的詩歌:邊塞詩和山水田園詩。山水田園詩人對五言律詩情有獨鍾,邊塞詩人則對七言更有興趣。盛唐文藝以詩和音樂為極詣,而七言絕句和七古古詩與樂府關係最深,這兩種詩體遂成為盛唐詩人尤其邊塞詩人的拿手好戲。

七絕在盛唐大量入樂稱「唐樂府」,是最富有生命力和藝術潛力的詩歌體裁,不僅詩人創作,在民間也擁有相當數量的無名作者。盛唐時期,絕句藝術領域湧現出了成批高手和大量傑作,除李白外,還有邊塞詩人王昌齡、王之渙、王翰等。七言絕句成為一種以小見大、深入淺出、情韻雙絕、雅俗共賞的成熟詩體。下面這首詩便是一首經典的七言絕句,可以說是歷史上最難以超越的一首七絕,甚至,被稱為:「唐代七絕壓卷之作」!

出塞·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王昌齡長於七言絕句,所作篇篇俱佳,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詩人中,王昌齡以擅長七絕而名重一時,被冠之以「七絕聖手」的名號。王昌齡的邊塞詩多抒發安邊定遠的理想,有對衛國將士的歌頌,也有渴望和平、反對擴張戰爭的思想傾向,他站在人民和士卒的立場上言志抒情,對邊塞戍卒寄予極大的同情,言少意多,雄渾自然,深受後人推崇。

王昌齡的詩為唐代戍邊將士樹起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集體形象,他善於通過二十八字真實而生動地描繪人的內心世界,被稱為「詩家天子」。這首《出塞》,是一首千古傳誦的名作,詩人緊緊抓住月照邊關的典型環境,從千年之前、從萬裡之外入筆,以「秦時明漢時關」統攝全篇,天上人間相觀照,明月漢關相輝映,概括性地將歷史與現實相結合,,意境恢宏深遠,內容含蘊豐富,神韻雅致俊邁,被後人推崇為唐代七絕壓卷之作

