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的營銷:商業競爭的最高壁壘是價值觀

2020-12-11 聯商網linkshop

「當一個企業變成了行業中的「巨頭」時它的社會作用就不能僅為實現商業目的而存在,其背後的所孕育的價值觀和感性因素才是能夠讓它走更遠的根基,而對於中小品牌來說,這種氣質也應該從小培養.....」

BI網站今年有一篇關於星巴克的文章很有意思:作為2002年就率先在店內為顧客提供免費WiFi的星巴克遇到了一個難題,越來越多的流浪漢開始大舉佔領星巴克的空間,蹭它的網,用它的廁所洗澡,總之就是不消費還給其他消費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而星巴克是怎麼回應的呢,它讓公司的法律團隊出版了一本「普及未成年流浪者的法律權益」的小冊子放在店內,希望在充分表達人文關懷的同時,能夠幫助這些流浪人員找到一些解決困境的方式。

正常消費的顧客會因為星巴克對於保護他們權益的「不作為」而感到憤怒嗎?我想他們非但不會,還會對星巴克產生加倍的好感,因為他們感受到星巴克是一家有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感的公司。而部分未成年的流浪漢也可能會因為獲得手冊的指導而轉向向政府申訴自己的正當權益,而脫離只能在星巴克寄宿的流浪生活。所以星巴克用一種一般公司無法想像的涵養和公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其實很多企業都為之頗為頭疼的問題。

從這點看來,星巴克的確是最會處理顧客關係,將品牌價值觀植入點滴的公司之一。同是國際品牌,星巴克每年的營銷預算比可口可樂、麥當勞少的多,但是顧客口碑卻一點也不差,14年星家在instagram共有19,000,000照片索引,全都是顧客自發剖圖,沒有一張是花了錢的廣告,怎麼可能?

(用戶自發的傳播會帶來真正的「口碑」)

究其根本,因為星巴克是最早領悟到品牌營銷與推廣應該植根在「品牌體驗」(與品牌相關的一切感受)而不是單純的「品牌營銷」的公司。所以星巴克在硬廣上的投入少之又少,而是將大量的精力與成本花在優化顧客體驗,樹立品牌價值觀上。

1. 將品牌體驗做到極致,是一個化繁為簡再化簡為繁的過程

在星巴克之前,美國人自己在家泡咖啡,而且還是速溶咖啡。所以星巴克要做的事情難的不行,因為他首先得改變消費者長久以來喝咖啡的習慣:由在家、公司轉變成在咖啡廳,並且它還把喝咖啡變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顧客要付遠比從前多的多的錢。

所以從一開始,星巴克就明白想要做成這件事,就必須打造出一流的顧客體驗,才能轉變顧客的消費習慣,心甘情願的「奢侈」一把。

所以現在的星巴克用全自動咖啡機,設置最流暢的動線,節約每一個操作、不浪費一秒時間,都是為了能夠抽身出來將顧客具象成一個個的個體來提供細緻服務,增強顧客體驗。

所以:

- 星巴克不給拿鐵咖啡拉花,卻要把每個顧客的名字寫在杯子上

- 星巴克的服務員不送餐到餐桌上,但是他們(至少英國的星巴克是)可以隨時變出一塊尿不溼,還幫帶小baby的媽媽溫奶瓶

- 星巴克不賣現制食物,但是它蛋糕、甜點的擺放方法可以寫滿幾頁紙,不同種類的蛋糕、不同數量的蛋糕都要用不同的盤子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讓顧客們感受到細緻入微的、個體化的服務,是星巴克營銷的一種方式,它通過體驗營銷顧客的情感,積累口口相傳的口碑,不把希望寄托在讓顧客被動接受廣告輸入上。

2. 做有責任感的企業在這個充滿價值觀的世界狂刷臉

還有什麼方式可以刷存在感呢,在這個價值觀站隊要準的世界上,星巴克的選擇是通過「做點好事」來獲得免費並且充滿正能量的報導。

在韓國:世界地球日活動

配合世界地球日的主題,韓國的星巴克推出一項活動:如果你買了星巴克的外帶,就會隨杯附贈一包種子和混合了咖啡殘渣的種植土,並且還可以通過掃碼獲得詳細的種植教程。

(一個杯託上附帶一粒種子)

