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是山西省下轄地級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位於山西省西南部,東倚太嶽,與長治、晉城為鄰;西臨黃河,與陝西延安、渭南隔河相望;北起韓信嶺,與晉中、呂梁毗連;南與運城市接壤,因地處汾水之濱而得名;地處半乾旱、半溼潤季風氣候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期;轄1個市轄區、14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
臨汾市歷史悠久,是華夏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和黃河文明的搖籃,有「華夏第一都」之稱;該市是華北地區重要的糧棉生產基地,盛產小麥、棉花等,素有「棉麥之鄉」和「膏腴之地」美譽;該市已形成多元產業體系,是山西省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市自然資源豐富,是中國三大優質主焦煤基地之一;該市非物質文化種類繁多,有蒲州梆子、威風鑼鼓等多種民間藝術形式,被譽為「梅花之鄉」、「剪紙之鄉」和「鑼鼓之鄉」。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
位於山西省洪洞縣,是全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唯一民祭聖地,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大槐樹祭祖習俗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景區分為「移民古蹟區」、「祭祖活動區」、「民俗遊覽區」和「汾河生態區」四大主題區域,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樹、千年槐根、祭祖堂、廣濟寺、石經幢、移民浮雕圖、中華姓氏苑等60餘處風景文化景點 。
從明洪武3年至永樂15年,近50年的時間裡大槐樹下就發生大規模官方移民18次,主要遷往京、冀、豫、魯、皖、蘇等18個省,500多個縣市。經過六百年的輾轉遷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樹移民的後裔。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早已在炎黃子孫心中深深紮下了認祖歸宗之根,被當作「家」、稱作「祖」、看作「根」。
明朝洪武、永樂年間的大移民,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範圍最廣、有組織、有計劃的一次遷徙。這對恢復生產、增加人口、發展經濟、開發邊疆、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遷徙長達50年之久,涉及1230個姓氏,由這裡遷往各地的移民後裔,數以億計 。
雲丘山風景區
位於山西省臨汾市鄉寧縣,地處呂梁山與汾渭地塹交匯處,總面積210平方公裡,主開發景區面積為35平方公裡。雲丘山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和石山森林環境形成了各種奇峰異景,可謂是「千峰競秀,萬壑崢嶸」。雲丘山不僅自然景觀奇特,而且文化底蘊深厚,是幾千年來道家仙士的常遊之所。
雲丘山峰嶺疊翠,景色秀麗。崇山、險峰、奇石、飛瀑、溝塹、清泉、雲海等自然景觀享之不盡,享有「姑射最秀峰巔」、「河汾第一名勝」的美譽。雲丘山內動植物品種多達2700多種,各類珍稀古樹、藥材遍布山中,是難得的自然基因寶庫,同時也是眾多國家級珍稀物種的源生地。
雲丘山承載著厚重的人文資源與文化底蘊。雲丘山的文化脈絡可追溯至遠古文明,相傳伏羲、女媧在此繁育華夏子孫;羲和觀天測地在此訂立二十四節氣;后稷在此傳承農耕技藝,中原農耕文明由斯肇始。
著名景點:五龍宮,塔爾坡古村,雲丘書院,多寶靈巖寺
華門
位於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堯都大道,堯廟廣場的西面,錦悅城東南側。臨汾華門是一座華夏文明紀念碑,由太原理工大學的趙建彬老師設計,建於2002年,華門3年建成,位於堯都旅遊區中心,佔地150畝。
華門由基座、主門及門樓三部分構成,主體工程包括大臺階、裙房、主門、閣樓4部分,地下二層,地上7層,總高50米,長80米,寬40米,建築面積2.2萬餘平方米,總投資5000萬元。華門博彩「門」建築精華,集歷史紀念和遊覽觀光於一體,正面三門矗立,象徵堯、舜、禹三帝。主門高達18米,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門,主門以剛剛開啟的形式,象徵堯帝開啟中華文明之門。
華門內部以豐富的文化內涵展示了華夏文明和民族文化,並以「源遠流長、門開國盛、堯天舜日、東方巨龍、連環九鼎、天下巨聯、登高望遠、華門飛願、名門博覽、華門之夜」等十大景觀而著稱。雄居世界第一,在建築規模和高度上堪稱「天下第一門」。 設計師為太原理工大學的趙建彬導師。
主要景點: 東方巨龍 連環九鼎 天下巨聯 民族之魂 登高望遠 光門耀祖
本期小編就帶大家到這裡,有什麼問題可以關注並留言告訴小編哦。
今年疫情還未完全過去,出行還是記得帶好口罩,少聚集人多的地方,市內遊也是不錯的。
以上圖文多為網點整合資料,若與現實不符,還請告知更改,後面將會視頻vlog詳解。
對於愛旅遊的朋友們,旅遊攻略就找小編,小編帶你上高速,跟著小編不迷路,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