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反欺詐」大數據應用前景廣闊訪極光大數據CEO羅偉東_網際網路...

2020-12-05 中國金融新聞網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迅速壯大,各類類信貸產品的消費群體範圍日益擴大。無論是傳統金融機構,還是新興網際網路金融機構,都要面臨如何更高效的篩選客戶和預防欺詐行為的挑戰。這種需求也催生了巨大的金融反欺詐服務市場。

  目前國內「金融反欺詐」的數據提供市場現狀如何?未來發展空間怎樣?應該如何推動該市場良性發展? 圍繞上述問題,本報記者日前採訪了極光CEO羅偉東。

  作為中國領先的移動大數據服務商,極光的大數據反欺詐服務已在業內享有較高知名度。同時,其作為一家2011年成立的創業公司,已順利完成3輪融資,投資機構中不乏IDG等大型投資機構。

  記者:據您了解,目前國內「金融反欺詐」的數據提供市場現狀是怎樣的?

  羅偉東:從業務開展模式來看,傳統的金融企業一般會採取「黑白名單」、基於規則的防範機制以及通過自有業務數據進行分析建模等傳統方式來做風控。但這些方式往往存在滯後性、機制僵化和數據不全面等弊病,導致金融風控只能做到一定程度的「未雨綢繆」,起不到真正的全面風險控制。而一些網際網路金融公司以網際網路思維來做網際網路金融業務,比如P2P、消費金融等,流量至上的原則往往會帶來風控的危機。缺乏多維度數據支持以及風控模型的迭代驗證,網際網路金融的風控步履維艱,行業壞帳率居高不下。

  從數據源模式看,目前在金融反欺詐領域,傳統的數據提供方往往就是央行的徵信數據,銀行及企業的內部客戶數據,同時會對外採購一定範圍內的通信運營商的數據、機構數據等。這些數據往往在多樣性、實時性、完整性、準確性和真實性上存在比較大的問題。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企業會越來越重視移動端的用戶行為數據,因此,如何通過移動端用戶行為數據提高「金融反欺詐」服務能力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方向。我認為「金融反欺詐」的數據提供市場目前還不是特別成熟,部分數據源所提供的數據的價值還有待商榷。

  從數據分析技術看,目前大家大多採用比較傳統的數據分析方法。目前大家常用的算法主要有隨機森林模型、決策樹模型、邏輯回歸模型、神經網絡模型、支持向量機、深度學習等模型。這些技術其實都很成熟了。我們知道數據和特徵比模型更重要,數據和特徵決定了機器學習的上限,而模型和算法只是逼近這個上限而已。

  記者:大數據在「金融反欺詐」領域的未來發展空間如何?在推動這個市場良性發展方面,您有哪些建議?

  羅偉東:就像前面提到的,近幾年網際網路金融爆發式發展,行業迅速膨脹的背後,是風險的急劇增長。除了傳統的信用風險,外部欺詐已經成為一個主要風險,甚至在一些P2P公司,惡意欺詐產生的損失佔整體壞帳的60%。傳統的風險預防機制無法應對這些挑戰,而基於移動數據的反欺詐產品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基於大數據的反欺詐機制最大的價值在於可以將更多方面的影響因素納入到業務風控領域。以我們極光大數據提供的反欺詐服務為例,這套體系可以從移動應用使用習慣、線下活動習慣、特定領域「網際網路+」行為習慣等多個維度對用戶的風險等級進行評估,進而為金融企業的借貸行為及產品決策提供建議。

  整個評估過程完全在極光自有的數據源中進行,金融企業甚至無需共享自身的敏感數據即可完成評估。因此我認為,隨著移動網際網路不斷深入人們的生活,利用大數據在金融行業進行反欺詐的市場前景將會非常廣闊。

  和數據相關的行業的良性發展,首先就是要求數據本身的真實可靠和準確,同時數據的實時性和質量也非常重要。所以我們認為,企業要堅決抵制黑產數據,首先這些數據的合法性存在很大的問題,而從數據的準確和實時性上面也無法提供企業所需要的數據。

  同時,我們建議企業要更加重視外部合法數據源價值挖掘的合作,從我們的經驗可以看到,外部數據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行為特徵的應用方法其實還存在很大空間,外部數據在企業反欺詐方向的作用還可以進一步挖掘。

  記者:極光大數據在「金融反欺詐」方面有哪些具體優勢?