相關焦點

  • 王昌齡的這首詩被稱為唐代七絕壓卷之作,你怎麼看?
    今天和您分享的是王昌齡的一首詩《出塞》,明代詩人李攀龍推崇它是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首句「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從寫景入手,展現給我們一幅壯闊的圖畫,一輪明月,照耀著邊關。
  • 「七絕聖手」王昌齡《出塞》被譽為唐代七絕壓卷之作
    明明是自己懷念兄弟,卻偏要從兄弟那一方來寫,更顯出他的思鄉之切。王昌齡這首詩,和王維那首詩,頗有異曲同工之妙。王昌齡尤其擅長七絕,所以獲得了「七絕聖手」的稱號。七絕聖手,多麼響亮的名號。由此可見,他的七絕在唐詩中有多麼的牛。
  • 壓卷之作,七律第一,十二首備受好評的千古力作,人人必知必背
    正因為如此,後世文人從未停止對於唐詩的品評探究,很多學者從審美的角度試圖對它們分出高下,於是便有了「壓卷之作」、「七律第一」、「千古第一」等評價。雖然也有人認為不必角逐出桂冠詩作,比如明代鍾惺、譚元春就曾指出:「詩但求其佳,不必問某首第一也。」但是這些被評為第一的作品,當之無愧都是流傳千古的巔峰之作。下面就是被歷代詩評家極力推崇的千古力作,值得我們反覆品讀,反覆背誦。
  •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涼州詞: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
    涼州詞二首.其一唐代.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提到這首涼州詞可謂盡人皆知,至於明代王世貞稱其為「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借用李賀《雁門太守行》中的一句詩來形容最恰當不過「黑雲壓城城欲摧」。千軍萬馬,戰鼓震天,戰爭一觸即發,殺機瀰漫天地。換做普通人不嚇得屁滾尿流也會瑟瑟發抖,而詩人卻高唱「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這兩句詩透露出十足的曠達。都說唐人意氣昂揚,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 常與李白名作相混淆的一首詩,被評為唐代七絕壓卷之作!
    (一)李白是盛唐批量生產名篇佳句的詩歌創作大家,他有一首作品《客中行》: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涼州詞二首·其一唐代: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二)本詩題為《涼州詞》,是唐代一種帶有濃厚地方特色的詩歌創作。葡萄酒、夜光杯、琵琶都是西域或西北邊疆特有,展現了本詩內容的西北邊塞創作背景。首句以熱烈豪放的飲酒情景開場,第二句通過描寫音樂演奏的節奏快疾,暗示這些飲酒聽曲場景只是邊疆徵戰生活的一種調節,一種休憩。
  • 王昌齡《出塞》為什麼被評為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
    王昌齡《出塞》為什麼被評為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唐代是中國古典詩歌發展的黃金時期,盛唐詩歌的星空之下,佳作迭出,星光熠熠,萬象爭輝。然而在這其中,有資格被評為唐詩七絕"壓卷之作"的,卻只有鳳毛麟角的幾首詩,而王昌齡的《出塞(其一)》就是其中的一首,可謂是詩中的詩、七絕中的七絕了。
  • 王昌齡的一首詩,大氣磅礴,氣象萬千,被稱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這樣的詩句只有面對塞外的風景才能寫得出來。今天我們就要介紹一首著名的邊塞詩人王昌齡的一首詩。王昌齡與高適、岑參、王之渙齊名的「四大邊塞詩人」之一,是有著「詩家天子王江寧」美譽的「七絕聖手」,他的七絕在唐代無論質量還是數量堪稱第一。
  • 王昌齡最經典的一首詩,也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
    詩的首句「秦時明月漢時關」,表面了明月是秦漢時的明月,邊關亦是秦漢時的邊關,以此來暗示時間的久遠。次句「萬裡長徵人未還」,則通過表明邊塞和內地相隔的距離,以此來暗示空間的遼闊。其中「人未還」三字,更使人想起戰爭帶來的毀滅性災難,可見詩人悲憤的情感。
  • 杜甫唯一入選《唐詩三百首》的七言絕句,堪稱其七絕壓卷之作
    唐代最為擅長七言絕句的詩人有李白、王昌齡、劉禹錫、杜牧等等,他們都是此中聖手,所作七絕不僅數量多抑且質量極高。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李白的「煙花三月下揚州」、劉禹錫的「舊時王謝堂前燕」、杜牧的「煙籠寒水月籠沙」等等俱是傳唱千古的絕世名句。而盛唐時期另一位偉大的詩人詩聖杜甫在七絕方面的名聲就大不如李白等人。
  • 王昌齡這首邊塞詩氣勢雄壯,被後世學者譽為唐代七絕壓卷之作
