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餘秀華的詩歌《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2020-10-08 文學與人生1

文/心曠

我出生的年代,是新中國新詩崛起被人推崇的黃金年代,我寫詩的年代,是新中國新詩沉寂被人輕蔑的悲哀年代。話雖這麼說,但也不能說絕,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總有一天會轉回來。

餘秀華的火,便是最好的例證。

2015年元月,幾乎是一夜間,餘秀華的名字在中國詩歌界紅遍了大江南北,無論是實體、還是網絡、電視媒體,以及寫詩和不寫詩,讀詩和不讀詩,有名和沒名的人,都在就餘秀華因寫詩出名炒得沸沸揚揚,到現在都沒有停息。因為餘秀華和餘秀華的詩,這個冬天,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沒有人再感覺到寒冷。這是繼趙麗華的「梨花體」、車延高的「羊羔體」,烏青的「廢話詩」炒作後又一次掀起詩歌炒作的高潮。很明顯,這次對餘秀華的炒作要遠遠大於前三位。理由是前三位寫得詩無論是好還是不好,所有人都能效仿來寫,但餘秀華的詩歌是很難效仿的。

這一現象讓人很不可思議。我們不禁要問,餘秀華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她寫了怎樣感動人或打動人的詩,竟讓冷了這麼多年的中國新詩一下子在寒冷的冬天燃燒起來?

百度查閱,亮在眼前的是:餘秀華,腦癱農民女詩人,因代表作《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而一夜走紅。

乍一看,相信給我們每一個人的第一反應都是:餘秀華是一名腦殘疾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農民婦女,因寫了一首大膽開放的「色情」詩歌,從而引起了詩歌界以及媒體的強烈關注和炒作。

根據這僅有的信息我們來評判,肯定是先搖頭,然後是痛惡。搖頭是因為人們僅從餘秀華的特殊身份——農民——腦癱——寫詩,來博取對她的同情和讚賞,這樣做太武斷太草率太感情用事了,這是對詩歌的不尊重和不敬畏。痛惡是因為她的成名代表作《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裡面的一個「睡」字,這個題目很明顯就是標題黨,目的就是為了引起讀者的好奇與注意讓他們展開炒作,最終達到媒體關注使自己出名。誰都知道,文人,最渴望的就是希望媒體炒作,無論炒作內容是正面還是負面,都是好事,炒得越厲害,意味著出名的機會就越大。餘秀華這樣做,我們不僅感覺到她太輕賤了自己,更何況還是一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殘疾女人。

這只是我們看見她最膚淺的信息後做出的一個最初的評判。到底這評判對不對呢?其實我們心中還是存在疑問的,因為自從餘秀華被媒體報導炒作出來後,關注她的人是越來越多,議論也是褒貶不一。正是因為人們議論褒貶不一,我們才必須保守著自己的答案,繼而走進她的詩歌中閱讀後才能給出最後的結果,這樣做是對詩歌的尊重,也是對詩人的尊重。

既然她是因為成名代表作《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走紅的,那麼,我們就最先來讀這首詩。

其實,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無非是

兩具肉體碰撞的力,無非是這力催開的花朵

無非是這花朵虛擬出的春天讓我們誤以為生命被重新打開


大半個中國,什麼都在發生:火山在噴,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關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槍口的麋鹿和丹頂鶴

