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門修譜:家譜數位化,裡面的信息到底安全不安全?

2020-12-14 騰訊網

網際網路家譜

網際網路家譜慢慢普及的今天,很多宗親在享受便利的同時,最擔心的仍然是家譜中數據的安全問題。到底家譜數位化是好還是不好?家譜數據保存在雲端,能不能保證家譜信息的安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

網際網路家譜,通過把家譜中的信息數位化,把所有的家譜信息保存在雲端,成為了新一代修譜最便捷的方式。很多宗親在選用這種新方法修譜的同時,不難會想。相比傳統紙譜,網際網路家譜確實不怕譜書受潮、黴變,甚至不怕火災、水淹等意外因素。但是和傳統紙譜比,網際網路家譜看得見,摸不著,不像傳統紙譜,放在祠堂,只要不被別人拿走,其中的信息就不會外洩。家譜中的信息對於一個家族的發展來說,極其重要,所以能有這樣的擔心的確也是情有可原的。

名門必修譜

其實網際網路家譜之所以是最新一代的「修譜工具」,在設計之初自然也是考慮到了這一點的。首先在人丁信息方面,網際網路家譜可以有選擇性的公開或不公開,也可以選擇公開多少代,這樣也方便一些其他的血脈分支,想要尋根問祖的。越往近代,包括家譜中目前在世的人丁信息,自然可以選擇不公開,或者僅供家族內部人員查看。

家譜中其他的信息,包括族規家訓、藝文著述等具有影響力的內容,同樣可以有選擇性的選擇是否公開,家譜管理員是唯一一個擁有此權限的人,一般的族人並不能對家譜內容公開,或者其他支系、房系信息改寫等操作。

網絡信息安全

最後,網際網路家譜之所以叫做網際網路,就是把所有的數據儲存在雲端,而不是儲存在某一臺電腦或者U盤、光碟上。雲端家譜,通過個人專屬的帳戶,可以在任何一臺手機或者電腦上,直接查譜、修譜、看譜,這就是網際網路家譜越來越普及的原因。現在的人,相對來說,更習慣用手機看譜,而不太習慣抱著紙質家譜來翻閱。有了數據信息安全的保證,就可以安心的修網際網路家譜,拋掉後顧之憂了。

了解更多姓氏文化,歡迎關注「名門修譜」。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轉發和分享!

該文章來源「名門修譜」官網,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保留追究其侵權法律責任的權利!