  羅偉東:極光大數據從移動「網際網路+」的角度和行為特徵角度,幫助企業實現風控領域的大數據資源和技術的應用,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大數據反欺詐,相對於從業務本身來進行模型開發和預測的傳統模式,擁有四大優勢:

  一是數據種類多,數據量大,幫助企業找到風險客戶的多方面行為特徵,有利於發掘關聯性高的因子。目前極光大數據反欺詐服務已經覆蓋了3600萬個風險用戶,分析了3億多個風險行為,識別出超過1700萬個 「羊毛黨」用戶群。二是極光大數據引擎的挖掘和分析能力強大,機器學習技術可以實現評估模型自主學習和提升。三是極光自身的數據全、數據新,數據和評估標準橫跨多個行業,企業能夠實時監控評估結果,可與原有風控體系互為補充,發揮協防作用。四是我們與很多金融機構及徵信機構都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在共同開發偵測模型、欺詐名單庫共享等領域密切合作。

  記者:除了金融反欺詐,可否分享一下大數據對於整個金融行業有何巨大的意義?如何幫助金融企業和整個金融行業提升效率、解決問題呢?

  羅偉東:現階段,隨著網際網路應用的日益深化,數據滲透到每一個行業和業務領域,並成為未來發展的「生產力」。大數據本身的意義就在於可以幫助行業解決一直以來都難以解決的問題並提升運營效率。除了提升金融風控水平之外,在很多領域大數據都能發揮作用。比如消費金融的ABS資產證券化,極光可以通過大數據幫助評級機構更好地建立有效模型對資產進行評級,也可以幫助投資人識別優質和劣質資產,從而有助於推進消費金融的資產證券化進程,降低整個行業的資金利用成本。

  此外,在金融機構的精準營銷方面,潛在客戶識別、特徵客戶的定向服務等都可以利用大數據來提升運營效率,突破企業原有的天花板。比如,極光提供的綜合性營銷服務可以幫助企業優化自己的流量營銷策略,也可以充分利用PB級外部數據資源,幫助企業降低外部數據應用門檻,例如通過極光大數據的數據服務和線上線下融合平臺幫助金融企業比如銀行擴大信用卡消費的場景和活躍度。

