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的馬拉松賽事與日俱增,其增長速度用雨後春筍如火如荼突飛猛進變本加厲等成語來形容均不為過。除了高原地區,幾乎每個省都有幾項馬拉松賽事,就連鄉鎮也開始紛紛踴躍舉辦了。從電視上網絡上能看到的馬拉松畫面那是人山人海比肩繼踵,參賽的業餘運動員個個歡呼雀躍歡天喜地,一派承平盛世其樂融融的景象。
但事實上是,馬拉松不是來鬧著玩兒的,而是來苦行的。對於第一次參加全程馬拉松的普通人來說,那更是一場真正的煎熬和磨難,要知道歷史上第一位跑完42,195米的選手完賽後就壯烈犧牲了。而在國內,別看每場馬拉松報名人數都是好幾萬人,但實際上每年全國能完成全程馬拉松的頂多十幾萬人,絕大多數選手是光榮的跑完了半程馬拉松或者健身跑而已,穿著奇裝異服、忙著拍照發朋友圈的大多出自這一群體。
遙想當年,西風大哥求學期間,綽有餘暇,少年不識愁滋味,興衝衝就去報名了,拿起報名單,仗著自己鍛鍊了幾年長跑,毫不猶豫就選了「全程馬拉松」一項,全然不顧還有「半程馬拉松」和「5000米健身跑」兩個選項。要整就整個烤全羊,來個烤半羊那是給誰看。半程臥推那還叫臥推嗎?
第一次跑全程馬拉松的記憶總是回味無窮的。沒有經驗可以借鑑,也沒法賽前模擬跑個四十公裡,一路只能自己親身體驗。跟著跑得快的哥們的節奏,力不從心;陪著跑得慢的弟兄晃悠,心有不甘。時間一分一分鐘過去,剩下的距離卻幾乎總是遙遙無期。半路腹中小腸供血不足引發絞痛, 肚子上扎了一把刀 還能健步如飛只有功夫片裡才能做到,只好停停走走,熬到小腸兄弟已經麻木不仁了,才能重新跑起來。這時的速度已經減少了三分之一了。再過個十幾公裡,覺得飢腸轆轆,攜帶的巧克力全部吃完也無濟於事,感覺這輩子從來沒這麼餓過,餓得前胸貼後背的真實感覺只有在馬拉松全程中才能體會到。最後十幾公裡了,小腿腓腸肌已經變成一塊混凝土了,每次試圖蹬起來都好像被鈍刀割一下,就這麼機械的往前挪著腿,眼巴巴見著幾位白髮老者超了上來,絕塵而去。最後的兩三公裡,終於明白為什麼烏龜能贏得最後的比賽,因為兔子實在跑不動了。
縱然如此狼狽,西風大哥最後還是艱難的比關門時間早一個多小時完成了全程比賽。有了這初次的經驗,後來再去跑馬拉松,明顯的就輕鬆了很多,成績也半小時半小時的往前提高。總結一下經驗,第一次參加全程馬拉松,能不能在關門時間內跑完,個人覺得取決於你的萬米長跑成績。
首先,如果你能完成萬米長跑,說明你的心肺功能足可以耐受全程馬拉松。而你能多快跑完一萬米,才是你能不能跑完全程的先決條件。因為國內的馬拉松都有關門時間,大多是在五個半小時,也有長一點的到七小時。畢竟是個比賽項目,還是要比點速度耐力的,光有鋼鐵般的意志花上一天一夜才跑完是行不通的。一般早上八點開跑,如果你下午一點多才到的,主辦方志願者已經把盒飯吃完了,在那酒足飯飽等著飢腸轆轆的你的到來之後收攤走人,而馬路的交通管制也宣告結束,再不撤退就要被滾滾車流淹沒在公路上了。
如果你的一萬米要跑兩個小時,你得問問健步走的鍛鍊者答不答應,因為健康人步行十公裡也只要兩小時就能完成。
如果你的一萬米要跑一個半小時,建議你去夏威夷,因為火奴魯魯馬拉松沒有關門時間。
如果你的一萬米要跑一個小時,太懸,最後一個萬米說不定要跑上接近兩個小時,還要再練練。
如果你的一萬米跑五十分鐘,勉強,沒有留夠充足的糾錯時間,畢竟是第一次,遇上突發的運動性疼痛,中途跑步改散步幾公裡,後面就沒機會了。
如果你的一萬米跑四十五分鐘,恭喜你,你已經達到了十公裡女子競走運動健將的速度了。只要你十公裡跑得能比競走運動健將走得更快,那完成全程馬拉松毫無問題,就是這麼一個無釐頭的邏輯。五個小時的關門時間太寬裕了,你可以充分享受這次修行,包括途中自拍發上幾十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