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對現在有什麼影響?

2020-12-17 書房記

「竹林七賢」是指東漢滅亡後,魏晉時期名士集團裡的七位文人,他們分別是:阮籍、嵇康、阮鹹、王戎、山濤、劉伶、向秀。他們生活的時代基本是曹魏政權開始受到司馬家族威脅並面臨改朝換代的時期。當時很多名士為避禍而不問時政,「七賢」就是在竹林中飲酒賦詩、不問朝政而自得其樂。

「竹林七賢」代表魏晉時代文學的最高水平。可以說,七賢代表了魏晉時代精神,他們蔑視禮法、崇尚自然、率性而為,有著魏晉鮮明的個性與特徵。

「七賢」相聚的時間大約在「正始時期」(正始是魏理宗曹芳的年號)的後期,地點在河內郡山陽縣(今河南焦作)一帶,魏晉時期的焦作如今天的千島湖。

「竹林七賢」應該是當時引領時代的人士,在中國政治上最不穩定,社會上苦不堪言的時代,他們塗脂抹粉,服藥行散(相當於現在的搖頭丸),彈琴詠詩,飲酒長嘯,舉止驚世駭俗,後人稱這種行為為「魏晉風度」。可以說,「竹林七賢」給我們貢獻了一種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風度」,也就是「七賢」在文化上為我們今天創造了一種獨特的美學——生活情趣、充滿文人意蘊的生活情趣。

他們的思想、生命哲學和灑脫不羈更讓後人景仰,對人生哲學、對自由的追求以及對「自我」價值的發現等構成了一幅獨異的歷史畫卷,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意義。

