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嬰幫,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雖然現在是男女平等的社會,但是有些人還有著「養兒防老」的觀念,覺得女兒將來早晚要嫁人,還是兒子靠得住,王大媽就是典型代表。
劉大媽育有一子一女,一直堅信「養兒防老」的她,從生下兒子就非常偏心。把好吃的食物都留著給兒子。為了供兒子上大學,初中她就讓女兒輟學去工廠打工掙錢。目的是希望兒子 將來有出息,好給自己養老。
兒子成家立業後,劉大媽原本以為自己可以跟著享福,但兒子卻嫌棄她年老不中用,說家裡沒空房了,把她送進了養老院。起初兒子每個星期還會來看望,時間久了再也沒來過。相反女兒每周都會帶著水果和營養品來看望她,也提過讓她回家住,但是內疚的劉大媽怎麼好意思麻煩女兒呢。
現如今,70歲的劉大媽坐在養老院中逢人就哭訴:「晚年才悔悟,生男生女真的不同,本以為養兒防老,結果養了個白眼狼,還是女兒好啊」。
「養兒防老」這個觀念在劉大媽住進養老院後徹底打破,後悔之前對女兒的所作所為,但是時間無法重置。養老與孩子的性別沒有關係,不要因為陳舊的觀念影響孩子的發展,想要孩子養老,家長要做到這幾點建議。
01公平對待子女,摒棄糟粕觀念
首先父母要樹立男女平等的觀念。子女是否給自己養老,不是取決於孩子的性別,而是取決於孩子的道德心。一個男孩子如果沒有感恩的心,不孝順父母,「養兒防老」這句話沒有任何的價值;相反,如果女孩善良有一顆感恩的心,懂得孝順照顧父母,那麼養女也可以防老。
其次,公平對待每個孩子。孩子的心是敏感的,父母對哪個孩子略有偏頗,孩子可以感覺到。被偏愛的孩子有恃無恐,甚至會覺得理所當然;而被父母疏忽的孩子,內心會變得脆弱,對待親情既渴望又冷漠,為了避免受傷,他們會選擇遠離親情。
02做孩子的榜樣,學會感恩
子女是否養老,一方面基於親情倫理,另一方面基於孩子的道德觀。孩子道德的形成是潛移默化的,無法用試卷、文字表達出來。榜樣的作用對孩子道德的形成至關重要,孝順這方面的道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如果父母對待老人溫順有禮,尊敬有加,那麼孩子也會對自己如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鏡子,想要孩子孝順自己,父母就要感恩爸媽。
03立足當下發展,教育為先
有些父母經常對孩子說:「我對你這麼好,你長大要孝順我」,這樣會給孩子一個誤導:爸爸媽媽對我好是有條件的,這種愛會使孩子感到不解甚至有壓力。孩子的想法簡單,你對我好我也會對你好。
所以與其將「養老」掛在嘴邊,不如把握好孩子發展的過程,將孩子教育成一個懂得感恩、善良的人。可以通過給孩子講道德故事或者做義工等活動,讓孩子耳濡目染,懂得自己有義務、有責任照顧父母。家長也要關愛孩子,這樣孩子才會愛自己。
比起「養兒防老」這種陳舊的思想,用心教育、愛孩子才是最重要的,有一個懂得感恩、孝順的孩子自然不用擔心養老的問題。
我是幫媽,一名高級育嬰師,私信「育兒」,幫您解答帶娃路上的困擾~
(配圖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