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 「外冷內熱」的香港女特首

2021-01-07 上觀

灣仔,香港島一個著名的老街區。林鄭月娥從出生到21歲,一直住在灣仔,讀書也在灣仔。幾十年後的2017年3月26日,同樣在灣仔的會展中心,她當選為香港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在近1200位選舉委員中,她得到777票。她在勝選感言中說,自己將懷著謙卑的心情與730萬香港市民「開始新的一段同行」,並將竭盡所能維護「一國兩制 」、堅守香港的核心價值。

 

2017年3月26日,林鄭月娥(中)當選香港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

 

努力了解不同人群的訴求

 

2017年春的香港特首選舉可謂戰況激烈。林鄭月娥宣布參選後,不急於起草政綱,而是聆聽社會各界的意見。她堅持見完38個界別的選委、做了近100場「心談」、12場座談會,希望了解不同人群的訴求。

 

她的政綱響應了社會最迫切的民生問題︰置業難、吃飯貴、車費貴,一一提出建議,嘗試解決。在最能反映管治能力的政策辯論場合,她從容應對,敢言敢辯,香港媒體用「熟書」來形容。

 

林鄭月娥的競選工作開始得較晚。但她把握好每一步,在提名階段獲得579張提名票,高票「入閘」。有人不斷製造謠言,對她醜化和抹黑。林鄭月娥和她的團隊作出了有力回擊。不少選委也為她講公道話:「我們根據與林鄭月娥的接觸和對她工作能力的了解,並對照中央提出的條件,確信她是最適當人選後,才選擇了她。」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譚惠珠說,香港回歸20年產生了首位女特首人選,「在我們的歷史上寫下燦爛的一頁」。

 

香港政治風波不斷,社會撕裂嚴重。林鄭月娥主張放下歧見,先解決分歧較少的民生問題,藉此重建互信。她在勝選後的記者會上說,首要任務是團結社會,包括改善行政、立法關係,她會邀請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就共同關心的議題坐下來談,「讓社會撕裂慢慢得到修補」。她表示在組班子時,會不論派別廣納賢能,用人唯才。

2017年2月,林鄭月娥在香港接受媒體採訪

 

性格深受母親的影響

林鄭月娥祖籍浙江舟山,父親是上海移民來的小生意人,母親生於香港。林鄭月娥排行第四,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一個弟弟。全家住在告士打道的舊唐樓(無電梯的老式樓宇),幾家人合住一個大單元。

 

林鄭月娥曾說,自己的性格深受母親的影響。母親操持著一大家子的起居飲食,祖母、外祖母、父親相繼中風,也是母親負責照料,任勞任怨。雖然母親沒有學歷,但她堅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女兒找所好學校。林鄭月娥因母親的努力而進入灣仔一所條件較好且樂於招收中下階層子女的教會學校讀書,度過了10多年求學時光。

 

林鄭月娥從小不在物質生活上羨慕他人,覺得「每晚洗澡有熱水就好開心」。放學回家後,她經常站在雙層床的下層,把上層當作書桌做功課。在灣仔上學,她幾乎年年考第一,只有一次期中考了第四名,她覺得是相當大的挫折,回家大哭。

 

1988年,林鄭月娥在美國華盛頓環保部門實習時留影

林鄭月娥的中學同學孫慧筠說:「她外冷內熱,不大擅於交際,凡事直話直說,倒是個願意做事的人,不管你找她幫什麼忙,只要不違反她的做人原則,都會盡力幫你。」她高中時的校長李永援說:「她是負責任的風紀(負責協助老師管理秩序的學生),比同齡學生成熟,辦事細心而思想縝密。當她沉思或表達意見時,表情可能有點嚴肅。」

 

林鄭月娥在中六時是副總領袖生,中七是總領袖生。李永援回憶:「這個女孩逐漸顯露領導才華,但她從不會把自己的要求強加於他人,而是以身作則。每件工作她都細心處理,執行力很強。」

 