相關焦點

  • 名門修譜:網際網路家譜錄入舊譜信息,不能照抄!
    而網際網路家譜作為傳統行業向數位化、信息化轉型最成功的案例,網際網路家譜的普及也成為了許多想要為家族修譜、續譜的宗親,最大的選擇。而且對於舊譜中的信息,網際網路家譜可以通過網絡大數據進行比對。以前修老譜,都是靠傳統修譜師的手稿來記錄信息,難免會出現信息錯誤或者一些原始譜中的生僻字不認識,從而產生的錯別字。在網際網路大數據的時代,你這一支譜有錯誤,可能往上追溯,在同一脈絡的其他分支中,能夠找到正確吻合的信息。這才是網際網路家譜的厲害之處,為什麼現在社會不斷推動家譜信息化、數位化,就是為了讓家譜中傳承的信息,更加真實、更加完善。
  • 名門修譜:為何要推動家譜數位化?一翻舊譜,全部懂了!
    網際網路家譜橫空出世,把家譜數位化、信息化,讓家譜文化在時代的潮流中,又有了一次全新的「升級」。但是為何要推動家譜數位化?修了那麼多年的傳統紙譜,難道紙譜真的可以退出市場了嗎? 家譜作為一個家族歷史發展的文化載體,它的存在對於一個家族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時代在發展,家譜文化的傳承也應該跟隨時代的發展,因此把家譜數位化、信息化,這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 名門修譜:家譜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信仰
    家譜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血脈信仰,只要姓氏文化不丟,我們的文化就能一直傳承下去。因此科技越來越發達,修譜這個「產業」也不會停歇。在很多人的眼裡,「修家譜」是家族中長者才會去做的事,年輕人不懂,更不願意學。翻開一本本老舊家譜,其中很多生僻字就足夠讓人頭疼的,一代代傳承下來的祖宗信息,也只有那些頗有名望的祖宗,才會被後人談起。
  • 名門修譜:現在讀家譜,網譜好?還是紙譜好?
    ,知道自己到底來自何處。但是在網際網路家譜盛行的今天,很多人卻說數位化家譜流失掉了傳統家譜的靈蘊。對於家譜而言,它只是一種傳承的載體。想要讀家譜,到底是網譜好?還是紙譜好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但是最近有個網友卻跟小編吐槽,自己家修的數字家譜中,這種屬於個人的成就以及概述卻直接演變成了人物關係生成的樹狀關係圖,並沒有更多詳細的資料。這也就怪不得很多朋友會對於數位化家譜有所誤解。現在網際網路家譜所謂的數位化,是嚴格地將老家譜中的文字,一個一個輸入到網際網路家譜雲端,通過網際網路可以清楚方便的查閱家譜信息。而跟小編吐槽的網友,使用的肯定是一些技術並不成熟的修譜軟體導致的。
  • 名門修譜:家譜是時候「更新」了!
    修譜工藝其實很多人對家譜興趣不大,主要還是受傳統修譜的影響。費時費力費資本,家譜內容還不能保證100%的正確,最後修出來的成譜版型也是眾口難調。因此很多人都覺得修譜根本就是不靠譜。現在網際網路家譜的普及,倒是讓許多想要修譜的宗親看到了科技的力量。網際網路家譜數位化,通過微信就能夠發送修譜的節點,隨時隨地都能夠修譜,而且自己修自己家的譜,信息準確率更高。
  • 名門修譜:以前家譜秘不示人,如今想法變了
    秘不示人,這裡面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家譜對家族來說,是重要的見證,裡面傳承的家族信息更是無價之寶。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家譜在歷史的長河裡經歷了天災人禍、世事變遷等因素,家譜這幾千年的文化也遇到了傳承困境。現在的年輕人,不知祖宗、不識家譜,優秀的家風也漸行漸遠。在科技信息數位化的推動下,網際網路家譜的普及,讓現在的年輕人和傳統家譜有了更深一次的接觸和認知,這讓家譜文化在傳承方面又有了新的轉機。
  • 名門修譜:從紙譜到網際網路家譜,到底需要幾個步驟?
    以前很多人修家譜,都是修的紙譜,如今大家都開始修網際網路譜。到底從紙譜到網際網路家譜的轉換,需要幾個步驟呢?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複雜。 首先要做的就是和傳統修譜一樣,選一個修譜發起人。當修譜發起人選定後,第二步就是把以前老譜上面的資料,「搬運」到網際網路上。
  • 名門修譜:尋根問祖和家譜之間的千絲萬縷
    尋根聖地 中華民族都自稱是炎黃子孫,共同的文化理念讓如今遍布全世界的炎黃子孫都不敢忘記自己的始祖有些人背井離鄉多年,有些人從小生長在異鄉,有些人活了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根在哪裡,因為以上的種種,從而也就有了那些尋根的人。
  • 名門修譜:如何修譜才算是專業?有沒有統一的標準?
    雖然在學校裡並沒有開設「修家譜」這樣一門專業,但是全國各地修家譜的方法卻是大同小異。家譜是記錄一個家族歷史發展的百科全書,它到底有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呢?怎樣修譜才算是真正的專業?這或許是很多人心中一個比較大的疑問。其實編修一部家譜是項較大的文化工程,不僅需要一定的經費作基礎,還需要堅強的領導和精心組織,發動眾多族人同心協力方能完成。
