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正在去魯迅化,那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不需要魯迅了?

2020-12-21 塵世曉書僮

魯迅是一個極有意思的文豪,而且他的很多作品在早年間,那是一直收錄在課本裡,我們這一代人,那是從小就開始學習他的文章,而且老師一再地強調,魯迅是近現代史上最偉大的作家;當然除了這個,他還有著其它很多的身份,例如革命家、思想家等等,他的這些身份,也為他變得更加神聖。

這幾年來魯迅的文章一直從課本裡被刪除,那自然是為學生著想,要知道現在學生,其實不用說學生,可能現在的一些大人,那也是無法理解魯迅的文章,有相當一大批的人在網上討論魯迅,認為他如何如何,寫的東西怎麼樣,認為他的那些文章沒有了任何的價值,魯迅也只是一個只會罵人的作家。

那是不是這樣呢?

那當然不是這樣,魯迅的那些文章,應當說是有著很高的藝術性,並不是誰都能夠寫得出來,可即使是這樣,人們還是認為,他的作品,沒有什麼價值,根本不值得一讀,那也就更不值得一學。

我們讀書那個時代魯迅的文章,可以說是佔據了很大的篇幅,並且從小學到初中,一直到高中,那課本都有他的文章,他的那些文章,我們也都非常的熟悉,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故鄉》、《藥》、《紀念劉和珍君》,那都算得上是近代最偉大的作品了。

要知道魯迅所生活的那個年代,那可是一個剛剛由文言文轉到白話文的過度時代,很多的作家寫出來的東西,那可以說是有點怪,可是魯迅一上來就不一樣,他文筆犀利,這也可能是由於他受到國外文學影響的原因。他的很多作品,無論是對於人性還是社會,那都可以說是一針見血。

當代正中積極地去魯迅化,不再讓現在的學生學習魯迅的文章,主要的原因,可能還是考慮到現在的學生,學習任務太重了;現在的孩子已經不再是像以前了,現在小孩一出生那就像是掉進了蜜罐裡,他們根本無法懂得魯迅文章裡的意思,所以可能也是有著這方面的考慮。

魯迅的文章針鋒相對,這對於很多的學生來說,那也是起了一個不好的頭一樣,如果你從小就這麼憤青,那麼長大了,那不得變成一個更大的憤青,所以就所魯迅的文章從課中刪除,不讓孩子去接觸這一類的文章。那這有沒有好處呢?應當說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那並不見得是好事,試想一個小孩,如果他從小就知道什麼是應該做,什麼事不應該做,那樣他長大了之後,才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應當可以這麼說,魯迅的文章,那是完全適合於任何的人去學習,而且還要深入地去學習,只有通過這種深刻的學習,才能夠知道自己在哪個方面不足,應當要及時地去改正過來。可是現在的家長和小孩,並不明白這個道理。

