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將進酒》,很多人都會想到李白的「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聽我傾耳聽」。
但是多數人不知道的是,除了李白,唐朝還有一位詩人寫過《將進酒》。
此人便是有「詩鬼」之稱的李賀。
《將進酒》是樂府古題,《樂府詩集》有雲「漢鼓吹鐃歌十八曲,九曰《將進酒》」。
李白的《將進酒》大開大合,盡顯灑脫情懷。
而李賀的這首詩卻有一種說不出的蒼涼,開篇驚豔,結尾令人肝腸寸斷,這大概和他的人生經歷有關吧。
李賀的先祖李亮是唐高宗李淵的叔父,因此李賀常以「宗室王孫」自居。
「宗室王孫」看似很風光的名頭,但實際上,李賀的這一脈早就沒落了。
他從小聰慧過人,7歲便能作詩,是遠近聞名的神童。
他也曾希望通過自身的才華,重振家族。
可惜的是,才華畢露的他遭人妒忌,被取消了科舉考試的資格。
這對一個讀書人來說,是多麼大的打擊。
後來他英年早逝,恐怕也和這件事脫不了關係吧。
他的很多詩歌中都充滿了一種抑鬱苦悶的悲愴之情,這首《將進酒》便是典型的代表。
詩歌開頭幾句以極其瑰麗的辭藻將宴會描寫得有聲有色。
盛酒的器皿是玲玲剔透的琉璃杯,酒是琥珀色的,淅淅瀝瀝地滴在槽床上,就跟斷了線的紅珍珠一樣。
而下酒的佳餚也是精美得令人咂舌,龍肝鳳髓,那烹煮時濺落的油脂就像眼淚一樣。
廳堂的四周掛滿了帷幕,若隱若現,令這場華麗的盛宴又多了幾分朦朧美。
酒宴上,笛聲、鼓聲齊齊作響,笛聲悠揚如龍吟,皮鼓咚咚震人心弦。
明眸皓齒、千嬌百媚的吳娃楚女踏著節奏,翩翩起舞,令人目不暇接。
從酒具、美酒、佳餚、羅幃到歌舞,詩人用最華麗的語言,將這宴會的華貴豐盛描寫得淋漓盡致。
如此華麗,早已超越了一般的宴會,讓人有種末日狂歡的感覺。
果然詩人接下來筆鋒一轉,就寫到了「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
為何要痛飲狂歡?因為春意闌珊,美好的春光將要逝去了,那花園裡的桃花如雨般片片飄落。
桃花灼灼,是春日最絢麗的美景,而它的凋落也預示著春天的離去,縱然那桃花雨美到了極致,卻也令人不忍直視。
如果說這兩句是唯美中帶著悽涼,那麼結尾的兩句是真的令人肝腸寸斷了。
「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既然人生苦短,那麼不如對酒當歌吧,要知道好酒如劉伶,長埋地下,也是喝不到酒了。
明明前幾句還是美酒佳餚,歡歌曼舞,桃花如雨,到了結尾卻偏偏寫到了墳土,如此巨大的轉變,大概也就李賀能寫得出來了。
全詩秉承李賀一貫的風格,將浪漫瑰麗和悽冷詭譎這兩種意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這巨大的對比中,抒發了一種人生苦短的慨嘆,開篇驚豔,結尾卻令人肝腸寸斷。
清朝的史承豫曾言「此長吉詩之最接近人、最可法者。風調從太白來」。
雖是模仿李白的《將進酒》,卻寫出了自己的風格,縱然不及李白有名,卻也別有一番滋味。
但在很多人眼中,李賀的這首詩不免太過悲涼,而李白的詩則更加灑脫,高下立判。
不知大家更喜歡哪首《將進酒》?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