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淨山給銅仁人民的的福祉:生態王國 佛教王國

2020-12-18 大公資訊


彌勒菩薩道場梵淨山

  「淨土」一詞在佛學、佛教中可以拆開來詮釋,「淨」是清淨、莊嚴、殊勝之意,「土」是道場,即是佛、菩薩說法的地方。 「淨土」兩字一體,即是清淨、莊嚴、殊勝的境地和世界。淨土在佛教中作為一個宗派,即「淨土宗」,是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佛教之所以有宗派的劃分和成立,實質上是一種系統的修持方法的稱謂。名為「淨土宗」,其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修持目標;二是修持方法。淨土的修持目標是通達淨土,何謂淨土?淨土是什麼境地?這在佛經中都有詳盡地描述和解說。比如西方極樂淨土的情境在《阿彌陀》經中有描述;兜率天淨土的情境在《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中有描述。修持方法是一心持念佛號,故而俗稱「念佛法門」。至於如何操行這個法門, 《大佛頂首楞嚴經》中《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有詳盡表述。

  依佛學理義而言,佛有無數無量,故而淨土也有無數無量,因此在佛學、佛教中對於淨土的表述很多,比如彌勒兜率淨土,藥師的琉璃淨土,阿彌陀的極樂淨土等。其中之別是以信仰何種淨土為區分。

  彌勒淨土在中國的傳播

  彌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譯,意譯慈氏,為姓。據《阿含經》記載,彌勒是繼釋迦牟尼之後出世的未來佛。依大乘佛教的一般說法,彌勒先於釋迦牟尼涅槃,涅槃後升於兜率天,在那裡住四千歲,相當於人世間五十六億七千萬年。然後下生到人間,在華林園龍華樹下坐禪成道。以後三會說法,普渡眾生數百億。彌勒佛出世時,土地平整,七寶充滿,花香濃鬱,果味甘美,國土豐樂,人民善良,人的壽命達到八萬四千歲,女子五百歲才出嫁。那盛境自是無法言說,這般勝境在《佛說彌勒下生經》中有詳盡的記載。

  彌勒信仰在中國影響極深,在整個佛教的佛、菩薩信仰中,彌勒信仰與觀世音菩薩信仰,阿彌陀佛信仰和地藏菩薩信仰共同構成佛教的四大信仰。彌勒信仰之所以在中國有如此深遠的影響,從根本上說,這是彌勒與中華民族無以言說的因緣,是佛緣所至。從客觀歷史和信仰傳播現象看,有這樣幾個因素。

  一是彌勒信仰傳人我國極早。據東晉法顯《佛國記》記載,法顯遊至北天竺中的陀歷國,看到木刻的彌勒造像。據當地人傳說此像立於「佛泥洹後三百許年」,「古老相傳,自立彌勒菩薩像後,便有天竺少門賚律過此河(印度河)者」,這就表明在那個時候便有僧人到中國來傳教。既是立彌勒像,傳播的無疑是彌勒信仰。由此也得知,彌勒信仰所傳播的路線與佛教傳人的路線是一樣的,也是從印度經我國西北再傳人內地的。

  二是彌勒淨土有極強的吸引力。彌勒淨土實質上是「兜率天」,兜率天雖然在三界(欲界,色界,五色界)中是處於欲界,但他是處在天界中,處於在「六欲天」的第四個天界中。處在這個天界中的生命被稱為「兜率天子」,他們的身體長大,壽命極長,充分享受五欲之樂。對於兜率天的勝境《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描述說,兜率天上有五百萬億天子,「為供養一生補處菩薩」造出種種莊嚴宮殿、園林,還有無數金光蓮花、珠寶樂器,有眾多「諸天寶女」,還描述說:「諸園中有八色琉璃渠,一一渠有五百億寶珠而用合成,一一渠中有八味水,八色具足。其水上湧繞梁棟間,於四門外化生四花,水出華中如寶花流。一一華上有二十四天女,身也微妙,如諸菩薩莊嚴身相;手中自然化五百億寶器;一一器中天諸甘露自然盈滿,左肩荷佩無量瓔珞,右肩復負無量樂器;如雲住空,從水而出,讚嘆菩薩六波羅蜜。若有往生兜率天上,自然得此天女侍御。亦有七寶大師子座,高四由旬閻浮提金無量眾寶以為莊嚴,座四角頭生四蓮花,一一蓮華百寶所成,一一寶出百億光明,其光微妙,化為五百億眾寶華莊嚴寶帳。時十方面百千梵王,各各執一梵天妙寶,以為寶鈴懸帳上……時諸閣間有百千天女,色妙無比,手執樂器,其樂器中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蜜。如是天宮有百億萬無量寶色,一一諸女亦同寶色。爾時十方無量諸天命終,皆願往生兜率天宮。」

