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滕王閣序》抒發了王勃的理想抱負,這首詩則充滿傷感之情

2020-11-16 品味詩詞

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在21歲的時候,在去交趾(今天的越南)看望父親的途中,路過滕王閣,當時正在舉辦文人雅集,王勃便毛遂自薦,即興發揮寫了一首《滕王閣序》,眾人交口稱讚,於是這篇千古名作《滕王閣序》也流傳至今。

在《滕王閣序》中,王勃創造了很多成語,而且幾乎通篇用典,卻又毫無雕琢痕跡,如果不熟悉其中的典故,我們很難理解其中的精妙之處。

提起《滕王閣序》,人們便會想起那句經典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確,短短14個字,便將滕王閣的秋日之美描寫得美輪美奐。

如果說《滕王閣序》是王勃的巔峰之作,那麼,在王勃被貶到巴蜀一帶的時候,他曾寫過一首送別詩,名為《江亭夜月送別》,這首詩雖然沒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麼有名,卻也頗為感人且印象深刻。

在這首《江亭夜月送別》中,我們雖然不知道他送別的是哪位好友,但是從字裡行間中卻能感受到這份真摯的友情。

江送巴南水,山橫塞北雲。津亭秋月夜,誰見泣離群。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由於一篇《檄英王雞文》,王勃被貶到巴蜀一帶,這裡雖然景色優美,卻抵擋不住思鄉和孤獨之情。

在一個悽冷的秋夜,落葉在秋風中片片落下,王勃欲送一位好友遠行,他們來到津亭,望著這波濤滾滾的長江之水,仿佛每一朵浪花都表達著王維對朋友的惜別之情。

此時的山,橫亙巴蜀大地,仿佛要直衝塞北的雲層。一輪明月掛在夜空中,在見證著朋友間的離別之情。

王勃曾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寫道「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在這渡口亭子裡,有誰見過在離別時哭哭啼啼的呢?

王勃送別朋友後,便只剩下自己一個人,此次一別,也許還能再見面,也許便永遠無法相見,所以古人的離別場景,會更令人動容。

王勃獨自環顧著離亭,此時江上起了煙霧,這淡淡的煙霧籠罩著青綠色的臺階,水波粼粼,明月照耀著江亭的南門。在這個離別之夜,周圍寂靜無聲,所有的一切仿佛都有了靈性,也隨著人的心情愈發悽涼而愁苦。

