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 ,字少伯,盛唐著名邊塞詩人,被後世譽為「七絕聖手」。王昌齡詩以七絕見長,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從軍行七首·其四》是王昌齡的代表作,詩人用悲壯開闊的筆觸,描繪了守邊將士們視死如歸的愛情情懷,千百年來無人能及!
從軍行七首·其四——王昌齡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詩文翻譯:
青海湖面瀰漫著烏雲,視野中連綿的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裡,遙遙相望。
守衛邊陲的將士們,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的敵人,發誓不回自己的家鄉。
詩文鑑賞: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王昌齡在前兩句詩中描繪了一幅波瀾壯闊的邊塞長卷:烏雲瀰漫的青海湖,千裡綿延的雪山,孤城遙望的玉門關。詩人用這種略顯滄桑的景象來展現戰爭的殘酷以及守衛邊陲將士們內心的那種孤寂悽苦之感。尤其是「暗」和「望」兩字用得極其精妙,將自然的景象與將士內心的情緒傳神地融為了一體,寄情於景,更加襯託了邊疆這種悲壯開闊的畫面。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兩句詩盡顯邊疆戰事的艱苦,將士們同仇敵愾、視死如歸的決心。一個「百」字更是突出了戰事的頻繁,戍邊時間的漫長,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在前兩句悲涼壯闊的邊疆景象上,詩人有感而發,一反前人的低沉傷感,用鏗鏘有力、激昂慷慨的筆觸高度讚揚了戍邊將士們這種保家衛國的豪情壯志,以及他們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鬥爭精神,千百年來無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