  三是往生兜率天者,等到未來佛彌勒降世成佛時,也可隨同下到世間受法,從而最終成佛。信仰彌勒淨土,既能生往兜率天,受用極樂,又能再下世成佛,這無疑是有極大吸引力的。

  四是修持方法簡要。在《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中說: 「若有精勤修諸功德,威儀不缺,掃塔塗地,以眾名香妙花供養,行眾三昧,深入正受,瀆誦經典,如是等人應當至心,雖不斷結,如得六通,應當繫念念佛形象,稱彌勒名,如是等輩,若一念頃,受八戒齋,修諸淨業,發弘勢願,命終之後,譬如壯士屈申臂頃,即得往生兜率駝天。」對於這個修持方法經中雖然說得比較複雜,但實質上即是無論什麼人,無論造下什麼業,只要一心稱念彌勒名號,禮拜懺悔,命終之際也可生往兜率天,這也即是「帶業往生」。

  因為彌勒信仰修持目標明確,兜率天盛境誘人,再加之修持方法簡便,故而傳人中國以後得以迅速傳播。在很長的一段歷史中,眾多學佛人以求往生彌勒淨土為盛行。歷史上曾有無數高僧大德,以「立勢願生兜率」為學佛修持的終生信念。這以前秦名僧道安及其第子法遇、道願、曇戒等人以及後來的著名高僧玄奘和尚為代表,玄奘大師一生執求上兜率,他臨終前一心默念彌勒,當有一弟子問:和尚一定能生彌勒天嗎?師答:一定能。大師話音一落便息了氣。

  梵淨山的彌勒因緣

  一座梵淨「巨鎮」,從山麓到山頂無處不浸透著佛法的理義,無處不體現出彌勒的因緣。有緣人閉目一默,屈指一掐,粗重有四。

  一是梵淨山特殊的地理位置。梵淨山位於中國西部的貴州境內,在雲貴高原與湘、渝、鄂交界的黔東北邊緣,傲然挺立在一層『數百公裡的武陵山脈之中。梵淨山所處的地理位置正是印度人內地的一條大通道,這也是一條傳法的大通道。也正是由於梵淨山地處如此特殊地理位置,彌勒與梵淨山才有殊勝因緣,梵淨山也才有中國第一代彌勒傳嗣之祖,玄奘和尚西天取經返回時途徑梵淨山之傳說。

  二是梵淨山金頂寺院的特殊布局。梵淨山頂之上拔地而起有一金頂,這金頂立於山而出於山,直矗雲霄,深探虛空。金頂之上一分為二,一有釋迦殿,一有彌勒殿,都有數百年歷史,各殿原銅塑的金身像也歷史長久。上得金頂必得先拜釋迦佛,然後再過「生死天橋」拜彌勒佛。這一先一後寓義深睿,將現在佛、未來佛通過生死天橋連成一體。立於現世,希望於來世,拜現在佛,拜未來佛,彌勒道場因緣現世。梵淨山金頂彌勒道場是此山佛教的精華,是全山佛法的結晶,是此山佛法之魂,是此山佛教理義教育的宗旨與核心。

  三是官方的認定。梵淨山獨特的山勢,古老的佛教道場以及其不可思議的佛法靈力, 自其開發以來一直受到歷代當政者的關注,據《敕賜梵淨山重建金頂序》記載:「蓋自開闢迄今,海內信奉而奔趨,不啻若雲若水;王公大人之欽謁,恆見月盛而日新。久已靈馳於兩京、頃動於十三布政、勞旌於撫按、煩顧於道府,諸侯莫不於期以魂交黃帝面夢接安期。」也正是因為梵淨山有如此靈力,此山才享有「四大皇庵」之譽。也正是因為梵淨山無以言說的佛力的極大影響,朝庭才鄭重其事給予其彌勒淨土的定義。這在《敕賜梵淨山重建金頂序》中表述極為明確。如: 「獨紅雲金頂為最奇,宜白蓮社之茂建。」又如「舊說以彌勒、釋迦二祖分管世界。」還如「極樂天宮」等等。