魯迅的那些文章,可以說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那都是有著絕對的價值。

相關焦點

  • 當我們喊著「去魯迅化」時,日本反而更崇拜魯迅精神,這是為啥?
    當我們喊著「去魯迅化」時,日本反而更崇拜魯迅精神,這是為啥?"去魯迅化"這件事由來已早,到如今快有近10年的時間了。魯迅先生的文筆在文壇中是屈指可數的,那麼為什麼"去魯迅化"會興起呢?"去魯迅化"到底要去什麼呢?
  • 「去魯迅化」興起,魯迅給予我們的影響就這麼痛苦?莫言一針見血
    可即便如此,這件事最後還是不了了之了。到了現在,再次把這個事情從旮旯角裡揪出來說,是因為這種"去魯迅化"的趨勢並沒有就此打住,反而愈演愈烈。(二) "去魯迅化":魯迅到底動了誰的奶酪?教育局從以前到現在,都在提"學生減負"這個詞。他們不但提,也的確做了些什麼。而魯迅所寫的"晦澀難懂","政治意味太多","過於激進"的文章,就成為了眾矢之的。
  • 「去魯迅化」成常態,魯迅作品被逐步移出教材,到底要去掉什麼?
    而且魯迅先生的作品太具有自己獨特的語言表達特點,許多的語氣、用詞都與現代文有出入,甚至還有許多的通假字。「去魯迅化」就是為了讓當代語言更加流暢、直白。第二,有人認為魯迅先生的文章過於有時代特色,因為在魯迅先生生活的年代,是中國近代史上最為黑暗的年代,在他的作品中充滿了現實意義。
  • 「去魯迅化」已有10年,魯迅作品被逐漸移出教材,究竟要去什麼?
    魯迅在民國時期影響力很大,哪怕是現在沒有讀過魯迅文章的人,恐怕也知道魯迅的一些表情包,然,現在卻興起了「去魯迅化」。所謂「去魯迅化」就是將他的作品從教材當中移除,就現在來講,魯迅的一些作品的確是越來越少了,歷時10年的「去魯迅化」,我們到底要去掉什麼呢?
  • 「去魯迅化」已有10年魯迅作品被逐漸移出教材,究竟要去什麼?
    魯迅在民國時期影響力很大,哪怕是現在沒有讀過魯迅文章的人,恐怕也知道魯迅的一些表情包,然,現在卻興起了「去魯迅化」。所謂「去魯迅化」就是將他的作品從教材當中移除,就現在來講,魯迅的一些作品的確是越來越少了,歷時10年的「去魯迅化」,我們到底要去掉什麼呢?
  • 我們需要魯迅的精神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了一篇文章,文章裡說現在的教科書正在進行去魯迅化,很多魯迅的文章都從教科書裡刪除了,包括那篇大名鼎鼎的我們非常推崇的《紀念劉和珍君》,這使我十分的痛心!那些刪除魯迅文章的人給出的理由是:魯迅的文章晦澀難懂,不適合學生學習。魯迅的文章晦澀難懂?有多晦澀難懂?
  • 魯迅作品被逐漸移除教材,「去魯迅化」持續多年,究竟該如何看待
    他用他那犀利的言辭和極具諷刺的言語,讓人民大眾對當時的社會有一個更為清楚的認識。文學對人的影響是逐步的,但魯迅文學卻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不得不承認,魯迅文學放在當代,或者是不遠的將來,依舊有重要的社會價值,它對激發我們的愛國情懷,有著特別顯著的作用。
  • 魯迅文章被移出課本,真有必要「去魯迅化」嗎?我們不需要魯迅?
    我記得自己學的第一篇文章應該是一篇叫做《踢鬼的故事》,這個故事本不是魯迅寫的,但是卻是發生在魯迅先生身上的,後來蕭紅在寫《回憶魯迅先生》這篇長文時講到的。小學裡我們我們還學過有關魯迅先生的一篇《三味書屋》和他寫的《少年閏土》。到了中學,魯迅先生的文章就更多了,從初中到高中,幾乎每學期的語文課上,都有魯迅先生的一篇文章,而且有不少文章都是要求背誦。
  • 「去魯迅化」:究竟是在去什麼?
    有人說,當代以來優秀作家層出不窮,文壇興盛,好作品更是不絕於耳。於是,前輩作家,譬如「魯迅」就被迫下架,加之他的文章被認為晦澀難懂,所以,就有了「去魯迅化」。那麼「去魯迅化」究竟要去掉魯迅的什麼。究其原因,這些文章裡面含有與現在教育思想不甚吻合的地方。比如剛提到的《背影》,「朱自清」的父親爬上月臺,這是危險行為,容易讓學生模仿、魯迅的《少年閏土》中,閏土教「我」捕鳥,不愛惜動物違背環境保護法、唐朝詩人杜牧的《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與新今天形成的詞彙同音,易引起不適。
  • 將魯迅搬出課本的這十年,中小學「去魯迅化」真的好嗎?
    將魯迅搬出課本的這十年,中小學「去魯迅化」真的好嗎?將魯迅搬出課本,將《誰是最可愛的人》、《金色魚鉤》移出課本,將嶽飛、霍去病、衛青也移出課本,卻把娛樂明星和網紅請進課堂,這多麼讓人不可思議!這一進一出,到底會給我們的教育帶來怎樣的影響?魯迅,一代偉人毛澤東用三個偉大評價他,偉大的文學家,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並明確指出魯迅是民族英雄!就是這樣一位民族英雄,如今已經從課本移出快十年了,這十年我們一直在討論「去魯迅化」的問題,去魯迅化,到底去了什麼呀?
