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鉛山陳坊古鎮採風吃到一種獨特的美食油炸粿,北方人沒這種口福

2020-12-12 聲宏紫閣

李漁是明末清初中國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藝術天才。他「過一地即覽一地之人情,經一方則睹一方之勝概。且食所未食,嘗所未嘗。」可謂吃遍了大江南北的美食美味。

他曾這樣總結南北飲食習慣:南人飯米,北人飯面。久居北方的我很佩服李笠翁的經典總結,北方人的確對麵食喜愛有加,人們將小麥粉做成各式各樣的食物,蒸饅頭、烙大餅、擀麵條、包餃子、蒸包子隨心所欲地變著花樣吃。

那麼,南方人又是如何食用稻米的?在魚米之鄉上饒盤桓數日,也算對江南人無辣不歡、無米不飯有了相對深入的了解。上饒人把食用稻米做到了極致。在三清媚文學創作基地「六一草堂」,主人招待客人的食物幾乎全是稻米做的美食,如燈盞米粿、弋陽年糕、麻滋粿、韭菜粿、糯米煎餅等,真真讓飽享口福、大開眼界。

在鉛山陳坊古鎮採風時,我們再次吃到了做法不同的炒年糕和油炸粿。在北方,我們是看不到像陳坊這樣的風情古鎮的。如此古鎮也只在雲貴川閩贛才有吧。

我到過貴州天龍屯堡,也遊歷過湖南有名的鳳凰古城,他們與江西鉛山的陳坊古鎮看上去味道比較接近,只是陳坊看上去比較破舊罷了。

明清時期,陳坊曾是個繁華集鎮。現在還保留有一條兩華裡的明清古街。街兩側商鋪林立,是清一色門板店鋪,鐵匠鋪、銀匠鋪、裁縫鋪、木匠鋪、中藥鋪、理髮鋪等一家挨著一家,走上街頭便有種時光倒流的感覺。據說,過去這裡生產一種連史紙,是高級書畫必用紙。經陳坊河,匯聚河口,經信江,銷行日本、韓國等國家。

老街很靜,不時遇到坐在竹椅上的抽菸的老者,他們眯著眼不言不語,對行色匆匆的過客視而不見,似乎也習慣了被陌生人圍觀的生活。只有胖噠噠的鐵匠呱噠呱噠拉動風箱,或叮叮噹噹敲打燒得紅彤彤的鐵塊鬧出一點點響動,那聲音很遙遠。

老街中段,有家賣油炸粿的鋪子,一位身材細長的老大爺正在支著油鍋炸制油炸粿。這情景,倏忽讓我想起家鄉範莊集市上的黃米麵油炸糕和勝芳鎮北橋的「瑞發祥」炸糕來。其實,各地都有炸糕,上饒的做法顯得更有趣些,因為它是使用模具的。

上饒當地人把油炸粿也稱韭菜粿,我們曾在三清媚「六一草堂」吃過一次,可惜沒看到是如何做出來的。所以,在老街上我很認真地觀賞了油炸粿的製法。

說起來,油炸粿的製作方法還是比較講究的,大約分為粿皮製作、餡料配製及油炸粿品幾個步驟。皮,是將稻米碾成粉與水一起調和,讓米粉與水滲透均勻,這樣便可作成雪白的粿皮;餡料的配製,是以韭菜為原料,將韭菜洗淨切碎,加上豆芽、蝦仁、香菇、胡蘿蔔和豬肉丁等,用食用油或豬油炒至半熟,加入適量的精鹽、味精和辣椒醬等佐料攪拌。

老大爺做油炸粿有一種專用模具。他一手握住鐵皮小勺的豎直手柄,一手把調好的米漿鋪一層於鐵勺中,再加餡料,隨後舀些米漿澆蓋住餡料,放入熱油鍋中炸,中途在鍋沿上把油炸粿磕出來繼續炸成金黃色。

看著做出來的美食,入口的感受是不一樣的,那種期待與焦渴增添了美食的誘惑。油炸粿外焦裡嫩、香脆可口,味道很特別。當地人不怕辣,往往喜歡再配上些辣椒醬,這樣吃起來更加美味可口。