  四是廣泛的民間傳說。因為彌勒道場佛法的久遠影響,在當地民間形成了廣泛而深久的民間傳說。比如老金頂為彌勒坐像之傳說,還有「萬卷書」為彌勒傳嗣之祖玄奘和尚遺留之傳說,還有種種家喻戶曉的彌勒應化顯現的傳說,無一不體現彌勒與此山的因緣。

  梵淨山佛教發展前景思考

  梵淨山佛教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得以同步恢復和發展,數十年來,梵淨山佛教的恢復和發展,以及佛教理義的傳播和影響,對當地精神文明建設,對和諧社會的建設,對新農村的建設,對當地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旅遊經濟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梵淨山目前佛教寺院已具有相當規模,金頂有釋迦殿、彌勒殿,山頂有承恩寺,山腰有護國寺。山麓有龍泉寺,還有彌勒金殿為首的佛教文化園,已初步形成了一個梵淨山佛教寺院群,前景是看好的。從整個發展趨勢來看,梵淨山佛教建設已經顯示出全省佛教中心的態勢。

  但由於梵淨山佛教形勢和全國整個佛教形勢一樣,還處在一個恢復和發展時期,當前面臨著一個最大的問題是人才問題,因此對於梵淨山佛教的發展還存在若干制約因素,面對梵淨山佛教的實際,有這樣幾個問題必須抓緊抓好。

  一是加強佛教教育。目前梵淨山寺院林立,但僧人卻很少,寺院硬體與僧人軟體矛盾極為突出,這就使得梵淨山佛教發展後勁不足,因此要花大氣力加強佛教教育。以創立一所佛教學院為基本舉措,以彌勒淨土教育為主線。如此,一則可吸引全國高僧大德來此教學;二則可吸引多方僧人常住;三則可提高現有僧人佛學素質。

  二是加強對居士及信眾的培訓。梵淨山佛教寺院的開放必有眾多居土和信眾參與活動,要使梵淨山佛教健康持續的發展,必須要加強對居士和信眾的教育。可建立居士林組織,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居士和信眾進行佛學知識及宗教政策的培訓。

  三是加強寺院管理。從實際考察來看,目前梵淨山寺院即將一一開放,但寺院管理跟不上,主要問題是缺少寺院管理人才,這是一個當務之急需要解決的問題。無數事實表明,寺院管理的好壞直接涉及到佛教事業的發展,因此要下力培養一批寺院管理人員。

  四是加強佛協建設。從梵淨山佛教發展的形勢和前景來看,加強佛協組織建設已勢在必行。要培養一批既懂國家宗教政策,又懂佛教理義的人充實到各級佛協組織中去,以加強對梵淨山佛教發展的協調、指導、規劃和管理。

  若干年後再看梵淨山,必將負有兩個王國之稱,即:生態王國;佛教王國。這便是梵淨山給銅仁人民的的福祉。生態王國需要保護,佛教王國需要發展,這或許也是梵淨山遠景的基本定位。

