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夏侯鳳超 張浩
21日上午,「新時代·黃河頌·我先行」系列宣傳活動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拉開帷幕。記者獲悉,濟南黃河隧道、齊魯黃河大橋、鳳凰黃河大橋明年陸續通車,85公裡市政道路年內基本具備通行條件,黃河體育中心、山大二院北院區等公共服務項目年內即將開工。
濟南先行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李國祥在致辭中表示,2018年1月,國務院批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明確支持濟南高水平規劃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先行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承載著先行先試、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趟出新路的時代重任,肩負著推動濟南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的城市夢想。自設立以來,先行區黨工委、管委會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刻把握山東省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安排部署,把先行區建設作為落實黃河戰略的示範區、加快動能轉換的橋頭堡、推動攜河北跨的主陣地,全面啟動規劃編制、徵地拆遷、招商引資、基礎設施建設和體制機制創新,各項工作實現良好開局。
李國祥介紹,先行區規劃體系加快提升,《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總體方案》預計年內獲批,發展規劃、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生態保護規劃等將在年內將形成成果。
發展框架全面拉開。累計完成94個村居、2.38萬戶、7.67萬人的拆遷任務,高品質建設500萬平方米的9處安置區;濟樂高速南延工程建成運營,濟南黃河隧道、齊魯黃河大橋、鳳凰黃河大橋明年陸續通車,85公裡市政道路年內基本具備通行條件,黃河體育中心、山大二院北院區等公共服務項目年內即將開工,黃河生態風貌帶先行區段初步形成景觀效果。
產業發展初見成效,引進了綠地、京東、中科院高端院所等一批引爆項目,總投資達到2086億元,形成了綠地國際會展產業園、中科新經濟科創園、數字經濟產業園等重點園區引領帶動的發展格局。
改革創新深入推進,探索運用BIM+CIM技術,超前打造數字孿生城市和未來智能新城。率先發布綠色城市發展戰略,全力打造全國面積最大的綠色建設示範區。創新出臺省內首個全過程工程諮詢等一批改革創新成果,全面打造先行先試的創新高地。
李國祥說,今年4月28日,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同志調研先行區時,明確提出「先行區是新舊動能轉換的『試驗田』,無論是產業培育、城市布局、生態治理等,都承載著濟南發展的未來」。7月23日,市委進一步提出了濟南「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的城市發展新格局,明確將先行區作為城市空間拓展的主陣地,要求「加快建設黃河北岸主城區」,努力打造「濟南踐行黃河國家戰略的核心示範區」。近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進一步提出「支持濟南建設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先行區建設正式進入了國家戰略疊加、省市政策匯集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