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廿四氣詩·秋分八月中》
【唐】元稹
琴彈南呂調,風色已高清。
雲散飄颻影,雷收振怒聲。
乾坤能靜肅,寒暑喜均平。
忽見新來雁,人心敢不驚?
秋分八月中來自唐詩宋詞古詩詞00:0005:35
▲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杏兒朗讀詩詞
譯文
琴聲想起彈奏的是南呂調,秋風已高遠,天色已澄清。
雲朵散開,舉止輕盈、灑脫;雷聲收起,沉悶低回,不再發出震怒。
秋分時節,天空和大地歸於寧靜肅穆;寒氣和暑熱喜歡於此均衡。
忽然看見天空新飛的大雁,人們的心怎能不受到秋的驚憂?
注釋
1.南呂:陰曆八月的異名。古人以十二律配十二月,南呂配在八月,故以之代八月。
2.飄颻:形容舉止輕盈、灑脫。
3.振怒:震怒。
4.乾坤:指天地或陰陽兩個對立面。《周易》用「乾」表示天和陽,用「坤」表示地和陰。後用來泛指天地。
5.靜肅:指寧靜肅穆。
6.均平:平衡;均勻。
賞析
這是唐代大詩人元稹的一首秋分詩。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22~24日。秋分這天太陽到達黃經180°(秋分點),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分」的意思就是晝夜分配等長。《春秋繁露》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古時有「春祭日,秋祭月」的民俗活動。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後來專門設立了中秋節,秋分就不再祭月了。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秋分,喻示著秋天已經走過一半,正是風色高清,適合踏秋的節日。
詩人元稹用撫琴的方式,迎接秋分日的到來。
首句,琴彈南呂調,風色已高清。是說,琴聲想起,我彈奏的曲子正是南呂調,心中的秋風與眼前的秋風相映成趣。秋風日漸高遠,天色越加澄清。在這樣金風送爽的日子,看看天,彈彈琴,真是人間一大樂事。
頷聯,雲散飄颻影,雷收振怒聲。是說,雲朵散開,舉止輕盈、灑脫;雷聲收起,沉悶低回,不再發出震怒。
這一聯,說的是秋分三候中第一候:雷始收聲。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此時的詩人內心是平靜的,他喜愛這樣的秋分八月節,雲朵在天空自由的飄來飄去,雷聲一到秋分日就夾起尾巴逃走了。世界只剩下一片安寧靜謐。
頸聯,乾坤能靜肅,寒暑喜均平。是說,秋分時節,天空和大地歸於寧靜肅穆;寒氣和暑熱喜歡於此均衡。多麼美麗的秋日,正是養生的好時節。據《黃帝內經》所說,秋分是一個「從容不迫,平靜收斂」的時節,要使志安寧。
乾坤之所以能安靜肅穆,是因為許多小動物怕冷都躲起來了。此時江河枯竭,天地看上去乾淨澄明多了。這是暗示著秋分的其餘二候:蟄蟲坯戶。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穴中,並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水始涸。由於降雨減少,水氣蒸發快,湖泊與河流日漸乾涸 ,呈現水落石出之景。
寒氣暑熱在這時也不打架了,握手言和,和平相處,天地呈現出一片祥和寧靜的景色。
尾聯,忽見新來雁,人心敢不驚?是說,忽然看見天空新飛的大雁,人們的心情怎能不受到秋的驚憂呢?一葉驚秋,一雁驚秋,這些落葉與南飛的大雁,都代表了一種時光的流轉。
落葉喻示著一年秋天又將結束,南飛的大雁喻示著今年再見明年再約。一切事物都在這秋分日,開始為即將到來的冬天做準備。
所以,不是這些落葉與大雁,詩人可能還處在一片清秋的快意之中,只是它們一出現,內心的平靜一下子被打亂了。
時光飛逝,年華又老,誰能不生出一份感嘆?
秋分時節,不妨多出去走走,感受萬物的變化與忙碌,也許你會收穫很多。
作者簡介:嚴勇,文學碩士,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全國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學員。現任泰州晚報副刊編輯,《稻河》編輯。已出版散文集《讀書旅行》,文史集《泰州史話:運鹽河邊的城市》,隨筆集《風韻泰州》。公開發表文章三百餘篇。唐詩宋詞古詩詞(tcgsc8)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