「硬淨」而又「好打得」

1980年從香港大學畢業後,林鄭月娥入職政府,成為政務主任,先後執掌社會福利署、發展局、政務司等多個決策機構,擁有全面的政府經驗。

 

港人常用兩個粵語詞彙概括她:「硬淨」和「好打得」。一個指的是她夠堅強、有原則;一個指的是她敢擔當、能任事,而且始終如一。她在擔任問責官員期間,處理違建、國民教育、政改、社會福利、內地事務等問題,都能迎難而上。

 

2007年,林鄭月娥擔任發展局局長,剛上任便遇到皇后碼頭拆遷。這是香港中區填海工程項目。儘管政府許諾會覓地重建,但部分民間團體認為拆遷將摧毀香港人的集體記憶,組織策劃了一連串論壇、靜坐和絕食活動,甚至引發警民衝突。

 

「如果這次對話是要政府或我本人承諾『不遷不拆』皇后碼頭才可以進行的話,對不起,我做不到。」在皇后碼頭,穿著T恤衫的林鄭月娥隻身面對示威者,用兩個多小時反覆解釋皇后碼頭清拆的合法性以及工程延誤的嚴重後果。經過真誠溝通,皇后碼頭拆遷難題最終得以解決。

 

前幾年,香港特區政府曾出手嚴打市區和新界的違章建築,一度觸發鄉紳及原居民不滿。作為發展局主官,林鄭月娥面對村民「血債血償」「革命一定要流血」等語言威嚇,甚至火燒「林門鄭氏」紙人的迷信詛咒,仍拒絕為違章建築開綠燈。

 

香港坊間還流傳著一個故事,2011年6月,林鄭月娥帶領一行人檢查市容,走到麥當勞道時,發現時任特首曾蔭權住房的外廊玻璃嵌板圍封沒辦理申報手續,屬違章建築。她一臉嚴肅,叩響了門鈴,把一封勸喻信送到曾蔭權手上,限30天內拆除。曾宅很快拆除了違建。

身為政治人物,關鍵時刻還要看擔當。

 

在香港政治體制改革中,林鄭月娥擔任政改方案三人小組成員,20多個月的時間裡,堅持依法辦事、尋求共識,承擔了巨大的壓力。

 

發生在2014年的非法「佔中」事件,使中環陷入混亂。作為政務司長的林鄭月娥率領官員直面佔中人士,與反對派大佬及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代表進行對話,直言不諱地批評「佔中」。她說:「將市民福祉當作對話籌碼,不符合公眾利益,不符合現實需要,不符合政治倫理,以『佔中』威迫我們接受其方案,不會達到目的!」

 

非法「佔中」最終以失敗收場。林鄭月娥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和務實幹練的風格深入人心。

 

力主借力國家,發展香港

林鄭月娥曾表示,大學畢業後找工作,沒有申請過私人機構職位,加入政府是她「人生另一個轉折點」,為的是有機會「服務市民,關顧基層」。

 

在36年的公務員生涯中,她曾三度被派往外國學習及工作。1988年拿到獎學金到美國華盛頓實習,她選擇了環保部門。當時,美國有不少法案因商界的反對而困難重重。這使她明白政府要有效施政、服務市民,平衡各方利益至關重要。

 

她兼任香港扶貧委員會主席這幾年,推出了「長者生活津貼」「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尤其是首次公布官方「貧窮線」,在香港是「破天荒」的舉措,讓政府全面了解香港貧窮人口情況,制定對策,繼而大增社會福利投入,使貧困率下降。

 

非典期間,299名港人失去生命,數十名兒童失去父母。時任社會福利署署長的林鄭月娥很難過,與好友羅範椒芬、李麗娟、陳馮富珍一起成立了「護幼教育基金」,3個月內籌得款項8000萬港元,用來幫助、支持這些孩子。

 

與許多公務員一樣,林鄭月娥也是從港英時代一路走來的。但她從世界大勢、國家發展的高度看香港,力主借力國家,發展香港。她處理過汶川大地震災後重建、粵港合作,以及在落馬洲河套區成立創新科技園等工作,都很出色。

女強人也是小女人?

