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難發現,拍賣場是收藏級珠寶翡翠的殿堂,這一固有印象逐漸在被風頭愈勁的「無底價」拍賣所打破。雖然無底價珠寶拍賣早在四五年前就已亮相拍場,但以往只是營銷炒作手段,並未在珠寶翡翠板塊展現其應有的實力。
翡翠「冷」粉鑽「熱」
由於市場發展得逐漸趨好,西泠印社自2017年春拍也開始涉足珠寶翡翠拍賣。於2017年7月16日落槌的「西泠印社首屆璀璨珠寶與翡翠首飾專場」,共113件拍品實現了76.11%的成交率和2327.37萬元的總成交額;12月24日的「東方瑞麗·珠寶與翡翠專場」,共計122件拍品,最終實現成交總額5480.9萬元,成交率達71.31%。
如北京匡時在2017年的「瑰麗珠寶及翡翠首飾」和「瑰麗珠寶尚品及西洋珍品」專場,翡翠類拍品的佔比分別為逾16%和近30%,且成交率遠低於專場整體水平較低。而北京保利在2017年的「瑰麗珠寶」和「瑰麗珠寶與翡翠」專場中,翡翠類拍品的佔比分別為逾20%和近30%。
類似情況還出現在中貿聖佳和中國嘉德等的2017年拍場,如中貿聖佳的「瑰麗——珠寶專場」和「現當代藝術·瑰麗·醇品」專場,前者共計41件拍品中僅有一件翡翠戒指且未成交,後者的翡翠類拍品佔比也不到1/3。中國嘉德2017「瑰麗珠寶與翡翠」專場中的翡翠類拍品佔比剛過20%,成交率同樣不盡如人意。
天然翡翠配鑽石項鍊,嘉德2017秋拍會獲價1610萬元
與翡翠在國內拍場的弱勢截然相反,西洋珠寶每每風光無限,這從每場成交價格位居前三的拍品便能窺見一二。其中,以粉鑽為代表的彩色鑽石類在2017年最為引人注目,其次便是祖母綠,再次是紅藍寶石。
2017年的彩鑽市場有兩大特點:第一,巨型的、重要的貨品出現,而且是不同的東西出現3次均破世界的拍賣紀錄;第二,非頂級品,即頂級以下的市場非常火爆,價格漲得非常快,由小眾帶動大眾、最稀缺的帶動一般稀缺的,致使市場價格每月都有變化。所以,粉鑽包括藍鑽、黃鑽便成為2017年市場最為關注的品類。
的確,由於頻現天價,粉鑽強勁勢頭甚至蓋過傳統紅藍寶石和祖母綠。在2017年11月28日收槌的佳士得香港「瑰麗珠寶及翡翠首飾」專場中,被譽為「THE PINK PROMISE」的14.93克拉鮮彩粉紅色鑽石戒指,以2.4985億港元成交。佳士得亞洲區副主席暨珠寶部總監石麗華稱:「THE PINK PROMISE」以每克拉215萬美元,與佳士得香港於2009年創下的粉鑽每克拉世界拍賣紀錄看齊。該美鑽比前項紀錄粉鑽更大3倍,反映市場更趨成熟、買家需求越趨熾熱。
「中國設計」成新亮點
據不完全統計,約有35家拍賣公司在2017年開設珠寶翡翠類或包含此類拍品的專場逾70個。由此不難想像市場競爭的激烈;但這也促使看好珠寶翡翠拍賣的各家拍賣公司在2017年或開闢新領域或尋找新亮點,以期脫穎而出,留住買家。
2017年12月17日,北京保利「天縱晶華——首場臻美礦晶藝術」落槌,共61件拍品最終實現總成交額321.425萬元和成交率62.3%的佳績;其中,142.05克拉祖母綠以39.675萬元成交、紫鋰輝石以28.75萬元成交、528克自然金以26.45萬元成交,位居專場成交價前三甲,這使北京保利成為珠寶翡翠板塊最成功的新品開拓者。
45.94克拉天然哥倫比亞祖母綠配鑽石戒指,嘉德2017秋拍會拍品,流拍
緬甸天然翡翠老坑帝王綠「觀音」吊墜,西泠印社2017秋拍獲價2438萬元
而一直提倡「藝術融入生活」藏玩理念的西泠印社在2017秋拍則引入裸石和設計師作品兩個特殊板塊。據西泠印社珠寶專場負責人蔡莉介紹:「如今的珠寶拍賣市場已逐漸拋開按部就班的套用式設計,而邁入高級定製的階段。『定製』『私享』等概念已經與珠寶結合併登陸拍場,這無疑增強了珠寶門類的市場關注度與活躍度。」
地域性差異愈加明顯
「寶石是地球的,珠寶是世界的。」王婷說,「作為財產配置的典型項目和財產的最佳濃縮體,珠寶翡翠一直是深入人心的,隨著國內富裕人群的不斷增多和個人財產的不斷增加,未來的市場肯定會愈加繁榮熱鬧。作為投資,凡是國人關注的珠寶翡翠項目,市場肯定火爆,而且隨著被關注度、流傳性越來越廣、越來越快和深入,未來的中高端市場會飛速發展。」
所以買家首先要有正確的認識,而拍賣行的責任之一便是儘量打消珠寶消費和收藏的誤區。具體到某一珠寶品類,如祖母綠,未來的市場會很大很廣,但頂級東西不多、消費層級東西很多;所以要找到合適的入手價格,就非常有必要。再比如翡翠,近兩三年的市場調整雖然擠掉了之前形成的一些市場泡沫,但它依然面臨很多突出的問題。
哥倫比亞木佐礦祖母綠晶體142.05克拉,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拍會獲價39.68萬元
澳大利亞528克自然金,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拍會獲價26.45萬元
如在香港,彩色鑽石和頂級翡翠佔比相當;而在內地,尤以北京為代表,彩色寶石和鑽石的拍品佔比會較高,西洋古董、礦物晶體和腕錶的佔比也會較大;在上海,品牌珠寶會比較受歡迎……「這是大家往往都沒有想到的一種拍場狀態,畢竟內地各城市之間及內地與香港之間,在消費和收藏珠寶方面的認知度、經驗值、成熟性還存在一定區別。由於地域不同,拍品的構成和策略自然有調整和傾向,也是引導大家更理性地在更多選擇中找到心儀的珠寶。
如果要問如何正確區分市場,那主要是看大家的消費目的。購藏珠寶的前提是美麗的,然後拍賣有兩種追求,一種是撿漏,追逐的是性價比;一種是投資,追逐的是稀缺性,就看在自己有能力的支配範圍之內,如何各取所需和平衡利益了,但要謹記一個原則:買十件不如買一件。未來內地的珠寶市場成長會非常快,這便會給拍賣帶來一個絕大的市場空間,這是國際拍場都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