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鎮館之寶:上海館是從垃圾堆撿的,臺灣館的居然是紅燒肉! 圖一、這是《上虞帖》,又名《夜來腹痛帖》,為晉朝王羲之的書畫作品,大家都知道王羲之是著名的書法大家,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是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這是上海文物清理小組的人員在倉庫中清理書畫,首先看到不起眼,以為是垃圾,後面從垃圾堆撿到的《上虞帖》,差點就失去珍貴的文物。要是失去了得多可惜
圖二、吳王光鑑,於1955年出土於安徽省壽縣蔡侯墓,它反映了一段吳、蔡兩國交往的歷史。這裡的吳王光就是吳王闔閭,也正是這位吳王闔閭重用了《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現收藏於安徽博物館中,是安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乃吳王光為其女所作的陪嫁之物,反映了吳蔡兩國聯姻的歷史,是2500年前公主的嫁妝,它的真實面貌就是冰箱,也是很神奇,說明當時的人也知道享受。
圖三、商代伏鳥雙尾青銅虎,此展品為商代文物,立體圓雕,內空無腹底。此虎體量大,形象生動,將虎的神性和人對虎的崇尚之情表現到極致。現收藏於江西省博物館,是江西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這面雙面人首青銅器,在全國屬於獨此一件,尤為珍貴。
圖四、東坡肉玉石,東坡肉石也稱紅燒肉石,是臺北故宮三大鎮店之寶之一,高5.73公分,寬6.6公分,原型是一塊天然的玉石,後面由人工專門雕刻而成現在的模樣。從形象到色澤,與津津有味紅燒肉沒有兩樣,小編我都要看到流口水了。真是一件鬼斧神工的作品啊!
五、商代豕形銅尊。是湖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湖南館鎖館五年,現在的裝修和設計都非常的有意思,有機會可以來看看。它是一隻孔武有力的「野豬」,豬身上裝飾有鱗甲,龍紋和獸面紋。 你去過哪個地方的博物館呢?對哪一件藏品最感興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