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然夏末專注於歷史領域
導言:憂國憂民的魯迅的思想一直都比較深刻,不止適用於他那個年代,也適用於今天的人們,比如魯迅先生筆下的看客,就是形容那些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人,在現代也有這樣懦弱的人。
關於魯迅的簡歷小編這裡就不用給大家具體介紹了,畢竟大家都熟悉,從初從小學初中高中的語文教材上我們都學習過,魯迅先生的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孔乙己。今天小編要聊的不是魯迅先生文學上的成就,而是魯迅先生的生活經歷,魯迅先生在這段時間過得是最自由,最開心的日子。我們把魯迅先生的生活經歷分為前後半生。
魯迅先生的祖上出過幾個進士,家庭還算富裕,但是後來因為父親生病,家道中落,正如他在。一本書中說到的,誰從小康之家墮入到困頓之中,而我也從中看到世人的真面目。魯迅回到家中之後,正好趕上辛亥革命的爆發。
在家人和朋友的幫助下,投到了當時的國民黨大佬蔡元培的手下。而魯迅被蔡元培安排到當時北京,在教育部做一名基層的公務員。應先生當時的工資,按現在的甲按現在的比例換算的話,應該在三四千左右。工資也算是一般,而是其工作的職位叫做四等僉事,按職位來算的話,相當於今天的副處級幹部。魯迅先生在這個位置一坐就是到了自己42歲。也沒怎麼升官,畢竟處在深清水衙門當中也不好做出業績。
不過當時的工資還是隨著肆意的提高,月薪達到了每月300銀元。不過還好的是魯迅在當公務員期間的名聲不斷的提高,主要是因為他給當時的《新青年雜誌》寫稿子。可惜這些稿子是不給稿費的。對魯迅先生的前半生的評價的話,就可以這麼說一個出了名的普通基層公務員。
在小編看來,魯迅先生的前半生就正正如那些在大城市打工的外地人一樣。首先點,到大城市就要立足。一開始都想找一家穩定的工作,比如說銀行,公務員。而魯迅先生就是在教育部工作,這樣可以讓家裡人放心。雖然工資不多,但是就圖一個穩定,就這樣在這份崗位上一幹就是40多歲。其中家人肯定要要求買房,這樣一買房的話,平時的工作的積蓄就全沒了。後來把父母接到北京來發現自己經歷了中年危機,把自己弄得很狼狽。
魯迅先生的後半生
首先在經濟狀況方面,因為之前北洋政府已經發不出來工資了,於是魯迅先生就搬離了原來的宅子,自己在外面租房子。但是就是在這一期間,魯迅先生的財務狀況有了明顯的好轉,自己因為魯迅先生平時寫文章、幫別人代課,這些收入第一次超過了自己的工資,而且從此以後直到魯迅先生晚年去世,這一趨勢都沒有改變。
當時在北平,張作霖不斷的抓文人,於是林語堂就勸魯迅先生跟他一起到廈門,魯迅先生一尋思自己平時喜歡針砭時弊想一想還是去廈門合適。但是當他到了廈門以後才發現這南北軍閥如一丘之貉呀,在抓人殺人上都是毫不手軟的,於是魯迅先生就已經要辭職。在幾經折返後,魯迅先生就打算來到上海,其實當時的上海並不是一線城市。魯迅這先生在上海一待就是9年,然而這9年是他財政收入最頂峰的時候,魯迅先生在這幾年成為了自由撰稿人。
本文由漠然夏末原創,歡迎關注,帶大家一起認識歷史人物。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