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的維港多雲,微風拂面。前日獲得777票選委支持的林鄭月娥一身紅色羊毛外套,搭配黑色間白色細紋的圍巾,開始了她作為侯任特首的第一天。
這一天,她頗忙碌。先是和現任特首梁振英晤面,緊接著又分別到訪終審法院和立法會。脫掉外套後的她,還在皇后大道、荃灣和沙田等地「落區(去各區與市民見面)」。身邊有記者問她,「以後你會不會每個月都落區?」 這位香港回歸祖國後的第五任女特首回答,「我希望比這還多。」
我是一早從海南博鰲飛回香港的,才上車我就問從小生活生長在港島的司機對林鄭當選有何感想,「蠻OK啦,起碼比沒幹成什麼事的『薯片』要好。」在香港,人們習慣稱另一位參選者、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為「薯片」。
許多基層的香港市民都覺得,林鄭月娥的名字就和踏實肯幹劃等號。在她的辦公室中,掛著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寫的一幅字「貞觀幹事」,或許正是她一步一腳印走來的最好寫照。
林鄭月娥27日的言行,讓我想起特區第一任特首董建華先生當選的景象。1996年12月11日,59歲的董建華先生當選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當時香港的幾家電視臺隨機採訪市民,有人說他好仁藹,形象好,希望能給回歸後的香港注入仁慈和藹之風。印象最深的是有市民說,董先生好眼力,格外重視香港的教育和住房問題,他當選是眾望所歸。
就在27日,林鄭月娥遇到了一個還在上學的小女孩。從小在唐樓(香港舊城區舊式樓房,與洋樓相對)生活的侯任特首問她,「你希不希望多一些圖書館啊?」小女孩說想。林鄭月娥回答了四個字,「好,我記住。」
有人用「女媧補天」來形容林鄭月娥面對的社會撕裂。香港這幾年的一個怪現象是,長久為傲的法治居然也不彰,甚至解決不了社會問題。許多激進的民主派將社會問題無限地政治化,林鄭月娥身上的擔子其實很不輕。
她首先要修補行政和立法之間的關係。她在立法會中表態,雖然特區政府三司十二局的架構有改善空間,但她不急於改革。此外,她還要看重和各個團體的意見溝通交流。
其次,她要解決民生問題,這也是她把教育和住房擺在工作議程靠前位置的原因。林鄭月娥承諾,將全面檢視現時教育制度,每年增加50億港幣教育開支並穩定教師教席,這穩固了香港之興的基石。而在居住的方面,她在競選期間說,要幫助香港市民置業並研究優化按揭保險計劃,重新設置置業階梯。無疑,這些長短之策都會讓全體香港市民歡欣鼓舞。
最後,林鄭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勠力同心,給香港人謀福祉。她當選後承諾廣納賢才、不問派別的做法令人眼前一亮。這分明是修補社會撕裂的最妙之處。
香港折騰不起,也再經不起折騰。林鄭月娥深沉的國家情懷和有智有謀的管治布局擘劃是她受到選委擁戴的源頭。剛柔並濟、堅守一國和兩制也是林鄭月娥當選次日給外界的印象。
今年5月13日將滿60歲的林鄭女士,會帶領700萬香港市民走向何處,雖然還要等待歷史給出答案,但篤信風水的香港市民已經從777這三個代表「幸運,幸運,幸運」的數字中憧憬一二:國家興,香港興,香港興,國家興。
(本文編輯:洪俊傑 編輯郵箱:shzhengqing@126.com)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周寅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