一邊要處理政治、政務上的複雜棘手問題,一邊要與柴米油鹽打交道,作為女人、妻子和兩個兒子的母親,林鄭月娥表現出女性的柔情。

林鄭月娥的長子林節思回憶說,自他和弟弟出生以來,母親總是在為他們擔憂:「她擔憂我們的成長,照顧我們親力親為,從沒聘請傭人。為了爭取多陪伴我們,那段時間甚至沒有和父親去看過一場電影。」

 

2003年,林鄭月娥升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這是首長級職位。但在半年內,她主動申請調任香港駐倫敦經貿辦事處處長,職位也下降兩級,原因是為了在兒子成長的關鍵期多照顧、管教孩子。林節思說:「我上中學時她在政府出任高職,算是半個公眾人物,偶爾會見報,同學們常以此取笑和攻擊我。那時年少氣盛,總會跟他們吵架,在學校無心學習,還把壞脾氣帶回家。母親擔憂我的情緒,作出一個重大決定,主動向政府提出降職調至倫敦,帶全家到英國生活。在那邊我得以專心求學,拓展了我的視野和胸襟。」

 

回憶母親參加競選特首後的情形,林節思說:「她除了熱愛家庭,也深愛生於斯長於斯的香港,相信她會盡力守護和帶領這座城市,就像她曾守護和帶領當年那個躁動不安、迷失的我。」

 

林鄭月娥一家四口同框。左一為林兆波,右二為林節思

 

丈夫林兆波給予林鄭月娥的支持更讓她感動。2012年林鄭月娥曾稱「差不多到時間」該離開官場了,但最後被丈夫說服,回心轉意,出任政務司長。林鄭月娥說:「事實上,我每一次的決定都會問他,其實我也只是個小女人。」

她和丈夫的結緣也曾是一段佳話。1982年,她獲保送到英國進修,一次騎單車意外受傷,需住院一個月,還上了當地報紙。當時在劍橋大學讀博士的林兆波看到報導後,聯絡幾名香港學生前往探望。林鄭月娥完成學業先回港,兩人靠鴻雁往來。這是她的初戀,1984年,他倆在香港結婚。

 

去年6月,林鄭月娥在電臺接受採訪時敞開心扉。她說出任政務司司長後,丈夫不在身旁陪伴,也會感到孤獨,「看電視時找人說兩句都沒有」。林鄭月娥曾說,她也有軟弱的時候,會要求丈夫從外地回香港,讓她有個肩膀可以依靠。

 

在勝選後的記者會上,林兆波、林節思父子身著西裝站在林鄭月娥兩側。林鄭月娥過去一直慨嘆沒有時間陪伴家人,如今仕途上更上一層樓,被問到如何兼顧家庭及特首的工作時,她說:「我先生……我先生等了我好久。」

 

她坦言,自己原計劃在本屆政府任滿之後退休,與丈夫到英國住段時間,「我們結婚32年,相聚一起的時間不是很多,甚至有人說不是很正常,擔心他有紅顏知己,所以……他為我犧牲了好多。對不起呀老公,你要繼續犧牲。」沉默寡言的林兆波接話:「我樂意為香港市民做出犧牲。」

 

(本文轉自人民網上海微信號;來源:環球人物,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曹立媛 編輯郵箱:shguancha@sina.com)

