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建國是在中國繪畫體系中酣暢地踐行水墨繪畫語言的功能和表現性

2020-12-19 1314書法繪畫工作室

石建國的水墨實踐即是在追求這樣一種方向,是以一種自覺的信心,在水墨的空間裡縱橫馳騁,將心態、筆勢、生活合為尺幅天地。讀他的作品,需要進入到它的自身語言維度上,由內部的體驗來心會其藝術的特點,若然僅僅關注在外部關係上,則無以領略中國水墨凜凜之生機。石建國運筆落墨當屬興致使然,看似散淡不羈,但氣韻內斂、匠心法度,以傳神為旨,其繪畫有三個特質。

用墨清韻。繪畫在當代裡似乎不再專談技法、技術,對於技術的肯定已經降低到最低限度,但具體到繪畫實踐卻不能沒有技法,關鍵是技法如何為繪畫服務,如何體現為藝術家的意圖,而不是簡單地否定技術。水墨繪畫自然是筆墨為先,重視筆法、墨法,甚至到了以筆墨來指稱水墨繪畫的地步,可知筆墨的重要和意義。

在石建國的繪畫裡,他是將筆的動勢、節奏化入到墨的蒼拙、簡單中,墨顯得天成、不落於滯澀,積暈染於清淡飄逸之中,人物如輕盈之風,款款而動,合於神妙。墨不板不結,方能突顯筆墨的韻致,石建國對此心領神會,專以筆墨互動的有機關聯來做文章。

筆法自由。法並非陳規,也非束縛,而是自由的運思、自由的個性張揚。執筆運墨實際上是藝術家的思維運動,顯現的是一種心靈圖像,是內在的心靈活動視覺化。在此,石建國不拘於章法、墨法,全由興之所致,落筆轉折起承、騰挪縱橫。對筆法的釋讀成為識別中國畫或水墨藝術的癥結,法是將視覺經驗與認識思維統轄在一處的原則,在筆法的作用下,中國繪畫更重視氣韻生動,相對而言,傳移摹寫不是特別重要,不如西方古典繪畫對真實再現的苛求達到了亂真的地步,以至進入現代社會之後,國人多認為正因為缺少這樣的再現造型能力,使得中國的繪畫僵化落後,要被革命。

事實上,這並非繪畫的本質,也非中國繪畫的弊端,其弊端在於陳陳相因,囿於窠臼,不能獨出新意,法外開法。所以,筆法解決的是藝術思維的問題,自然、獨立、特殊的繪畫筆法構成價值和意義,這正是現代藝術所揭櫫的真諦。對於石建國,他理解中國繪畫之筆法賴於自出機抒,以心寫法,不假外物。

