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下午,大禹博物館在北川掛牌,該博物館計劃2019年完成5000平方米土建工程,力爭在2020年完成布展並對外開放。
據介紹,大禹博物館的前身是原建於禹裡鎮的全國第一座大禹紀念館,始建於1991年。該館因「5.12」特大地震損毀,正在啟動重建,因建設周期較長,為發揮好北川大禹故裡傳承大禹文化、弘揚大禹精神的宣傳、教育和引導責任,綿陽特在北川羌民俗博物館一樓開闢大禹博物館臨展區域並掛牌,預計2020大禹紀念館(博物館)全面建成,對外開放時,將與之合併,共同豐富大禹紀念館內涵。
整個臨展共分為4個部分,內容包括大禹生平、北川大禹遺蹟介紹;史料、研究成果展示;千年祭祀、文物實物展示以及名人和後裔留下的題詞等。臨展內容豐富、意義重大,將與北川禹裡鎮周邊的大禹遺蹟、文化符號、景區建設相輔相成,成為北川乃至四川大禹文化弘揚和傳承的重要基地。
據了解,作為大禹文化傳承創新的主陣地,北川依託大禹故裡優勢,全面貫徹落實《實施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的意見》,全面推動大禹文化傳承創新工程。成立大禹研究中心,並在四川省社科院掛牌。大小禹穴、石紐等題刻已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被中國水利史研究會確定為「大禹祭祀地」。六月初六大禹民間祭祀習俗也成功列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下一步,北川將加大政策投入,有效推動大禹「六個一批」項目順利實施。預計今年4月,由已故著名雕塑大師葉毓山教授主創的禹王廣場大禹雕塑群,也將公開展示。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 湯小均 編輯 邱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