  • 魯迅的思想過時了嗎?「去魯迅化」到底在去什麼,為何會興起?
    、「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相較於其他人來說,最突出的應該就是他那份不被奴性影響的中國精神,這也是當時的時代條件下迫切需要的。,而這些對於孩子來說是晦澀難懂的,就好像我們初學他的文章時一樣,因此他們認為中小徐的課本之中不再需要魯迅先生的作品了。
  • 「去魯迅化」10年有餘,去掉了?諾獎作家莫言:我是讀魯迅長大
    這也就是轟轟烈烈的「去魯迅化」。到今天說來也持續多年,因為突然,很多人只是愕然,在逐漸反應這個過程時,我們想留著文豪的身影,可惜已晚。「去魯迅化」是因為魯迅的文章被認為晦澀難懂,就連孩子們都說「太難懂了」。出於這樣的理由,魯迅的文章漸漸不被中小學生喜歡。
  • 中小學教科書去魯迅化之後,又頻繁出現流量明星,這是要鬧哪樣?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家莫言是最欣賞和喜歡魯迅的,他曾坦言;願意用自己所有作品來換魯迅的一部《阿Q正傳》都換不來。但近幾年,突然提出去魯迅化,至於為什麼要去魯迅化,官方解釋當代以來優秀作家頻出,文壇興盛,好作品也是不絕於耳。
  • 「去魯迅化」為何會興起?到底要去什麼?莫言、餘華觀點一致
    可是這張明信片就要被摒棄了,"去魯迅化"的浪潮不斷的襲來。魯迅的有些作品從教科書中剔除,現在還有人來質疑,抨擊魯迅作品的真正價值。為什麼會有"去魯迅化"的浪潮?"去魯迅化"指的是什麼,為什麼會有"去魯迅化"的說法呢?在09年的時候,有一些地方城市把魯迅的作品搬出了教科書。這一做法在當時就引起了轟動。他們把這種現象稱作"去魯迅化"的現象。
  • 為何掀起「去魯迅化」的風潮?去的又是什麼?聽莫言、餘華怎麼說
    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已經進入了長期的和平年代,人們漸漸發現魯迅的精神似乎已經不適宜現在的環境,於是越來越多的人提出將魯迅的文章從教材中移除,也就是「去魯迅化」。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當今社會的思想可以說是百花齊放,對此眾多文學家、作家指出魯迅的作品已經不適合當前年代,不符合當前的國情,並且魯迅的文章生澀難懂,會給中小學生的學習造成負擔,對此應該將魯迅的文章移除教材。
  • 「去魯迅化」到底是要去什麼,聽莫言、餘華怎麼說
    近現代以來甚至在當代,魯迅都一直被人用異樣的陽光看待甚至攻擊著,這種事情持續了近百年,如今仍然是極端者茶餘飯後的抨擊對象。當然了,之所以被攻擊,說明魯迅必然有「得罪」其的地方,不過魯迅能長達百年佔據著中國近現代的思想界、文學界乃至教育界、美術界,那說明先生肚裡有墨。或許你已看得明白,魯迅被人喜歡的地方遠多於被人詬病的地方,同時喜歡魯迅的人也大致多於不喜歡他的人。
  • 「去魯迅化」到底是要去什麼,聽聽莫言、餘華怎麼說
    —阿諾德 重要時刻挺身而出,危急關頭力挽狂瀾,要麼吶喊、要麼出擊,這便是英雄。我國就是一個從來不缺少英雄的國度,當代面對急切突發事件,自願請戰的白衣天使就是英雄,就是民族大者,可他們的角色曾經也被無數次詬病,被不理解,被抨擊,甚至被陷害、被捅刀子。看來大擔當者必然背負大疑惑、擔當大險阻。
  • 誰要「去魯迅化」以及誰要撼動魯迅的文學地位?
    魯迅先生是一代文豪,在他有限的生命裡一直辛勤的耕耘,直到離世。因為時代久遠無法接觸,從照片上看給人的感覺是;總愛抽菸,並且癮大,後期患上肺部疾病咳血不止與這應該有直接關係。據有關記載魯迅的父親是因肺部惡疾不治而去,放在今天這個說法就可以理解了。
  • 「去魯迅化」:引發我們怎樣的思考,對文學和普通大眾又有何影響
    有人說,當代以來優秀作家層出不窮,文壇興盛,好作品更是不絕於耳。於是,前輩作家,譬如「魯迅」就被迫下架,加之他的文章被認為晦澀難懂,所以,就有了「去魯迅化」。那麼「去魯迅化」究竟要去掉魯迅的什麼。加之現在學生「減負」背景,魯迅那些文白夾雜而且需要背誦的文章,更加不合時宜,連孩子們都說他的文章艱澀難懂。而且魯迅生活的年代距今遙遠,與現代世界的價值觀不符,在課堂上深入探討魯迅顯然有些「生搬硬套」、重複「形.式主義」,不如將當代更優秀的作家作品放進來,讓孩子們也與時俱進。
  • 「去魯迅化」興起,多人反對卻依然淡出教科書,你怎麼看
    「去魯迅化」已經提了多年,作為一個從小學到中學,每個學期都會學習魯迅文章的老哥哥大姐姐,實在想不到,為什麼不更多地篩選一些魯迅的文章,反而還要刪減呢?魯迅作為近代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還是一個教育家,其影響力是很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