相關焦點

  • 梵淨山論壇開幕!重點論「生態文明與佛教文化」
    中國梵淨山生態文明與佛教文化論壇佛教在線銅仁訊 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通過,被列入7月8日上午,"2018中國梵淨山生態文明與佛教文化論壇"開幕式在銅仁市隆重舉行。餘波講話餘波強調,建設美麗中國,關乎人民福祉和民族未來,必須動員包括宗教界在內的全體國民一起投身生態文明建設
  • 於今:在中國梵淨山生態文明與佛教文化論壇發言
    7月10日,以「心靈環保·世界和諧」為主題的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6年年會中國梵淨山生態文明與佛教論壇在梵淨山生態植物園國際會議中心拉開帷幕。中央領導、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大德高僧、外國政要和外交使節300多人就生態文明與佛教文化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
  • 銅仁梵淨山:彌勒道場 梵天淨土
    銅仁梵淨山:彌勒道場 梵天淨土 2013-07-09 16:11:55  來源:大公網綜合
  • 梵淨山是地球同緯度碩果僅存的唯一生態綠洲
    梵淨山是地球同緯度碩果僅存的唯一生態綠洲,素有「動植物基因庫」「生態王國」「天然氧吧」的美譽,在全國乃至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它的特質具有唯一性和重要性。梵淨山躋身世界自然遺產是桃源銅仁的驕傲、多彩貴州的榮光和大美中國的喜事。
  • 貴州銅仁梵淨山申遺成功 你知道這座彌勒道場的歷史嗎?
    佛教在線訊 北京時間2018年7月2日16:35左右,在波斯灣西岸巴林王國首都麥納麥召開的第4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銅仁梵淨山獲表決通過,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而從地質學的角度來看,梵淨山實際上是一座相當「年輕」的山脈。據地質學家研究,梵淨山和周邊山脈,大概形成於全新世(距今11.7萬年前)。至今,梵淨山依然保持了自全新世和第四紀冰期以來的重要生態過程,有著明顯的植被垂直光譜和完整的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這也是此次梵淨山能夠申遺成功的重要原因。
  • 貴州銅仁:梵淨山茶香溢天下
    銅仁的種茶歷史,源遠流長。銅仁至今保留著千年古茶樹3株,五百年以上的古茶樹123株。銅仁的梵淨山茶,形態獨立,色澤翠綠,湯色碧綠明亮,清香持久,慄香味濃,滋味鮮爽,葉底嫩綠,色、香、味、形俱佳。經專家鑑定和相關機構檢測,其感官指標、理化指標和衛生指標均優於國家標準,被譽為「綠茶極品」。其中石阡苔茶,因鉀元素達到28000mg/kg,具有「富鉀天下」的美譽。
  • 來貴州銅仁吧,原來也可以這樣玩,好有意思
    銅仁市位於中國西南貴州省銅仁市,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僅在24-28之間,該地區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數民族,還有梵淨山、九龍洞等自然旅遊資源,它是夏季旅遊的聖地。梵淨山是武陵山脈的主峰,位於貴州省東北部的江口、印江、松桃三縣交界處,海拔2572米,是貴州第一山,梵淨山是著名的佛教聖地,因其巨大而雄渾,通天如雲,早在明初就被尊為「名嶽之宗」。
  • 銅仁抹茶的這些事兒
    2018年、2019年,銅仁成功舉辦了首屆、第二屆貴州梵淨山國際抹茶大會,從此,銅仁市以江口縣太平抹茶小鎮為載體,不斷豐富抹茶文化、拓展抹茶業態,大力推進茶旅一體化深度融合發展,搶佔抹茶產業發展先機,佔領抹茶產業發展制高點。
  • 貴州第一山梵淨山,在被評為5A級景區之後,終於出現在大眾視野了
    武陵山是脈梵淨山的主峰,海拔有2572米,被譽為貴州第一山。梵淨山山體龐大雄渾,摩雲接天,早在明初就被尊為名嶽之宗,是著名的佛教聖地。原始洪荒是梵淨山的景觀特徵,全境山勢雄偉、層巒疊嶂,溪流縱橫、飛瀑懸瀉。
  • 江口:銅仁母親河錦江的發源地,貴州第一名山梵淨山坐落於此
    在銅仁西部,有一個縣名為江口。江口地處於錦江和太平河的交匯處,古代稱為「大江口」。1727年,清朝雍正皇帝推行「改土歸流」,在大江口設置了省溪吏目一員,這是江口建制的開端。1880年,貴州巡撫岑毓英建議將銅仁縣的縣治遷徙到了大江口。到1913年,全國進行行政區劃改革,將銅仁府改銅仁縣,而原銅仁縣也就改為了江口縣。
  • 江口:銅仁母親河錦江的發源地,貴州名山梵淨山坐落於此
