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為「真正的共同體」的實現創造契機

2021-01-07 光明思想理論網

  作者: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長沙理工大學基地 謝文成

  馬克思的共同體思想貫穿一條清晰的理論演進邏輯,即從「自然共同體」「虛幻的共同體」走向「真正的共同體」。自然形成的共同體是基於地緣、血緣和共同的語言、習俗而形成的群體,這就是家庭、氏族、部落、原始公社等。馬克思基於對資本主義國家不平等的物質利益佔有和人的自由普遍缺失的客觀事實,揭示出資本主義國家是「虛幻的共同體」這一本質特徵,又從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展和創造財富的巨大潛力中看到辯證否定資本主義的可能,進而提出建立「真正的共同體」即「自由人聯合體」的解決方案。從本質上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與馬克思的共同體思想都是關注人類命運的理論,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將為實現馬克思所設想的真正的共同體創造條件和契機。

  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既包含了對人類命運的歷史思考,也有對全球化深入發展的現實回應。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包括價值共識、制度實踐和文化認同三個相互聯繫的方面。

  何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共識?習近平在第70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講話指出:「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這些價值共識,是構建國際秩序的倫理基礎。其中,和平和發展是自從有人類以來就開始追求的價值目標,事關人類的生存與安危;公平和正義是設計和改革全球治理規則的基礎,是協調人類命運共同體成員在分配全球利益和責任時的基本原則,也是維護世界和平和發展的條件;民主與自由既是現代民族國家內部追求的價值和治理手段,也應擴展到國際關係領域。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最關鍵的是全球規則和制度的制定和執行,要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利益為依歸。在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時,應該由與此問題利害相關的所有成員用民主的方式解決。

  上述價值共識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秩序的基礎,而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想需要設計切實可行的制度。當今時代,以聯合國憲章為宗旨的國際秩序和準則仍然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依據。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法律和制度的設計,首要考慮的應該是有助於每個國家建設自己的民族共同體。主權平等和民族自決原則要貫徹到各類國際組織機構中,體現這一原則的各種國際制度也應得到尊重。任何試圖侵犯此原則的設計都應該擯棄。當然,尊重以聯合國憲章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不是說這種秩序就完美無缺,不需要改革。國際政治和經濟制度的改革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最強烈的呼聲,在國際政治經濟治理過程中,尊重發展中國家的利益訴求應得到體現,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組織中增加發展中國家的代表和話語權,重視協商民主等保護弱國的措施在制度設計中應有所體現。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制度設計要與相應的文化資源相融合,才能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認同。文化多元主義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中面臨的既成事實,文化的差異和衝突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面對的現實。亨廷頓認為在多元文化的世界裡,應該接受多樣性和尋找共同性,放棄普世主義和文化優越論。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觀就是強調各種文化兼收並蓄,和而不同,確立世界不同文化間的和諧共存,相互交流的文化秩序,維護文化多樣性,以及培育文化創新的土壤和機制。

  在馬克思看來,資產階級開創了世界歷史,但世界歷史的未來卻屬於共產主義。從資本主義「虛幻的共同體」的瓦解到「真正的共同體」即共產主義社會的生成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需要經歷許多過渡性發展階段,形成具有過渡性特點的共同體,來聯結「虛幻的共同體」和「真正的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既著眼於解決資本主義「虛幻的共同體」所帶來的全球性問題和現代性弊端,又承載著建設美好社會的使命,擔負承上啟下的過渡性功能。與「虛幻的共同體」不同,它不是為實現少數人、少數國家的利益而存在,而是著眼於讓整個人類社會普遍受益。與「真正的共同體」不同,「人類命運共同體」尚不是資本主義滅亡後建立的全人類徹底解放的共產主義社會,而是在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社會制度並存的人類社會結構中,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以及所有其他國家)共同努力才能實現的一種狀態,它是「真正共同體」的「序章」。

[責任編輯:鄭芳芳]