相關焦點

  • 大數據金融反欺詐將一步步擊碎羊毛黨的黃粱美夢
    由此來看,傳統的金融反欺詐模式只能實現一定程度的「未雨綢繆」,並不能很好的解決風險大數據的缺失、或因共享不足等構築反欺詐「防護網」的核心難點。大數據反欺詐走上舞臺,並逐步成為金融反欺詐核心「薅羊毛」現象的出現,給網際網路金融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金融欺詐已經成為了行業健康發展不可忽視的風險。
  • 極光大數據遞交招股書:第一季虧2213萬 羅偉東持股34%
    雷帝網 雷建平 6月30日報導在拼多多遞交招股書的同時,移動大數據的服務商極光大數據也衝刺美國資本市場。極光大數據擁有開發者服務、廣告服務和數據服務三大產品體系,覆蓋極光推送JPush、極光IM、極光簡訊、極光統計、社會化分享,廣告服務(極光效果通)助力實現精準營銷。
  • 淺談大數據在金融系統建設中的應用
    作者單位:衡水銀行網際網路金融的時代已經到來,大數據在網際網路時間的應用數不勝數,例如:智能營銷、客戶徵信、反欺詐等等,在許多的場景下都會用到大數據的應用,本文僅對大數據的應用方面進行淺談。1. 大數據在反欺詐中的應用:目前的金融行業為防範黑產欺詐、電信詐騙並提升整體風險防控能力,通過對交易終端環境、交易特徵等大數據綜合評估,對交易的事前、事中、事後預警及防範,智能動態地採取恰當的安全措施幹預,因此搭建交易反欺詐安全監測平臺。在構建反欺詐系統的過程中有以下幾個關鍵模塊需要進行介紹:設備指紋模塊、數據集市模塊、風險決策模塊等等。
  • 大數據分析能否支撐起保險公司反欺詐模型?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用戶在註冊保單時,保險公司通過大信息提供初始分析。而代理人通常可以從理賠部門的初始審查中得到客戶是否能夠順利理賠的實時結論。反欺詐檢測的應用由於普通保險公司受制於信息的局限性和用戶的隱私保護,目前反欺詐檢測往往更多的被社保系統所使用。
  • 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就業前景怎麼樣?就業方向有哪些?
    專業旨在培養學生系統掌握數據管理及數據挖掘方法,成為具備大數據分析處理、數據倉庫管理、大數據平臺綜合部署、大數據平臺應用軟體開發和數據產品的可視化展現與分析能力的高級專業大數據技術人才。在大數據領域,相關專業的畢業生有著非常廣泛的從業選擇,就業前景十分廣闊。
  • 社交網絡分析與金融反欺詐應用
    近幾年,社交網絡分析算法的應用不斷拓展,已經開始應用於各種金融反欺詐領域,且效果很好。為了講解基於SNA的反欺詐,本文先簡單介紹下SNA的基本原理,然後介紹幾種典型的SNA方法,最後是在金融領域的反欺詐場景應用。
  • 大數據賦能金融:文思海輝金融流式大數據處理平臺解決方案
    近年來,大數據在各行業的應用呈現爆發式增長,引領了眾多行業的技術進步與效益增長。在金融領域,大數據技術在交易欺詐識別、風險管理、精準營銷、支付清算等業務中早已得到廣泛應用,對於大數據的應用分析能力,已成為金融機構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要素。
  • 2020年大數據金融發展現狀分析前景預測 - 2020年版中國大數據金融...
    如今,大數據對許多行業的影響和衝擊已經呈現。在過去的幾年中,中國金融界熱議最多的就是"網際網路金融",而網際網路金融背後的實質,則是"大數據金融".如果沒有大數據技術的支撐,所謂網際網路金融業難以快速、持續的成長。
  • 網際網路金融的大數據風控之術(一)
    其中,反欺詐信息驗證,覆蓋申請用戶90%以上,已經幫助有的消費金融將審核效率提升30%-40%;負面信息披露讓逾期用戶回款率提高了兩倍。數據跟蹤發現,行業關注名單違約概率是正常用戶的5-10倍。同時,芝麻信用目前已經為缺少徵信記錄的3000萬人群補充了信用評價,眾多藍領、剛畢業的大學生、進城務工人員開始享受消費金融帶來的便利。
  • 極光大數據:2018年3月直播app行業研究報告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
    極光大數據發布《2018年3月直播app行業研究報告》,解讀直播行業用戶規模、活躍用戶數量、用戶留存率等數據,並從年齡、性別、興趣愛好等角度描繪鬥魚與虎牙的用戶畫像,用數據帶你深入了解直播行業。本文為報告節選,下載完整報告登錄極光官網。
  • 極光大數據:騰訊視頻DAU均值破億