相關焦點

  • 香港第一位女特首,是這樣的林鄭月娥!
    2007年,嶄露頭角;逐步以果斷、堅強、「好打得」的作風,成為政壇新星;帶著73.8%的最高民望,進入梁振英領導下的港區政府;不懼處理一件又一件的棘手案子,「將個人的誠信和公信力押到現屆政府」……林鄭月娥,香港「鐵娘子」,香港回歸20年來,第一位女特首。
  • 當選第二天,香港候任特首林鄭月娥就忙開了……
    前日獲得777票選委支持的林鄭月娥一身紅色羊毛外套,搭配黑色間白色細紋的圍巾,開始了她作為侯任特首的第一天。 這一天,她頗忙碌。先是和現任特首梁振英晤面,緊接著又分別到訪終審法院和立法會。脫掉外套後的她,還在皇后大道、荃灣和沙田等地「落區(去各區與市民見面)」。身邊有記者問她,「以後你會不會每個月都落區?」 這位香港回歸祖國後的第五任女特首回答,「我希望比這還多。」
  • 香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提重啟政改 輿論:想選特首?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藍】香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出席論壇時提出七大「香港願景」,從法治自由、經濟發展談到培養青年,更主動提及重啟政改。一些香港輿論猜測,林鄭月娥可能是要競選下屆特首,所提願景體現了她的初步管治藍圖。林鄭月娥2日出席「民主思路」舉行的論壇並擔任主禮嘉賓。
  • 舟山籍「鐵娘子」林鄭月娥當選新一任香港特首
    林鄭月娥在香港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選舉中勝出!其得票已超過選舉條例規定的600張有效選票!3月14日,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林鄭月娥出席選舉論壇選委:她最符合我們對特首的期望據香港大公報:新一屆行政長官選舉26日舉行,多個政黨及不同界別的選委近日紛紛明確表態
  •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發聲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歡迎全國人大通過有關《決定》。據香港特區政府網站最新公報,對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以高票表決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作以下聲明:我歡迎全國人大通過有關《決定》。
  • 林鄭月娥當選第五任香港特首:香港回歸20年來第一位女特首
    「毫無懸念」香港,曾以金融自貿和娛樂時尚,成為財經和文藝媒體的寵兒。2014年「雨傘運動」和非法「佔中」以後,香港開始日益頻繁地出沒在世界媒體的政治版面。
  •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進京述職,這五個細節很意味深長
    12月16日,對香港來說,又一個重要的日子。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來北京述職,這也是香港修例風波以來,特區行政長官首次進京述職。根據新華社的報導,當天上午,總理聽取了她的匯報;當天下午,最高領導人又予以會見。
  •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7日視察天水圍區,探望駐守當區警員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7日視察天水圍區,探望駐守當區警員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天(7日)到達香港的天水圍區視察新公眾街市的選址和了解大圍街市的改善工程進展,併到訪天水圍警署了解警署設施受破壞情況、
  • 香港候任特首林鄭月娥:必須讓孩子產生國民身份認同
    【環球時報記者 範凌志】林鄭月娥在香港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選舉中以777票獲勝,並被國務院正式任命為第五任特首。回歸20周年前夕,即將上任的她接受了包括《環球時報》在內的多家媒體專訪,從過往從政經歷談到香港在「一帶一路」中的地位,直言「港獨」在香港是完全沒有出路的。
  • 林鄭月娥任內第一次,香港反對派議員滋事導致特首答問會取消
    【環球網綜合報導】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5日出席立法會質詢,但多名反對派議員在會議廳滋事,導致林鄭的問答環節取消。此次事件系林鄭就任特首之後首次發生,她事後對此表示可惜及遺憾,希望下次可以順利進行。
  • 香港區旗設計者何弢去世,特首林鄭月娥深切哀悼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設計香港區旗及區徽的著名建築師何弢(音同「濤」)離世,特首林鄭月娥表示深切哀悼。她說,何弢是著名建築師,在業界享負盛名,作品遍及海內外;他在設計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和區徽的工作中做出重要貢獻,作品成為香港回歸祖國後的標誌。
