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按照古時候的說法,
農曆九月是秋季的第三個月,
名為「季秋」。
層林盡染,山河歲月,
在深秋的懷抱裡幾番滄海桑田。
在這秋思幽遠的時節,
分享20首關於九月的詩,
願你盡享一程山水的清歡,
與最美的深秋不期而遇……
◆ ◆ ◆ ◆ ◆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海氣烘晴入斷霞,半空雲影界山斜。
輕羅小扇遊蜂畔,只比東風有菊花。
——範成大《九月五日晴暖步後園》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菊花》
行雲遞崇高,飛雨靄而至。
潺潺石間溜,汩汩松上駛。
亢陽乘秋熱,百穀皆已棄。
皇天德澤降,焦卷有生意。
前雨傷卒暴,今雨喜容易。
不可無雷霆,間作鼓增氣。
佳聲達中宵,所望時一致。
清霜九月天,仿佛見滯穗。
郊扉及我私,我圃日蒼翠。
恨無抱甕力,庶減臨江費。
——杜甫《雨》
八月九月蘆花飛,南溪老人重釣歸。
秋山入簾翠滴滴,野艇倚檻雲依依。
卻把漁竿尋小徑,閒梳鶴髮對斜暉。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為儲皇定是非。
——張志和《漁父》
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玷催十葉,十年徵戌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沈佺期《古意》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王勃《蜀中九月》
北山白雲裡,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孟浩然《九月九日峴山寄張子容》
東牆瘦菊早開花,九日金鈿已自嘉。
黍麥候遲初響罋,米鹽法細未還家。
潑醅昨夜驚泉湧,洗盞今晨聽婦誇。
歸採茱萸重一醉,不須怪問日時差。
——蘇轍《九月十一日書事》
黃菊芬芳絕世奇,重陽錯把配萸枝。
開遲愈見凌霜操,堪笑兒童道過時。
——陸遊《九月十二日折菊》
山中泉壑暖,幽木寒更華。
春鳥各噤口,遊子未還家。
雲誰未及還,對此重興嗟。
何必因啼血,顏色勝曙霞。
——梅堯臣《九月十八日山中見杜鵑花復開》
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
開春理常業,歲功聊可觀;
晨出肆微勤,日入負耒還。
山中饒霜露,風氣亦先寒,
田家豈不苦?弗獲辭此難。
四體誠乃疲,庶無異患幹。
盥濯息簷下,鬥酒散襟顏,
遙遙沮溺心,千載乃相關。
但願長如此,躬耕非所嘆。
——陶淵明《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
緩轡西風,嘆三宿、遲遲行客。
桑梓外,鋤耰漸入,柳坊花陌。雙闕遠騰龍鳳影,九門空鎖鴛鸞翼。更無人擫笛傍宮牆,苔花碧。
天相漢,民懷國。天厭虜,臣離德。趁建瓴一舉,並收鰲極。老子豈無經世術,詩人不預平戎策。辦一襟風月看昇平,吟春色。
——史達祖《滿江紅·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懷古》
黃入榆楊霜又催,關河搖落正堪哀。
亂鴉忽逐秋風起,似有詩魂結陣來。
——鄭孝胥《九月二十一日出山海關赴秦王島》
風色澄鮮稱野情,居僧聞客喜相迎。
藤垂石磴雲添潤,泉漱山根玉有聲。
庭樹老於臨濟寺,霜林渾是漢家營。
明年此日知何處,莫惜題詩記姓名。
——元好問《丙辰九月二十六日挈家遊龍泉》
竹裡將雲去,窗間看鳥歸。
酒香沾淨具,花氣著僧衣。
老圃推先達,星壇禮少微。
塵勞君莫問,問著與心違。
——袁宏道《九月二十九日同羅服卿及社中諸兄弟登高二聖寺(其二)》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裡同悲鴻雁天。
——盧照鄰《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秋野明,秋風白,塘水漻漻蟲嘖嘖。
雲根苔蘚山上石,冷紅泣露嬌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蟄螢低飛隴徑斜。
石脈水流泉滴沙,鬼燈如漆點松花。
——李賀《南山田中行》
九月時節,最美深秋已經來臨
共同讓走進國學精粹和生活藝術
尋一場秋天的童話
讓疲憊的靈魂醉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