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作為我國的優秀文學作品,不僅位列四大名著之內,還以其故事的曲折性,人物的生動性,一直以來都是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話題。在《水滸傳》前期的內容中,晁蓋絕對算得上是一個重量級的人物,無論是武藝還是智慧,絕對是前期登場的人物當中的佼佼者,要知道,即使是林衝這樣的好漢,在火拼了王倫之後,也是推舉了晁蓋作為大哥。然而,好景不長,隨著無名小卒宋江的上山,晁蓋一手建立的權力體系逐漸崩塌,他也逐漸被&34;,而這一切,都和他犯下過的2個錯誤有著密切關係,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我們都知道,晁蓋最後的結局是在討伐曾頭市時不幸被毒箭射中,最後含恨隕落。由於死的早,晁蓋甚至沒能趕得上後來的英雄排位,因此不在108將之列,實在是讓人嘆息。而他落到這一地步,其實和他犯下的兩個錯誤有很大關係。
首先第一個錯誤,就是信了不該信的,這個不該信的人就是宋江。宋江是晁蓋的好兄弟,二人自小就有交情,並且晁蓋在取得了生辰綱後,還是宋江冒死報的信。所以晁蓋信任宋江有其必然因素。但是晁蓋忘了,人是會變的,尤其是在權力面前。
當宋江上山後,一開始大家相處得還算融洽,但慢慢地晁蓋發現,宋江這個&34;,鋒芒有點大,甚至逐漸地掩蓋了自己這個實際上的梁山大哥。日久天長,已經有不少好漢依附在宋江身邊。而每當晁蓋想領兵出徵時,宋江總會阻止他出山,說什麼哥哥是山寨之主,輕易動彈不得。
這也解釋了後來為什麼晁蓋執意要去攻打曾頭市,因為不能再等了,晁蓋動的話還有可能取得戰果,重新樹立起威信;而如果一直待在安全的山上的話,那麼遲早會被溫水煮青蛙,最後失掉權力。所以晁蓋打曾頭市,不是早了,不是急了,而是太晚了。而且在徵伐時,身邊沒有一個好漢為他出謀劃策,如此孤立的氛圍,也難怪他會中埋伏了。
當然,出徵被暗箭射死多多少少還是和運氣差有關,所以第一個錯誤的後果只是嚴重,並不能說是決定性的,但第二個錯誤,則直接把晁蓋的後路給斷了。
晁蓋犯下的第二個錯誤,就是沒有提拔、扶持林衝。當然,相比於宋江,林衝屬於後來結交的朋友,加上武藝高強,所以晁蓋對林衝有提防也正常。但是,晁蓋忘了,是林衝把自己扶上一把手的座椅的,而且如果當初沒有林衝的話,那麼晁蓋等人還要在王倫的手下受氣。所以不管於公還是於私,晁蓋提拔林衝一點都不過分。
然而晁蓋沒有做,直到他快死了才發現,林衝才是值得自己託付的&34;,然而晁蓋在死前也沒有立林衝做大哥,只是說誰能給自己報仇,誰就能當梁山的頭。然而此時的林衝根本沒有自己的勢力,根本無力為晁蓋復仇,而且也不想和宋江作對,於是只得看梁山落入宋江之手。
以上就是晁蓋犯下的兩個大錯。客觀來講,晁蓋並不傻,但就是在關鍵問題上容易犯糊塗,如果他能提拔、培養林衝作為接班人,或者說自己勢力穩固,不必冒險攻打曾頭市的話,也許後面梁山好漢的結局會不一樣。但是除此之外,《水滸傳》還有一個地方用意很好,那就是招安以及招安之後各好漢的下場,讓後世知道了投降派的下場會怎麼樣。聯想如今的國際形勢,還是很值得我們借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