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竹林七賢」的時代產生了那麼多有影響的書法家?

2020-12-06 皮和正

歷史上著名的竹林七賢,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政治急劇變化的時代,時間雖然不長,但是卻跨越了三國、曹魏、西晉。而有些書法家,還經歷了東晉的建立。

從書法來說,正是所謂的「魏晉風度」形成的一個時代,所以也產生了許多著名書法家。

而「竹林七賢」本身與書法家關係不是很大

我們不妨看看這一時代都是有哪些影響後世的重要書法家。

據東晉書法家王獻之的外甥羊欣《採古來能書人名》記載。

在「竹林七賢」稍前的書法家有,衛覬、索靖(239—303)、陸機(261—303)、皇象、杜畿等,與「竹林七賢」同時代稍後的書法家有李式、衛夫人(272—349)、王敦、王導、王恬,還有王導的兒子王珣、王珉。

這麼壯大的書法隊伍,真的是歷史上的輝煌了。

為什麼魏晉「竹林七賢」時代很多書法家?

兩個原因吧。

第一,中國書法正在經歷漢末以後的隸書革新

隸書是中國書法史上,一次重要的書法變革,書法史上叫「隸變」,隸變徹底改變了篆書的書寫方式。變得筆畫豐富,結字便易,具有一定的書寫抒情色彩,是一次書寫解放。從漢代開始,隸書實實在在的成為大眾書寫了。

但是,隸書是不是最便易的書寫形式?

東漢以來就有不同的新寫法,例如草書的出現。但是,草書不太容易辨認。於是在隸書的基礎上,逐漸探索更好的書寫方法,這就是楷書。

目前所能知道的最早的楷書,出現在三國晚期。

鍾繇是這種書法的代表人物。

所以,在竹林七賢時代的貴族階層裡,比較流行鍾繇的書法風格。

南朝羊欣所錄的書法家,都是鍾繇這一風格流派的書法家。

當時,也不叫「楷書」,而是傳統的名稱隸書。

這種新書法的出現,絕不是偶然的,而是在書寫實踐中新的更高要求。

我們知道,中國的漢字寫起來不是很快。從篆書到隸書就是一個書寫加快的過程。

但是,似乎隸書還可以更快、更漂亮一些,所以,書法家們就會探索新的書寫形式。

從實踐經驗來看,鍾繇的這種書法,顯然比隸書要好寫一些,視覺也更加清爽一些,所以,就會成為一種新的書法流派。

第二,政治混亂黑暗,知識分子的消遣方式之一

魏晉時代是一個陰謀多變的時代。皇帝昏庸腐朽,導致曹魏政權不能長久,新的司馬氏政權,也是昏庸黑暗。所以,正直的知識分子,與統治集團貌合神離,無所大志,除了清談,喝酒,走訪朋友,就是自娛自樂了。

書法就是可以自娛自樂的一種文化方式。例如王導,就是當時最大的收藏家,他擁有鍾繇的書法真跡多種,吸引了不是貴族弟子對書法的愛好。

王導的侄子王羲之就經常借閱王導的書法收藏。據說,鍾繇著名的《宣示表》,就一直借在王羲之手中,反覆學習臨摹。可能,王羲之臨摹了很多本《宣示表》,所以,據說現在,我們看到的《宣示表》已經不是鍾繇的真跡刻本,而是王羲之的臨摹本了。