    巨大的用戶基礎使得移動視頻app行業的整體覆蓋率在所有移動應用垂直行業中一直居於前列,其所帶來的流量與想像空間也使得這個行業成為網際網路巨頭與投資機構的必爭之際。極光大數據發布《中國移動視頻app行業研究報告》,詳細分析中國移動視頻app行業的滲透率、增長速度、用戶忠誠度、活躍度、用戶使用習慣等數據。以下為報告節選,完整榜單請至極光官網或微信公眾號下載。
  • 數字金融反欺詐任重道遠 百融雲創以AI打造攻防利器
    數字金融反欺詐任重道遠 百融雲創以AI打造攻防利器本網12月11日訊 近年來,金融欺詐和反欺詐始終處於動態博弈的過程中。以往針對線下欺詐和網際網路欺詐,常見的反欺詐手段是以黑白名單為主,或是以規則引擎為主、規則引擎與黑白名單相結合的方式。
  • AI「智」鬥黑產五毒 360金融構築AI反欺詐「城牆」
    有人可能會覺得危言聳聽,但是如果真正參與到反欺詐戰役中,你就會知道這個數字還是保守估計。所以大家說的996、007……那不一定是風控人員的工作時間,但一定是從業者的擔心時長。」360金融風控團隊的老李認真的近乎可愛,「即便知道那不是我的錢,我還是心疼。」產業網際網路時代,金融黑產正在成為金融安全的重要威脅。
  • 多家機構探路同業徵信模式 剔除弱相關大數據
    近年來,隨著個人徵信牌照的放開和網際網路金融的火爆,第三方徵信行業正成為一片藍海。最早布局這一領域的芝麻信用,藉助淘寶和天貓電商平臺、螞蟻金服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的數據,結合公安、工商、電信等政府部門數據,對金融機構、同業徵信數據進行補全,形成個人的芝麻信用評分。不少業內人士斷言,大數據徵信是目前最火也最具創新的徵信體系。童邗川卻表達了不同意見。
  • 人人云圖CEO楊鵬:數據科學驅動業務安全
    此次大賽是由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作為學術指導單位發起,由未央網主辦的高層次金融科技專業領域創業大賽,已成功舉辦兩屆,參賽企業類型涵蓋銀行科技、證券科技、保險科技、大數據與區塊鏈科技等金融科技行業多個細分領域。人人云圖成立於2017年,由資深數據科學家和安全專家共同創立,是在當前業務安全創新企業中發展最快的公司,並在具體場景佔有行業優勢。
  • 2015網際網路+大數據應用案例Top100
    對於企業而言,大數據有時候就像是一個偵探家,能夠撥開重重迷霧,找到問題的本質以及解決方案,而關鍵在於,你是否真的懂得如何去駕馭它,讓它為你服務。在網際網路領域,大數據的應用已十分廣泛,尤其以企業為主,大數據真能改變企業的運作方式嗎?答案毋庸置疑是肯定的。隨著企業開始利用大數據,我們每天都會看到大數據新的奇妙的應用,幫助人們真正從中獲益。
  • 極光大數據:2017年Q2 app榜單
    ofo與摩拜滲透率雙雙上升的同時差距也在拉大。騰訊天美推出的《魂鬥羅:歸來》承載一代人的情懷,甫一推出就衝進滲透率top300榜單,而網易之前大熱的《陰陽師》則略顯頹勢。國內領先的移動大數據服務商極光大數據推出《極光大數據:app風雲榜——2017年Q2 app榜單》,從市場滲透率、日活躍用戶、新增用戶數、7天留存率等關鍵指標,為您解讀國內app的現狀。
  • 極光大數據:2018年電商行業研究報告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199IT |...
    極光大數據(NASDAQ:JG)發布《2018年電商行業研究報告》,結合電商大數據以及電商用戶調研數據,從行業運營情況、用戶評價、用戶粘性、用戶價值、雙十一情況、用戶畫像等多個方面綜合分析電商行業的情況。
  • 天冕大數據實驗室的隱私計算應用案例分享
    傳統的大數據應用依賴於雲計算(Cloud Computing),即在移動終端採集數據,並把這些數據全部上傳到集中的雲伺服器,然後利用大數據、機器學習、人工智慧等技術對這些數據加以計算、加工和利用。天冕提出一種邊緣計算方法,應用於網際網路金融業務中的風控系統,利用移動終端的計算能力,把傳統部署在雲端的一些與終端設備、用戶數據相關的算法和模型遷移到終端本地計算,得到初步評估結果,然後將初步評估結果作為風險因子傳輸給雲端伺服器,綜合雲端伺服器端掌握的其他相關數據及風控引擎作出最終風控決策。下圖是該系統的功能模塊示意圖。
  • 大數據可視化前景廣闊——設計創意學院智能大數據可視化實驗室...
    大數據可視化前景廣闊——設計創意學院智能大數據可視化實驗室曹楠教授訪談 來源:新聞中心   時間:2019-06-11  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