  • 香港首位女特首林鄭月娥:政治背後,我只是個小女人
    即將年滿60周歲的林鄭月娥,將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特首,也是香港史上首位女特首。在當選後的記者會上,林鄭月娥一襲素色套裝,和丈夫林兆波、長子林節思一同出席。在發言中,她說:「香港,我們共同的家。今日存在頗嚴重的撕裂和積累了很多鬱結。我的首要工作就是去修補撕裂和解開鬱結,團結大家向前看。對我來說,團結是要實實在在、一步一步建立起來。」
  • 怎麼稱呼女特首及其老公 為何絕不應該以「伉儷」稱呼?
    林鄭月娥成為香港首位女特首後,丈夫林兆波成為香港首位「第一先生」。林鄭早前曾提到丈夫十分抗拒這個稱呼,認為還是「行政長官配偶」比較好。那麼,在正式或官方場合,究竟應該如何稱呼林兆波呢?香港行政署發出的總務通告提出,正式場合宜用「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及她的丈夫林兆波博士」,但絕不應該以「伉儷」稱呼,因為不符合中國傳統。
  • 特首減薪 港府紓困丨香港一日
    一、特首減薪10%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周三宣布,將與3名司長、13名局長及特首辦主任一齊減薪10%,為期12個月,「與市民共渡時艱」。近日,特首辦在立法會回應財委會質詢時稱,「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2020至2021財年的薪金預算開支為港幣521萬元,較上一財年加薪12萬」,一時遭部分議員惡意曲解,被指疫情之下加薪「厚臉皮」。針對此事,林鄭月娥周三表示,加薪並非近期提出,而是去年7月1日根據通貨膨脹和機制改革作出的調整,「早已經立法會表決通過」。
  •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的硬氣,從何而來?
    近日,看到網上流傳的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的一個講話視頻,在佩服她的硬氣之餘,對她的好感增加了幾分。在視頻中,林鄭講了最近的形勢,解釋了疫情嚴重的形勢下,押後選舉的理由。
  • 鳳凰吳小莉專訪林鄭月娥,特首坦言因疫情寫信求援中央
    核心提示:有人說:2020年7月之前的,一年多的時間裡,香港經歷著回歸以來最為動蕩、極不太平的日子。從反修例風波,到之後發生的一系列社會暴力、騷亂事件,再到中美關係摩擦下,來自於美國對香港的制裁、香港的新冠疫情等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劫難」,一度讓部分的香港市民對這座城市的未來深感迷茫。2020年7月1日《香港國家安全法》生效之後,有香港市民說:經歷了多個暗夜的香港,終於迎來了破曉時的晨光。而在750萬港民的眼中,那個常常穿著旗袍現身公眾場合的特首林鄭月娥,如今再度回歸。
  • 香港特首林鄭發帖改用書面語,網友點讚「書同文」
    據文匯網報導,記者發現自11月下旬起,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發布社交媒體時改用書面語。林鄭月娥於5日凌晨發帖:「天文臺已發出入冬以來首個寒冷天氣警告,預計未來幾日天氣寒冷,希望長者朋友注意保暖,亦希望大家多關心身邊的人,特別是獨居長者,不管他們是否需要協助,你的問候都會讓他們暖在心頭。」
  • 林鄭月娥:香港不能吃老本,「母語」爭議是無風起浪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據《大公報》報導,5月3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出席立法會行政長官答問大會時表示,香港不能再「吃老本」、「等運到」,需鞏固提升香港優勢產業、開拓新經濟、增強對外聯繫、用好「一國兩制」以及中央對香港的支持這個獨特優勢。另外針對近期香港社會熱議的「母語」爭議問題,林鄭月娥駁斥稱這是「無風起浪」。
  • 香港反對派稱普通話不是母語 特首林鄭月娥回嗆:你很無聊
    林鄭月娥出席問答大會(港媒)據香港《文匯網》消息,5月3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出席立法會行政長官答問大會,回應特區醫院關切。早前,特區政府教育局網站刊文中認為,「香港漢族人的母語是漢語」,粵語只屬「地域變體」,故普通話才是「正規的語言教育」,該篇文章引起了香港社會熱議。在當天的答問會上,香港社福界邵家臻就此事向林鄭月娥提問,「粵語是不是香港人的母語」。
  • 香港特首探訪病毒檢測私營化驗所
    (抗擊新冠肺炎)香港特首探訪病毒檢測私營化驗所 中新社香港12月25日電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5日到訪五間協助特區政府推行新冠病毒檢測工作的私營化驗所,了解檢測工作的工序和流程、儀器和人手、每日檢測量和其他營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