而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也不是等閒之輩,她出生在一個有書法傳統的衛覬世家。

正是這些大書法家的巨大影響,開創了魏晉書法的新氣象,特別是產生了以王羲之為代表的鐘王書法體系。

第三,我們說說鐘王書法體系只是晉代的一個風格流派

據中國書法史的傳統說法,魏晉書法,就是鐘王書法。

這個書法有很大的誤導性。

如果我們從王羲之書法體系來說,魏晉書法,就是王羲之和鍾繇的天下,這個是沒有錯的。

但是,從書法現實生態來說,王羲之時代,基本上仍然是隸書時代。

王羲之這個書法流派,是貴族書法體系中的一支代表。大量的晉代書法家,不論是「竹林七賢」時代,還是王羲之時代的貴族平民,他們都還在用隸書書寫漢字。

不過東晉時代的隸書風格,「楷書」和「魏碑」的味道也非常突出了。

相關焦點

  • 竹林七賢對現在有什麼影響?
    「竹林七賢」是指東漢滅亡後,魏晉時期名士集團裡的七位文人,他們分別是:阮籍、嵇康、阮鹹、王戎、山濤、劉伶、向秀。他們生活的時代基本是曹魏政權開始受到司馬家族威脅並面臨改朝換代的時期。當時很多名士為避禍而不問時政,「七賢」就是在竹林中飲酒賦詩、不問朝政而自得其樂。
  • 竹林七賢: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
    除了《晉書·阮籍傳》所說的「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這樣一個眾所周知的政治原因外,七賢相聚於山陽,共遊於竹林,還有其特定的社會文化原因,概括起來有以下三點。    雖然後人對竹林七賢的人生態度和處世方式多所批評,雖然很多人並不欣賞竹林七賢的所作所為,但竹林名士風流卻愈扇愈熾,流及百代,並逐漸演化成為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只要一提及魏晉,人們就會很自然地想起竹林七賢,想起他們的人生態度和處世方式,想起一個時代的名士風流。
  • 「竹林七賢」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的生活態度,影響了一個時代
    而在春秋戰國之後不久的時期中,有一個朝代短暫卻足夠令人印象深刻,它不僅奠定了隋唐時期的繁華,也創造對於文學的承前啟後,這個朝代便是魏晉時期,在這個時期的人不僅思想開放,開創了一種新的詠詩方式,並且具有對於文學的創造性,而在這些人中最富盛名的莫過於"竹林七賢"為代表,在竹林七賢存在的時代,又被成為"竹林時期",而今天便要說的是"竹林七賢
  • 竹林七賢愛時尚
    魏晉時期,只有那些名士才能有如此的雅趣——在寬袍子裡捉蝨子。竹林七賢(圖片來自網絡)試想一下這種場景,一夥子讀書人,穿著長袍坐在竹林裡,一個個葛優躺靠在石頭上,一手端著酒杯,一手伸進自己的長袍裡上下求索著捉蝨子,嘴裡哼著不知名的小曲兒,就是這個feel 倍爽~您別笑出聲
  • 竹林七賢,竟然跟竹林沒關係?
    看過國家寶藏吧,其中南京博物院的一件藏品「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描繪了風流倜儻的魏晉第一男子天團——竹林七賢。這件磚畫全長480cm,高88cm,由300多塊墓磚組成,是現存最早的竹林七賢人物組圖。關於竹林七賢,大家知多少?一直以來,你可能誤會了「竹林七賢」。
  • 關於「竹林七賢」的人設形象
    「竹林七賢」中,嵇康最難畫,因為他是史上最大帥哥之一。「龍章鳳質,土木形骸」,會打鐵,估計是個肌肉男,又說他是人中之龍,想來意蘊著那個時代難得的陽剛之氣。翻了蠻多資料,例如魏晉時流行的丫髻,好幾個小坨坨,其實蠻搖滾的,但少了點疏朗超脫,後來看到敦煌壁畫上某個飛天拖著細飄帶,感覺阮鹹頭髮就得有這樣的飄逸。
  • 竹林七賢新解:竹林七賢的唯一一次集體聚會,是在什麼時候?
    經過幾日的跋涉,竹林天團的兄弟們依次趕到了相聚的地點故事到這裡也要說完了終於相聚的他們在竹林推杯換盞,縱情暢聊直到天黑仍不願散去那麼,我們回過頭來講一講,為什麼會選擇這樣一組人物,選擇公元248年這個時間點作為這個故事的基礎。
  • 宋詞中的竹林七賢的形象有哪些,在當時有什麼影響?
    導語:宋詞中的竹林七賢的形象有哪些,在當時有什麼影響?七人經常聚於竹林下,談論老莊,醉酒酣歌,他們放誕不羈、飲酒避世的言行,給魏晉名士的曠達不羈增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歷史文化名人的竹林七賢,在宋詞裡也多次被提及,多表達對七賢飲酒賞竹的高雅情懷的羨慕。在宋詞裡涉及竹林七賢的詞作有96首。嗜酒可以說是這七人的共同特徵,同樣,在這96首詞裡有44首詞和酒有關,這就涉及到中國自古以來的酒文化,或者可以說是醉酒文化。歷代文士一般對酒都情有獨鍾。醉鄉類似於陶淵明創造的世外桃源,但醉鄉中人不食五穀,無七情六慾,類似於仙人。
  • 竹林七賢之首嵇康
    作為竹林七賢之首,嵇康一定有著不同於尋常人的特別之處,首先她長得很好看,現在我們經常誇一個人長得帥,總會說她貌若潘安,潘安在歷史上確實很好看,但是有比他更好看的人,畢竟作為後者,我們不能直接拿著古代的人進行比較,但是從記錄他們的歷史史書上,我們可以推斷出來。