石建國是在中國繪畫體系的語境中酣暢地踐行水墨繪畫語言的功能和表現性。這是他將繪畫具體化的行動,是文脈的續承,融合在藝術生活的自由之中。

相關焦點

  • 石建國:新水墨下的女性表達
    新水墨有別於傳統水墨的固有程式,以當前的文化語境為立足點,生發出關注個體、關注內在的水墨新語言。石建國積極踐行在中國新水墨的探索道路上,在數十載的藝術實踐過程中,他發掘了新水墨表達的多元性,並確立了自己的水墨創作方向,用全新筆墨呈現女性形象,通過展現一個個婀娜多姿的都市女性形象,揭示了在劇烈的城市化進程中,都市女性群體的各異形態。
  • 水墨人物寫生中的現代性
    新現實主義水墨人物畫在標識民族性與傳承性的同時,水墨人物畫的發展從純粹的民族性融進了國際化平臺,融入了一個錯綜紛雜的國際性語境。外向性成為可能而且必須,藝術家們會用新的工具和語言表達全新的現實世界。新現實主義人物畫的寫生創作,是藝術家將個體的文化思考主觀地介入現代社會中,踐行自己的藝術主張,由此與當代社會深度平行的對白。
  • 德國表現主義繪畫與中國傳統繪畫的表現性研究國際研討會
    2016年9月13日下午,由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資助,由東北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東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史論研究所與朱乃正藝術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德國表現主義繪畫與中國傳統繪畫的表現性研究國際研討會,在東北師範大學傳媒學院一樓
  • 「形形色色——表現性繪畫河南十一人展」在鄭開幕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銳  由著名油畫家曹新林擔任學術主持,河南省美術館副館長於會見策劃的「形形色色——表現性繪畫河南十一人展」,於5月10日上午在鄭州美術館舉辦研討會,並於下午4點開幕。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到5月17日。
  • 中國國粹文化:淺談陶瓷繪畫中的「水墨」 意蘊
    水墨畫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並在東方繪畫中成為富有特色的藝術。 水墨畫是使用宣紙、毛筆、墨汁作為繪畫材料的一種繪畫形式,是中國畫中純用水墨作畫的一種畫體。 它以筆法為主導,充分發揮墨的功能,具有水暈墨章、如兼五彩的藝術效果。 單純性、象徵性和自然性是水墨畫的基本要素 。
  • 繪畫的錯位:水墨與油畫的界限消失?
    確實,細心地觀察時下的繪畫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油畫的創作越來越像中國畫,不管是畫面中的書寫性筆觸還是具有傳統意味的形式,另外一方面,作為正統中國畫的水墨創作,繪畫性變得越來越強,作品中出現日趨明顯的觀念性表達。這兩條分屬不同文化系統的藝術類型卻向著彼此發展,對於當下的繪畫或者當代藝術來說意味著什麼?是一種新的藝術形式或者思潮將要產生?亦或者僅僅只是一種巧合?
  • 中國藝術精神與西方繪畫語言的「珠聯璧合」
    中國藝術精神與西方繪畫語言的「珠聯璧合」朱建安和朱赫「大藝至澄」藝術雙人展近期,上海浦東張江科學城迎來一場文化盛事,在張江當代藝術館,一場形式獨特的藝術雙人展開幕。,他可以自由地選擇家裡的繪畫資料進行學習,8歲開始閱讀美術史相關書籍,12歲的時候已經學習了一套耶魯大學素描課程和列賓美院的一些研究生級別素描課程。
  • 【石建國】筆趣與自由
    建國畫人,重在寫意傳神,所以法度自由,讓生活的景致和情節天然成趣,用神態統領人物形態,方尺之間可讀可覽眾生相。因此,建國的水墨人物富有戲劇化、生活化。趣味不失為是生活態度的補充,它不再是沉重的歷史畫卷,但顯示了一種生活姿態——讓繪畫充滿了樂趣。石建國對這種生活姿態的把握如同達摩面壁,參悟了繪畫可以解衣磅礴、應手隨意。  曾經很久,人們對文人畫頗多微薄之詞,以為時代不再是文人寄情於筆墨的農業社會,今人難以再達到古典時期文人的那種情懷,所以,文人畫不再風光,即便出現了「新文人畫」,也是短暫一瞬的輝煌,至今落於視野之外。
  • 西方繪畫色彩觀與圖式元素在中國寫實水墨人物畫中的應用有哪些?
    此外,西方現代繪畫的色彩構成因素,也越來越廣泛地被中國寫實水墨人物畫家利用,當代寫實水墨人物畫家的作品在用色方面往往更注重畫面色彩的設計,講究色彩的搭配,考慮冷暖等色彩因素在畫面中的作用,有時為了畫面氛圍和畫面結構的需要,甚至會在畫面添加底色。由此使得水墨人物畫由單一色彩基調向色彩表現的多樣化發展。
  • 形形色色|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表現性繪畫工作室紙本作品展開幕
