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石墩子的繪畫語言

2021-02-07 中國書畫報


近年來,石墩子的抽象寫意水墨作品呈現於中國藝術的創新界面。那一幅幅主體抽象、風格草狂、形象誇張、個性彰顯的新派畫作,突破了傳統水墨畫藝術的範式和表現手法,拓展了藝術欣賞的視野。今年4月,石墩子的畫展「與鴨共舞」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展出後,在澳洲華人藝術家圈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澳籍美術評論家Frank Hope認為,「石墩子的鴨舞不能解釋生命,但能表達生命」,其繪畫作品「更多地融合了抽象主義成分」「用的是自己的語言」。石墩子的繪畫語言是一種抽象擬人的哲學語言。國內一些藝術評論家認為,抽象繪畫是現代藝術中一種突出的現象,這種抽象藝術具有哲學層面上的意義。「它完全打破了藝術原來強調主題寫實再現的局限,把藝術基本要素進行抽象的組合,創造出抽象的形式,因而突破了藝術必須具有可以辨認形象的藩籬」。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石墩子一直努力嘗試尋求現代抽象藝術與中國畫藝術的結合點以及對象主體——能充分表現主體潛意識的、擬人化的中介物。在一次太湖寫生時,望著成群的鴨子悠閒自得、搖搖擺擺地撲向水面時,他頓悟到這就是他夢寐以求的中介物—— 一種能喻示現代人追求的慢生活節奏。他的抽象繪畫既是對鴨子線條、結構的抽象,更是擬人化形象的抽象、飽含人情味的靈動抽象。具體而言,石墩子的抽象寫意藝術是承繼了大寫意藝術傳統,又借鑑了西方抽象藝術中的物象抽象理論,以中西融合而形成的水墨畫抽象藝術。這樣的結合是對中國畫創新大膽、虛幻又現實的選擇,可以說是一種中國水墨畫的抽象藝術形態。石墩子的繪畫語言是一種以小博大的寫意語言。其早年畢業於蘇州工藝美院,師從著名花鳥畫家張繼馨先生,又得益於中國美術教育家顏文樑先生指點,且身處吳門,深受吳越文化及吳門畫派之影響。他嫻熟於吳門畫派的傳統技法,尤其是寫意藝術。他強調取角以概全、以小博大,用筆不求工細而重於神態、神韻的表現以及情趣的抒發,忽略藝術形象的外在逼真性而求內在精神表現,讓「象」具有形簡意豐的表意功能。其鴨畫如此,其他花鳥畫也如此。如《密中蘊含》從藤蔓之洞隙見雙鴨之親密;《成熟》從寥寥之蓮蓬間見群鴨之情會;《蔭圃聞聲》以形示聲,而《閒心》《欲望》則為花鳥之寫意。這些水墨畫作是實景實物的取捨,但作以抽象、虛似、誇張,超越物象、形象,旨意深沉,可謂抽象中寓寫意、寫意上用抽象。有評論稱其為「抽象寫意藝術」,乃不為過也。

石墩子的水墨鴨畫最成功之處在於打破了唐宋以降水墨鴨畫重景輕鴨的布局,將鴨從隱形或邊緣的處境中「解放出來」,寄予獨立主題而置於主角地位,賦予其擬人的主體意識。主題性是石墩子水墨鴨畫的最大特點。他所言的主題性,並不是一般的主題先行,而是在其抽象寫意的虛似、誇張中所反映出來的人性主題和時代主題,一種用墨色和線條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來形成的主題。正如其自述:「墨色是彩色的抽象,是生命的符號,是思想的載體,是心靈的秘境,是物象的本真。」他的鴨畫,雖筆墨寥寥,卻沉寓深刻。他把每一個基點、每一條墨線都看作是有生命的、有意識的,都是其主題構成的元素,如其作品《自由對話》《適度》《天高》《似蝶》等等。石墩子的繪畫語言是一種點線面融合的技法語言。他的水墨鴨畫與傳統鴨畫在技法上有根本的區別。以前畫鴨用筆用墨都採用墨塊來表現各種動態和神態,而石墩子用中國畫點線面的表現手法、以擬人的情感融於鴨子的各種形態、神態、動態加以表達。在石墩子的鴨畫中線條是多變的、重疊的、粗細不勻的,其表現效果則是靈動的、分層的、有主次的……他的線條是不規則的,但卻是表現抽象寫意藝術的有效工具。如作品《十全十美》中,鴨的線條近乎工筆畫,但蓮蓬的線條卻是粗略而抽象的。他使用最多的是線條的重疊與交錯,如《弄潮兒》,無數的漩渦中,似乎有鴨,又似乎無鴨,以此表現弄潮的艱險。Frank Hope認為,在石墩子的作品裡,「那些鴨可能沒有透視、沒有明暗,但這些都不重要。他的畫中有生動的線和豐富的點,這些元素就像構成音樂節奏的音符」。

