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小瑞和許多壺友分享養壺知識時,有一位朋友向我反映了一個問題,他說他剛買的紫砂壺用了幾次發現壺蓋處會漏水,每次喝茶都會把茶席環境搞的有一點「狼狽」,非常影響喝茶心情和質量。
其實,上面所說的那種現象在紫砂壺界十分常見,對於紫砂壺泡茶時出現的漏水現象,在業界被稱作「流口水」。這種現象是否屬於正常現象,接下來聽小編詳細道來。
決定一把紫砂壺出水時會不會流口水,
通常與以下幾點有關:
1. 蓋口的寬度
有些壺因藝術造型需要,蓋口很寬,這樣泡茶倒茶的時候,茶水輕易的越過蓋口,再加上壺蓋與蓋口連接不緊密,很容易就漏水。
2. 出水口(流根部)的位置
紫砂壺出水口的位置也會影響紫砂壺漏水,壺流的形狀、長度、水孔位置都與整個壺型風格相匹配,比如西施壺、龍蛋壺,這些壺形較小,因壺形需要壺嘴都很短平,因此就很容易流口水。
也有些制壺師傅在坯體成型後有意敲擊流口,使前端下部稍向上彎曲,也有師傅會在流口內壁下沿做一個小凹槽,意圖改變出湯時茶水流向,減緩流速,避免收水時流口水。
3. 壺內出水口與蓋口邊的距離
紫砂壺的基本結構,壺內出水口的位置如果與蓋口距離過近也會出現漏水的現象,例如石瓢,當壺內水達到一定的高度,傾倒時很容易從蓋口流出。
其實,紫砂壺用的多了就會發現流口水的問題很常見,它與壺形、壺嘴形狀、開孔、泡的茶葉、使用習慣等因素都分不開,也不能將流口水與紫砂壺質量掛鈎。如果你的紫砂壺有這種現象,只要日常使用時注意方法就可避免。
首先,泡茶時水不要太滿。有些壺型小且扁,比如西施、石瓢,如果注水太慢很容易流口水。
其次,壺水不要過於傾斜。倘若倒茶時壺身傾斜角度過大,容易導致所有的水都壓向蓋口,很容易漏水,甚至也會使壺蓋掉落,非常危險。
再次,收水手勢要果斷。在倒完茶後,手勢要果斷,不拖拉要迅速,這樣會避免流口水,也會避免蓋口經常性流水造成顏色和壺身不一致。
最後,茶巾必不可少。使用紫砂壺的過程中善用茶巾,倒完茶及時擦拭壺身。
總之,紫砂壺流口水的現象與質量並沒多大關係,古時候紫砂壺師傅全手工制壺照樣也會流口水,只是現如今人們對紫砂壺的使用感官再次提高了,不喜歡壺嘴上留有茶痕,才出現這個不是問題的問題,與壺本身的質量並無太大關係。更多紫砂知識請關注:紫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