相關焦點

  • 【文學高安】在鉛山吃燈盞粿
    【文學高安】在鉛山吃燈盞粿 2020-06-06 04: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潮汕「無米果」這種食物,估計多數人沒吃過,北方人肯定不認識
    提到潮汕,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美食。什麼牛肉丸啊,魚丸啊,腸粉啊,各種粿類啊。之前聽到有人評價為什麼潮汕的美食這麼出名?回答是這樣的:因為從潮汕走出去外面的人多了,走出去的同時把美食也給帶出去了,同時潮汕的美食又符合大多數人的口味,所以潮汕的美食就變得遠近聞名了。
  • 「遊鉛山」靜靜的古鎮流動的河
    攝影:賈素芳我們在江西鉛山縣陳坊鄉採風時,看到的陳坊河並沒有引起我太多關注。可能是因為冬季,水量不是很大,水流也不是很急,水質還有些昏黃(因為上遊水庫清淤所致)。也許是看多了太多的大江大河,那波瀾壯闊、煙波浩蕩的壯麗美景早已充斥著我的大腦,真的就沒有注意到這小小的陳坊河。
  • 鉛山陳坊鎖子橋,鎖住鄉愁,留住記憶
    近年來,鉛山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產業,積極引導推動廣大村民參與旅遊項目,一個個「鄉村遊」景區美了村莊,富了村民,樂了遊客。清道光(1835年前後)年間,陳坊的連四紙發展迅速,商人們捐資在此建造了現存的條石構造的橋墩,到1880年前後,當地的徐姓富商為方便群眾出行,又出資將橋的木樑改建為鐵鎖鏈,兩條鐵鎖鏈長各50米,重達六千餘斤,鐵鎖通過橋墩連接河兩岸,然後在鐵鎖鏈上固定好木板,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群眾通行,鎖子橋橋名由此誕生了。鎖子橋村顧名思義,名字是由村口一道鎖子橋得名而來。
  • 美食小吃花色多 -上饒日報-上饒數字報-上饒新聞網
    本報記者 蔣學華 文/圖  金九銀十,收穫的季節,心心念念的許多美味讓你大飽口福!體驗美食,是了解一座城市的最快方式。隨著饒城友邦潮街夜市在9月30日開啟,上饒的吃貨們又多了一個好去處。上饒特色小吃有山雞腿、年糕、飯麩粿、燈盞粿、大米粿、肉餡燒餅、油條包麻餈粿、清明粿、糯米子糕、豬肝粉、羊肉粉、醬香鵝等,哪些是上饒市民的最愛?
  • 南方糯米粿你們吃過沒?做法簡單又好吃,北方卻極少吃到
    南方糯米粿你們吃過沒?做法簡單又好吃,北方卻極少吃到南北方的飲食本來就差異就非常的大,吃起來的味道也非常的讓人覺得很是不錯了,不知道大家平時在一些飲食中有沒有注意到了,今天小菲就跟大家介紹下南方的這種糯米粿,你們覺得如何?
  • 上饒:春食燈盞粿
    我想,粿味豐富,應是其中一妙。  白的、青的、黃的,圓的、扁的、長的,在大米做成的各色各樣的粿中,燈盞粿可謂是獨樹一幟,且喜好者眾。印象中,燈盞粿這種美味,並不受季節所限。在一些鉛山人開的餐館或是在鉛山當地的大街小巷,要來上一份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燈盞粿,還是件容易的事。  大凡一個有境界的「吃貨」,都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追求,並能持之以恆。
  • 它是潮汕地區的特色民間小吃,逢年過節必做的粿類,外地人沒吃過
    它是潮汕地區的特色民間小吃,逢年過節必做的粿類,外地人一般沒吃過在潮汕地區有非常多特色美食,相信沒有吃過的朋友也是有聽說過的。如今潮汕美食在美食界的名氣也不小,就如今天小優要說的這一種小吃,它就是其中一種特色美食。
  • 北方人幾乎不吃的幾種美食,南方人卻甘之如飴,南方人:不會吃
    吃桃的時候究竟應不應該剝皮?這些問題困擾了無數人。其實細數起來南方和北方的飲食差異還真不小,以下這幾樣美食就是南北爭議非常大的美食了。雖然它們在南方北方都有,但是人們對它們的印象可以說是天差地別:北方人幾乎不吃的幾種美食,南方人卻甘之如飴,南方人對此表示:北方人不會吃。
  • 「卷仔粿」是客家人的美食?
    以我推測:所有的絆(粿)都是南遷的中原人(也許客家人為主)以米代麥發明的北方各種麵食的變種。比如,米粉(粉幹)和米篩目是麵條的變種;牛腸粄(卷子粿)就是北方人資金還保留的卷餅的變種。綠鶯小島留言:九峰的卷子粿最地道,地瓜粉做的漿放豬香油和大蒜,那味道,想想都流口水。
