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Q:
「您好,能幫我鑑定一下這枚鑽戒嗎?」
日前,寧波市產品質量檢驗研究院黃金珠寶檢測中心收到一客戶送檢的一枚「粉鑽」。
◆ 何為「粉鑽」? ◆
鑽石在地下形成期間,內部晶格發生扭曲導致結構變化,於是呈現出了肉眼所見的粉色。「粉鑽」極其稀少且價格昂貴,顏色純正、質量上乘的「粉鑽」更是可遇不可求。
2019年10月7日,在香港舉行的蘇富比「瑰麗珠寶及翡翠首飾拍賣」專場上,一枚10.64克拉的紫粉紅色內部無瑕鑽石戒指領銜主拍,拍賣估價為1.5億至2億港元。
既然粉鑽這麼稀有、昂貴
這次送檢的這一枚
鑑定結果如何呢
別急,往下看!
中心對客戶送檢的鑽石樣品實施了一系列檢測。
從外觀上看,該鑽石樣品呈粉紅色,在鑽戒的戒圈上未發現任何與鑽石相關的信息。
鑽石實物照片
經放大檢查後發現,其腰稜鐳射編碼顯示LIGHTBOX LAB ORO等標識,鑽石臺面中心有如圖所示的鐳射logo。
臺面中心的鐳射logo
LIGHTBOX是De Beers旗下一培育鑽石品牌,以人造鑽石為主,售價是天然鑽石產品的十分之一,一克拉的售價約為800美元。
價格參考圖
隨後,檢驗人員對此樣品進行了紅外、紫外、磷光等關鍵項目的測試。
紅外光譜檢測發現,該樣品有1130cm-1 、1344cm-1吸收,證明此鑽石經過高溫高壓合成或處理。
紫外可見光譜中有741nm吸收峰,證明此鑽石經過輻照處理。
磷光測試顯示該樣品具有強的橙紅色,具備合成鑽石的特性。
綜上,檢驗人員判斷,該樣品為合成鑽石,後經輻照處理形成粉紅色。
這也是市質檢院黃金珠寶中心首次檢測到此類合成後經輻照處理的鑽石。
為獲得珍貴的粉色
人造鑽石逐漸成為
天然鑽石物美價廉的替代方案
這本是件好事卻給了不良商家
「偷梁換柱」的「可乘之機「
市場監管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
近年來,合成鑽石技術已愈發成熟,眾多知名珠寶品牌也紛紛涉足該領域,大顆粒如0.50ct-1.00ct以及高淨度如VS-VVS等的合成鑽石越來越常見。
消費者在購買鑽石時,一定要注意辨別,不論是通過網購還是門店選購鑽石飾品,務必向商家索取鑽石品質認證,比如由IGI、GIA、NGTC等權威鑑定機構出具的鑽石分級證書。合成鑽石證書上會清楚註明該鑽石為人造,與天然鑽石不同。消費者切勿貪圖便宜購買來歷不明、未經權威認證的鑽石,以免上當受騙。如未從商家處獲取鑑定證書,可及時到檢驗機構進行諮詢、檢測,以最大限度減少經濟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