  • 名門修譜:以前修家譜為什麼要用宣紙?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在傳統修譜的流程中,人工費用的支出是高費用的其中之一。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另外一個在傳統修譜的過程中,費用比較高的一種成本支出,宣紙。很多老譜在續修的時候,在紙張方面基本都會選用宣紙,為什麼放著普通的紙張不用,而都選擇成本相對較高的宣紙呢?其實對宣紙有所研究的人都知道,用宣紙印刷出來的家譜,在保存年限方便,遠比傳統的紙張要更加好。
  • 名門修譜:有家譜和沒家譜,後人的態度,差距好大!
    對於很多生活在城市的人來說,可能從來都沒看見過家譜,甚至是從來都不知道自己祖上到底有沒有流傳下來過家譜。到底一個家庭,有家譜和沒家譜的差距能有多大?這可能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事情。放在以前,修家譜基本都是都是家族中的老一輩宗親族老牽頭修訂的。而修好的家譜一般都放在家族祠堂裡,供奉祖先牌位的那裡。
  • 名門修譜:修家譜是有錢人家才會做的事?
    傳統修譜 很多人認為,修家譜是有錢人家才會做的事。事實真的如此嗎?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家譜,並不能成為一個家族是否富有的評判標準,家譜的本質仍是生命之鏈的接續。
  • 名門修譜:新修家譜時,老譜的內容,建議全部保留!
    網際網路家譜自從網際網路家譜慢慢被普及,很多修譜的宗親也體驗到了現在修譜的「便捷」。想要修好自家的網際網路家譜,把老譜數據「搬移」到網際網路家譜是必不可少的一步。面對一本厚厚的老譜資料,裡面的內容應不應該照單全收?這也是很多修譜人的一個困惑。
  • 名門修譜:家譜必須修,但不建議修統宗譜
    對於修家譜,早期就有專家發表自己的想法:家譜可以修,但統宗譜卻不建議修。同樣是家族譜書,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統宗譜到底是什麼?和家譜有什麼區別。專家解釋,統宗譜的意思是,同一地區內同一姓氏的全部家族,都修進同一本家譜當中。更有甚者是將全國同一姓氏的人,全部統修進一個譜裡,然後把統宗譜的名字取大一點,比如修全國的某某氏、炎黃某某氏、甚至全世界的某某氏家譜。
  • 名門修譜:修家譜,是天下最符合「道德」的事情
    祭祀文化是中國古代生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很多宗親族老眼裡,祭祀文化的組成部分,宗祠、祖墳、家譜傳承得越發達,家族也就越興旺。家譜作為祭祀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國進入父系社會後,人們對祖先的傳承和回憶的記錄。其主要目的是使人們知曉家族的來歷和遷徙的路線,知道祖先的功德、名聲、官階、榮譽,激勵後代勵精圖治,同時,增加家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 名門修譜:用微信修網際網路家譜,方便到沒理由拒絕!
    網際網路家譜,作為「新一代」家譜,通過數位化和信息化的手段,實現精準查譜、快速修譜等多項功能。在收集人丁信息這一塊,更是通過微信小程序,可以直接發送家譜節點的連結,讓同族人共修一本譜,信息收集完成後,再統一合譜,真正實現家族人手一本譜。網際網路家譜的普及,並不是說傳統的家譜沒有了市場。對比網際網路家譜的便利,一些保存比較完好的老譜,相對較有收藏價值。
  • 名門修譜:網際網路家譜,可以一個姓氏同修一本譜!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政策下,興修家譜,把傳統家譜數位化也成為迫在眉睫、且勢在必行的一種趨勢。 近幾年隨時網際網路越來越貼近大家的生活,網際網路家譜也越來越普及,並且受到很多宗親家族的關注。網際網路家譜,一改傳統家譜繁瑣的流程,一臺手機就能輕鬆地查譜、看譜、修譜,用碎片化的時間修譜,大大節省了傳統修譜所需花費的人工成本。網際網路家譜通過網絡的支持,可以一個姓氏同修一本譜,真正的實現姓氏通譜的理想。
  • 名門修譜:無經費的家族,家譜如何修?(中篇)
    破損的舊家譜昨天我們說到了,沒有舊譜的傳承,是導致很多人不願意修譜,或者不主動修譜的原因。祠堂其實除了沒舊譜,不修譜外。沒經費不修譜,也是很多家族不願意修譜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以前,有些的家族的祠堂有公產,大祠堂幾百畝幾千畝,小祠堂十幾畝幾十畝,收入用之於修祠、修譜、祭祀、掃墓、助學、濟貧。有的祠堂創造的經費過於豐富,甚至可以辦義渡、義塾、修橋、鋪路等慈善公益事業。在那種情況下,一個祠堂的收入就足夠支撐一個家族修譜的全部費用。
  • 名門修譜:離婚不好意思寫進家譜,子女怎麼處理?
    傳統家譜修譜是傳承民族文化的最好方法,應該發揚光大。因為家譜傳承的是一個家族的歷史,所以很多家譜中記錄的信息,要不就是流傳千古,要不就是遺臭萬年。這種情況相信在很多家譜中並不難發現,這種不嚴謹的做法,往往會讓後人頭大,甚至在尋根問祖的時候,鬧出笑話。
  • 名門修譜:家譜中的繁體字,能不能改成簡化?
    在這些信息內容確認後,很多人會認為,家譜中的一些繁體字可以簡化,於是就有些宗親把舊譜中的繁體字簡化。或者有些宗親覺得家譜是有文藝色彩的典藏,應該用繁體,故而把簡體改為繁體。到底家譜中所用的字體,能不能隨意改變?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其實翻開以前的老譜,繁體字幾乎隨處可見。繁體字普及的原因,除了許多譜印刷的年代,習慣用繁體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