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建國的水墨實踐即是在追求這樣一種方向,是以一種自覺的信心,在水墨的空間裡縱橫馳騁,將心態、筆勢、生活合為尺幅天地。讀他的作品,需要進入到它的自身語言維度上,由內部的體驗來心會其藝術的特點,若然僅僅關注在外部關係上,則無以領略中國水墨凜凜之生機。石建國運筆落墨當屬興致使然,看似散淡不羈,但氣韻內斂、匠心法度,以傳神為旨,其繪畫有三個特質。
用墨清韻。繪畫在當代裡似乎不再專談技法、技術,對於技術的肯定已經降低到最低限度,但具體到繪畫實踐卻不能沒有技法,關鍵是技法如何為繪畫服務,如何體現為藝術家的意圖,而不是簡單地否定技術。水墨繪畫自然是筆墨為先,重視筆法、墨法,甚至到了以筆墨來指稱水墨繪畫的地步,可知筆墨的重要和意義。
在石建國的繪畫裡,他是將筆的動勢、節奏化入到墨的蒼拙、簡單中,墨顯得天成、不落於滯澀,積暈染於清淡飄逸之中,人物如輕盈之風,款款而動,合於神妙。墨不板不結,方能突顯筆墨的韻致,石建國對此心領神會,專以筆墨互動的有機關聯來做文章。
筆法自由。法並非陳規,也非束縛,而是自由的運思、自由的個性張揚。執筆運墨實際上是藝術家的思維運動,顯現的是一種心靈圖像,是內在的心靈活動視覺化。在此,石建國不拘於章法、墨法,全由興之所致,落筆轉折起承、騰挪縱橫。對筆法的釋讀成為識別中國畫或水墨藝術的癥結,法是將視覺經驗與認識思維統轄在一處的原則,在筆法的作用下,中國繪畫更重視氣韻生動,相對而言,傳移摹寫不是特別重要,不如西方古典繪畫對真實再現的苛求達到了亂真的地步,以至進入現代社會之後,國人多認為正因為缺少這樣的再現造型能力,使得中國的繪畫僵化落後,要被革命。
事實上,這並非繪畫的本質,也非中國繪畫的弊端,其弊端在於陳陳相因,囿於窠臼,不能獨出新意,法外開法。所以,筆法解決的是藝術思維的問題,自然、獨立、特殊的繪畫筆法構成價值和意義,這正是現代藝術所揭櫫的真諦。對於石建國,他理解中國繪畫之筆法賴於自出機抒,以心寫法,不假外物。
石建國是在中國繪畫體系的語境中酣暢地踐行水墨繪畫語言的功能和表現性。這是他將繪畫具體化的行動,是文脈的續承,融合在藝術生活的自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