我是穿過槍林彈雨去睡你

我是把無數的黑夜摁進一個黎明去睡你

我是無數個我奔跑成一個我去睡你

當然我也會被一些蝴蝶帶入歧途

把一些讚美當成春天

把一個和橫店類似的村莊當成故鄉


而他們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餘秀華《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實話說,如果我們僅是聽外界人士的評頭論足,自己不親自走進來感受一番,還真會誤解和委屈餘秀華。她的這首詩歌我們不否認是因為題目的醒目和雷人博得大眾炒作的。其實她這樣做也並沒有錯。俗話說,讀報讀個題,看書看個皮,意思是說當我們拿起一張報紙時,首先看的就是文章的標題吸不吸引眼球,若吸引,這篇文章才有希望被你看下去,至於內容是什麼,質量如何,那是後面的事。假若一篇文章的內容寫得非常好,但標題很土氣,想必,絕大多數讀者都會轉移目標,這很正常,人的慣性思維,每個人都有。讀書也一樣,當我們面對一本完全陌生的書籍時,相信每個人首先看的就是這本書的封面如何,封面如果能引起你的好感,那麼,這本書也才有希望被你拿起來讀下去,至於內容如何,那也是後話。不然,每位作者在出版自己作品集時,非常看重封面設計,就是這個道理。還有我們讀書時,中考高考寫作文,老師總是會叫我們一定要把作文的開頭和結尾寫得有吸引力,也是同樣的道理。

餘秀華這首詩歌因為題目亮眼引起了讀者的熱捧,這已經讓這首詩歌還沒開始就先成功了一半,對寫文的人來說,餘秀華明顯是聰明的,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有了好的開始,下面我們就直奔主題,來看她的這首詩歌到底寫得如何。

不寫詩和不懂詩的人,不能領略出一首詩的好壞,是能理解的。但對寫詩的人和懂詩的人來說,在對別人作品分析和理解時,也不能就自己的眼光來一錘定音,因為,詩歌是一門高雅流動的藝術,跟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民間《尋寶》聘請的專家一錘定音辨別真假是完全不同的,更何況,專家鑑賞也不能保證百發百中。所以,我們在判斷一首詩時,要做到從大局出發,大範圍出發,從宏觀出發,只有這樣,你才夠資格被稱為一名真正的鑑賞家,詩評家。

什麼樣的詩才是一首好詩?如何才能寫出一首好詩?語言精煉?凝練?意向表達清晰?朦朧?詞句華麗?語言優美?……其實,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這些所謂的答案也只能說是似對非對。就我個人而言來評判一首詩歌好或不好,通俗一點講,就如一道菜,它的色香味是否適合你的口味,若適合,管他青菜蘿蔔,還是山珍海味,都是好菜,反之,就不是好菜。詩歌也一樣。精細一點講,就是寫作力度如何?如寫毛筆字我們看的是書法家下筆是否有神。詩歌裡,我們看的是境界高不高,厚度深不深,思維廣不廣,有沒有關注國家的命運,有沒有關注百姓的命運,用範仲淹《嶽陽樓記》裡的話,就是有沒有當你居廟堂之高時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時則憂其君。大到國家,小到家庭都一樣。

餘秀華這首《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第一節真的很驚人,很震撼, 它跟《中國好聲音》裡參賽的歌手一樣,一開嗓子從喉管發出的聲音就能震撼臺上的評委和臺下、電視機前的億萬觀眾。詩歌講究有形和無形的結合,講究清晰和朦朧的結合,講究誇張和實體的結合,讓文字亮在讀者眼前的,是既讀得懂又讀不懂,既感覺到大美又說不出美在哪裡,反正就是讀後心裡有很多話要說,但又不知道該從何處說起的滋味。