石墩子的繪畫語言是一種情趣盎然的個性語言,他的水墨鴨充滿了個性色彩。他畫的是鴨形,琢磨的是鴨「心」。他認為,鴨與人同樣有心理問題,畫鴨者首先要懂鴨。為入鴨之心靈,其「二十年觀鴨,十年讀鴨」,概括出鴨之「十」性,即憨厚、詼諧、親善、悠然、歡悅、靜趣、靈動、怒懟、互為、群合。這十性,其實也是人類個性的各個側面。在一定程度上說,石墩子的鴨畫個性張揚,是中國水墨畫個性化的探索。畫的個性化是人的個性化之使然和表現,石墩子本身是一個很有個性色彩的人物,他擁有藝術家和企業家兩種身份,體驗了兩種不同的生活境況,所以,他比一般的藝術家有更開闊的視野。在他的畫作裡,既有藝術家情懷的自然流露,又有大眾情趣的本色追求,但無論前者還是後者,其個性化的基調是「快樂」。在他的生活譜系中,最活躍的、最開放的、最能激發其創作熱情的勇氣,是「快樂」的個性元素。他的畫作,總是用快樂來表現生命,用快樂追溯過往和預示未來。「我要將最高雅的中國畫藝術,給人以快樂」,石墩子如是說。(附圖為石墩子作品)

石墩子(王國勝),1960年出生於蘇州。師從吳門畫派張繼馨,又師吳湖帆入室弟子徐紹青,曾受到顏文樑先生指點。現為澳大利亞美術家協會會員、澳大利亞中國書畫學會理事、澳大利亞中國水墨畫研究會副主席、蘇州市美術家協會會員。


