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悽冷的一首詩,李白想模仿,卻怎麼學都學不來!
在唐朝出現了很多有名氣的詩人,最為盛名在外的就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了,他們在古今中外的詩壇上面有著很大的影響。大家都知道只要是提起唐朝,我們的第一印象應該都是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而且自古以來都是唐詩宋詞,唐朝的詩歌是非常盛行的,「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都是唐朝詩人,這也足夠說明,唐詩的實力。
當然,無論哪一個朝代,都是有溫暖的,也有悲傷的,詩人們根據自己的遭遇,根據自己的心情,所創作出來的詩,都是不盡相同的,了,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但同樣也懷有一顆報效祖國的決心,同樣內心也有悲涼之時。說到這裡,小編突然想起一句詩,當時讀到,就感覺是最為悽涼的詩句了吧,「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想想詩人描繪的場景,就覺得後背一陣涼風。
如果你覺得這句話已經非常的悽冷,悲慘了,那你肯定沒有讀過小編今天給你帶來的這一首詩,這才是真正的悲慘悽冷,讀了這首詩,真的算是唐朝最悽冷的一首詩了,之前李白想模仿,卻怎麼學都學不來,怎樣的表達,都達不到那種悽冷的意境。可想而知這首詩,能夠有多麼的悽冷了。那麼這首詩,到底是哪一首呢?又是誰寫的呢?為何能寫出唐朝最悽冷的詩呢?
這首詩,是詩人接連二三的遭受挫折,打擊,故而對這個世間百般絕望之後,提筆寫下了這首《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讀完這首詩,意思也是很蒼白的,完全可以感受到詩人陳子昂當時的那種心情,一心想要報效祖國,但卻總是被否定,並且還總是遭到貶官。
這首簡短的幾句話,直到現在我們還在用呢,小編感慨的不是前兩句,最讓人感覺孤獨,悽冷的,就是最後兩句,我們完全可以感受到那種內心的悽涼之感,天大地大,而我是最渺小的一個,孤獨無助的站在幽州臺上,所以表達出的那種情感,真實而令人痛心。所以的陳子昂這位詩人所寫的這首詩,真的可以算的上是最悽冷的一首了,這也難怪李白想模仿,卻怎麼學都學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