「其實,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無非是/兩具肉體碰撞的力,無非是這力催開的花朵/無非是這花朵虛擬出的春天讓我們誤以為生命被重新打開」。是的,我們不否認,對於寫詩和懂詩的人來說,一看就知道寫的是兩個人的性愛。第一行和第二行的前半句理解起來並不難,「睡你」、「被你睡」、「肉體」、「碰撞」,這些詞都是實寫,一看就很露骨,所以不需要多解釋。我想,也正是因為作者在這首詩裡寫到了這些露骨的詞語,以及結合詩的題目,才讓反對她的人罵她的詩歌是「淫蕩體」。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我想大家一定知道中國新詩曾出現過下半身和性器官詩了吧,如果把那些詩歌找出來和餘秀華的這首詩歌(包括她所有被稱為「淫蕩體」詩作)放在一起,進行公眾朗誦,看誰敢大膽自然地朗誦出來?我敢打賭一定是餘秀華的詩歌朗誦自然。在這裡我還要說,餘秀華是成年人,成年人寫成年人能讀的詩是天經地義的。「性」本身就是文學題材中不可或缺的文學,人如果沒有性的延續,就不可能出現文明,不可能出現詩歌,更不可能有今天我們在這裡如此火熱的議論和爭吵,我們每個人都是因「性」才從無形變成有形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當然,性自古以來都是私密不被公開的,但沒有說就不能被探討。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進步,性的話題公開探討也越來越普及化,用詩歌來表達,並不過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長篇小說《蛙》裡面有許多儘是赤裸裸的髒話,為什麼沒人說是黃色小說?更何況,餘秀華在這裡說得夠含蓄的了。而她第二行的後半句以及第三行,估計普通人理解起來有點吃力,什麼「催開的花朵」、「虛擬出的春天」等字詞,看得人云裡霧裡。正是這雲裡霧裡,才構成了詩歌的真正語言,也是讓她火紅的重要原因,讓你看得似懂非懂,看得你身體熱血沸騰,但又不知道為啥會熱血沸騰。這裡借學者和詩人沈睿稱餘秀華詩歌的評價來解釋,「餘秀華的詩歌是純粹的詩歌,是生命的詩歌,而不是寫出來的充滿裝飾的盛宴或家宴,而是語言的流星雨,燦爛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讓你的心疼痛。」前面我已經說到了,她的這首詩歌是寫性愛的,結合沈睿的這段文字,我就不再詳細解說下去了,相信每一位成年人都懂,而且,我們也都經歷過,或正在經歷以及即將經歷。愛,性,我們每一個生活在紅塵裡的人都必不可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文學作品中也就必須存在,尤其詩歌,更需存在,還必須要升華。只是看的,你如何去把這神秘的東西給寫得更加神秘絢爛,就如沈睿說的「語言的流星雨,燦爛得你目瞪口呆」,也如莫言說女人的裸體是藝術一樣高湛,你就贏了。性這東西是兩個人的私事,為什麼有人做的魚水交歡,有人噁心反感,其實,這都是藝術,要想弄懂這些藝術,達到和諧,就必須要從文學作品中來偷學技藝,尤其是跟詩人學,保證沒錯。

她詩歌的第二節似乎和第一節完全脫離了銜接,有點八竿子打不到一起,什麼火山在噴,河流在枯,被關的政治犯,無家可歸的流民,槍口下的麋鹿、丹頂鶴,這些幾乎都是在寫天災人禍,人文道德等現象,和愛和性一點都不掛鈎。正是她這第二節和第一節搭不上邊,才真正和詩歌的題目掛上了鉤。我們都知道,詩人的這第二節正是如今我們每一位有良知的人都在關心的話題。作為餘秀華,她也是一名國家公民,儘管身份特殊,身體特殊,但是她的精神不特殊,作為女人,她有普通女人的需求,作為詩人,她有詩人悲天憫地的心,從關心自己到關係人類,到關心整個自然界的生靈,她都一一寫進了自己的詩中,而且,她的這些書寫是從自己的需求延續到整個自然界的需求連在一根筋上沒有掐斷,可見,人文情懷是多麼的高遠。看到這裡,你也就會恍然大悟,原來看似和第一節無任何關係的,其實是緊密相連的呀。

第三節,和題目完全掛鈎了,三行,都是詩人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睡」自己要「睡」的人。而且,這個「睡」還是要冒著極大生命危險去的,「槍林彈雨中」、「黑夜摁進黎明」、「奔跑」,為什麼會這樣?第二節已經說得非常明確了,所以,第三節就非常好理解了,因為為了第一節裡面那滿懷真正濃鬱浪漫的愛,儘管這愛來的非常危險,但也必須要義不容辭的去,否則,第一節就是多餘的。通過讀第三節,結合第二節來靜思,詩人這裡的「睡你」,看似邪惡意淫,實則,是一份美好良善的人間大愛,是「愛你」,而非「睡你」。因為這是詩歌,詩歌不善於像散文那樣說得清清白白,它善於轉化和借用。理解這點,就不難理解這首詩了。

