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來,日照房價經歷了6個明顯的變化階段,下圖一目了然(看圖時把手機橫過來)。今天,小通過數據與節點,帶大家了解日照房價這10年。
對比下圖,評論區說一說,你是在哪個階段買的房子?
第一階段:快速上漲。
2010年7月27日,可能是那一年最熱的一天,那個時候萬平口還沒有開始收門票。
這天上午,由日照市政府主辦、建委和房協承辦的「2010日照房博會」在萬平口開幕,共有78個房地產項目參加了那次房博會,其中讓人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叫「西班牙公館」的樓盤,當時該樓盤在日照炙手可熱,到處是他的廣告。
這屆房博會,也是日照官方主辦的最後一屆房博會,以後類似的展會,都由其他媒體來主辦。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日照房價開始迅速上漲。在此後的15個月裡,幾乎一個月一個價,到2011年9月前後,均價約6500元左右。
第二階段:持續平穩。
經歷上一階段持續上漲後,2011年秋天開始,日照房價突然踩了剎車,在此後的15個月裡,房價時漲時跌,但漲跌幅度都很小。
那個時期,日照有個代表性樓盤:城西的水木清華。當時該項目以價格優勢,俘獲無數剛需的目光,當時這個項目高層大約在3800元/㎡左右。
另外當時的安泰星河港灣、御景東方、興業四季春城、中央綠城、華帝麗舍、盛域青花詞、東辰雙和園等,都是當時的熱門樓盤。
而面對持續平穩的市場,2012年春天,很多銀行推出了首套房利率8.5折的優惠。(以後再也沒這個政策了)
第三階段:震蕩上揚。
從2012年12月到2014年4月,這16個月中,日照房價時高時低,而且漲跌幅度不小。
2013年初,日照樓市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海納房產以1008.86萬元/畝的單價拍下新市區一塊土地,當時這個價格,比肩一線城市土地價格。
後來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這個項目還沒來得及開發,這個項目就沒了。
當時隨著大潤發的開業,以安泰水晶城為中心,周邊的項目逐漸成熟,沿沙墩河區域成為當時的熱點,現在的浮來春公館,就是在那個時候拿的地。
第四階段:迅速下跌。
2014年春天,新老城區結合部某第一次公開開盤,5700元的均價,讓全城炸了鍋。當時周邊的樓盤價格,一般在6500~7000元左右。
我們不知道當時開發商的定價策略是怎樣,但那次開盤,拉開了日照樓市下行的序幕,此後約15個月的時間,日照房價迅速下跌,到2015年7月時,新房房價跟2010年6月差不多。
那個時候,上述項目隔壁有個項目,還剩部分尾盤房源,也匆匆低價賣了;那個時候,有些項目二期開盤,價格甚至比一期都便宜,比如山東路某項目;那個時候,有些項目開盤僅半棟樓房源,比如大學城周邊某項目。
現在回想,那個時候是日照近10年來最佳的購房時機:價格低,可選房源多。
第五階段:平穩上漲。
開發區某樓盤第一期開盤之前,喊出的口號是「讓房價回到幾年前」。那正是日照房價迅速下跌的階段,而從2015年夏天開始,日照樓市開始復甦,新開樓盤價格不斷上漲,銷量也比以前可觀。
這個階段,以天寧首府為代表的一批項目入市,價格適中,銷量可觀,天寧首府還拿下2015年單項目銷冠。
這個階段入市的樓盤,給了購房者最後的低價入手的機會,從2015年夏天到2017年秋天,長達2年多的時間裡,日照房價雖然在上漲,但漲價幅度並不大。2年的漲幅在1000~2000元左右。
第六階段:瘋狂上漲。
2017年秋天,日照二手房市場突然火了,幾乎是一房難求。
而此後某些新項目開盤,允許中介機構有更名的機會,更助推了房價恐慌性上漲。
以石臼某項目為例,開盤價格比周邊二手房要底一些,不少剛需者蠢蠢欲動,然而僅兩百套左右的房源,卻上千組的人在選房。儘管開發商明令禁止更名,但仍有無數的中介以不菲的價格轉讓房源。
在2018年開盤的項目,幾乎都是供不應求。真需要購房的人有,中介炒房的也有,個人投資的也有,總之在這個階段,各種購房需求全部被激發了出來,日照房價也瘋狂上漲,新市區1.5w+,石臼、開發區、高科園也逼近萬元。
直到現在,這一波漲價的餘威仍在影響著日照樓市。
現階段:樓市何去何從?
如今的樓市,跟之前又不一樣了,你認為,未來的日照樓市,將朝什麼方向發展?歡迎評論區發言!
來源:大日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