相關焦點

  • 宋詞中的竹林七賢的形象有哪些,在當時有什麼影響?
    導語:宋詞中的竹林七賢的形象有哪些,在當時有什麼影響?七人經常聚於竹林下,談論老莊,醉酒酣歌,他們放誕不羈、飲酒避世的言行,給魏晉名士的曠達不羈增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歷史文化名人的竹林七賢,在宋詞裡也多次被提及,多表達對七賢飲酒賞竹的高雅情懷的羨慕。在宋詞裡涉及竹林七賢的詞作有96首。嗜酒可以說是這七人的共同特徵,同樣,在這96首詞裡有44首詞和酒有關,這就涉及到中國自古以來的酒文化,或者可以說是醉酒文化。歷代文士一般對酒都情有獨鍾。醉鄉類似於陶淵明創造的世外桃源,但醉鄉中人不食五穀,無七情六慾,類似於仙人。
  • 為什麼在「竹林七賢」的時代產生了那麼多有影響的書法家?
    歷史上著名的竹林七賢,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政治急劇變化的時代,時間雖然不長,但是卻跨越了三國、曹魏、西晉。而有些書法家,還經歷了東晉的建立。從書法來說,正是所謂的「魏晉風度」形成的一個時代,所以也產生了許多著名書法家。
  • 竹林七賢,竟然跟竹林沒關係?
    「竹林七賢」得名於竹林之遊 魏晉時有七位個性十足的名士,因常在竹林中飲酒交歡,被人們稱為「竹林七賢」。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這個說法。 「竹林七賢」到底名起於何? 「竹林七賢」起於何義?陳寅恪先生認為這一名稱應分而論之,先有「七賢」,後有「竹林」。前者與名士崇拜有關,後者受西晉僧徒的「格義」風氣影響,取天竺「竹林」之名,加於「七賢」之上。
  • 竹林七賢新解:竹林七賢的唯一一次集體聚會,是在什麼時候?
    經過幾日的跋涉,竹林天團的兄弟們依次趕到了相聚的地點故事到這裡也要說完了終於相聚的他們在竹林推杯換盞,縱情暢聊直到天黑仍不願散去那麼,我們回過頭來講一講竹林七賢是眾所周知的人物群體,但其實學術界對於他們七個人是否真的存在「竹林之遊」爭論頗多。主要的爭論點在於山濤、阮籍和嵇康都曾在洛陽任職,「七賢」很難有機會同時相聚。
  • 「竹林七賢」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的生活態度,影響了一個時代
    縱觀華夏五千年歷史,在思想百花齊放的春秋戰國時期之後的朝代中,很少有朝代中的思想能夠與之匹敵,有些學者曾言,現在文學研究者不過是在對從前朝代的考古。而在春秋戰國之後不久的時期中,有一個朝代短暫卻足夠令人印象深刻,它不僅奠定了隋唐時期的繁華,也創造對於文學的承前啟後,這個朝代便是魏晉時期,在這個時期的人不僅思想開放,開創了一種新的詠詩方式,並且具有對於文學的創造性,而在這些人中最富盛名的莫過於"竹林七賢"為代表,在竹林七賢存在的時代,又被成為"竹林時期",而今天便要說的是"竹林七賢
  • 竹林七賢,真實與想像
    直到上世紀40年代,這段從古至今流傳的「七賢」歷史首次引發真實性的考量。學術大家陳寅恪先生發出新論,認為「竹林七賢」並非歷史實錄,而是後人附會創造出的故事。陳寅恪在《清談誤國》中提出,先有「七賢」後有「竹林」,東晉士人受到佛教「格義」學風影響,取佛經中「竹林精舍」之名和《論語》中「作者七人」的說法,融合出「竹林七賢」一說。
  • 竹林七賢之首嵇康
    作為竹林七賢之首,嵇康一定有著不同於尋常人的特別之處,首先她長得很好看,現在我們經常誇一個人長得帥,總會說她貌若潘安,潘安在歷史上確實很好看,但是有比他更好看的人,畢竟作為後者,我們不能直接拿著古代的人進行比較,但是從記錄他們的歷史史書上,我們可以推斷出來。
  • 竹林七賢: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
    竹林七賢相聚於山陽,北望「天下之脊」,品味「天下之脊」的象徵意義,心中該會蕩起怎樣的漣漪?    以今之區劃而論,竹林七賢中的嵇康、劉伶來自安徽省宿州,王戎來自山東省臨沂,阮籍和阮鹹叔侄來自河南尉氏,山濤和向秀來自河南武陟,七人山水區隔,年齒相懸,既無舊誼,亦無姻親,原本毫無關係,是什麼原因促使他們相聚於山陽、共為竹林之遊呢?
  • 《江湖悠悠》竹林七賢怎麼通關 竹林七賢打法技巧分享
    導 讀 江湖悠悠竹林七賢怎麼打通關,白居易和王維怎麼打,李白和杜甫會掉落什麼材料,不妨詳細了解下九遊小編帶來的新內容吧
  • 關於「竹林七賢」的人設形象
    「揭秘」我們的「竹林七賢」是怎麼出爐的~~先欣賞古人筆下的竹林七賢,因為這條褲子感覺很搖滾,他衣服打的補丁也有點搖滾範——當然,這也是因為阮鹹出了名的窮,但窮不影響阮鹹用衣服表達態度嘛,補丁也要有設計感。
  • 西晉文化: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司馬氏在與曹氏集團鬥爭中得勝,意味著被曹氏抑制的門閥士族勢力抬頭。這些文人因為反對禮教、蔑視權貴,經常一起在山陽(今河南修武)竹林山水中飲酒清談,故稱「竹林七賢」。嵇康、阮籍生活在魏晉交替的政治動蕩年代。二人均崇尚老莊,不拘禮法,反對禮法名教。
  • 竹林七賢的洛陽往事
    竹林七賢的洛陽故事很精彩  一提到名士,大家很自然地就會想到魏晉,而魏晉名士的代表是竹林七賢。竹林七賢即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他們是一群「相逢於濁世、相守於天涯、相知於山水、相忘於江湖」的性情中人。  竹林七賢活動的場所主要有兩個:黃河以北的山陽(今焦作市)和黃河以南的洛陽。
  • 竹林七賢圖中的七賢你知道是誰嗎
    林七賢圖其實跟竹林其實並沒所有什麼關係。竹林七賢圖是模印磚畫,在1960年,西善橋宮山南朝大墓中發現《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上面出現了5株銀杏樹,2株垂柳,1株槐樹,1株松樹,只有1株是闊葉竹。那為什麼叫做竹林七賢圖呢?竹林是一個比喻,它象徵這志存高遠,淡泊明志。
  • 竹林七賢七賢橋
    七賢橋,位於紹興市柯橋區福全街道梅峰村七賢橋自然村北,東西向單孔石樑橋。在古代水上交通發達的時候, 「七賢橋」是十分有名的。可是現的七賢橋已經過整修,橋梁已是鋼筋水泥梁了,東西兩邊的石階已改為水泥斜坡,橋墩似乎很少有「原裝」 的石料了。
  • 「竹林七賢」都有哪七賢,建安七子又是哪七子
    竹林七賢「竹林七賢」是指魏晉時期的七位名人,他們喜歡在竹林間飲酒作樂。毫無疑問,他們是那個時代的精神領袖,他們性格灑脫,又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所以在那個時代,他們深受大家的喜歡,所以時隔千年,我們仍能感受到當時一個個精神領袖的異樣風採。
  • 竹林七賢介紹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後與地名竹林合稱。七人是當時玄學的代表人物,雖然他們的思想傾向不同,但其作品都揭露和諷刺司馬朝廷的虛偽,最後因與成取代之勢的司馬氏集團持不合作態度而被不容導致分崩離析。
  • 竹林七賢愛時尚
    說起時尚這回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解。今兒其他不談,但講一個事——捉蝨子。在現代人看來,捉蝨子這事著實是不愛乾淨的體現,這得多長時間不洗澡才能長蝨子。其實啊,放在魏晉時期,這可不是一般老百姓能玩得起的時尚。
  • 和竹林七賢的王戎又有什麼關係?
    說起竹林七賢,我們都知道這是東晉比較有個性且非常有才華的幾個人,那麼在竹林七賢中有這麼一個叫王戎的,說起他估計大家都知道,但是他和「賣李鑽核」這個成語又是什麼關係呢,大家想知道嗎?不妨跟隨小編的步伐一起去看看吧。
  • 行事荒誕,消極避世,竹林七賢都是什麼人生結局
    竹林七賢是指中國魏晉時期的七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因為他們經常在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因此得名「竹林七賢」。竹林七賢行事荒誕不羈,不受禮教拘束,他們消極避世,每日飲酒、服藥、麻醉自我,他們能被世人銘記大多是依靠傑出的文學藝術成就。 嵇康是「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嵇康是曹魏宗室的女婿,對於公然篡位的司馬一族素有恩怨,因而隱居不仕,屢拒為官。嵇康工詩善文,其作品風格清峻,對後世的風氣有著巨大影響。
  • 東晉之後無士子,竹林之中有七賢!
    ▲ 竹林七賢 清·施楨(1875-1946)三國時期曹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常聚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修武一帶)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謂竹林七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