掃描訂閱2021年《中國書畫報》200元全年







相關焦點

  • 路中間多倆石墩子 夜晚成了「攔路虎」
    他希望相關部門能夠早日把這兩個石墩子恢復到以前的位置,還附近居民一個安全的出行環境。 調查 兩個石墩子 佔了半幅路 2月18日下午,記者來到市區漢江路與樂山路交叉口附近,隨後沿著樂山路向北行走。在行駛了大概400米左右後,記者看到市民王先生所說的那兩個石墩子。這兩個石墩子一前一後佔據了樂山路東半幅的道路。
  • 湖南常德:女學員參加科目二考試,把石墩子撞飛!網友:都怪手剎
    因為女學員停留的時間超過了90秒沒有走動,所以電腦會自動判定為不合格,這就意味著此次考試已經結束了,但是女學員不知道為什麼,一腳踏下的是油門,由於剛剛才把手剎鬆掉,車子一下子就倒「飛出去」,還好考場邊上的石墩子夠粗夠穩,考試車撞倒了石墩子後,已經跑到另外一條車道上,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真的是應該多謝考場的設計人員,如果石墩子設計不夠粗壯,後果將不堪設想!
  • 一個石墩子上臺鑑寶,四個人才能抬得動,專家:上面雕刻的還挺細
    很多人得到一件自己喜愛的古董文物收藏,很有可能是偶然,或者是家裡的長輩贈送,又或者說是古玩市場的一次購買,甚至於在鄉野間散布,從田野間偶然撿到的一件東西,其實並不誇張,而在一次鑑寶的過程中,一位大叔就扛著一個石墩子上臺鑑寶。
  • 他山之石NO.2丨彼得:對「繪畫語言」與「言語語言」的一點思考
    將這整個過程簡化為以圖像的形式發送和接收信息,稱為「繪畫」語言。這種形式的語言使用代碼來傳遞信息,即被人們理解並由其使用的約定俗成的語言。「言語 」語言的接收(閱讀)方式是線性和理性的。換句話說,通過接收書面或口頭語言,我們對一個內容形成了概念。「讀」的越多,接收的信息就越多,所捕捉到的信息也就越明了具體。人們認為,經過編碼的語言在傳輸的過程中會發生兩次轉譯,即發送者對概念進行編碼和接收者對信息進行解碼。
  • 評論】範墩子《虎面》:遮擋起面目的原鄉記憶
    作者:趙憲臣(《虎面》 範墩子著 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陝西青年作家範墩子又推出了一部小說集《虎面》,這個《虎面》的書名取自他收入集子中的同名小說至於為什麼受到高看,又會因人而異,《虎面》能被範墩子選中作為小說集的書名,讀過小說集後會愈加清晰領會到作者的用心。虎面實為供兒童玩樂的虎頭面具,這個很普通的兒童玩具,卻在範墩子筆下被賦予了不普通的功能,這個不普通就是「戴著虎面看世界看生活」。
  • 範墩子:對小說有一種純粹的愛
    他就是90後青年作家範墩子。日前,範墩子獲得第十六屆滇池文學獎的「年度最佳小說獎」。應《中國青年作家報》之邀,筆者採訪了範墩子。能夠安放靈魂的地方便是故鄉問:獲獎對於創作而言,是一種肯定,尤其這是一次特殊時期的獲獎,什麼感覺?
  • 500萬賓利第1天上街,出門就撞上石墩子,車主:心痛的無法呼吸!
    500萬賓利第1天上街,出門就撞上石墩子,車主:心痛的無法呼吸!男子開500萬賓利出街,轉頭就撞上石墩子,路人:出門沒看皇曆?當然勞斯萊斯和賓利一直在汽車市場上深受大家的比較,不過就外形這一點來看明顯賓利更勝一籌。車主買的這款車子落地價格在500萬左右,雖然沒有超跑那麼昂貴,但是這個價格也著實是不便宜了。
  • 繪畫語言:對於繪畫語言,它的形式美,指的是什麼?
    (豐了愷《藝術從話》序言)繪畫作品具有豐富多彩,形式各異等展現不同繪畫語言的特點,同樣的繪畫作品也展現了繪畫作品不同的形式美。例如一條長度相同,粗細相等的線,橫向擺放於縱向擺放給人的視覺效果是不同的,縱向擺放的感覺總是比橫向的線讓人感覺到長。這只是簡單的一條線給予人的視覺感受,如果是較為複雜的圖形或圖像,那麼視覺上傳遞的信息會更加豐富,繪畫語言的表達也會更加準確,調動的讀者的情感與情緒便更為深刻。
  • 潘君諾先生的油墩子
    潘君諾先生的油墩子 2020-04-15 14: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街邊的美味:油墩子
    我看到旁邊的紙板上工整地寫著「油墩子,2毛一隻」,就從褲兜裡摸出一個一元硬幣,放進爐邊的鐵盒。「好勒!五個油墩子!在這兒吃還是帶走?」清脆悅耳的嗓音飄進我的耳朵,才使我注意到正在忙碌的女攤主。「嗯,在這兒吃。」我想都沒想,脫口而出。經歷了剛剛的「磨難」,我一屁股坐在小桌旁。
  • 石建國是在中國繪畫體系中酣暢地踐行水墨繪畫語言的功能和表現性
    石建國的水墨實踐即是在追求這樣一種方向,是以一種自覺的信心,在水墨的空間裡縱橫馳騁,將心態、筆勢、生活合為尺幅天地。讀他的作品,需要進入到它的自身語言維度上,由內部的體驗來心會其藝術的特點,若然僅僅關注在外部關係上,則無以領略中國水墨凜凜之生機。
  • 如果可以,我想在白墩子溼地這片秘境遇見你!
    如果可以,我想在白墩子溼地這片秘境遇見你!靜謐的白墩子溼地,大地是潔白的,天空是湛藍的,空氣是純淨的,一切都是那麼的渾然天成。夕陽將白墩子溼地照耀的分外美麗。冷色調的湖面,有了絲絲變化,多了幾分嫵媚。美麗寧靜的白墩子溼地,向我們展示出它迷人的另一面。
