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園·書友會——
2018年 | 3月 | 第18場
古以來,春天是最被人們吟誦在詩歌裡、描摹在畫作裡、憧憬在心波裡的時令,畢竟,任誰也無法抵擋萬物生長所帶來的生機與靈動。親近春天的方式萬千,最直接爽朗的,恐怕是藉由只在春天能品嘗到的食物,讓味蕾甦醒,將春天融入身體。
關於春天,江南總是最先讓人想起,除開風景,或許是江南人天生便會在食物中,真真切切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春筍、薺菜、蘆蒿、醃篤鮮、河鮮……一溜獨屬於江南的食物,在小橋流水人家中,在幽靜雅致的園林中,成為這一場春天的宴席的主角。
而這一場春天的宴席,不僅僅關於食物,也關於生活趣味,如何吃得有趣味、活得有趣味。本周六下午,專研美食、雅擅茶道與花道的作家王愷,攜新書《浪食記》,與琴簫演奏家陳忱、金繕工藝師鄧彬,將聚在百草園書店,這三位善於把生活過得有趣味的嘉賓,一道聊聊春天的食物、春天的生活、春天的趣味,不負這江南春色。
3月31日下午2點
知名作家王愷與他無錫的朋友們
做客百草園南長店
與大家一道聊聊春天的食物、
春天的生活、春天的趣味。
歡迎廣大書友報名參加
《浪食記》王愷著
《浪食記》輯錄王愷數十篇書寫美食的文章,按內容分為四章。第一章跟隨作者天南地北遊食四方,第二章分門別類體味美食之道,第三章趣談飲食寫作中的歷史文化,第四章則是作者對吃這一最原始人生安慰的個人感性領悟。
正如作者所言,本書並非餐館指南,亦非菜譜,而更似一卷飲食浮世繪。文中所寫食物不拘一格,從東北街邊的烤羊肉串,到四川小鎮的十年陳高粱,再到巴黎越南餐廳的一碗米線,大多為日常飲食,也有高級餐廳的精緻美食。
作者寫美食,亦寫美食折射的人情世相,以及美食背後不同地區人群的文化與心理。圍繞食物而展開的服務員、餐館老闆,以及食客的眾生相紛呈於作者筆下。耐讀的是作者充滿機鋒卻又體貼入微的文字,慰藉的是你我於寂寞時渴望陪伴的身體與心靈。
王愷,作家、「活字文化」新媒體總監。著有《文藝犯》。專研飲食文化,雅擅茶道、花道等生活方式。
陳忱,英國ULSTER大學理學碩士,江蘇無錫科技職業學院教師,無錫江南琴社副社長。古琴先後師從上海音樂學院戴樹紅、林友仁先生,並得中國音樂學院吳文光先生和南京藝術學院成公亮先生的指點。1995年開始隨戴樹紅先生學習琴簫與洞簫的演奏。演奏之餘,兼擅雅簫製作。
受邀上海音樂學院研究生部「多元文化音樂工作坊」舉辦《琴簫合鳴工作坊》課程講座,以及中國國家圖書館藝術中心系列講座(古琴)之「音動冰弦吹落梅花——琴簫合奏淺釋」講座。上海徐匯區非遺中心與上海音樂學院曾聯合主辦「絲竹清和」——林晨、陳忱專場琴簫合奏音樂會。
鄧彬,生於1978年,湖南人。2003年版畫作品《掠過城市上空的知了》入選全國第十六屆版畫展,第七屆和第八屆全國石版銅版絲網版畫展覽。2007年後潛心研究中國古代器物文化,並研究傳統木作和漆作工藝。2014年,他關於金繕的論文發表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的《美術觀察》。CCTV-1、CCTV-9、北京衛視紀錄片頻道、東方衛視、湖北衛視、黑龍江衛視、優酷視頻《了不起的匠人》、《了不起的匠人》紀錄片、鳳凰衛視和《三聯生活周刊》《瑞麗》《樂活》等知名媒體均有報導與採訪。2016年項目《古器生輝》獲得江蘇省藝術基金資助。
報名方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