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風自有明月照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英文名稱又叫《(I Crossed Half of China to Sleep with You》),這是網絡詩人餘秀華發表於2014年10月的一首詩,此詩一出便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她將「睡你」這個詞明目張胆地寫在詩歌的開頭,不可不謂之標新立異。文人的風雅和嚴肅陷入了新的思索之中,這種思索可以說打開了大家對詩歌一些新看法。
前言:
就像80、90年代末,大家都沉浸在海子和顧城這兩位詩人自殺離世的震驚中迷惘難以自拔之時。大家都在思索除了朦朧詩派,還有哪些新鮮的視角和眼界來開拓新時代的詩歌。其中地方詩派開始抬頭,嶄露頭角,在解構主義裡面下功夫,比如四川大學李亞偉的《中文系》中這樣寫道:
中文系是一條灑滿釣餌的大河
淺灘邊,一個教授和一群講師正在撒網
網住的魚兒
上岸就當助教,然後
當屈原的秘書,當李白的隨從
然後再去撒網
他將每一個文字和意象都解構了,吸收西方的解構主義,推崇將神壇上的崇高肢解,使得文字變成一個個看似不怎么正統的意義。然而,這種消解和解構,卻使得詩歌讀起來有一種高尚和卑微相對照的藝術張力。
時值二十一世紀,新的文學在新興的網絡上生長,一大批網絡文學家走上舞臺,相較於傳統的文學藝術又多了一份接地氣。原來,珍藏於紙質文學書刊的文字,走下神壇,和大眾網友們打得火熱。這也使得網絡文學迅速發展,文字生產的數量急劇上升,文學開始著重於走向市場化和商業化。
網絡寫手、網絡作家、網絡詩人等因運而生,甚至展現出生機勃勃地活力和趨勢。
一、「睡你」的初衷
餘秀華便是在這樣的網絡背景中迅速竄紅出名的。她本來是湖北省鍾祥市橫店村的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出生時由於倒產缺氧導致全身癱瘓,行動不甚方便。高中畢業後賦閒在家,19歲不自由戀愛的婚姻。平時,她喜歡寫點詩歌文字,當做是自己的業餘愛好。到2009年時才開始正式的寫作。2014年11月在《詩刊》上發表詩作,後有結成詩集《月光落在左手上》。
對於她所寫的這首《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餘秀華說是去看一位異性朋友,而後和一群詩友在網絡上聊天時談到: 「大家整天開玩笑,本來這就是一句玩笑話,『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用這個當題目我覺得很有意思,就把它拿出來用,其實就是和詩友的一句玩笑話。」
而這樣的玩笑話恰好說出了她自己的心聲——「生命被重新打開」。這首詩也確確實實地展示了一名女性心靈的成長史。
二、為何要「走遍大半個中國」?
網絡詩人餘秀華從小便身患殘疾,行動多有不便。這使得她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和方法自然與常人有所不同,或者說更為的細膩和敏感。
就像半路癱瘓的史鐵生在痛苦和病翳的殘缺裡去尋找自己生命的意義,那麼,他天然地就有一種與常人相異的感觸。苦痛和磨難使得他寫出的《老海棠樹》和《我與地壇》這樣的作品,從生命的殘缺中找尋美和愛。
餘秀華在這首詩中或許也進行著更為精細的詩歌地探討和摸索。所以,當她寫出要「走遍大半個中國」的時候,其實是在對自己曾經丟失的那一部分的找尋,過程或許艱辛而痛苦。
行動不便的她,靠著自己的方式,用非正常人的方式跨越中國,跨越她心中的距離,從而成就她內心的完整。儘管過程痛苦,可正因為痛苦才能動人心魄。
三、直面自己的女性成長史
其實相對於中國詩人來說,很少有人講床圍之事公之於眾,這麼直白又大膽的講起。餘秀華可以算是個異數,因為農民詩人和農民作家在當代文壇其實不是很有說服力,而學界的看法呈現出多元化,這就導致了好的極好,差的極差,有的看法就更多了。
當然,作為一個女性詩人,能夠直面自己的欲望,並且將欲望當做是補齊自己殘缺的一種方式,那麼,她也在從中找尋到自己的「春天」和「黎明」。女性作為當代文化符號,很多時候是代表著弱者和被動接受者,她們在社會話語下呈現出屈服和溫順。
而餘秀華將這種符號打破:女性是「花朵」、「蝴蝶」、「在槍口的麋鹿和丹頂鶴」這樣脆弱而又美麗的事物,同樣女性在強權和恐懼中又是「春天」、「黎明」。
儘管「槍林彈雨」、「火山噴發」等等,女性都無所畏懼,勇敢地去追尋自己的本心,從痛苦和絕望中找尋自己的價值和意義,這樣便使得女性的成長更帶有人性本位的味道——
即開始直面自己的欲望,同樣,也放開自己的心胸去坦然地面對世間的災難和磨練,成長為一個真正健全而又強大的新時代女性。
(圖片均來自網絡)
附錄:
文後附有餘秀華《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餘秀華/詩其實,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無非是兩具肉體碰撞的力,無非是這力催開的花朵無非是這花朵虛擬出的春天讓我們誤以為生命被重新打開大半個中國,什麼都在發生:火山在噴,河流在枯一些不被關心的政治犯和流民一路在槍口的麋鹿和丹頂鶴我是穿過槍林彈雨去睡你我是把無數的黑夜摁進一個黎明去睡你我是無數個我奔跑成一個我去睡你當然我也會被一些蝴蝶帶入歧途把一些讚美當成春天把一個和橫店類似的村莊當成故鄉而它們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