接著看第四節。第四節和第三節是上下銜接的,第三節詩人說到儘管去「睡你」會遇到很多危險,但她始終相信自己能到達目的地,因為作為詩人的她,相信人間還是良善的,會對一個弱勢女子手下留情,也會為她的故事而感動放下手中的獵槍。但是,她也清楚地知道,儘管人間大愛遠遠多過惡魔,但惡魔也不是不存在,甚至,有些惡魔還會扮演成大愛來引誘她上鉤,但她仍然會堅定目標,無怨無悔,因為,人生自古誰無死?決定該做的事,無論遇上任何阻礙或付出代價,都要豁出去。這樣就是死了,也無憾。

最後一節,就是她堅定如鐵的目標,也是心底最想說出來的話。

分析、解讀完了,但似乎留給讀者的還是有些雲裡霧裡,一開始說這首詩是寫性愛的,當分析到第二節、第三節的時候又說到是在關心人類、自然,與性愛無關,但到了第四節貌似又回到了性愛,感覺很矛盾。其實,這些看似矛盾的東西,當你理清頭緒了,也就不矛盾了。這就是詩人,這就是詩歌,寫詩的人可以人在屋裡坐,心和靈魂卻分文不花在週遊世界。這首詩我們再簡單一點來解釋,就是詩人說自己在這個社會是一名底層的弱勢人物,猶如那些自然界弱勢的鳥獸一樣,時時受到欺凌與威脅,但她的心與靈魂並不弱勢,無論社會再怎麼現實,她都要奮勇的靠自己的優勢去改變自己,她相信自己一定能達到想要的目標,儘管最後真得沒有得到,也無怨無悔,因為在有生之年,自己努力了,奮鬥了。

現在看來,她真的做到了,詩刊編輯劉年的發現,不正說明了這一切嗎?

這的確是一首好詩,無論你是把它當愛情詩來讀也好,還是當性愛詩來讀也好,或者,把它當成其它能內容的詩來讀也好,反正,只要你能通過這些句子展開豐富聯想,能博得身心愉悅,就足夠了。無需論詩好或不好,腦癱或不癱,身份高貴或低賤,這些都與詩的質量好不好,讀者愛不愛這首詩沒有任何關係。如果你硬要說她的詩歌還是寫得不好的話,那麼,我建議你去讀讀她的與愛與性無關的詩作,如《五月的水系——吊屈原》、《寫給兒子》等作品後,我們再來評。

當然,我在這裡雖然說她的詩歌寫得好,甚至給出了很高的評價,但也不是說她的詩歌寫得就無人能比了。我只是說相對而言,她的詩歌是屬於上乘的,反正我寫的是遠遠不能和她比的,也寫不出她這樣的作品出來。但人無完人,作品也一樣。老子的《道德經》同孔子的《論語》從古到今都一直有人在批判呢,更不要說餘秀華了。

