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巴黎聖母院,很多人都會首先想起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在這本書中,那個人醜心善的卡西莫多曾說:
每天我敲的鐘,是我的愛,是我的情。我要她們高歌,愛斯美拉達在何方?昭告天下我卡西莫多愛著她。

因此,巴黎聖母院的那個鐘樓在廣大的讀者心中,代表著純潔的人性和聖潔的愛情。但你如果對西方的藝術有所了解的話,你也會稱讚它精美絕倫的建築、裝飾以及它內部珍藏的各種藝術作品。
在牆上寫這個詞(指命運)的人,幾百年以前已從塵世消逝;就是那個詞,也已從主教堂牆壁上消逝,甚至這座主教堂本身恐怕不久也將從地面上消逝。

這段話是雨果在《巴黎聖母院》的序言中說的,歷史總是驚人的弔詭。現在,雨果的話一語成讖,一場大火讓它幾乎不復存在。我們可以說,這不僅是巴黎與法國的災難,也是屬於全人類文明的遺憾。

但讓人不解的是,國內居然有人把巴黎聖母院的被燒和當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聯繫起來,說「我們終於報了圓明園的仇」,並且持這種態度的人還不在少數,好像巴黎聖母院這把火是他們親手點燃的一樣。那麼,巴黎聖母院失火,中國人應該幸災樂禍嗎?

圓明園和巴黎聖母院,兩件事無論從環境還是因果都不能聯繫到一起。世界觀是現代社會每個人應該擁有的,而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懷又是中國人始終堅守的,如果非要把兩者混為一談 那只能說是牛頭不對馬嘴。中國人要讓世界看到的究竟是寬宏大度還是斤斤計較小肚雞腸幸災樂禍?

勿忘國恥和振興中華是連在一起的,但絕不是簡單的因果關係。我們為圓明園痛心,也該為巴黎聖母院感到惋惜,兩者不可混為一談。那些幸災樂禍的人,說明我們這個社會還缺乏理性思考。我們如何在民族和世界之間平衡,才是我們應該理性對待的問題。請勿鍵盤愛國,我們只是為文明惋惜!

我們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把這次事件看作是文明的毀滅,我也知道那些感到痛心的人中也會有不少是為了附庸風雅而裝作矯情。我們可以對此無感,但沒有必要說「報應」。說報應的人,如果回到八國聯軍那次,估計和今天看熱鬧一樣,也說是報應嘍?畢竟那是用老太太從北洋水師那裡扣出的錢修的花園。你覺得巴黎聖母院失火,中國人應該幸災樂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