相關焦點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大學何為
    原標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大學何為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應對當今世界不確定性因素和人類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人類發展和全球秩序演進擘畫了新的藍圖。
  •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於中外傳統命運論的智能創造和卓識開新。融實而和合是打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種智慧,是化解人類生存厄運的一種武器。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一種熱烈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和天下為一家的情懷。「四海之內若一家,故近者不隱其能,遠者不疾其勞,無幽閒隱蔽之國,莫不趨使而安樂之。」天下四海,現代可以理解為全球或者全人類,不論地處多麼邊遠的國家,都能共享安樂。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三題
    來源:光明日報汪信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至三卷反覆強調和闡述的一個重要外交和全球治理理念,它是為了應對當代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維護和實現全人類的共同利益而提出的中國方案。同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要求。
  • 青年: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有生力量
    --接力跑:當代青年應全面提升科學思維能力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的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中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美好的目標,也是一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實現的目標。」青年是未來社會的主幹,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青年人責無旁貸。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家園
    人類命運共同體旨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全球價值觀包含相互依存的國際權力觀、共同利益觀、可持續發展觀和全球治理觀。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 人類命運共同體: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在哲學根基和價值本源方面與馬克思共同體思想一脈相承,同時又在時代價值和構建路徑方面實現了對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發展,為馬克思主義共同體思想理論體系補充了新的理論成果和價值意蘊,為當今世界的發展提供了符合現實需求和潮流趨勢的中國方案。
  • 「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攜手前行」
    人類已經進入互聯互通的新時代,各國利益休戚相關、命運緊密相連。全球性威脅和挑戰需要強有力的全球性應對。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深入闡明新冠肺炎疫情帶給世界的啟示,重申中國將繼續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為各國攜手合作、共克時艱、共同創造世界更加美好的未來帶來了信心、注入了正能量。
  • 人民日報: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三、深刻領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重大意義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順應了歷史潮流,回應了時代要求,凝聚了各國共識,為人類社會實現共同發展、持續繁榮、長治久安繪製了藍圖,對中國的和平發展、世界的繁榮進步都具有重大和深遠的意義。   (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繼承和發展了新中國不同時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張。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哲學意義
    原標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哲學意義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總書記應對國際複雜挑戰、著眼於世界前途和人類發展提出的中國方案,不僅彰顯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代光輝,也彰顯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的中國智慧,在國際社會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深刻學習領會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論述,亟須系統地闡釋其哲學意義。
  • 準確把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內在邏輯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在理論、實踐、文化層面有著特定的生成邏輯與要素界定,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1.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理論邏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根植於馬克思主義「真正共同體」思想。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提出:「人是類存在物。」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世界聲音
    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面對世界經濟的複雜形勢和全球性問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這是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署名文章中的第一段內容,顯示出了其對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可。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世界政要、商界巨子加入了「命運共同體」的粉絲行列。
  • 生態集體主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價值觀基礎
    【內容提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既是中國對外交往的重要策略,也是中國參與以共商共建共享為核心的全球治理的基本方案,已經得到聯合國及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同。也應該看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仍受到一些國家的質疑,甚至不少人對於如何有效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並使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真正落地、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遵循感到信心不足。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三個基本問題辨析
    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本質內涵理應理解為:是建基於全球化的時代特徵及其物質文化基礎(已有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文明格局、社會網絡、生態系統)之上,在歷史發展的可能性與必然性趨勢的合力推進下,以「否定—肯定—否定」的形式呈現出來的辯證發展過程,它是實現馬克思「真正共同體」的必經階段,是達至「自由人聯合體」的階段性展開和具體踐行。  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本真價值所指為何?
  • 世界格局、「一帶一路」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下)
    1.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總書記順應人類發展趨勢提出的。安德烈·卡託內指出:「將命運共同體概念的性質從一個超出國家範圍的更廣泛共同體(例如亞洲或歐洲共同體)轉變為一個針對全人類的共同體是習近平主席的功勞。」
  • 習近平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江 山 史奎吉攝(人民視覺) 2013年,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此後有大量論述。近年來,中國同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不斷拓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得到越來越多人的支持和贊同,這一倡議正在從理念轉化為行動。
  • 【聽見馬克思】從馬克思的共同體思想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前世...
    這就是馬克思「真正的共同體」思想。它經歷了從前資本主義時代的「自然的共同體」到資本主義的「虛假的共同體」再到「自由人的聯合體」這一「真正的共同體」的歷史演進過程。可見,馬克思視野中「真正的共同體」,遵循著大寫的共同體邏輯,書寫著沒有階級、沒有國家的共產主義敘事,成為我們今天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未來命運的思想和方法論基礎。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與跨文化交流
    一、跨文化交流有利於夯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基礎 從實踐層面上來看,與「以資本擴張為中心、以國家為本位和以西方中心主義為特徵」的西方現代化道路有著本質不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當今世界各國走向共同發展、共享美好未來提供了全新的歷史視野。
  • 深刻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重要內涵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種場合強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並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合作實踐取得巨大成效,不但有利於世界各國建立和加強互通互聯的夥伴關係,引導全球治理體系的有效變革,而且為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實現全球共同發展繁榮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 在世界動蕩變革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重大綱領,是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一道共同創造人類美好未來的當代實踐,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條基本方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以來,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出現前所未有的深刻複雜變化,「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成為時代之問。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和實踐路徑
    該理論在價值判定上強調異質文化的排斥性、競爭性和衝突性,一些西方學者和政客將「文明衝突論」刻意從文化理論範疇擴展到意識形態領域,期望用該理論為他們維繫全球霸權行為服務。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在理念上而且在行動上可謂是對「文明衝突論」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