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2日電(記者 姜寧) 近日,一年一度的「春華秋實——藝術院校舞臺藝術精品展演周」在國家大劇院精彩上演,來自全國9所院校的師生陸續登臺,為觀眾帶來9臺10場亮點紛呈的精彩演出。10月23日晚,由中國傳媒大學帶來的話劇《安提戈涅.remix》拉開第十一屆「春華秋實」展演周的序幕。
10月31日,由北京舞蹈學院帶來的民族舞劇《塵埃落定》和由上海音樂學院帶來的《「大音之韻」之四——協奏與交響音樂會》分別在國家大劇院歌劇院和音樂廳上演,多元的演出讓觀眾領略本屆「春華秋實」展演周的獨特魅力。
民族舞劇《塵埃落定》劇照 凌風攝
匠心築夢,傳遞時代新氣息
作為國家大劇院與藝術院校攜手打造的特色公益性藝術品牌,「春華秋實」展演周注重民族藝術與世界經典相結合,聚焦中國傳統文化,鼓勵原創藝術作品創新,匠心築夢,傳遞時代新氣息。
31日晚,北京舞蹈學院帶來的民族舞劇《塵埃落定》在國家大劇院歌劇院上演。該舞劇取材於榮獲改革開放四十年最具影響力小說、第五屆矛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塵埃落定》,以原著中與世俗社會格格不入的「傻子」二少爺的視角,講述了雪域高原上,青稞地被「闖入」的罌粟替代後,所瀰漫的人性的貪婪與荒謬。此時只有「傻子」二少爺的目光清晰而堅定,又到了播種的季節,是青稞還是罌粟?沒有人願意做出同傻子一樣的選擇,而當冬天再度來臨,大批饑民投奔麥其麾下,「傻子」少爺受到英雄般的禮遇,一場家庭內部關於繼承權的腥風血雨悄然拉開了帷幕。最後在經歷了恓惶與絕望後,一切化作漫舞的塵埃。
民族舞劇《塵埃落定》劇照 凌風攝
舞劇以唯美的民族舞展現,在舞臺上勾畫出一幅幅油畫質感般的藏族風情畫卷。動情之處,引得全場觀眾鼓掌讚嘆。「我覺得這場舞劇非常精彩,在看過衣衫襤褸的農奴痛苦呻吟,被罌粟腐蝕的饑民扭曲的爬行,這些觸目驚心的畫面之後,歡慶豐收的大舞段在此刻形成了鮮明的反差,那一刻我幾乎要落淚。我覺得演員的演繹太精彩了。」
與此同時,上海音樂學院帶來的《「大音之韻」之四——協奏與交響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奏響。本場音樂會匯集了陸軼文、許蕾、王之炅、孫穎迪等上海音樂學院的優秀青年教師和知名演奏家。在林大葉的指揮下,上海音樂學院的師生為觀眾呈現出一臺高質量的音樂會。
作為上海音樂學院「大音之韻」 系列音樂會的第四場,本場演出突出了「經典」與「精英」的完美結合。音樂會曲目中西兼顧、風格多元、形式多樣。二胡協奏曲《幻想敘事曲》、女高音獨唱《我愛你在中國》《唐璜》節選、小提琴協奏曲《哈瓦涅斯》、鋼琴協奏曲《藍色狂想曲》、交響詩《英雄的生涯》等曲目讓在場觀眾連連稱讚。「我是專門趕來聽上音的這場音樂會的,我覺得上海音樂學院的曲目演繹亮點頗多,質量很高。師生同臺寓意著傳承與發展,祝願國家大劇院『春華秋實』越辦越好,能夠帶來更多精彩演出給我們這些學生看。」
推陳出新,展演周持續精彩
在當晚演出結束後,2018「春華秋實」展演周還在精彩繼續。今年各所院校帶來的作品中,有不少作品都是各院校近年來全新創作的精品佳作。