王勃此時的內心可以用兩個字表達,一個是「寂」,一個是「寒」,寒冷不僅是因為天氣,更是由於朋友的離別,載想起自己一路走來的坎坷和心酸,倍感孤獨和苦悶。

透過王勃的這首詩,我們似乎能感受到一種優美而又略帶憂傷的江邊畫面,畫面中有明月,高山、長江、秋夜,離亭,還有兩位依依惜別之人。

王勃從交趾看望完父親,歸來途中,卻不幸驚悸而死,此時的他,才27歲,正是人生最美好的年齡,真是天妒英才。

我們常常設想,如果王勃沒有英年早逝,他該會為後人留下多麼寶貴的文學財富,但是人生沒有假如,也許一篇《滕王閣序》足矣。

相關焦點

  • 10首王勃詩作,除了《滕王閣序》,王勃的這些詩也是經典
    關於王勃,所有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傳世的《滕王閣序》,作為唐代詩人,王勃少年成才,六歲能詩,留下不少佳作。其中,《滕王閣序》最有名。不過,因為《滕王閣序》太過經典,反而掩藏了他詩作的光芒。今天,隱娘分享10首王勃的詩作,一起來體會他詩作的風採吧!
  • 寫完《滕王閣序》之後 王勃的這首《滕王閣詩》一字賣了千金
    流傳千古的《滕王閣序》就這樣橫空出世了,這篇駢文原題為《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是一篇用駢體寫成的詩序,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對仗工整,大開大合,洋洋灑灑,絲絲入扣,氣勢恢宏。詩的大意是,這滕王閣巍然地聳立在贛江之北,當年滕王還在時,才子們身掛佩玉前來,那車水馬龍、歡歌樂舞之景如今已不在了。清晨時,南浦飄來的輕雲輕輕地掠過畫棟;傍晚時,西山的煙雨陰沉,散入到珠簾中。浮雲的倒映在水潭中飄蕩,就這樣時光轉換了數個春秋。當年修建這滕王閣的滕王如今何在?眼前只有欄杆外那長江水,默默地向東流去。
  • 王勃這首充滿歷史滄桑感的詩與《滕王閣序》雙璧同輝,相得益彰
    「初唐四傑」中成就最高的詩人王勃,於唐高宗上元三年遠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經洪州(今江西南昌),參與都督閻伯輿宴會,即席作《滕王閣序》,文中鋪敘滕王閣一帶形勢景色和宴會盛況,抒發了"無路請纓"之感慨。全文寫景獨具匠心,字字珠璣,句句生輝,章章華彩,精彩連連,遂成流傳千古名篇。
  • 《滕王閣序》後的《滕王閣詩》,也難掩王勃的曠世天才!
    初唐時期,青年王勃即興賦《滕王閣序》,技驚四座,從此這位文學界的曠世奇才在燦爛奪目的文學之峰,永遠佔有特定的地位。王勃不負眾望,成為初唐文學界的傑出人物,被譽為「初唐四傑」之一。只可惜天妒英傑,王勃27歲那年溺水身亡,留給後世莫大的遺憾。
  • 王勃的《滕王閣序》表達了一生的抱負,《春日還郊》則充滿了愁緒
    「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大家都很熟悉,他在滕王閣即興創作的那篇《滕王閣序》,一舉奠定了他在初唐文壇的地位。我們常常假設,如果王勃在27歲那年沒有由於渡海驚悸而死,而是活到壽終正寢,那對文壇該是多麼幸運的事。
  • 《滕王閣序》的作者王勃,是和醉酒背詩的範閒一樣,是異世奇才?
    而這次宴會說是交往天下才子,其實只是藉機彰顯女婿吳子章的才能。吳子章自己準備好了文章,在座的每一位都心知肚明,也都笑著推辭了閻公的邀請,正在閻公邀請自己女婿上臺之時,一個聲音傳來:「既然沒人寫,那就我來吧!」說話者正是王勃。王勃雖然之前沒有出頭的想法,但看閣中各位都無法成詩,只能自己小小地展露一下才華,大筆一揮,寫下了讓滕王閣火到了現在的《滕王閣序》。
  • 王勃《滕王閣詩》另有玄機《滕王閣序》中的詩或許另有一首
    前言老街前天回答了一個問題:《滕王閣序》古詩原文及翻譯?這首詩的原文和翻譯其實不值得回答,隨便搜索就能看到。不過這首詩有幾個特點還是可以說一說的,我們先把最後幾句和那首詩錄入以作參考。不過王勃的這首詩可以看出,首句押韻:「滕王高閣臨江渚,」第五句換韻也是押韻的「閒雲潭影日悠悠,」,也就是說王勃的詩押了6個韻。不過1、5句押韻不是必要條件,2、4、6、8是必須押韻的硬性要求。王勃的另一篇文章《上已浮江宴序》寫到:「一言均賦,六韻齊疏。」
  • 王勃的《滕王閣序》和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你更鍾愛哪一篇?
    在中國古代,有兩篇特別著名的駢文,一篇是少年天才王勃即興創作的《滕王閣序》,另一篇是書聖王羲之創作的《蘭亭集序》,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寫的序都比他們後面的詩要出彩的多。這兩首序雖然創作年代不同,詩人所處的背景和環境也各不相同,但細細品讀這兩首經典之作,仿佛我們也跟隨這些詩人的腳步,穿越到了千年前的遊宴之中。
  • 王勃《滕王閣序》後的《滕王閣》詩,連七律都不算,有沒有水平?
    如果沒有《滕王閣序》,坐落在贛江東岸的滕王閣是否還能火這麼多年?這是筆者經常在想的一個問題。當然如果我說「不能」,多半是會被江西的朋友們打的。但是,咱們不可否認的是,王勃這篇700多字的駢文,其價值遠非一座樓所能比。
  • 王勃用56字的詩,概括了七百字的滕王閣序,為人生畫上圓滿的句號