    「形形色色——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表現性繪畫工作室紙本作品展2020」在中能文化創意產業園美術館開幕。有對陝北大地蒼茫廣博的表現,也有對民歌人情曲調醇厚的表達,陝北是表現性繪畫工作室實踐教學理念的重要場域。從表現手法上看,每位參展藝術家都呈現出技法與材料的豐富和多樣性。作品體現出學生在表現性繪畫工作室不斷學習、探索、實踐後找到的獨具個性的藝術面貌和藝術表達方式,很好地體現了段正渠教授帶有實驗和探索性質的教學方法的意義。展覽展示了這種教學方法取得的豐碩成果。
  • 鄧達平——現代水墨抽象繪畫的拓荒者
    初識鄧先生是在2010年7月10日,我應邀參加中國首屆新水墨藝術邀請展研討會,被他的參展作品深深吸引,會後才知他是一位年近7旬的老教授。當晚我被安排與其同住一室,他以年輕人的心態與我談藝談到天亮,印象深刻!直到現在,我都還在關注他的現代水墨藝術。當代中國水墨畫表現形式呈多樣化,傳統繪畫受到了挑戰。但是在多樣化中,如何彰顯獨特的個性,同時經受時間和藝術的檢驗?
  • 讓繪畫回到繪畫中去
    中國的當代藝術一直被外媒解釋為邊緣化存在。可惜的是中國的當代藝術最終卻消失在商業炒作裡面,他們沒有擔負起真正的藝術家的使命,一些當代的主要人物已經納入到官方體制內,於是,老外開始尋找下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他們以大眾化的名義將商業生產虛擬成人民的需要,我們的當代藝術在西方的規劃設計中按部就班地進行。
  • 石建國:筆墨景觀中的女性風度
    在芸芸因由中,有一條原因赫赫存在:畫人物的難處委實比其它門類多。人物畫因其太淺近而難於超脫。既是難於超脫,則更加要有繪者獨特的見地與藝術語言的呈現。能做到這兩點也就更顯艱辛了。而石建國先生正是這樣一位新仕女畫的開拓者!
  • 周京新人物繪畫藝術作品欣賞
    周京新藝術的鮮明特徵在於他的「純粹水墨」,在於他極具表現力的筆法墨痕,也在於他用單純的語言表達單純的人物。他的作品以水墨肖像為專攻,集中研究用筆的強度,將書寫性與塑造感結合起來,筆筆有感覺有造型,在筆墨的肌理和水色的雲化中疊印人物的身份與性格,強化了人物和筆墨的雙重存在。
  • 巖彩繪畫:中國本土繪畫當代轉型的生長點
    近些年來,我們習慣中國畫、油畫、版畫、工筆、重彩、水墨等老幾樣,沒有很好地在繪畫材料和繪畫技術方面有所拓展,對於材料本體、材料應用、材料探索乃至在繪畫領域由材料帶動的創作理念、創作樣式、創作風格、語言技巧等諸多方面沒有做過深入的梳理,以至於到今天還未能在專業美術院校中給巖彩一個合理的位置和應有的尊重。」
  • 《古風硯齋》———2019首屆水墨廣東推出周俊海現代水墨主義繪畫
    是墨道山水大家雲山姬子的入室弟子,師承賈又福、龍瑞等諸先生,以各位導師創作理念以及當代水墨探索的思維模式開創本人繪畫新圖式----夢幻山水。 夢幻山水,擺託了中國傳統山水完全描述性的語言符號。有著極強的視覺衝擊力,介於現實與幻象之間,展現了宇宙天地的神秘、自然神奇的力量。
  • 讀石墩子的繪畫語言
    那一幅幅主體抽象、風格草狂、形象誇張、個性彰顯的新派畫作,突破了傳統水墨畫藝術的範式和表現手法,拓展了藝術欣賞的視野。今年4月,石墩子的畫展「與鴨共舞」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展出後,在澳洲華人藝術家圈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澳籍美術評論家Frank Hope認為,「石墩子的鴨舞不能解釋生命,但能表達生命」,其繪畫作品「更多地融合了抽象主義成分」「用的是自己的語言」。石墩子的繪畫語言是一種抽象擬人的哲學語言。
  • 老師張志民|反叛和諧審美的表現性山水
    欣賞張志民的山水繪畫,可以充分地感受到中國傳統筆墨的幽深、蒼茫與厚重,以及齊魯大地中承載的悠久歷史文化,形成了迥異於江南文人繪畫的藝術面貌。一般畫家面對這類景象會以增添形式美感的方法表現出一定的精緻感受,然而,表現性畫家的選擇卻恰恰相反,有些會非常突兀地在畫面中勾勒出七扭八拗的電線桿,也有些會在傳統的樹法中融入裝飾性的元素,例如三角形葉片的形態語言等,總之,他們是會運用十分靈巧的筆墨繪製出較為規整的樹石形態。
  • 王清州水墨作品展開幕 繪畫融合書法語言
    王清州個展開幕現場嘉賓合影2019年8月3日,由楊衛先生策展、張寶華先生出品的「王清州2019水墨個展」在北京798感嘆號藝術館正式拉開帷幕。,同時他也學習西方的造型藝術包括透視法在內,把兩者之間融合在一起,他的作品給我最直觀的認識就是有層次感,雖然有的作品是水墨的一種單色,但是近看的時候會有很多豐富的層次感,這樣視覺效果的呈現我相信是源於他對西方透視的理解,並且把這種透視法運用到他的作品裡,再用中國繪畫的筆墨方式表現西方透視的原始方法展現濃淡的筆墨表現,表明了王清州先生作為一個中國藝術家的這種文化自覺性。
  • ...狂亂山水」應邀參展《未知的觀想——中國當代水墨藝術家邀請展》
    在多元化的今天,中國水墨畫又將突破過去,通過它新的語言方式承載著當代人的生活和審美。榮寶齋始建於1672年,300多年的文化積澱滋養出它獨特的企業精神。在時代中引領藝術市場,代表藝術市場的風向標始終是榮寶齋的精神信仰。