  • 竹林七賢,真實與想像
    直到上世紀40年代,這段從古至今流傳的「七賢」歷史首次引發真實性的考量。學術大家陳寅恪先生發出新論,認為「竹林七賢」並非歷史實錄,而是後人附會創造出的故事。陳寅恪在《清談誤國》中提出,先有「七賢」後有「竹林」,東晉士人受到佛教「格義」學風影響,取佛經中「竹林精舍」之名和《論語》中「作者七人」的說法,融合出「竹林七賢」一說。
  • 謝安為什麼說竹林七賢的故事是自己瞎說的呢?這是真實存在的嗎?
    此外,評論這個故事的名士庾亮,來自東晉時期的名望族——潁川庾氏,因當時的「江州之爭」和王戎出身的琅琊王氏相互對立,加上他僅對「竹林七賢」有王戎參與的部分懷疑,其意在藉此抵制和削弱政敵琅琊王氏的政治影響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庾亮否定「竹林七賢」的言論並無多少說服力。
  • 竹林七賢圖中的七賢你知道是誰嗎
    林七賢圖其實跟竹林其實並沒所有什麼關係。竹林七賢圖是模印磚畫,在1960年,西善橋宮山南朝大墓中發現《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上面出現了5株銀杏樹,2株垂柳,1株槐樹,1株松樹,只有1株是闊葉竹。那為什麼叫做竹林七賢圖呢?竹林是一個比喻,它象徵這志存高遠,淡泊明志。
  • 「竹林七賢」磚畫為南博鎮館之寶 畫上為何沒「竹林」?
    「竹林七賢」磚畫到底是什麼?「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用術語說,就是磚印壁畫,是一種帶有鮮明六朝地域特色與時代特徵的墓葬裝飾藝術。南京發現的西晉、東晉墓中,古墓牆壁上的裝飾,常見的是單體畫像磚。也就是一塊磚的側面是一幅獨立的畫面。這一局面在東晉時期被打破,出現了多塊模印紋飾磚組合起來表現一幅畫面的新形式,也就是「磚印壁畫」,到南朝風行一時。
  • 「竹林七賢」到底怪在哪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後與地名竹林合稱。
  • 「竹林七賢」嵇康究竟是怎樣的文人雅士?為何最後落得如此下場!
    在中國歷史上每個時代都有自己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標籤,提起晉朝文化往往會與一個詞相聯繫,那就是「魏晉風度」。所謂「魏晉風度」主要是指以「竹林七賢」這個人物群體為核心他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人們所推崇的處事原則與精神狀態。
  • 第11篇:茶道典故竹林七賢
    在當時就有一些人看透了官場,不願做官,為了逃避痛苦的現實世界,寧願隱居山林,與青山綠水為伴,超脫塵世的羈絆。他們這些人就是魏晉年間廣為人們評說的「竹林七賢」。一千多年來,人們對於「竹林七賢」的言行褒貶不一,但是都不可否認他們曾對我國的文學、哲學及封建世人的行為準則產生過重大影響。在他們的詩文集中經常表現著對魏晉時期政治黑暗的強霸不滿,另一方面則是對清新自由的社會人生的渴望與追求。
  • 世說竹林七賢(上)
    中國歷史上,說到最強男團,我認為是「竹林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劉伶、阮鹹、向秀、王戎,七人經常在雲臺山的竹林裡,飲酒作樂,嗑藥清談,賦詩作詞,成為中國文化特有的象徵符號。竹林七賢,要顏值有顏值,要才華有才華,要富貴有富貴,要官職有官職,最強男團沒毛病。
  • 「竹林七賢」都有哪七賢,建安七子又是哪七子
    竹林七賢「竹林七賢」是指魏晉時期的七位名人,他們喜歡在竹林間飲酒作樂。毫無疑問,他們是那個時代的精神領袖,他們性格灑脫,又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所以在那個時代,他們深受大家的喜歡,所以時隔千年,我們仍能感受到當時一個個精神領袖的異樣風採。
  • 不說不知道「竹林七賢畫」暗藏的秘密
    南京博物院,與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號稱中國三大博物院;這三大博物院,都有令人嘆為觀止的頂級藏品,南京博物院,國寶級的文物就有10件,鎮館之寶更遑論一兩件,而是多達18件。這18件寶貝,大多有出國經歷,但其中又有一件因為過於珍貴被國家文物局明令禁止出境展覽,那就是國寶級文物「竹林七賢磚畫」。
  • 漢橋話畫:孫位《高逸圖》與「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的產生與當時的歷史背景有著緊密的聯繫,在三國末期魏晉交替的這個時代,政治黑暗且戰爭不斷,著名的「曹馬之爭」直接促使竹林七賢走到了一起。曹魏末西晉初,曹叡駕崩後的正始年間,朝廷危機重重,司馬氏集團和曹氏集團為奪取皇位的鬥爭已暗中湧動,異常激烈,社會處於動蕩時期,文士們不僅無法施展才華,而且時時擔憂性命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