    提到滕王閣,自然會讓人聯想到那位才高命短的大詩人王勃,和那篇技驚四座的華文《滕王閣序》。遙想當年,年僅二十九歲的王勃在眾目睽睽之下文不加點,一揮而就。如果把王勃人生中最後的璀璨看成是一條刻畫在影壁上的蛟龍,那麼序文後面的七言詩就是能讓蛟龍騰空而起的一雙明目。下面就讓我們來欣賞這首一字千金的詩歌。滕王閣王勃滕王高閣臨江渚,珮玉鳴鸞罷歌舞。
  • 人們都知道王勃的《滕王閣序》,其實滕王閣詩也很美
    滕王李元嬰雖然為官做人不怎麼樣,卻喜好文藝和詩詞歌賦,於是便修建了滕王閣,經常召集一批文人雅士在此附庸風雅,談詩論道。在公元676年,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欲去交趾看望父親,途徑洪州,參與了都督閻伯輿宴會,年輕氣盛的他當即做了《滕王閣序》,在序的末尾附上了《滕王閣詩》。
  • 王勃的《滕王閣序》驚豔了世人,其實這篇文章後面的詩詞更為經典
    我們在高中的時候都學過王勃的《滕王閣序》,那篇文章華麗飄逸的文字與浪漫豪邁的風格讓我們深深迷醉。在文章的最後,王勃還寫下了一首詩,今天我就一起來重溫經典,賞析一下這首《滕王閣詩》。王勃作為「初唐四傑」之首,本身就才華橫溢,為我們留下了非常多著名的詩文,而單單來看這首《滕王閣詩》也是其代表作之一。只不過天妒英才,王勃有一次在探望父親之後返程的途中不幸墜海身亡。滕王閣作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歷來為文人雅士所稱道。根據史料記載,是唐朝時任洪州都督李元嬰籌建的,後歷經多次修繕才有了今天的模樣,而在古代也是極為雄偉的建築。
  • 如果說《滕王閣序》是王勃文學的頂峰,《山中》便是思鄉真情告白
    如果人生太過順遂的話,老天都看不下去,王勃是個文壇的天才,但老天卻偏偏給了他一個張揚而不羈的性格,這種性格必然導致他的生活不會風平浪靜,即使沒有風和浪,以他的性格,自己都得給自己掀起點浪花,可以說他的人生處處都是險灘和峭壁。由於王勃的文採出眾,也深得唐高宗的賞識,便令他擔任沛王府修撰工作,沛王李賢也很欣賞王勃的才華。
  • 解析後無來者的《滕王閣序》所附之詩——《滕王閣詩》
    杜甫詩云「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說的就是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四人以文章齊名,扭轉齊梁綺靡文風,開創盛唐恢宏氣象,於當時文壇,功勳卓著。王勃作為四傑之首,其詩文俱佳,為後世留下了許多不朽的名篇佳作,存有《王子安集》。「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就是出自他的五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已成千古名句,廣為傳頌。而王勃最為人所津津樂道,千百年來傳為佳話的,就是他在滕王閣中即席所賦的《滕王閣序》。
  • 《王勃之死》-滕王閣序
    公元 675 年,王勃遠行交趾去探望老父,這也是他生命的最後篇章了。在山水舟楫之間,王勃邂逅了一位英邁睿智有俠隱之風的老船工秋水翁,這短暫的忘年之交卻是畢生的莫逆知音。他身後,是緊緊追蹤、決意要為夫報仇的曹達之妻;他面對的落霞姑娘,是一位因衷愛他的一篇情歌《銅雀伎》而被貶出宮廷、流落民間的舞伎。
  • 歷史上有三個滕王閣?除了王勃的《滕王閣序》,還有杜甫的兩首詩
    滕王最初他是封八百戶,後來加封一千戶,但是到了高宗的手上就給他減了,減到五百戶,所以這也是一種懲罰。你如果說滕王在南昌一件有價值的事情都沒有做,這也不符合事實,一個明顯的證據就是他在南昌又做了一個滕王閣。滕王建的這滕王閣在哪裡呢?
  • 被譽為「初唐四傑」的王勃,為什麼可以寫出千古佳作《滕王閣序》
    王勃在十六歲的時候就入朝為官,成為唐朝時期最為年少的命官,「未冠而仕」說的就是王勃的故事。筆者認為如果按照這種人生軌跡來看,王勃的一生應該非常順利,但事實上他不僅仕途多舛,而且最後還落個英年早逝的下場。
  • 駢文之曠世名篇——王勃《滕王閣序》
    這裡,專門講講王勃的《滕王閣序》。這在《滕王閣序》中,也表現得淋漓盡致。唐高宗上元二年(675),王勃去看望貶任交趾令的父親,路經洪州(現在江西南昌),參加了州都督在滕王閣上舉辦的一次宴會,寫下了《滕王閣序》。
  • 王勃《滕王閣序》人盡皆知,序之後的《滕王閣詩》你了解多少?
    王勃,初唐四傑之一,在四傑之中,成就最高,被譽為「四傑之首」。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 王勃「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序後附錄的滕王閣詩,你讀過嗎?
    詩人王勃這篇古文,就是留下千古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滕王閣序》;這首五律,就是有他的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然而天妒英才,這個少年就負有才名的詩人,26歲年紀輕輕就去世了。而且這個天才的去世,多少有點憋屈:先是溺水,而後被救出驚嚇而死。唉!一聲長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