  • 「他山之石」的肌理美——淺談石版畫的藝術語言
    其主要原因在於石版畫的材料稀缺,且繪製周期漫長,印製硬體及技術要求較高等因素制約了從業者的創作,石版畫家數量的稀少直接影響了石版畫的藝術傳播力。雖然有重重困難擺在石版畫創作者的面前,但石版畫獨特的肌理語言和藝術魅力卻始終召喚著一代代藝術家去探索和創作。
  • 上海人說油墩子是他們的!
    杭州「老網紅」——油墩兒油墩子,是江浙滬地區的街頭小吃,上海人喜歡叫它油墩子,杭州人習慣叫它油墩兒。只不過晚飯就吃不了多少了,媽媽知道原因也不發火,因為連她自己也抵擋不住油墩子的美味。油墩子的做法:我從地裡拔了最新鮮的蘿蔔洗淨擦成細絲後,用細鹽醃製等到蘿蔔絲出水後,把多餘的水分擠幹這樣油墩子的餡料就準備好啦麵粉和清水放入碗中
  • 繪畫的語言與觀念
    儘管這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但卻使我意識到:繪畫語言在藝術創作過程中具有強烈的獨立性。以後,我開始思考幾個問題:觀念如何轉換成繪畫?母題對繪畫語言所構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繪畫手段又是否影響觀念的表達?就繪畫來說,不是因為接受了某個藝術觀念,作品就能把這個觀念表達出來,如果說畫家是因為觀念促成他的作品表現出自己內心世界的話,不如說他運用了表達這個觀念的具體手段――繪畫語言。 觀念在心理學上廣義指由一切認識作用而產生的感覺、知覺、幻覺、錯覺、想像、表象、概念等的總稱。它是認識的結果。觀念是受認識作用而產生的一種心理反應,對畫家來說,它只是願望。因此觀念並不等於繪畫。
  • 「一石米」的「石」怎麼讀?並不讀「dan」,你念對了嗎?
    「一石米」的「石」怎麼讀?並不讀「dan」,你念對了嗎?文/歷史論今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我們用語言說不完的,只有真正碰到那些有關闡述華夏文明的事的時候才能更加深切地體會。字有他們相對應的讀音和說法,只要是上過學的人一般的字都能輕易讀對,而今天小編要為大家說的是現代人們經常讀錯的一個字:一石米的「石」,事實上它並不讀「dan」。石,這個字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很常見的,它有幾百年的歷史,但是直到今天我們卻還是沒有搞懂它的一些讀音。
  • 繪畫語言:繪畫語言主要是什麼,怎麼形容,有什麼特點?
    繪畫語言在藝術領域中屬於特殊的藝術語言,它是藝術所表達傳遞的符號,是藝術表現的載繪畫語言是給予欣賞著視覺衝擊的,它所表現的載體、描繪的形體、色澤的明暗、色彩的展物像的機理都是繪畫語言的基本元素。總而言之,繪畫語言不僅帶來了視覺上的美感,其帶動的情緒上的共振和表達的內涵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人與人之問的溝通靠的是語言這一功能,通過彼此的溝通與交流來認知彼此的情感內容,其實賞析繪畫作品也是同樣的道理,繪畫藝術本身也擁有白己獨特的語言,即:藝術語言的傳遞符號、是藝術本身的載體。繪畫語言的構成元素是:形體、色彩、明暗、材質、空問、機理等。
  • 這家復古小店每天只做100個油墩子,藏著上海人才懂的老味道!
    小儂立馬就懷念起了油墩子、香酥雞、裡脊肉、年糕串……那時候,每天放學不知道有多少學生簇擁著老闆,大部分零花錢也都揮霍在吃的上面了。店裡的人氣美食當屬老上海小吃、老弄堂砂鍋、放學後炸串~香酥雞、童年小肉、綠豆刨冰、小年糕、老上海油墩子都是點擊率很高的美食。
  • 九江:潯陽江畔突然多了幾十個石頭墩子
    潯陽江畔突然多了幾十個石頭墩子  居民被「堵」得很煩  九江新聞網訊(記者丁熠星)近日,潯陽江畔小區業主魏先生向晨報反映,小區內突然有人運進來幾十個石頭墩,並且堵住了停車位。  記者在該小區看到,1號和2號居民樓之間的綠化帶裡,放著幾十個石頭墩子,除此之外,在其他幾棟居民樓之間也有同樣的情況。一位居民告訴記者,這些石頭墩子是幾天前突然被放進小區的,給居民停車造成了一定的麻煩。  「之前是放在道路和停車位之間的,目前雖然把它們放到了草坪裡,但是誰知道什麼時候還會不會再搬來堵路呢?」有居民說。
  • 護欄被撞壞水泥墩子作替身 擋不住行人穿馬路
    鑑於上述情況,相關部門乾脆運來了兩塊大型水泥墩子擋在了缺口處。水泥墩子雖然擋住了機動車,但擋不住橫穿馬路的行人。  昨天記者來到七裡河公交車站附近,在站牌西邊20米左右路中間有兩塊相對較高的水泥墩子。與一旁的護欄底座不同,這兩塊水泥墩子有半米多高。但是這樣的高度還是擋不住行人橫穿馬路,為了方便,很多行人從水泥墩子上爬過。在現場記者就看到,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帶著自己的孫女橫穿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