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十一屆四次常委會議,圍繞「深入挖掘東方文化內涵,持續提升對外交流傳播能力,使杭州成為展示東方文化的重要窗口」協商議政建言。
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城市文化的生命力不在於其共同性,而在於其獨特性,只有唯一性和差異性,才有世界性。經過調研,我們認為智慧包容、創新活力、清香淡雅、精緻細膩、和諧圓融、浪漫詩意是最具杭州特色的文化符號,濱水、南宋、茶葉、絲綢、佛教、愛情是最能體現杭州特質的文化介質。只有高揚本土文化特色,杭州文化才能立足於世界名城之林。
建議按照「世界大同、東方神韻、杭州特色、時尚潮流」的原則,對杭州文化進行梳理,有所選擇,有所取捨,最終實現杭州文化「很世界、很東方、很杭州和很時尚」的對外傳播展示效果。
深入挖掘、系統整合、深度開發、巧妙經營杭州的東方文化資源,結合新一輪杭州文化體制改革、文化規劃編制和文化設施建設,打好水城牌、良渚牌、南宋牌、茶葉牌、絲綢牌、佛教牌和文創牌,打造一批世界級、標誌性、大手筆、重量級的文化產品、文化地標和文化品牌,從而進一步提升杭州東方文化對外的傳播力、滲透力和影響力,提升杭州城市的辨識度、美譽度和軟實力。
民革市委會:對於杭州來說,要講好杭州文化故事,提高杭城文化軟實力。一是進一步做好文化媒體推介。在央視、浙江衛視和國外知名電臺、電視臺等主流媒體加強文化推介,提升城市文化曝光率和知名度。充分利用旅遊官網、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進行文化宣傳,與知名旅遊網站合作開展文化活動。二是進一步用好聯盟平臺。積極利用好大運河沿線城市、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城市、國際友好城市等城市聯盟,大力開展文化主題論壇和國際旅遊分享等活動。探索締結宋文化聯盟(與開封)、G20召開城市聯盟等,拓寬文化交流交往渠道。積極參加國家、省局組織的境外主要客源國旅遊推介。三是進一步提升節會效應。杭州的各種文化節會不少,如錢塘江國際文化節、西溪龍舟文化節、大運河文化節、桂花休閒文化節、七夕文化節等,為杭州文化引來眾多目光,聚起巨大人氣。應進一步提升文化節會的效果,努力實現常態化、系列化、規模化、高端化和品牌化,為 「獨特韻味別樣精彩世界名城」建設加分添彩。
民盟市委會:講好杭州文化新故事。作為江南文化的經典標本,建議充分認識和把握江南文化的個性,以「城市記憶工程」為抓手,深入挖掘杭州歷史文化資源,加大對杭州市區及周邊區縣「非遺」申報力度,建設杭州非遺保護保存、傳承傳播、展示展演、教育研究、生產開發的綜合展示場所,豐富城市記憶資料庫,厚植城市文化底蘊。
講好杭州文化故事。建議集中籌劃一批反映杭州歷史文化傳承和當下網際網路信息化發展進程的人物或事件的影視作品,進一步提高國內外對杭州城市精神和杭州人創業創新曆程的了解和感悟。不斷創新文化傳承與傳播的途徑和手段,充分結合VR、3D、動漫、微視頻等新技術,以新傳媒新渠道和新方式將杭州的歷史與文化故事進行傳承和發揚,講好段子、演活往事,重視對外文化交流的時代性和創意性。
民進市委會:發揮佛教文化中的藝術魅力,促進國際佛教文化藝術交流。一是挖掘、梳理杭州佛教文化資源中建築、繪畫、文物等物質遺產與音樂、飲食、茶道等非物質遺產,面向高端,選擇具備藝術影響力的資源,有計劃、分批次地進行宣傳。二是藉助官方、民間博物館平臺,創建佛教文化藝術展。杭州各名寺大都有豐富的書畫、宗教藝術品收藏,杭州各大名寺所在的風景區也時常吸引攝影愛好者的目光。藉助攝影展、書畫展、藝術精品展等方式,可以增強佛教文化對海內外藝術愛好者的吸引力。三是研發佛教文化藝術表演類產品,突出藝術觀賞性,強調參與體驗。如大型的佛教文化演出、禪茶演藝、藝術品賞等,突出佛教文化的精美與獨特,展現東方文化的意境與魅力。