    一九一三年,國家進行行政區劃改革,把銅仁縣改為銅仁縣,原來的銅仁縣也改為江口縣。儘管江口縣名不見經傳,但境內的梵淨山景區卻成了貴州第一大山。凡屬武陵山最高峰的梵淨山,海拔2572米,位於江口、松桃、印江三縣交界處,旅遊開發以江口縣為主。
  • 中國佛教名山之——梵淨山
    小編在前面發過的幾編文章分別向大家介紹了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浙江」雪竇山「,今天我們再來了解一下貴州」梵淨山「。梵淨山於2018年10月17日被評為國家AAAAA級影區,也是國家自然保護區。梵淨山位於貴州省同仁市,系武陵山脈主峰,是中國的佛教道場和自然保護區,位於銅仁地區中部。
  • 中國佛教名山梵淨山將建千畝佛教文化苑
    新華網貴陽8月28日電(記者周之江)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的貴州梵淨山將建設規劃面積1000畝的佛教文化苑。這一投資達4.6億元的項目規劃日前通過專家評審。  梵淨山佛教文化苑項目是貴州省文化旅遊重點項目,2006年就開始進行論證、規劃。
  • 貴州銅仁的梵淨山,彌勒佛的道場,堪稱最美的世界自然遺產
    貴州銅仁的梵淨山,彌勒佛的道場,堪稱最美的世界自然遺產文/七月梵淨山是我國第五座佛教名山,與五臺山、普陀山、九華山、峨眉山齊名。在2018年的時候被聯合國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梵淨山也是我國的第53處世界遺產,堪稱是最美的世界自然遺產。春天的梵淨山,紅色的杜鵑花爬滿山坡,一派萬物復甦的美好景象,也算是梵淨山的一大奇景了,作為動植物的寶庫,這裡甚至還有200多萬年前留下來的「倖存者」鴿子花,還有隻在梵淨山才能看到的黔金絲猴。
  • 貴州銅仁:念好「綠」字經 巧打「生態」牌
    近年來,銅仁市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緊扣大扶貧、大數據「兩大戰略行動」和大生態、大健康、大文化、大旅遊「四大跨越工程」,結合實際念好「綠」字經,巧打「生態」牌,綠色經濟生機盎然,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多贏。
  • 佛教名山,景色優美——梵淨山風景區
    早上07:30左右出發,乘車前往佛教名山一【梵淨山景區】(遊覽時長4.5小時左右,電瓶車20元人,此費用已含;不含往返索道160元人,費用自理,建議乘坐。)享用中餐後登國家自然保護區,探訪聯合囯「人與生物圈」保護網、自然保護區佛教名山、名嶽之宗、彌勒道場——梵淨山。換乘景區電瓶車,接著乘坐索道,經東線上山遊覽原始森林爬金頂、攀登高達94米髙的佛教勝地-【金頂】。
  • 66個脫貧縣鄉村遊|梵淨山下脫貧路,武陵佳境風光妙
    銅仁下轄10個貧困縣精彩摘帽 同樣精彩的還有銅仁美麗的風景 多多今天就帶大家一起 領略銅仁的美妙風光 印江縣 印江縣位於貴州省黔東北、銅仁市西部,地處武陵山脈主峰、佛教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梵淨山西麓
  • 66個脫貧縣鄉村遊⑤ | 梵淨山下脫貧路,武陵佳境風光妙
    小編今天就帶大家一起領略銅仁的美妙風光印江縣印江縣位於貴州省黔東北、銅仁市西部,地處武陵山脈主峰、佛教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梵淨山西麓。梵淨山的聞名與開發均起源於佛教,遍及梵淨山區的四大皇庵、四十八腳庵龐大寺廟群,奠定了梵淨山乃著名「古佛道場」的佛教地位,為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彌勒菩薩道場,佛教文化為蒼蒼茫茫的梵淨山披上一層肅穆而神奇的色彩。
  • 喝火令•別樣梵淨山
    樹東2020-09-24(詞林正韻)梵淨山風景區位於銅仁地區的西北部,處於江口、松桃、印江三縣交界處,是武陵山脈的主峰,海拔2572米,總面積約777平方公裡,景區具有獨特的風光,也是我國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保存較為完整的典型地區之一。
  • 世人嚮往的極樂淨土——梵淨山!
    世人嚮往的極樂淨土——梵淨山!梵淨山,世人只聽它的名字,就感覺到這是一片極樂淨土,是有著濃厚宗教色彩的山。梵淨山是我國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也是中國的十大避暑名山,更是我國著名的彌勒菩薩的道場,它位於貴州省銅仁市,海拔2000多米,森林覆蓋率達到了95%,是中國非常罕見的佛教道場和自然保護區,也是我國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