  • 邊吃邊聊:上饒|天曉得弋陽還有多少俺沒吃過的粿
    「啊不是不是,就是喜歡吃東西。」老闆娘一邊熟練地炸著粿,一邊驕傲地說不少弋陽人會專程來買油炸粿帶去上饒甚至市外,冷了也好吃。其實方媽媽油炸粿也在2017年被江西省烹飪餐飲飯店行業協會授予「江西省名小吃」,是得到官方認證的弋陽粿類代表,論名氣論資歷碾壓縣城中其他任何一枚油炸粿,絕無例外。
  • 到禮泉縣袁家村過大年,關中古鎮,人山人海,滿街美食,油炸蠍子
    圖中是袁家村的春節大年初二,美食街上食客很多,吃麻辣三鮮手擀粉,剪刀面。袁家村雖然人口不多,但是作為關中風情古鎮,這裡吃喝玩樂都有,既有美食街,也有書院街,還有祠堂街,有秦瓊秦叔寶的墓地,有酒吧街,以及回民街。村子白天可以逛財神廟,胡國公祠,看社火表演,扭秧歌,劃旱船,踩高蹺,聽說書,老腔,品茗喝茶,最主要可以享受閒暇時節,逛街的樂趣,東瞅瞅,西望望。
  • 南澳人最愛吃 「粿」,這12種 「粿」 你吃過幾種?
    3、甜粿 年糕的一種 吃起來又甜又膩不粘齒 從前海島人迫於生計,離鄉別井出海 行前各炊甜粿一籠,以備船上充飢 或曬乾成了「
  • 潮汕人最愛做粿,這種特色土豆粿能讓你吃過一次就再也忘不掉
    潮汕人也是非常的勤勞的,就算在美食上也是一樣。潮汕人最愛做粿了,紅粿,鼠曲粿等等,不過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他們最出名的土豆粿了。一起來看看這種讓人沉迷的美食吧。潮汕人最愛做粿,這種特色土豆粿能讓你吃過一次就再也忘不掉。
  • 海豐美食|這一個鼠殼粿,吃之前還要去「拔草」
    鼠殼粿長得烏黑,沒吃過的會懷疑它的味道甘苦,小編云:所謂「粿」不可貌相。蒸炊好的鼠殼粿粿皮韌性十足,輕咬一口,粿餡的芝麻餡慢慢流溢而出。粿皮帶有絲絲植物的清香,與甜度適中的豬油糖、芝麻相融一道,吃過的基本「食而不忘」。它對於在外的遊子,回家感觸最深的溫暖的情節,就是看媽媽做鼠殼粿了。每次回來媽媽總能一大早到田間摘鼠殼草回來,早早開始張羅。
  • 潮汕地區的鼠殼粿,是用這種野菜製作而成的,你們吃過嗎?
    推薦語:潮汕地區是公認的美食孤島。在這裡有各種地域性強的美食,比如這種鼠殼粿就是用當地的一種植物來製作的。下文轉載自作者:生活驍事潮汕地區的鼠殼粿,是用這種野菜製作而成的,你們吃過嗎?中國的美食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中國的不同地方,有著各種各樣的小吃特色,這些特色小吃,總是能夠抓住人們的胃口,這其中,少不了的是好的食材,和好的做法,很多的中國特色小吃都是用野菜來製作的,你們知道嗎?製作出來的美食都是很受人喜愛的。
  • 又到了全國人民一起吃年糕的日子啦!中國到底哪裡的年糕最好吃?
    ▲年糕做好了,回家吃年糕吧。圖/圖蟲·創意在各地網友的爭論下,南方吃貨和北方吃貨一年到頭都在打仗。吃粽子為甜口鹹口打仗,吃饅頭為有餡沒餡打仗,喝湯為餐前餐後打仗。年年從立春打到冬至,直到年底,見到年糕,才能消停。
  • 食在粿香,味在潮汕
    如鼠曲粿,可用於春天御春寒咳嗽;紅桃粿,可消食健脾;菜頭粿,可去邪熱氣;麥粿,可利便養肝;桅粿,助消化、增食慾,祛疾病等。這些既讓人們在享受美食口福的同時,又用適合時令的藥膳,起到增進食慾,提供營養,調攝養生和醫藥保健,益壽康寧的作用。所以,對於潮汕的粿品,看著既享受著民間藝術,吃著既為美味又養生,而且還享受著文化薰陶,能邊吃邊了解獨具特色的潮汕文化。
  • 南方,到底有多少粿粿粿粿粿粿?
    攝影/六子lwy,圖/圖蟲·創意 作為一名江南的包郵區群眾,第一次吃到的一種「餜」是浙江蘭溪的雞子餜。雞子,即雞蛋,雞子餜就是在麵皮裡裹進肉末蔥花、灌上雞蛋液用油煎制的一種小吃。>,因為綠豆麵皮裡的油炸「薄脆」叫餜箅兒。
  • 浙江建德梅城古鎮裡「最奇怪」的美食,外香內臭,遊客卻直誇好吃
    只不過,從外形看上去,這種小吃似乎跟我們平時經常看到的炸餃子差不多,只是個頭比較大,它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竟然能吸引到那麼多吃貨爭相購買?根據小攤老闆介紹,原來他賣的是「嚴州特色」玉米粿。玉米粿作為建德的特色小吃之一,在建德算是很普遍了,各種口味、各種做法都有。那麼,梅城古鎮裡這個攤位賣的玉米粿又有什麼「與眾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