農工黨市委會:統籌規劃管理,構建文化資源集聚區。杭州是中國濱水文化城市的典型代表,也是人文資源聚集的水系核心區。建議大力發揮城市文化特性,結合城市歷史沿承,以西湖、運河、錢塘江三大水系文脈為體系,整合沿岸的吳越文化、南宋文化、良渚、臨安錢王等歷史文化,整理劃撥形成各自的文化資源區。同時,成立相關部門與專委會,統一建設管理文化資源區內的景點、文化場所及文化事件,從而推動文化資源區發揮各自特色,充分展現相對獨立又互相呼應的區域風貌,形成杭州文化資源物理意義上的矩陣效應。
致公黨市委會:將錢塘文化、歷史與「一帶一路」相結合,有力助推杭州成為東方文化國際交流重要城市。自古以來,錢塘江是江南地區重要的入海通道,錢塘江流域也是中華文明對外傳播的重要區域之一。錢塘江孕育的吳越文化「海納百川、兼容並蓄」,要發掘、整理、講述好錢塘江與世界緊密相連的故事,凸顯杭州「大氣開放」歷代傳承,體現杭州成為東方文化國際交流重要城市的資質與底氣。要與「一帶一路」相結合,深入挖掘杭州在「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交匯的歷史內涵,做好錢塘歷史文化的學術研究,形成有效的學術成果,樹立杭州在「一帶一路」國際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要善於借用歷史文化符號,主動參與高層面的文化交流、傳播,以優秀文化促進杭州元素走出去,展示杭州歷史文化名城建設的成果,凸顯杭州成為東方文化窗口的歷史底蘊。
市工商聯:響應國家戰略,樹立鮮明的杭州傳播主題。一個城市要具備對外交流傳播能力,首先需要在城市發展和產業發展上,具備和國家發展同步的能力。這樣,在對外交流的時候,才有共同語言,才能搭上國家發展的快車。民營企業積極投身「一帶一路」國家戰略,這是擴大對外交流的重要途徑。眾多杭州的民營企業,通過參與「一帶一路」,擴大了與歐亞沿線國家的文化、經濟和社會交流。這樣的交流,已經證明可以具有更加快速和有效的傳播效果,具有鮮明的傳播主題。經濟的合作和人文的交流,淡化了各自國家的身份衝突,大家求同存異,共同發展,互惠互利。 可以開闢專門用於對外宣傳杭州的多語言網站和客戶端,只要鍵入相關詞條,就能湧現出成百上千的相關連結。
策劃多種正面媒介事件。杭州在邁向全國民營經濟強市的建設過程中,講述民營企業的發展特點和優勢,是多層次、多種類、有針對性的傳播途徑,可以提升關注度,減少和國外的溝通性障礙。
市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順應時勢促進主客場文化有機融合。市場潮漲潮落,捍衛和傳承杭州文化之根,是打造文化主場的應有之義。西湖文化在杭州文化中有著獨特的位置。而西湖和阿里巴巴之間,也還缺乏一個傳統文化的傳承主線,缺乏一個杭州文創的「主場」。我們需要進一步思考如何練好內功、做好傳承,如何實現「客場」文化與「主場」文化的有機融合。作為省會城市,杭州應在保護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弘揚歷史文化方面,發揮帶頭作用,做得更好。像現在影視產業在講「IP」,杭州做動漫也要找IP。像與西湖文化中的「白蛇傳」「江南藥王」胡慶餘堂等,就是一個很好的杭州IP。杭州民間工藝的匠人精神,「南料北烹」的杭幫菜,也都可以成為杭州很好的IP。從中好好挖掘和發展,也許我們還能誕生類似代表老北京文化的《茶館》那樣的文化作品。同時,我們也要藉助網際網路時代,藉助人工智慧時代,藉助大數據時代,藉助國力強大、國泰民安的環境機遇,主動作為,實現杭州歷史文化的市場價值和人文價值的有機融合。
市政協文藝界別:打造演藝生態。政企聯合建立「杭州演藝(全行業的)產業集聚區」,整合演藝產業資源,解決目前杭州演藝行業小而散,「大行業小企業」的產業局面。同時可助力演藝業態創新、延伸演藝產業生態鏈、促進演藝消費,定時推出杭州演藝企業產值排行榜,提升社會對於演藝產業關注度,從而推進「東方演藝之都」建設和杭州文化的傳播力。(本站編輯 祝婷蘭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