結果這個充滿環保理念的營銷小玩法立即吸引了大批顧客,後續在全球51個國家推行,最終有以「億」計數的顧客參與了進來,雖然其中有多少顧客是單純被這個活動吸引過來的無法統計,但至少大量顧客自發在網絡上曬出照片,證明自己是「可愛」又「時尚」的環保達人。

在美國:每天捐贈13,700份未售完食物

經過幾年的前期準備(主要是保證物流的安全性),今年3月22號,星巴克宣布與非營利組織Food Donation Connection (FDC)和Feeding America合作,美國境內7600家門店開始捐獻當日未售完食物,試圖為解決美國的食物浪費和貧困人口的就餐問題貢獻一份力量。據估計,截至今年星巴克將捐獻5百萬份食物,而星巴克的計劃是2021年前捐獻出5千萬份食物。

(星巴克員工在整理即將捐贈的食物)

政策一出就吸引媒體爭相報導,承擔社會責任成為星巴克此類大公司使命的一部分,但也為其獲得正向評價與關注背書。

在中國:員工房補,給夥伴開家長會

星巴克今年宣布將為所有正式員工提供員工租房補貼,星巴克對於「夥伴」的照顧一直享譽餐飲界,尤其是在中國,星巴克定期舉辦員工家長會,目的是希望加深員工的家人對星巴克品牌的了解,讓員工可以更多的獲得家人的支持和鼓勵。

(星巴克家長會)

也是因此,星巴克的粉絲中有大批是自己的員工,就得益於星巴克總能在關鍵時刻站好隊,給員工甚至家屬傳達正能量。

星巴克通過將提升顧客體驗,表達共鳴情感作為營銷與經營活動的核心思想,成功的使顧客對於星巴克的「喜歡」建立在感性的基礎上。所以不同於理性的消費者決策,星巴克的顧客對品牌投注的感情更加深厚。

(來源:掌柜攻略 作者:褚秋晨)