2015.2.5—2.7 廣州白雲

相關焦點

  •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的詩人餘秀華上了熱搜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的》的詩人餘秀華又被罵上了熱搜。就如她的作品《搖搖晃晃的人間》一樣,她搖搖晃晃地走過了大半個人生。她用樸實、細膩的文筆寫下了她搖搖晃晃的人生。人生有三樣東西是不能選擇:第一、就是自己的出身。
  •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的餘秀華,難道是,《或許不關於愛情的》?
    2015年,餘秀華寫了《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那時的她,還陷在女性自我愛欲的痛苦之中,詩的開頭是這樣的: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其實,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無非是兩具肉體碰撞的力,無非是這力催開的花朵無非是這花朵虛擬出的春天讓我們誤以為生命被重新打開而今天,別扯淡了,還費這麼大勁兒,囉嗦個什麼呢?
  • 餘秀華: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丈夫:睡他一次也要錢
    餘秀華: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丈夫:睡她一次也要錢「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其實,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無非是兩具肉體碰撞的力,無非是這力催開的花朵」不錯,如此大膽的表白,只有腦癱詩人餘秀華才能說得出來以《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而成名的腦癱詩人餘秀華,2000多首詩裡有150多次提到愛。面對董卿的提問,餘秀華不掖不藏:「缺什麼,補什麼!」2、我願意讓你睡節目中,北大的一位女生說:「我是因為那首《穿過大半個中國來睡你》而來的。」
  •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的餘秀華最終還是活出了自我
    「她是中國的艾米莉·狄金森,餘秀華的詩歌是純粹的詩歌,是生命的詩歌,而不是寫出來的充滿裝飾的盛宴或家宴,而是語言的流星雨,燦爛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讓你的心疼痛。」餘秀華1976年,餘秀華出生於湖北省鍾祥市石排鎮橫店村,出生時因倒產、缺氧而造成腦癱,萬幸的是智力正常。1995年,餘秀華的父母自作主張,招了一個大她12歲的上門女婿,是個健全人。
  • 餘秀華: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就是和詩友的玩笑話
    餘秀華:我現在沒有什麼夢想,就是希望自己能夠快樂一點,希望我的孩子能夠學習好,將來有一個好工作,娶個好媳婦。我的詩歌真正沒有多少靈感山西晚報:你曾經在詩裡面說,一個人被傷害就是被扭曲的,我何嘗不是被扭曲著,所以我不快樂。現在你認為自己快樂嗎?
  •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就是淺薄嗎?讀懂餘秀華的人不多
    餘秀華因為一首名為《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的詩而在網絡上一夜爆紅,她16年來作詩2000多首,被詩人沈睿譽為「中國的艾米麗·迪金森」。對於她的詩歌,老一輩詩人食指和北島提出了批評。但不可否認的是,她的詩歌的確蘊含了一些獨特的元素,寫出了內心的糾結與欲望,讀來有一種震撼心靈的感受。
  • 讀餘秀華的《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和唐人王氏七絕《題石壁》
    一《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餘秀華其實,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無非是兩具肉體碰撞的力,無非是這力催開的花朵無非是這花朵虛擬出的春天讓我們誤以為生命被重新打開>大半個中國,什麼都在發生:火山在噴,河流在枯一些不被關心的政治犯和流民一路在槍口的麋鹿和丹頂鶴我是穿過槍林彈雨去睡你我是把無數的黑夜摁進一個黎明去睡你我是無數個我奔跑成一個我去睡你
  •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腦癱詩人餘秀華的爭議,睡字何來庸俗?
    在教育中,詩歌已經被拋棄了,老師們教你如何寫議論文,寫敘事文,按照標準的格式寫下來,便能得到"42"分。這到底是誰的悲哀。2014年,一首《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橫空出世,在我看來,詩歌未亡。
  •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的餘秀華示愛李健,是打擾還是對愛的吶喊?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的餘秀華示愛李健,是打擾還是對愛的吶喊?飛天傳書人2020-09-02 21:0701餘秀華,她身上的標籤有三個:詩人、農婦、腦癱患者。2015年1月份,民謠與詩發布了一篇名為《餘秀華——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的文章,該文章在朋友圈被瘋狂轉發,那篇文章的閱讀量是67萬。之後,餘秀華被貼上「腦癱詩人」的標籤,迅速走紅。感謝萬能的微信朋友圈,一夜之間,把這位默默無名的農婦,變成了家喻戶曉的詩人。成名後的她,被邀請參加各種訪談和節目,她的人生開始發光。
  • 從《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看餘秀華深刻的內涵