11月13日,由中央民族大學帶來的《中華民族風——少數民族舞蹈精品薈萃》將在國家大劇院歌劇院上演。演出囊括了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近年來優秀的少數民族舞蹈作品的經典之作,內容涵蓋了藏、蒙、維、朝、苗、傣、彝等多民族舞蹈的原創作品。這些作品民族風格濃鬱、地域特色鮮明,充分展現了各少數民族舞蹈之花齊放的盛世華彩。同天,由上海戲劇學院帶來的話劇《生命行歌》在國家大劇院戲劇場上演。該話劇特邀前國家話劇院副院長、國家一級導演查明哲執導,由上海戲劇學院五代校友傾情演繹,其中80歲高齡的表演藝術家劉子楓擔綱主演,用獨具匠心的舞美設計和現代主義的展現方式呈現對生命尊嚴和死亡的思考。
民族舞劇《塵埃落定》劇照 凌風攝
11月14日,由中央音樂學院帶來的《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2018中國當代音樂——中央音樂學院作曲家新作品音樂會》將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上演。作為中國首演,該音樂會的全部作品均由中國當代音樂最為活躍、最具影響力的領軍人物:葉小綱、郭文景、秦文琛、唐建平、賈國平、李濱揚、陳欣若創作。在陳琳的指揮下,中國民族器樂藝術家和中央音樂學院室內樂團、中央音樂學院民族室內樂團的演奏家聯袂同臺,為觀眾帶來傳統民族器樂中西融合的完美碰撞。
11月19日,由天津音樂學院帶來的《遇見·琴風——手風琴室內樂音樂會》是將在國家大劇院小劇場奏響。表演者涵蓋青年翹楚、優秀作曲家、國際比賽獲獎者、海歸高校教師、國際著名手風琴大師等。曲目囊括東西方經典樂曲,不僅有手風琴與大提琴合奏的《半個月亮爬上來》,與民族器樂合奏的《碎葉城倒影》《帕米爾春天》,還有大家耳熟能詳的《胡桃夾子》組曲、手風琴與小提琴共同演繹的《西區故事》組曲等多首展現鍵鈕手風琴、班多鈕手風琴等不同風格手風琴音樂。
11月20日,中國戲曲學院帶來青春國戲《小放牛》《天女散花》《獅子樓》(片段)作品展演,以傳統戲曲的展現方式表現中國戲曲的獨特魅力。京劇傳統劇目《小放牛》又名《杏花村》,講述牧童在牧牛途中遇到鄰村姑娘的有趣故事;梅蘭芳先生早年創演的代表作《天女散花》取材於佛經,講述了如來佛在靈山講法派天女前往維摩居士家中散花的場景;取材於水滸傳的《獅子樓》講述了武松替兄報仇的故事。
民族舞劇《塵埃落定》劇照 凌風攝
11月21日,由中央戲劇學院帶來的話劇《家》將在國家大劇院戲劇場上演。話劇源自曹禺話劇《家》以及巴金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五四時期成都高家公館發生的大家族之間的愛恨情仇。話劇由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的楊碩、霍櫻擔綱導演,由在校學生擔任主要角色,讓經典作品在新時代煥發新的光輝。
在精彩的演出之外,本屆「春華秋實」展演周期間,國家大劇院還推出了豐富多彩的藝術普及活動,配合名師講解、藝術家分享,讓觀眾在欣賞高質量的精彩演出之餘,了解演出的臺前幕後,讓展演周的成果惠及更多百姓。「春華秋實」展演周將繼續堅持公益惠民的低價票原則,觀眾只需60-160元不等的價格,便可以欣賞到來自各院校的精彩演出。
據悉,十一年來,「春華秋實」展演周先後邀請了來自海內外的23所專業藝術院校,共有8500餘名師生和藝術家先後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為觀眾呈現了91臺118場精彩演出,內容涵蓋音樂、舞蹈、戲劇、戲曲等各藝術門類,共吸引觀眾14餘萬人次,為促進藝術院校間的學術交流、發掘青年藝術人才、展示最新教學成果提供廣闊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