相關焦點

  • 深度解析:星巴克的商業模式及其成長曆程
    從龍頭企業 來看,全球擴張能力和管理能力是關鍵,星巴克目前較領先,但 仍面對較多國外品牌進入中國以及中國本土品牌在資本加持以 及營銷方式創新等趨勢下的快速擴張所帶來的競爭加劇。星巴克護城河:商業模式、品牌護城河星巴克首先以其優質的產品質量塑造爆款產品吸引和教育消費 者,且其商業模式也是其成功的關鍵因素。
  • 霍華德·舒爾茨:星巴克近40年裡總結出的商業智慧
    霍華德·舒爾茨退休消息發布後,星巴克股價跌2.44%,市值蒸發19.18億美元,總市值減少至768.4億美元。 從36年前放棄高薪到西雅圖的小店星巴克擔任市場與零售部經理,到如今的星巴克之父,霍華德·舒爾茨的商業智慧著實令人嘆服。在近40年的星巴克生涯中,霍華德·舒爾茨對於企業文化的堅守,特別是對員工的重視被商界奉為服務行業的管理經典。
  • 創意營銷領域人才競爭白熱化
    2020年第三季度,創意營銷產業新人平均競爭指數為62.9,即近63人競爭一個崗位。而產品技術崗位熱度最高,競爭指數達到105.1;另一個競爭指數遠遠高於產業平均水平的核心崗位則為視覺設計,競爭指數為82.9。在信息技術高度滲透的當下,「一對多,廣撒網」的傳統營銷模式正被逐步淘汰,而大數據、算法、機器學習等技術正成為驅動精準營銷的科技力。
  • 「星巴克氣氛組」招聘?營銷鬼才再度上線
    在這條微博中,星巴克還趁機宣傳了自家門店各種買贈活動,比如指定時間段指點產品買一贈一等。昨日,星巴克中國再發一條微博,表示將採訪報名氣氛組的候選人,並分享5個「星巴克氣氛組故事」。不得不說,星巴克這一波營銷,稱得上是營銷界的「教科書」案例,不動聲色闢謠,為熱議人群緩解尷尬的同時,又能就地取材,藉機刷一下存在感。
  • 星巴克創始人:無論商業帝國多龐大,終將不敵愛與仁慈
    作者:霍華德·舒爾茨本文由《中歐商業評論》資深編輯潘鑫磊整理自舒爾茨作客清華企業家講堂的演講,內容有刪節自1999年進入中國,星巴克幾乎重塑了整個咖啡行業和白領的行為方式。2014年,在星巴克的全球股東大會上,我向我們的員工、我們的股東問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一家商業上市公司的使命和責任是什麼?僅僅只是盈利賺錢麼?只是為股東帶來回報麼?如何在商業利潤和社會責任之間實現一種脆弱平衡(fragile balance)?1987年,星巴克只有11家門店,100名員工,我們希望把星巴克打造成一家與眾不同的企業。
  • 在線少兒英語進入下半場,小班課成為競爭壁壘
    競爭之下:一對一向小班課轉型  不僅資本湧入,公司之間的競爭也趨於白熱化。  vipJr、VIPKID、51Talk、DaDa等廣告營銷在一二線城市隨處可見。當然,這些還只是看得到的競爭,更多的業務比拼則在廣告營銷背後發力。
  • 預估千億茶飲市場,品牌競爭激烈,星巴克也要來分一杯羹?
    在國內茶飲接受度的不斷提升下,國內茶飲行業的競爭愈加精彩,將茶飲的要求不斷提高。而國內預估上千億的茶飲市場,各個飲品品牌都不想放棄。星巴克騷動不安,獲悉將於4月26日發布8款新品,全為新式茶飲,完全沒有咖啡主打飲品。
  • 如何打造一臺星巴克式的印鈔機?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它放棄宣傳,相反,傳播品牌和專業的咖啡文化向來都是星巴克非常看重的事業。 只不過,其競爭戰略很特別——它讓每一位咖啡店員工承擔起品牌傳播的責任,通過一對一與顧客進行專業咖啡知識的溝通,贏得顧客的信任與口碑,最終達到「口口相傳」的廣告效果。
  • 二次元營銷視角下,看《崩壞3》壁壘的建立
    這群人看著普通人群不會看的內容,互相之間又達成認同,且愛憎分明,追求圈子的純粹性,甚至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的語言和價值觀,使得圈層的壁壘越建越厚。如果次元壁被打破,二次元也就沒有了。可見,近年來打破次元壁的這種提法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實際上,次元壁遠比市場想像得堅實,如各類漫改真人版電影鮮有成功。
  • 星巴克「貓爪杯」裡藏了什麼營銷秘密