    餘秀華的出名就是因為這首詩,但這首詩絕對不是她的力作。一個地位卑微的,處境艱難的,生活彷徨的,但是非常有才氣的人,特別是農村女人,你以為他能夠像某些人花錢發論文,發作品,甚至去弄虛作假搞個假文憑去混碗飯吃。她不能,但是她卻又不甘,因為她知道她體內的血脈正在噴張,她的欲望那床破絮蓋也不住了,她的男人此刻也不知在何方正在和別人談論他可笑的老婆。
  •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讓我們誤以為生命被重新打開大半個中國,什麼都在發生:火山在噴,河流在枯一些不被關心的政治犯和流民一路在槍口的麋鹿和丹頂鶴我是穿過槍林彈雨去睡你我是把無數的黑夜摁進一個黎明去睡你我是無數個我奔跑成一個我去睡你當然我也會被一些蝴蝶帶入歧途把一些讚美當成春天把一個和橫店類似的村莊當成故鄉
  •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原文完整版——餘秀華詩作欣賞
    我不知道大家讀過餘秀華的這首詩沒有,一起欣賞下吧,下一篇我會寫下我的理解和感覺。我愛你巴巴地活著,每天打水,煮飯,按時吃藥陽光好的時候就把本身放進去,像放一塊陳皮茶葉輪換著喝:菊花,茉莉,玫瑰,檸檬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帶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內心的雪它們過於潔白過於接近春天在乾淨的院子裡讀你的詩歌。
  •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餘秀華其實,
  •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一炮走紅,備受爭議的女詩人:餘秀華
    我被餘秀華吸引了,不是她腦癱詩人的身份,也不是發言時面目猙獰的表情,而是她那個有趣的靈魂!餘秀華,生於湖北省鍾祥市石牌鎮橫店村,女詩人。代表作《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作品被《詩刊》微信號發布後,餘秀華的詩被熱烈轉發,人們驚豔於餘秀華的天才和詩歌的質樸滾燙、直擊人心。
  •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一場文學女性的心靈成長史(原創)
    作者:清風自有明月照《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英文名稱又叫《(I Crossed Half of China to Sleep with You》),這是網絡詩人餘秀華發表於2014年10月的一首詩,此詩一出便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她將「睡你」這個詞明目張胆地寫在詩歌的開頭,不可不謂之標新立異。
  • 她說:「只有愛,才能讓我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餘秀華2014年,餘秀華的詩歌《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火爆網絡,僅僅十天之後,她的詩歌集《月光落在左手上》便出版《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原文1974年,餘華出生在湖北橫店的一個農村家庭,可出生時卻因為倒產使臍帶纏繞了脖子,從而導致了她的腦癱
  • 【穿過大半個世界去看——你世俗百態864】
    【穿過大半個世界去看——你世俗百態864】2014年《詩刊》9月號重點推薦了湖北患了先天性腦癱的農民女詩人餘秀華的詩,11月詩刊社微信公眾號以「搖搖晃晃的人間——一位腦癱患者的詩」選發了餘秀華的詩。於是在2015年,餘秀華和她的這首《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的詩歌,便火遍全網: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其實,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無非是兩具肉體碰撞的力,無非是這力催開的花朵,
  •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爆紅三年後,餘秀華更願「順其自然」
    以這本隨筆集中收錄的兩篇文章為例,餘秀華重釋了自己的成名詩歌《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她在文章中很認真地解釋了「睡你和被你睡是不一樣的」,「睡」是一種主動的積極的態度,是一種追尋的過程,而「被睡」則放棄了主動,暗含無奈的迎合與隱藏的逃逸。並且,這首詩其實與任何一個具體的人都沒有關係,她不是真的大膽,只是說說而已。
  • 餘秀華成名詩,《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水平如何?這是首愛情詩
    餘秀華,是當代女詩人,1976年出生於湖北省鍾祥市石牌鎮橫店村,因其出生時倒產,缺氧,導致腦癱,成年後行動不便,說起話來也口齒不清。自從高中畢業之後,餘秀華就賦閒在家,在三十三歲那年,餘秀華開始寫詩,開始在詩壇展露頭角。
  • 餘秀華成名詩,《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水平如何?這是首愛情詩
    ,也是她的代表作,是一首愛情詩,詩歌的名字就叫《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這首詩的水平如何?其中「睡你」這個核心詞,本身就帶有惡俗色彩的,這讓讀者在讀這首詩之前,會先入為主,對這首詩歌的創作嚴肅性,產生一種懷疑,即使這種懷疑沒有溢於言表,但是也是藏在內心深處的。然而,在讀完這首詩歌回頭一看,會覺得豁然開朗,對閱讀之前的輕慢和鄙夷的態度,產生或多或少的自責,同時,還會對詩歌中的情感,產生一種悲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