    今天所寫道的這首詩就是我國唐代著名的愛國詩人王昌齡的《出塞》,這首詩被明代學者李攀龍譽為唐代七絕壓卷之作,由此可見此詩在整個詩壇的地位非凡。《出賽》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 七絕壓卷之作,在唐代就被配樂傳唱,慈禧太后刻在扇子上隨時欣賞
    邊塞詩是詩歌中常見的一種題材,或蒼涼或悲壯,而邊塞詩發展的頂峰便是唐代,現存邊塞詩中唐代以前的只有不到200首,但《全唐詩》中收錄的卻達2000多首。唐代邊塞詩中經典頻出,僅七絕聖手王昌齡就有「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等多首千年經典,而王翰也有「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的慷慨之語。本期要分享的這首詩《涼州詞》,正是來自盛唐詩人王之渙,也是邊塞詩中的經典作品之一。
  • 王昌齡的一首詩,有不滿有悲嘆,更被人稱為七絕的壓卷之作
    王昌齡的一首詩,有不滿有悲嘆,更被人稱為七絕的壓卷之作。有些東西小的時候就讀過,但是當時並不懂深意,長大再讀之後才能品出其中的意味出來。小時候讀過的那首詩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看似平淡無奇的詩詞,現在讀來卻是大氣磅礴,心中百般滋味。
  • 杜甫七絕的壓卷之作,連李白王昌齡也無法超越
    比如歌行體,當然是李白成就最高;律詩,尤其是七律,則是杜甫成就最高;而七絕,成就最高的則是李白和王昌齡,王昌齡可是被稱為「七絕聖手」的詩人。不過,今天小樓讀的這首《江南逢李龜年》,是杜甫七絕的壓卷之作。
  • 唐詩七絕 「壓卷之作」的秘訣,只是一個字
    其他各體,大約都有承襲前代餘緒的意味,七絕呢,則似乎是唐人的獨創。當時流行西域樂調,憑調作詩,飄揚而有遠情,悠蕩而有遠韻,千年流傳,至今餘音不絕。明、清以來,風騷之士依然裝風弄騷,繼續寫詩,根本停不下來。同時,他們也真誠的認識到,好詩都讓唐人寫盡,換一個說法,就是再怎麼裝怎麼弄,也幹不過唐詩了,怎麼辦呢?這些人都是不可一世的聰明蛋,眉頭還沒皺,妙計上心頭,那就撰著詩話,評鑑唐詩。
  • 杜甫晚年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為何被稱為「七絕壓卷之作」?
    唐代詩壇上,有兩座無法撼動的豐碑,分別是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在詩人遍地走的唐朝,李杜二人力壓群雄,是那麼的璀璨亮眼。李白和杜甫的性格不同,一個豪放不羈、樂觀開朗,一個憂國憂民、多愁善感,從而導致寫作風格差別很大,李白成了浪漫主義詩人,杜甫則是現實主義詩人。
  • 王昌齡的《出塞》為什麼被評為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
    而七絕用在送別歌詠是非常合適的,短短四句,後味無窮,又不拖沓纏綿,所以七絕中的送別詩特別多。王昌齡自負「七絕聖手」,送別詩大概佔了他所有作品的四分之一,而盛唐七絕四百多首,王昌齡一個人就貢獻了七十多首,將近六分之一。他以一人之力,扛下盛唐七絕一角。 王昌齡把七絕的題材、用途、境界都提到一個非常高的高度。
  • 盛唐最經典的二首《出塞》詩,七絕中的壓卷之作,唐音的典型代表
    雖然漢魏六朝時期出塞詩就已經開始形成發展,但唐代無疑是出塞詩的黃金時代,僅僅是《全唐詩》當中收錄的出塞詩就多達二千餘首。出塞詩以邊塞軍旅生活為主題,或描寫奇異的塞外風光,或反映戍邊的艱辛,或抒發戍邊將士的歸思、家中思婦的離恨等。出塞詩是盛唐時期的主要題材,由此產生了以王維為代表的許多著名邊塞詩人,如王昌齡、岑參、高適。
  • 這三首唐詩被譽為「七絕第一」,你覺得哪一首實至名歸?
    自唐代以來,七絕名篇佳句甚多,詠史、懷古、議政事、抒抱負、訴幽怨、說友情,題材多樣,精彩紛呈,是詩歌各種體式中最受歡迎的樣式之一。隱娘今天要介紹三首唐詩七絕,他們都被譽為七絕壓卷之作,即「七絕第一」,你來評判一下,哪一首更好呢?
  • 杜甫最為經典的七絕詩,是其七絕詩的絕筆之作,至今無人能超越
    原題:杜甫最為經典的七絕詩,是其七絕詩的絕筆之作,至今無人能超越在唐代眾多詩人中尤以詩仙李白、詩聖杜甫最為有名。詩仙李白的詩詞風格如其人一般的縹緲不定,恢宏壯觀有氣吞山河之勢,比如我們所熟知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還有「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等等,讀來給人一種舒暢淋漓的感覺。詩聖杜甫所處的是安史之亂後大唐日漸衰敗時期,他的多數詩詞給人的則是一種悽涼,蕭條的感覺,讀來倍覺嘆息!
  • 王昌齡的這首詩,氣勢雄渾,被後人評為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
    在浩瀚的唐詩中,有好幾首七絕都被後代評家推為壓卷之作,今天小樓要和大家一起精讀的王昌齡的《出塞》,就被明代詩人李攀龍評為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同為明代詩人的楊慎在編選唐人絕句時,也將其列為第一。壓卷之說,雖然沒有什麼客觀的標準,但也能說明王昌齡的《出塞》唐人七絕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