    在大本營美國市場,星巴克面臨「小而美」的競爭對手;在被寄予厚望的中國市場,如何突破增長瓶頸,星巴克苦下功夫的營銷可不止一個杯子這麼簡單。在星巴克的死忠粉眼中,購買收集星巴克每個系列的杯子已經成為一種收藏習慣。中國食品(港股00506)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指出,「星巴克這次貓爪杯的熱搜也能為星巴克帶來一部分新粉,這些熱度也能鞏固星巴克粉絲對其品牌的關注度」。貓爪杯的火熱離不開抖音,而星巴克的營銷手段一直都有社交媒體的身影,星巴克的強互動性與及時反饋是它的巨大優勢。
  • 招募「氣氛組」 星巴克「博出位」營銷引爭議
    節日臨近,不少快消品牌也開始多路營銷。「星巴克中國」日前在官方微博表示:「經深思熟慮,我們決定立即招募官方氣氛組30人,招募時間12月21日~12月27日,任期一周。」星巴克此類「博出位」營銷引發爭議,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這類操作既與其本身品牌調性不符,也屬於冒風險之舉。
  • 微信和星巴克合作社交禮品體驗 不只是品牌營銷那麼簡單
    從表面來看,似乎這只是一個星巴克在微信上的營銷活動,但其實蘊含的價值值得探討。是雙贏嗎?肯定是。可以說,在連接線上用戶、支付和線下門店的路徑上,微信和星巴克探索出了一條新的路子,也能感受到,社交向商業化變現的路上,微信這款高頻社交工具展示出的平衡的藝術。一、為什麼說不是簡單的營銷活動?
  • 星巴克商業計劃書模板範文ppt word
    創業之初,創業者的腦海中回湧現出很新穎的想法,當這個想法在不斷醞釀的時候,就會有抑制不住的衝動想要去大幹一場,在此時,創業者可以盡情地其以商業計劃書的形式寫出來,一方面可以讓頭腦冷靜下來,另一方面在書寫的時候,理清思路的同時也可以知道自己的想法項目是否切實可行,那麼該如何寫呢?
  • 星巴克中國正在失去「光環」?
    「這與星巴克的品牌調性不太一樣。僱人搞氣氛,好一點的餐飲品牌都是不屑的。」一位餐飲人表示,星巴克放下矜持,也許是因為它「氣氛不太好了」。△逛商場的人行經星巴克。紅餐網攝招募氣氛組或許是一場蓄謀已久的營銷,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中國咖啡市場競爭加劇、新茶飲分流客群、數位化新零售崛起和成本壓力增大等困境下,曾經憑「第三空間」獨具特色的星巴克,也正喪失原本的優勢。
  • 喜茶、奈雪の茶這些本土的新式茶飲,能在中國市場打敗星巴克嗎?
    對於新茶品牌而言,許多新茶品牌的願景是成為真正植根於消費者心中的生活方式以及對生活的態度的飲料品牌,就像星巴克、Costa咖啡一樣,但星巴克在全球已經擁有20,000多家商店,在中國擁有4,400多家商店,顯然即便是頭部品牌如喜茶和奈雪,與星巴克相比是遠遠不夠的。
  • 《將心注入》--星巴克創始人舒爾茨自述
    接著,他會用在商學院學到的一些戰略模型、營銷模型和財務模型把這個「商業模型」分析一通,至於這個商業模型背後的價值觀和創業激情往往是被忽視的。這是一種典型的商學院思維,大多數職業經理人也是這麼做的。但這一套辦法並非總是奏效,特別是對於那些創造了一個新興市場的企業而言更是如此。
  • 星巴克復盤與現狀分析
    長期來看,企業價值觀是形成優勢品牌的保證。截至2019年第四季度,星巴克全球共有31256家門店,北美區18067家,大陸及港澳地區4125家。報告期內全球同店銷售增長5%,美國區同店銷售增長6%,大陸及港澳地區同店銷售增長5%。出色財務表現的背後是一家成功現制飲品企業鑄成的堅實競爭壁壘。
  • 重塑「中國式商業倫理和價值觀」
    前者掌握了價值鏈的最高端,掌握著定價權,而後者則喪失了定價權,喪失了創新的動力。 不妨舉兩個例子來看看。一個是羅技滑鼠的例子,每賣出一個40美元的羅技滑鼠中國生產商只獲得大約3美元,而其他的錢則被美國的設計、晶片和零部件賺走了。
  • 星巴克杯子裡的營銷哲學
    意思就是:消費者在星巴克喝咖啡的時候,順手買了星巴克價格不菲的周邊產品。馬克杯、保溫杯、吸管杯、玻璃杯……賣咖啡的星巴克不斷推出杯子,究竟星巴克的杯子裡蘊含了哪些營銷哲學?01中杯/大杯/超大杯關於中杯/大杯/超大杯,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羅永浩老師「較真」畫面。
  • 星巴克「氣氛營銷」上熱搜,飲品店的氛圍營造該怎麼做?
    01 星巴克借勢氣氛營銷 隨著Z世代消費者的來臨,針對當代年輕人看重社交性、獨特性、呈現圈層化分散的特點,各大品牌逐漸開始致力於進行品牌年輕化轉型,向年輕消費群體靠攏,比如入駐B站的娃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